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峰  徐文华 《化学教育》2006,27(4):25-27
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适应当前创新教育的需要,必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老师座谈两方面初步探究初三学生“提出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并从影响学生“提出问题”认知因素、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能改变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现状,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问题研究法”的实验初步结果。实验表明:实施“问题研究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首先应转变教学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应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问题研究法”更适合知识较扎实,思维较活跃的学生,但也能增强一般学习水平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周仕东 《化学教育》2005,26(8):15-17
“科学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要素,并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在教学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科学问题都需要去探究,而应该选择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今年适当时候,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将组织召开一次食品添加剂全行业参加的“科技大会”。主要针对食品防腐剂过量使用的问题。该科技大会将重点探究食品添加剂特别是防腐剂、抗氧剂“超标”使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舒友忠 《化学教育》2001,22(4):31-33
数学已成为现代化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也是教育部考试中心要求高考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笔者以为,该项能力要求的内涵与外延,主要体现在:①利用数学思想,将化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②熟练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③利用图像(函数)描述化学过程的能力;④数据的处理能力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王芳  黄娟  张黔玲  唐立荣  王沛 《化学教育》2005,26(4):46-47,50
简要阐述了“化学与人类”网络课程的选题来源、系统设计和开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分析科学学报》2004,20(2):180-180
互联网的互动性可以帮助身在不同地方的人就某个问题共同进行讨论交流。“仪器论坛”给分析测试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网上交流讨论技术问题、结交业界同仁的平台。自开通以来,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很多人通过论坛,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并因此与网上的同行成为了好朋友。近期,仪器信息网与本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将“仪器论坛”进行了全面改版,将论坛分为:分析测试、样品处理、数据处理、使用维护、采购交流分论坛,并按仪器的具体种类,分为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等几十个子论坛。欢迎大家前往讨论交…  相似文献   

8.
简讯     
世界计量日 计量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至18世纪,全球计量制度已是“百花齐放”,已有上万种计量单位,给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不便。1791年,法国议会根据法国科学院的建议通过了以“米”为基础的“米制”,随后“米制”向世界传播,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墨西哥等国家先后采用“米制”,1858年传入我国。1915年,我国开始采用“米突制”。1872年。在法国召开了国际米制  相似文献   

9.
"SO2的性质"教学设计——物质性质教学的一般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林 《化学教育》2003,24(1):22-24
1 教学设计的构思在中学教材中 ,二氧化硫的地位可谓是“重中之重” ,课本中详尽描述了它的许多性质 ,但与之相关的贴近人们生活生产、食品卫生、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却涉及很少。如全球关注的“酸雨”问题、食品业中的“化妆品”、矿物燃料的“脱硫技术”等等 ,事实上 ,这些内容对于有一定探索精神的高中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诱惑力。本节课就是以“酸雨”为背境 ,设计系列探究性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拓展学生的视野 ,开启学生的才智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归纳知识———提炼方法———再解决问题”过程中暴露分析策略、优化分…  相似文献   

10.
"去理想化"--高考命题的创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友忠 《化学教育》2002,23(3):22-23
分析近年高考试题发现,命题专家对中学化学教学中重问题“理想化”模式下的处理,轻问题现实条件下的思考与分析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命题专家借助基本的化学反应。化学原理等命出了一些令人拍案叫绝,旨在测试考生对化学原理、反应过程深度理解。思考的能力,以培养考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去理想化”试题。这是高考命题的新思路,本文拟就此结合实例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杨辉祥  张建新  董啸 《化学教育》2009,30(10):40-42
2009年新课改下的高考在10个省区进行,化学课程除了以单科或理综的形式考试外,山东、广东、浙江还分别在“基本能力测试”“理科基础”“自选模块测试”中进行了考查。由于后者考查的是很基础的化学知识或化学素养,化学题目没有太大的难度,所以本文不作过多的探究。本文结合2009年高考,  相似文献   

