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激光淬火和冲击复合强化处理40Cr钢的耐磨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激光淬火40Cr钢强化区域进行激光冲击复合强化处理,并分别同激光淬火和氮化处理40Cr钢对比考察了激光淬火和冲击复合强化处理40Cr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经激光淬火和冲击复合强化处理的40Cr钢的硬度比激光淬火处理40Cr钢的硬度高11%;同氮化和激光淬火处理40Cr钢相比,复合强化处理40Cr钢的耐磨性分别提高了约4.3倍和1.6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渗硼加等温淬火和等温淬火的65Mn钢的磨料磨损特性、渗硼层和基体的配合、渗硼层深度对耐磨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应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试样的磨损表面进行了观察,探讨了渗硼层的磨料磨损机理。 室内模似试验表明,65Mn钢渗硼加等温淬火工艺使其抗磨料磨损性能大幅度提高,渗硼犁铧的耐磨寿命较等温淬火犁铎提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3.
新型精铸热锻模具钢高温磨损性能同其显微组织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经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新型精铸热锻模具钢的组织同其高温磨损性能的相关性,对比分析了新型铸钢与H13锻钢的高温磨损性能,并探讨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新型精铸热锻模具钢的高温耐磨性能明显优于锻钢H13;在马氏体、贝氏体和马贝复相3种组织中,贝氏体和马贝复相的高温耐磨性能较好,马氏体相的高温耐磨性能最差;经过400~620℃回火处理的新型精铸热锻模具钢的硬度为42~43HRC,高温耐磨性能较好;当回火温度大于650℃或小于400℃时,新型精铸热锻模具钢的磨损率明显增大,耐磨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稀土催化低温熔融渗硫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稀土催化低温熔融渗硫新工艺在Crl2钢和45^#钢表面获得一定厚度的渗硫层,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渗硫层结构;在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定了干摩擦条件下渗硫层的摩擦学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渗硫层及其磨痕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渗硫层呈多孔结构,由FeS、FeS2相和基体相组成;渗硫层具有明显的减摩作用,渗硫层的摩擦系数仅为相应无渗层材料的30%左右,其减摩作用同基体硬度及渗层厚度有关.与此同时,渗硫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材料表面的耐磨性;而在相同试验条件下,Crl2钢表面渗硫层的减摩及耐磨性能优于45^#钢表面渗硫层.  相似文献   

5.
采用无压浸渍工艺在45#钢表面制备锰白铜合金-W2C复合涂层,考察了比压、转速及W2C颗粒尺寸对复合涂层耐磨性的影响,并与目前钻机刹车盘用16Mn钢材料的耐磨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采用2种不同W2C颗粒粒度的复合涂层的磨损量均随比压及转速的增加而增大;W2C粒度大的涂层由于W2C颗粒在锰白铜基体中分布均匀,形成较好的骨架结构,弥散强化作用较好,比W2C粒度小的涂层具有更优异的耐磨性;由于W2C颗粒能够削弱磨粒的微切削作用,抑制裂纹扩展,其涂层耐磨性比16Mn钢提高10~50倍.  相似文献   

6.
利用45^#钢研究了氮碳共渗及淬火-氮碳共渗复合处理工艺;通过金相分析、显微硬度测试和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氮碳共渗及淬火-氮碳共渗复合处理所得渗层的表面硬度、显微硬度分布及相结构。利用静-动摩擦系数测定仪及高速环-块磨损试验机对45^#钢经几种工艺处理后的摩擦系数及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碳共渗可明显提高工件的耐磨性能;与氮碳共渗相比,淬火-氮碳共渗复合处理可获得更高的次表层硬度及更好的  相似文献   

