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吴大猷先生,1907年9月29日生于广东,于2000年3月4日在台北逝世,享年93岁.海内外的华人物理学工作者无不为失去了一位对物理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中国现代物理学的先驱而感到十分悲痛.吴大猷教授学识渊博,学术造诣精深,是国际上著名的物理学家.他192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1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在塞缪尔·高德斯密特(SamuelA.Goudsmit)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1933年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有关重元素的工作指出了自然界存在超铀元素.他1934年27岁从密歇根大学学成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获得美国大学物理博士的三人之一.  相似文献   

2.
冯端,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家。1923年4月27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46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士学位,并在该校任教。1949年起,一直在南京大学物理系从事物理学教学工作,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固体物理所所长、研究生院院长、江苏省科协主席、国家重点固体微结构物理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1979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1991年当选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3.
《大学物理》2006,25(7):58-58
本刊消息 由海峡对岸吴大猷基金会主办的科学普及作奖第三届评选结果已经揭晓,并于2006年7月5日上午在台北举行了颁奖仪式,由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主持颁奖.  相似文献   

4.
王正行 《物理》2006,35(3):256-258
孙佶(1921年3月-1997年6月),辽宁沈阳人。1947年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毕业.1947-1948年在南开大学物理系,1948-1952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到北京大学物理系,1955年参与筹建物理研究宣(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的前身),曾任技术物理系教授,原子核理论教研室主任和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5.
<正>车世光先生1926年7月生于哈尔滨,1947年9月考入天津北洋大学建筑系学习,1949年9月转入北京大学建筑工程系,195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52年到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1961年晋升副教授,先后任建筑物理实验室主任,建筑物理教研组主任,1985年晋升教授,直到1988年退休。因病于2009年11月  相似文献   

6.
欧阳钟灿 《物理》2007,36(10):793-798
何祚庥先生是《物理》杂志第一任主编。今年适逢何先生80华诞,本刊特邀约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欧阳钟灿和本刊副主编刘寄星撰文祝贺。感谢何先生为《物理》所做的贡献,祝何先生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7.
《大学物理》2006,25(11):11-11
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秦克诚教授编著的《邮票上的物理学史》一书通过邮票,从全新的角度对物理学史,特别是现代物理学史进行了精彩、翔实、准确的叙述,它既是一本物理学史的参考书,也是一本集邮鉴赏和工具书.今年7月,本书获得了吴大猷基金会主办的第三届科学普及著作奖评选原创类金签奖.  相似文献   

8.
《物理》2007,36(12):I0001-I0004
施士元先生(1908—2007)是我国杰出的物理学教育家和核物理学研究先驱,他于1929年进入法国巴黎大学镭研究所,在居里夫人指导下从事核谱学研究.是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唯一的一名物理学博士。施士元先生是我国最早从事核谱学研究的学者。他1933年回国后.受聘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从此在南大执教50多年,先后任物理系教授、系主任,是南京大学核物理和金属物理学科的开创者。施先生热爱祖国,热爱科教事业.热爱物理学,为我国物理学教学事业兢兢业业、勤奋刻苦地贡献了一生.为祖国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物理学人才。2007年9月28日,施先生走完他多彩的百年人生,在南京安详逝世。施先生虽然已经离去,但他诲人不倦、平易近人.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高贵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为我国物理学发展所做出的宝贵贡献将永不磨灭。为永久纪念施士元先生的功绩.本刊特约施先生的多位学生、同事撰文.刊出此缅怀专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吴有训(1897~1977)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家.1897年4月2日生于江西省高安县.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随A.H.康普顿从事物理学研究,1926年获博士学位.1926年秋回国,先后在江西大学和中央大学任教,1928年秋起任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包括1938年以后在西南联合大学的8年).1945年10月任中央大学校长.1948年底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49年任校务委员会主任.1950年夏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同  相似文献   

10.
 吴大猷先生是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1907年9月29日出身于广东省高要县,2000年3月4日在台北病逝,享年93岁.先生早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在母校任教两年后,1931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深造,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34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主讲过理论物理、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等课程,并开始在大学中开展科研工作,推动了光谱学的研究.1939年吴先生综合其研究成果,撰写了专著《多元分子的振动光谱学与结构》,作为庆祝北京大学建校40周年的纪念.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辗转到成都,在四川大学短期任教后前往昆明,1938年夏始任西南联大物理学系教授.  相似文献   