12.
"PBL"教学法在"有机合成"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斌 《化学教育》2006,27(7):39-40
为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本文尝试在“有机化学”课程的“有机合成”部分采用“PBL”教学法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能拓展知识面,联系不同学科中的相关知识点,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知识永久的存储于学生的记忆中,使教学处于融洽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13.
吴中英 《化学教育》2004,25(8):36-37
《化学教育》2003年第6期刊登了朱文祥、裴毅两位老师“让我们给‘物质的量’命个名”一文。文章指出“物质的量”作为一个物理量名称的不严谨为学生及化学工作者带来诸多不便。介绍了英、美等国化学教材、专著中“mole”概念的引入、使用。作者认为十分必要给“物质的量”取个特定的名称,  相似文献   

14.
试论化学教学中的"自我对话"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少华 《化学教育》2005,26(7):12-13
“自我对话”教育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和能动作用,它符合新课程理念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施“自我对话”教育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自我对话”意识,并通过学前“知我性对话”、学中“生成性对话”和学后“反思性对话”等形式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5.
张军 《化学教育》1996,17(7):31
“图像”具有简洁、形象、直观等优点。在化学计算中有丰富多彩的“图像”计算题,分述如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识图”──抓曲线的特殊点(起点、终点、转折点)、变化趋势及变化量。  相似文献   

16.
《化学教育》1993,14(6):12-12
《化学教育》编辑部和广西师范学院化学系共同举办的“全国中学化学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1993年8月15日至8月19日在南宁市广西师范学院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3个省(区)市的42名代表。广西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陈仕金教授、院长林士良教授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代表学院致贺词。广西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陈文纳教授致开幕词,广西师范学院化学系主任陈超球教授主持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20篇。  相似文献   

17.
李阳 《中国稀土学报》2000,18(2):168-172
讨论了高温超导体中普遍存在的缺陷、不均匀性、晶格失配及其应力钉扎等问题。由于氧化物超导体临界温度与无严重畸变且有足够载流子浓度的CuO2面有密切关联,通过考察载流子浓度和相邻CuO2层数止对超导电性的影响,提出“活性CuO2面”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增加氧化舶超导体的“活性CuO2面”的数目,对进上步提高Tc的重要意义。在活性CuO2面匠基础上,探讨在近邻阳离子层中引入缺陷对实现更高Tc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杨明生 《化学教育》2004,25(8):1-3,46
“非典”曾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环境消毒是预防“非典”的首要形式。2003年5月,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专门下发了关于《公共场所、学校、托幼机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性消毒措施指导原则》,认定过氧乙酸、二溴海因、环氧乙烷、次氯酸盐、二氧化氯、新洁尔灭、碘伏等化学消毒剂为预防“非典”的常用消毒用药。本文主要介绍过氧乙酸、二溴海因等化学消毒剂的成分、性质、制备、作用及消毒方法等。  相似文献   

19.
刘明兴 《化学教育》2005,26(12):25-26
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初三化学教科书(上、下册,人教版,2004年2月版)增设了“小资料”。“小资料”的出现,体现了教材的弹性和灵活性,体现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办学条件差异和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意图,在教学中要充分理解其在教材中的地位及教学功能。全书共有34处“小资料”,其中化学、技术、社会的“小资料”8则,有关化学科学家故事的“小资料”6则,与化学相关知识的“小资料”20则。因此,如何理解和应用“小资料”的教学功能是化学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段连运 《大学化学》2005,20(3):9-11
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05年5月11~13日邀请全国理科化学基地负责人和3个非基地化学院(系)负责人在山西大学举行会议。会议认真讨论了《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十一五”发展计划纲要》,就纲要的实施提出了建议。同时,就化学学科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经验交流,特别就如何从舆论导向、政策导向、评估机制、促进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协调发展以及其他具体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代表们一致认为,教学的根本问题是质量问题,而质量问题的关键之一是师资水平。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教学岗位责任制、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以及制定行之有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