7.
渗硫作为一种表面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地提高金属材料的耐磨性。渗硫45~#钢的磨损试验表明,其耐磨性比轴承合金的高约2~4倍,而且重载时更为明显。 普通材料经过渗硫处理,其表面能获得新的物理机械特性,主要是优良的耐磨性。因此,这种工艺已经在许多方面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本文通过磨损试验对渗硫45~#钢的耐磨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功率CO2激光器在45#钢基体上制备激光熔覆镍包纳米Al2O3复合涂层,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涂层表面形貌,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评价复合涂层与45#碳钢配副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经激光熔覆处理制备的镍包纳米Al2O3复合涂层的耐磨性能显著提高,磨损质量损失降低38%,摩擦系数降低40%;复合涂层中纳米Al2O3的配比对其耐磨性影响显著,高配比涂层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而摩擦系数与Al2O3配比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于宗汉  王铀 《摩擦学学报》1993,13(2):121-130
本文采用(Fe,Cr,Ni,W,Mo)_(80)(B,Si,C)_(20)铁基非晶自熔合金粉末对20钢材进行了热喷涂、喷熔和激光涂敷等表面处理,研究了这3种涂层的显微组织、成分及硬度分布和耐磨性。作者指出,喷涂层由于层内有一定数量高硬度的合金非晶质点存在,其耐磨性是钢基体的4.9倍;喷熔层内合金晶化产生的晶粒细小,合金元素能起固溶强化作用,也能生成化合物产生弥散硬化作用,故此耐磨性是钢基体的6.3倍;激光涂敷层除所含合金元素产生的固溶强化和弥散硬化作用外,表层组织为高硬度的枝晶+共晶和马氏体,故其耐磨性是钢基体的8.8倍。  相似文献   

10.
仿生非光滑表面铸铁材料的常温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模仿动物体表形态,在试样表面通过激光雕刻出有规则分布的凹坑以及条纹等非光滑单元体,研究了具有非光滑表面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非光滑表面材料的耐磨性较光滑表面提高1倍以上,摩擦系数提高66%以上;当非光滑表面的单元体硬度越高、直径越大和间距越小时,其耐磨性能越好,摩擦系数越大.这是由于激光加工的单元体相当于在母体上增加了许多强化质点,比母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致密性,能够提高抗磨性,增加表面粗糙度,所以其耐磨性提高,摩擦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11.
合金含量对高速车轮材料滚动接触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2种含碳量相同合金含量不同的高速车轮材料分别与钢轨材料匹配,利用滚动接触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各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比较研究了组织、硬度和加工硬化等因素对车轮材料滚动接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传统的高速车轮材料中适当地增加Si、Mn的含量,降低Cr的含量可以提高车轮材料的抗磨损性能;硬度高的车轮材料未必耐磨,组织差异对车轮材料的抗磨损性能影响显著;表面裂纹易萌生于高度变形的先共析铁素体组织;加工硬化引起的硬度增加对材料的抗磨损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销-盘式ML-10型磨粒磨损试验机,对非调质钢35MnVN强化状态(淬火+低温回火)的磨粒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非调质钢35MnVN强化状态的硬度虽然比调质处理的40Cr钢和45#钢的都低,但因其显微组织中的沉淀相对提高耐磨性十分有益,而且晶粒细化也有利于提高耐磨性,所以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非调质钢35MnVN强化状态的耐磨粒磨损性能与40Cr钢及45#钢调质处理后强化态的耐磨粒磨损性能基本相当,可以替代后二者在磨粒磨损工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13.
激光处理对2Cr13不锈钢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于显微镜分析了激光相变硬化、激光熔凝渗碳和未经激光处理的2Cr13不锈钢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用显微硬度计和SRV型微动磨损试验机分别测量了两种激光处理硬化层的显微硬度沿层深的分布及其与基体2Cr13不锈钢的相对耐磨性,并且结合对微动磨痕表面形貌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激光相变硬化和激光熔凝渗碳处理可以分别使2Cr13不锈钢的微动耐磨性提高4.48倍和1.81倍。这两种激光处理之所以都能够大幅度地提高2Cr13不锈钢的微动磨损性能,是因其使这种不锈钢的主要微动磨损机制由粘着擦伤和严重的塑性变形转变成了氧化磨损和脱层损伤。  相似文献   