11.
忆两三事     
正我是一九五三年秋季到長春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读书的,当时高校处于全面向苏联学习阶段,全国高等院校進行了院系调整,东北人大物理系主要由大连工学院物理系从大连搬迁到長春的.由于全面向苏联学习,东北人大物理系专业的模板是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十分重视基础课,全部采用原版的苏联教材,並采用年级主任制,当时由朱光亚教授任我们年级主任,普通物理学中力学、热学分子物理部分由朱光亚教授主讲,电磁学部分由霍秉  相似文献   

12.
《物理通报》2005,(9):6-8
彭桓武先生是我的老师,也是我们那一时代的很多同学、朋友们的老师.彭先生于1949年回到北京任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到现在已有56年了.自彭先生回国以来,可以说我一直是长期跟彭先生打交道的学生之一.如果说到我跟彭先生的渊源,还要早一些,早在1949年以前我已经听说过彭桓武先生的大名.  相似文献   

13.
李晟 《物理》2004,33(10):727-727
由海外华人物理学会组织,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于6月28日至7月1日在上海成功召开,会议主题是物理学前沿与物理学教育.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教授和海外华人物理学会前任主席、美国南加州大学物理系张图南教授共同出任本次会议主席.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由海外华人物理学会发起,前三届大会分别于1995年在  相似文献   

14.
主编简介     
正高原宁,1963年4月出生,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79-198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83年获学士学位,1989获理学博士学位。1989-2000年在国内外的科研单位从事粒子物理实验研究,2000年到清华大学组建高能物理实验组。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4-2018年任清华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2018年到北京大学工作,现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物理学院院长。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0年获陈嘉庚科学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物理》2011,30(12):65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大学物理》杂志原副主编高炳坤先生于2011年10月1日因病在北京不幸与世长辞,享年75岁.高炳坤教授196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学系,曾在七机部二院、重庆后勤工程学院工作,1977年到清华大学物理系执教,直至1996年退休.高炳坤教授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期间,主要从事普通物理教学工作.他热爱本职工作,精益求精,潜心钻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讲课深入而又生动,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他参与了《普通物理学辅导与答疑》丛书中的《力学与热学》、《电磁学》的编写,其中《力学与热学》曾获北方十省市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的教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有江 《物理与工程》2005,15(3):1-1,11
E.Leonard Jossem教授曾连任三届ICPE(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Physics Education)的主席,并曾任美国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物理系主任.Jossem教授是我国物理教育界的老朋友,也多次来中国参加各种物理教育交流活动,为中外物理教育方面的交流做出了贡献.为纪念2005世界物理年,Jossem教授在下面的短文中特意汇集了爱因斯坦关于教育方面的一些观点和言论,本刊特此刊登,并向Jossem教授致谢.  相似文献   

17.
<正>受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由全国高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研究会主办,青海师范大学承办的2014年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及学术研讨会于7月20日至7月24日在西宁召开.来自北京大学等41所高校和有关单位的6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主任段新文教授主持开幕式,青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雄伟教授致欢迎辞,全国高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内  相似文献   

18.
 1914年李耀邦以《以密立根方法利用圆体球粒测定e值》论文,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成为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他的成功,标志中国现代物理科学的诞生.1917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设立物理学系;1919年丁西林从英国回国,长期主持该系工作;1920-1925年颜任光任该系教授,创办上海大华科学仪器公司.1922年饶毓泰创办南开大学物理系,同年胡刚复创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东南大学)物理系,还首次在国内建立物理学实验室,培养一大批包括严济慈、吴有训、赵忠尧等在内的物理新人.  相似文献   

19.
《物理》2008,37(5):I0001
吴大猷先生(1907—2000)是中国老一辈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因在分子物理、核物理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而享誉国际物理学界。他毕生献身于科研和教学.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很杰出的科学技术人才,对20世纪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划时代的影响。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他对我国台湾地区的科学与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8年6月7日,为缅怀吴大猷先生高尚的风范和杰出的贡献,中国物理学会、中科院数理学部、中国高等科技中心、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在京主办“吴大猷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周光召、朱光亚、陈佳洱、杨振宁、李政道等物理学家将参加纪念会并发言。本刊被授权独家刊登部分发言,以飨读者。让我们永远怀念吴大猷先生。  相似文献   

20.
追忆物理学家熊子璥教授魏荣爵(南京大学物理系南京210008)本刊1992年第21卷第9期曾刊载戴念祖先生记载前金陵大学物理系教授戴运轨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到台湾的一段历史。我自1937年金陵大学物理系毕业,本应去天津南开中学履约教物理,但因日军侵华而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