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高聚物PMMA的受力变形行为与粘弹-塑性本构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聚物PMMA实验测定了不同(T,ε)的单轴加卸载循环的应力-应变曲线。讨论了应力促进热激活塑性变形的活化粘壶理论和塑性变形的发展规律。提出由SLS或MS与活化粘壶作串联耦合的粘弹-塑性本构理论模型,给出了微分和积分形式的本构方程组,用于拟合求解加卸载循环的应力-应变曲线,获得良好吻合的结果。详细讨论了PMMA在加载过程中的受力变形行为,包括起始加载的粘弹性变形,ε_v和ε_p的互相挤占,屈服点,以及屈服后应变软化和硬化的抗衡过程。对应变软化-硬化效应提出一种新的起因于粘弹变形内禀滞后效应的理论解释,并定名为粘弹软化-强化效应。对所包含的粘弹变形成分,从E_v的移位因子和归一化应力-应变主曲线两方面,讨论了可能存在的率温等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新近提出的应变梯度塑性本构模型:基于细观机制的应变梯度塑性理论(MSG)。并应用它研究了断裂问题。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修正的随动硬化材料塑性应变关联流动律,一个有限弹塑性变形过程被分解成许多小变形子过程,子过程中的应力响应被研究,研究表明子过程中的应变增量有两部分组成,只有其中一部分影响应力,结果,各向同性及随动硬化材料在有限弹塑性变形时的本构关系被提出,最后,对新本构关系与其它理论的本构关系作了比较,计算了简单剪切变形的应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粘弹-塑性耦合的本构理论模型和玻璃态高聚物PMMA在室温(T=298 K)和应变率ε=1.0×10~(-4)-1.0×10~(-1)s~(-1)范围内实测的单轴压缩加卸载循环的应力-应变曲线,给出了非线性粘弹-塑性本构方程在恒定应变率条件下的一个近似解析解,理论计算与实测的应力-应变曲线比较结果表明:在上述试验条件范围,吻合情况十分良好。  相似文献   

5.
碳酚醛各向异性本构关系和波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碳酚醛材料的横观各向同性粘塑性本构关系,并对其一维应变波的传播问题进行了典型的数值计算,总结和揭示了其本构方程和应力波传播的若干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结构在爆炸与冲击载荷下的安全分析通常应计及两种最基本的动力学效应,即结构的应力波效应和材料的应变率效应。然而混凝上结构中的应力波传播特性实际上又依赖于混凝土在高应变率下的率型本构关系。本文回顾讨论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混凝土弹性摸量,抗压强度,断裂应变等重要强度参数对应变率的相关性,特别强调混凝上率型本构夫系的研究、以及计及损伤演化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内变量理论的岩土材料本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基于经典弹塑性力学本构理论的岩土材料本构关系的分析,讨论了经典弹塑性力学本构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根据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热力力学原理和内变量理论,给出岩土材料本构关系中屈服函数的物理意义、屈服函数和耗散函数之间的关系;给出一种新的确定岩土材料弹塑性本构关系的方法.根据这一新方法推导了增量型本构关系的弹塑性矩阵,给出了塑性应变增量的表达式,证明了弹塑性耦合下的广义正交法则.说明了基于内变量理论的岩土材料弹塑性本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实验测定了国产航空有机玻璃PMMA在室温(20℃)、3—20.45%应变量范围内的应力松驰曲线。将用于表述中低应变率下加卸载循环的应力—应变行为的非线性本构理论,也即以考虑弹性和粘弹性变形的标准线性体和考虑塑性变形的活化粘壶作串联耦合的本构模型扩展应用到应力松弛状态,给出了相应的本构理论方程。对实验测得的应力松弛曲线进行数值拟合计算,吻合结果良好。表明所提出的本构模型也适用于描述PMMA的非线性应力松弛行为。得到了平衡态的应力一应变曲线,曲线的单调变化,表明不存在屈服极大值及以后的应变软化效应。  相似文献   