14.
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风沙地区的铁路线路分布越来越广,在本文中采用气流喷砂式冲蚀试验机以天然混合沙对不同钢轨材料的风沙冲蚀磨损与损伤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钢轨材料的冲蚀率随着冲蚀角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最大冲蚀率出现在30°~45°之间;抗风沙冲蚀磨损性能依次为热处理过共析钢轨>热处理U78CrV>热轧U71Mn>热处理U75V>热轧U75V;延性对热轧钢轨材料的抗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大于硬度,而硬度对热处理钢轨材料的影响大于延性,在线热处理可以提高U75V钢轨的抗冲蚀磨损性能;钢轨材料冲蚀损伤的主要特征为片屑、蚀坑、塑性流动及裂纹;钢轨材料在风沙冲蚀下展现出延性冲蚀模式,其材料去除机制主要为成片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利用改造后的MLD-10型冲击磨损试验机研究了3种冶金矿山湿磨衬板钢在铁矿石酸性矿浆中的冲击腐蚀磨损行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试样磨损表面形貌,用光学显微镜分析了垂直于试样磨损表面的亚表层金相组织.结果表明:低碳高合金钢的耐冲击腐蚀磨损性能优于高锰钢及中碳合金钢;低碳高合金钢的冲击腐蚀磨损机制主要为挤出硬化棱剥落、轻微的腐蚀磨损及浅层疲劳剥落,高锰钢的主要冲击腐蚀磨损机制为较深层的累积变形疲劳剥落和严重的腐蚀磨损,而中碳合金钢的主要冲击腐蚀磨损机制为深层脆性剥落和严重的腐蚀磨损.  相似文献   

16.
用AISI304钢与Cr-Mn-N双相不锈钢进行了磨损和腐蚀磨损试验,测定了磨损和磨蚀的体积损失随载荷及接触应务的变化关系及磨痕的显微硬度,观察了磨痕形貌及Cr-Mn-N双相不锈钢形变引起的位错滑移及增殖。结果表明,双相Cr-Mn-N不锈钢具有较强的形变强化能力,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在不降低合金耐蚀性的前提下,利用合金本身的形变强化能力提高其耐磨蚀性能,是一种开发磨蚀合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双盘滚动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了贝氏体车轮钢的滚动磨损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不同接触应力条件下贝氏体车轮钢次表层微观组织演变. 结果表明:在滚动磨损条件下,磨损机制由黏着磨损转变为疲劳磨损,增大接触应力对黏着磨损阶段的磨损量影响不大,但会显著增加疲劳磨损阶段的磨损量;贝氏体车轮钢在塑性变形的过程中,贝氏体铁素板条中位错逐渐增值、先累积形成小角度晶界,而后形成大角度晶界,使贝氏体铁素体发生细化;接触应力的大小影响表层组织的演变,当接触应力增至1 150 MPa时,晶粒细化为超细等轴晶,继续增加接触应力,组织变化并不明显. 接触应力大小会影响贝氏体车轮钢的表面硬度. 接触应力增加使贝氏体车轮钢的表面硬度增高,硬化层深度增大.   相似文献   

18.
激光硬化9SiCr表面土壤磨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壤土、沙土和黏土3种土壤中对激光处理的9SiCr材料进行磨损试验,考察了激光硬化工艺参数对9SiCr 旋耕刀基体显微硬度的影响,获得9SiCr 旋耕刀基体激光硬化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为1 200W、扫描速度为14mm/s和激光功率1500W、扫描速度16mm/s的条件下,磨损率较小。激光处理表面在3种土壤条件下进行了耐磨性比较,沙土对试件的磨损率影响最小。9SiCr经过激光处理其表面耐磨性比一般淬火表面的耐磨性提高约5倍。9SiCr表面磨损形式主要是磨粒磨损。激光处理9SiCr表面提高了表面硬化层的硬度,从而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增加了9SiCr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相同条件下对激光相变硬化处理、淬火-回火及未经处理的45~#碳钢的磨损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相变硬化处理明显地提高了材料表面的抗粘着和抗擦伤能力,因而可以使其在一定负荷和往复速度下的耐磨性能提高一个数量级。往复速度(频率)、负荷对激光相变硬化层和淬火-回火试样之磨损率的影响不同:淬火-回火试样的磨损率随着负荷的增大而迅速增大,但相变硬化层在负荷低于294N时的磨损率增加十分缓慢,只有当负荷超过294N之后才迅速增大;淬火-回火试样的磨损率是随往复频率的增大而迅速降低,而相变硬化层的磨损率随着往复频率的增大却是先上升而后下降,但其量值的变化较小,当往复频率高于每分钟500次时,二者的磨损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