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基于WASP水质模型与基尼系数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合理的水体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是流域水体污染控制的关键. 以太湖重要入湖河流苕溪入湖口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水质分析模拟程序(WASP)模型与基尼系数的总氮总量分配方法. 根据不同水质改善目标估算相应的水环境容量,建立与经济、社会、自然因素相协调的单因子基尼系数模型,在按不同区域、不同污染源类型进行污染负荷总量削减分配的基础上,预测区域水质的变化趋势,验证水质达标的可行性. 研究表明,入湖口区域总氮为劣Ⅴ类水质,总量削减压力较大. 根据污染负荷分配结果,入湖口水质总氮近、中和远期控制目标分别确定为Ⅴ、Ⅳ和Ⅲ类水质,对入湖水体总氮污染的有效控制是一个长期过程.   相似文献   

2.
从2011~2015年对鄱阳湖丰、枯水期湖区、出湖口及流入鄱阳湖的5大支流进行采样,测定各项水质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分析水质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法定性识别了流域水质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结果表明,鄱阳湖整体水质呈下降趋势,总氮、总磷含量逐渐上升,鄱阳湖枯水期各项水质指标高于丰水期,枯水期污染更加严重;出湖口、赣江南支以及饶河入湖口污染相对严重,修水入湖口水质较好;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造成鄱阳湖流域水质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市政污水、化学工业废水、天然污染源、采砂作业和湖上养殖,丰水期农业生产引起的农业非点源排放以及暴雨径流引起的非点源排放也占有一定比例。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苕溪污染物入湖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5~2010年苕溪入湖河流小梅港、长兜港和大钱港的水质监测资料以及杨家埠和杭长桥2个水文基点站的径流量数据,计算CODMn、NH3-N、TP和TN等污染物的入湖通量来明确苕溪入湖的主要污染及通量的关键影响因子.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并计算水质的污染分担率,表明苕溪的入湖河流水质总体为Ⅲ类,首要污染物为TN;统计逐日流量数据,计算2005~2010年入湖水量为9.15×108~17.85×108 m3;对污染物年通量进行等标计算,发现总氮的等标入湖量最高,年均入湖通量为3 415 t;对水质、水量与通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水量与通量的相关系数远高于水质,且两者之间呈现季节性响应关系.因此,总氮是苕溪入湖的主要污染,水量是通量的关键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水体和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鄱阳湖湖区、入湖口及出湖口13个点的水体及底泥,测定其中的Zn、Cu、Pb和Cd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并运用地积累指数法对鄱阳湖底泥重金属的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较低,远低于国家标准,而重金属在鄱阳湖底泥中积累较严重.除部分地区Cd低于背景值外,各地区底泥Zn、Cu、Pb、Cd的含量均超过背景值,其最大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9.0、33.8、7.0、5.9倍.结合水流从入湖口-湖区-出湖口流动方向来看,水体中重金属因种类不同其分布规律存在较大差异,而底泥中不同重金属分布规律一致:湖区>入湖口>出湖口,可见重金属在湖区有明显的沉降作用.地积累指数方法评价表明,全湖底泥平均污染水平属偏重度污染.重金属污染呈现种类和区域的差异性,种类特征:Cu>Pb≈Zn>Cd;区域特征:三江口污染等级最高,污染最轻是湖口.  相似文献   

5.
多元统计方法用于太湖梅梁湾水质特征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识别太湖梅梁湾水质特征,为水质保护、规划、管理、利用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利用太湖梅梁湾区域9个监测点数据,以主成分分析探讨主要污染来源;以聚类分析划分监测点类别并识别其空间相似性;以比对各类别监测点数据,讨论了污染物类别及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梅梁湾水质主要受农业非点源、浮游植物生长、外源输入的有机悬浮物、含氮有机污染物及土壤土质5方面影响;梅梁湾区域9个监测点位划归为4类,即:河流入湖口、入湖口近岸、远离入湖口近岸及湖心点类;梅梁湾水质主要超标污染物为N、P,且各指标浓度变异不大.由此可见,太湖梅梁湾水质具有明确的空间分布与特征.  相似文献   