9.
冲击载荷下高聚物动态本构关系对粘弹性波传播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广泛适用于工程塑料的ZWT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方程出发,研究了冲击载荷下粘弹性波传播特性与本构特性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以有机玻璃、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为实例,通过数值模拟,对粘弹性波的传播特性作了分析比较。建议了一个在准静态试验基础上,通过测量粘弹性波两个主要传播特性参数(特征波速和衰减因子)来确定高聚物高应变率下动态本构方程的方法。理论预示和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0.
高应变率下高聚物本构模型的BP神经网络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HPB技术和自编的BP神经网络程序,以尼龙为代表性研究对象,对高聚物在高应变率下的本构模型进行了辨识,研究表明:在应变小于7%范围内,以应变与应变率作为输入,以应力作为输出,BP神经网络能满意地辨识高聚物的动态本构模型;而当应变大于7%时,除应变和应变率外可取时间作为表征损伤演化的反函数共同作为输入,以应力作为输出,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双变量系统新数学理论(「3」)的意义和双变量系统新数学理论分支的一些主要概念。  相似文献   

12.
利用孕育时间准则建立金属从弹性到塑性状态的转变模型,这种方法类似于在St.-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发展起来的脆性固体断裂的结构暂存理论.该方法可使我们建立模型,很好地分析和解释材料随温度变化发生的屈服应力演化、韧-脆性失效转变及其他效应等特殊的力学现象.  相似文献   

13.
以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软黏土为研究对象, 开展了不同动应力幅值下的循环动三轴试验, 研究了不排水和部分排水对饱和软黏土累积塑性应变、动孔压、动弹性模量及动阻尼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排水条件下对饱和软黏土的动力特性影响较大, 尤其是动孔压; 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 部分排水条件下的动孔压存在一个峰值, 动孔压先增大后减小; 当动应力幅值较大时, 部分排水条件下累积塑性应变和动阻尼比小于不排水条件下的结果, 动弹性模量则大于不排水条件下的值; 对试验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后, 获得了动弹性模量、动阻尼比以及累积塑性应变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各向异性塑性张量来描述屈服函数,利用各向异性塑性张量的主、次对称性,并加入无迹条件与板材正交性条件,给出了适用于正交金属板材的包含应力一、二、三次项效应的三次应力屈服函数。相比于Hill屈服函数,新建立的屈服函数多了应力的一次项和三次项,能够更好地反映金属板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求解方程u'=f(t,u)的最高阶k步精确计算公式.从而得知4阶Simpon型公式,Mime公式及Adams-Moulton公式(见[1,2])将是直接而简单的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飞机座舱透明体经受鸟撞击的损伤分析为背景,详细报道了透明体材料——3~#航空有机玻璃在不同温度和中、低应变率下的单轴压缩应力-应变行为的实验测试结果。给出了6个温度和7个应变率档次,共41组试验的加卸载循环的应力-应变表征曲线,并对采用的试验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及其精确度作了广泛的讨论说明。  相似文献   

17.
Martinez提出的约束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计算过程。采用密度矩阵归一化和算符的Martinez约束形式,将Tsallis熵取极值,求得EPR粒子对的统计分布,进而讨论实现纠缠的条件及其热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8.
用高应变率大应变载荷制备纳米晶铜试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金属材料的强度、塑性、韧性随晶粒尺寸的减少而提高,尤其当晶粒细化到纳米尺度,其力学性能可望获得显著改善,现有的制备超细晶粒金属材料的方法、制造设备和工艺过程复杂,制备的材料成本高昂,品质和尺寸大小都受到限制.本文发展了一种利用冲击大变形制备纳米晶纯铜试样的新方法,并用XRD测量了制得材料的晶粒尺寸,证明此种简单高效的制备方法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UDP的新型数据传输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连接的TCP协议虽然能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能力,但它无法应用在双端局域网场合。而由于过去IPv4的资源限制和诸多历史原因,使得中国的局域网比例大大超过国外。在国内网络拓扑结构无法在短期内改变的现状下,基于UDP的“类TCP传输协议”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作者提出了基于UDP的大容量可靠数据传输协议——BUTP(Based UDP Transfer Protocol)。它利用UDP穿透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的能力,结合TCP协议的传输算法,实现在双端局域网之间稳定高效地传输数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