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理想气体直线过程的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予东 《大学物理》1998,17(9):44-45
从理想气体直线过程的温度函数和熵函数出发,采用数学求值法,确定理想气体直线过程中温度的最高点和吸放转换点的状态参量,讨论温度的变化和吸热情况。  相似文献   

2.
张滢 《物理通报》2017,36(10):18-20
以洛伦兹变换为基础讨论了理想气体体积、 压强、 内能、 温度、 熵等热力学量的相对论变换, 并从理想 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摩尔热容的角度说明了普朗克、 爱因斯坦和德布罗意给出的相对论温度变换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3.
一道热学题的简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等温线、绝热线概念讨论理想气体直线过程,意义清楚,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4.
熵的变化与热力学过程方程之间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五久  徐小华 《大学物理》1998,17(6):F003-F003,48
由热力学定律建立了熵与热力学过程方程之间的统一表示式,将它应用到理想气体,导出 的过程方程。  相似文献   

5.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导了理想气体的热容量公式,并对理想气体在p-V图上的直线过程和循环过程的温度变化及吸热和放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理想气体直线过程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伍文宜 《大学物理》1996,15(7):48-48
本直接从dT,dQ来讨论理想气体直线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及吸收热的情况,意义清楚,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7.
理想气体任意过程最高和最低温度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吴剑峰  朱琴 《大学物理》2002,21(6):24-25
给出理想气体任意过程最高和最低温度的三种计算方法,用p-V图中的直线过程、圆过程、椭圆过程为例,计算该过程最高、最低温度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适当给出一些有特色的数学推导,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物理内容和构建相应的物理图像。理想气体的统计熵是热力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它与理想气体的体积和温度有关。本文根据测不准关系,提出理想气体分子最小空间概念。利用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通过一定的数学处理,推导出一个统计熵的表达式。这个表达式包含了温度和体积对统计熵的贡献,与统计物理上经典表达式基本相同。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直观,有利于低年级理工科学生理解统计熵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9.
梁志强 《大学物理》1991,10(11):25-25,24
本文针对《大学物理》1988年第8期所刊“关于理想气体卡诺循环的一点注记”一文所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利用理想气体绝热过程的微分方程以及理想气体熵的表达式,同样完成了理想气体卡诺循环效率的证明.结果表明,这两种证明方法均可避免出现上文所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p-V图上的四种直线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直线过程中温度与能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具体分析理想气体在P(V)直线过程中的摩尔热容问题.导出了摩尔热容的函数式,讨论了它的取值范围和变化规律,并依此阐明过程中系统吸放热的细致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具体分析理想气体在P(V)直线过程中的摩尔热容问题.导出了摩尔热容的函数式,讨论了它的取值范围和变化规律,并依此阐明过程中系统吸放热的细致情况。  相似文献   

13.
论理想气体p-V图中负斜率直线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理想气体p-V图中负斜率直线过程温度及吸、放热变化的综合讨论,使我们对该过程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以开拓我们对热学过程讨论的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从求含有直线过程理想气体循环效率的一个特例出发 ,分析了直线过程吸放热问题及其转折点 ,指出了存在转折点的条件 ,并将转折点与温度最高点做了比较 ,最后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计算了任意组元的经典实际气体混合后的压强与熵,从而证明了实际气体混合后并不遵从道尔顿分压定律和吉布斯熵定理;与经典理想气体相比,讨论了实际气体混合后修正项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冲击波压缩DT是ICF内爆过程中的主要熵增因素,如何用有限数目的时间整形冲击波实现近等熵压缩过程是优化点火靶设计的关键。利用理想气体和实际DT状态方程,计算系列冲击波压缩后的熵增和密度变化,分析表明,当第一个冲击波压强不大于0.1 TPa,后续再用3个冲击波达到10 TPa,总熵增不影响点火靶DT压缩性能,增加冲击波个数对DT熵增和压缩度改善效果很小。  相似文献   

17.
用p-V图讨论理想气体直线过程的直观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 p-V 图清楚直观地表示了理想气体直线过程中的温度最高点M 和吸放热转折点 N 的物理含义,方法简单直观,学生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8.
刘俊 《物理实验》1999,(3):37-38
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理想气体所进行的直线过程中, 除个别情况外, 吸热与放热之间必有一过渡态. 本文介绍了过渡态的轨迹方程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量子理想气体中粒子间的统计关联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缪胜清  李承森 《大学物理》1989,(6):《大学物理》-1989年6期,(20)-4-6,(20)页-《大学物理》-1989年6期,(20)-4-6,(20)页
在量子理想气体中,虽然粒子间没有动力学互作用力,但由于粒子全同性原理的影响,在粒子间存在着统计关联,这种统计关联来源于波函数的对称性.对于费米子,统计关联表现为统计排斥作用;对于玻色子,统计关联表现为统计吸引作用. 本文以气体的物态方程、内能和熵为例,把粒子间的统计关联作用和动力学相互作用对气体性质的影响进行分析对比.在弱简并条件下的讨论表明,统计排斥和统计吸引作用对气体物态方程和内能的影响与动力学互作用的排斥作用和吸引作用相当;但统计关联作用与动力学工作用对气体的熵有不同的影响:动力学工作用不论是斥力还是引力)都使气体的熵减少,但统计吸引作用使气体的熵减少,而统计排斥作用使气体的熵增加(相对于经典理想气体的熵值).  相似文献   

20.
对于微正则系综中能壳的厚度,不同文献中有不同的表述。与以往的结论不同,本文利用理想气体的熵的详细推导,指出理想气体系统的能壳厚度必须大于系统中单个粒子的平均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