6.
计算流域内氮磷污染负荷并以此开展污染源解析对于流域水污染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输出系数法系统量化了信江流域内14个县级行政区7种污染源对信江流域内水体的污染贡献,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直观分析信江流域氮磷污源负荷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2018年信江流域TN、TP负荷量分别为6415.62t和619.19t;(2)农村生活和耕地种植是信江流域TN的主要污染来源,约占TN入河总量的55%,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是信江流域TP的主要污染来源,约占TP入河总量的50%,为流域污染控制的主要对象;(3)在空间上TN、TP污染分布相似,流域中下游区域氮磷排放量较大,且上游区域以农村生活为主要贡献源,中下游区域污染主要来源种类更多;(4)在污染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江流域氮磷污染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定量评估城市低影响开发的环境效应, 以宁波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例, 通过构建研究区SWMM模型, 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16种低影响开发情景方案对雨水径流量、氨氮(NH3-N)、硝态氮(NO3-N)和总氮(TN)等氮污染物控制的效应. 结果表明, 生物滞留池、透水铺装单项技术及其组合方案对雨水径流量的削减率分别介于3.41%~41.83%、1.08%~27.77%和5.59%~51.13%; 低影响开发对各种氮污染物的削减作用与降雨强度、设施种类及面积有关, 生物滞留池对径流量和氮污染物的控制效应强于透水铺装; 在小降雨事件(<)中, 低影响开发技术对NH3-N、NO3-N和TN均具有较高的控制效率, 当降雨强度增大时控制效率较低, 但污染物的削减总量较大; 当研究区海绵设施面积为2时, NH3-N、NO3-N和TN的污染负荷削减率分别高于28.62%、32.42%和24.82%.  相似文献   

8.
宁波市城区内河水质与沉积物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1年分阶段对宁波市城区不同类型内河进行了水质和底质(沉积物)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宁波市内河水质总体属劣Ⅴ类,主要污染因子为TN、NH3-N、TP、CODMn;主要景观河道的水质好于一般河道,城中村河道水质最差,但差异并不大;内河水质的电导率、CODMn、TN、NH3-N、TP和Chla之间的相关性显著(R2=0.64~0.97),水体pH值受控于蓝绿藻,呈夏季高冬季低;连续降雨对水体水质有不同程度的稀释作用,短暂的水量补充对提高内河水质分类等级作用不大;清淤整治后水质有明显好转,其中CODMn、TP指标下降明显,TN指标虽然下降了21%仍超标严重;内河沉积物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有机质、氮、磷,沉积物的耗氧量非常大,这是导致水质二次污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五河入湖口重金属污染和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的水文状况、泥沙运移和沉积,都受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及长江的影响。本文对鄱阳湖五河口进行滩地土壤采样,测定Cu、Pb、Zn、Cd的含量,利用单因子指数和Nemerow污染指数法对各河口的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各河口均受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尤其是Cu的污染,Cu单因子污染指数在饶河入湖口和乐安河口分别高达31.75,27.69。污染的地区性差异大,各采样点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排序为:饶河入湖口〉乐安河入湖口〉信江西支入湖口〉抚河入湖口〉昌江入湖口〉赣江主支入湖口〉修水入湖口。  相似文献   

10.
应用南四湖湖区2003—2022年水质监测资料,选取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5个主要水质参数,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南四湖污染状况演变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南四湖湖区污染指数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2011年后湖区水体达到III类水标准.南四湖各监测断面水环境质量呈平稳好转趋势,水污染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入湖河流截污导流工程等措施使南四湖外源性污染物输入持续下降是南四湖水环境状况趋于改善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1980—1986年的调查,对乌鲁木齐地区水体中轮虫的种类、分布、群落特征以及与水质污染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记录轮虫73种,其种群组成以广温性、广盐性、浮游型为主。一些生态耐性强、嗜有机污染物的轮虫常成为优势种。近年来柴窝堡湖轮虫种群结构发生演变,说明该湖水质污染程度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蚌湖表层沉积物总磷污染现状,于2017年1月(枯水期)在蚌湖采集代表性样点的表层沉积物,测定其总磷含量,并利用ArcGIS空间插值的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蚌湖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为67.2~339.2 mg·kg~(-1),平均含量为171.8±64.4 mg·kg~(-1)。受入湖河流携带的外源磷输入影响,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空间分布呈入湖区(239.3±74.4 mg·kg~(-1))湖心区(155.7±44.9 mg·kg~(-1))湖尾区(142.9±51.9) mg·kg~(-1),周边表层沉积物TP含量高于湖区中央。赣修汇合入湖口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为402.5 mg·kg~(-1),低于鄱阳湖流域内其它河流入湖口,蚌湖表层沉积物与其它湖泊相比总磷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与其它湿地相比,总磷含量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区主要河道水质评价及评价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市7条主要河道21个监测断面1循环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运用污染指数法和模糊评价法对市区主要河道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探讨2种水质评价方法的评价效果.结果表明:①杭州市区主要河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是TN、NH+4-N和TP,即氮磷营养盐,而有机污染相对较小;②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与实际水体的标准差距较小,与真实情况吻合较好;③当水质为劣V类时,模糊评价结论偏保守,而当某项指标严重超标时则易使评价结果偏重;④污染指数法更适合杭州市区河道水环境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枯水期鄱阳湖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鄱阳湖水体氮、磷等营养盐的分析测定,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法,对枯水期鄱阳湖水质进行了富营养化水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论从单个指标,还是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进行评价,枯水期鄱阳湖的水质处于富营养化水平。与已有文献中的数据比较,近年鄱阳湖的水质没有明显恶化。根据不同采样地点的情况分析,判断其氮、磷等有机物主要来源于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新疆化肥厂废水流入柴窝堡湖的污染效应进行了生物学评价,并以汇集该厂废水的芨芨槽湖(又名污水库)和与这种废水无地面联系的乌拉泊水库为对照。通过与对照水体的生物种类、密度比较,五年来湖体本身的生物变化,以及现有生物的生物指数描述四个方面分析,说明这种废水引起的生物效应是明显的,并据此作出了目前湖水水质应属中弱污染的生物学评价。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处城市饮用水源上游的山区农村,提出生态净化与农业利用相结合的水污染控制方案,即将村庄生活污水经新建干管收集后,顺势自流输入到三级生态塘进行生态净化,用潜污泵将清液提升到山上进行竹林灌溉.探讨农村污水收集方式和净化工艺的适用性,并进行竹林喷灌负荷核算和投资效益分析.阐述该方案在削减污染提高水库水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等方面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杭州西湖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西湖各湖区叶绿素α含量及水质理化因子分析,表明由于水体中N,P浓度较高,北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外湖中灌类的生长主要受水温的影响,而不受N,P的限制,而小南湖埏于引水口,受钱塘江引水的影响较大其水质优于其余各湖区,通过生物治理试验的研究,表明在西湖中建立合理协调的水生生态系统,对于保持良好的水质,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α  相似文献   

18.
以赣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丰、枯水期对赣江主支和部分支流进行了水样采集,研究了赣江氮磷营养盐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赣江水体总氮含量较高,总磷含量较低,总氮、氨态氮、硝态氮和总磷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14~4.00、0.01~1.78、0.14~2.56、0.01~0.09mg·L-1,氮营养盐含量枯水期高于丰水期,硝态氮为氮的主要赋存形式,赣江总磷含量较低,整体低于Ⅱ类水质限值;城市污水排放和赣南稀土矿工业对赣江水体总氮浓度有较大的影响,赣江流经主要城镇总氮浓度平均上升1.13mg·L-1,赣南稀土矿工业废水排放对赣江总氮含量影响大于城镇污水排放;万安水库和峡江工程对赣江水体氮磷营养盐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对总氮浓度平均有42.4%的净化率,对总磷浓度平均有20.9%的净化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推进,鄱阳湖水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通过建立水质数学模型,用计算机进行模型求解、模拟和预测,以及设计相应的水质模拟仿真软件来进行水污染扩散仿真,是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鉴于国外三维水质数据模拟软件价格高、使用受限以及鄱阳湖三维水质数据模拟的特定应用研究需求,利用软件工程的结构化方法和图形可视化技术,设计了一个面向鄱阳湖三维水质数据模拟和分析的软件工具WSAT/H3D-PYH。通过使用该软件进行BOD和DO扩散模拟和趋势预测实验表明,软件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并能以可视化形式直观分析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湖区水质浓度的变化趋势。此外,软件还可对局部点污染源扩散进行动态模拟,以便于对突发污染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提前的估计,为后续治理方案措施的制定提供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深圳茜坑水库生态草沟对非点源污染物去除效率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点源污染问题已引起广泛地重视,为控制和削减因为暴雨径流而造成污染负荷,最佳管理措施在国内逐步得到发展和应用,生态草沟为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最佳管理工程措施.以深圳茜坑生态草沟为例,采用平均浓度法,在不同的降雨条件下对草沟的运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草沟对总悬浮物的平均去除率为69.4%;5日生物需氧量的平均去除率为43.8%;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41.6%,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最低,为19%,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生态草沟对非点源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已达控制要求,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