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无机物质的英文命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蓬勃发展,大学课程的双语教学正在各高校踊跃开展起来。在化学课程的双语教学中,学生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大量物质的英文命名或名称解读,这既是化学双语教学的基础,又是它的难点。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为了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识记和解读物质的英文名称,提高学习化学专业英语的信心和兴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简要的规律。下面仅就无机物的英文命名作一介绍。1化学元素的命名1.1元素名称中词干的由来在目前已命名的109种元素中,元素名称的由来多种多样。了解元素名称的由…  相似文献   

2.
无机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芳 《大学化学》2008,23(3):18-21
针对无机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多而杂、难以掌握的特点,沿教学过程的顺序从5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激发、培养、强化、增添、发展学生学习兴趣,以期改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状况,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繁琐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何庆辉 《化学教育》2014,35(15):29-33
在“国培计划”高中化学观摩课“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通过向学生提供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内容产生深度思考,并对学习过程产生深度体验。教学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自主、合作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对元素化合物课型中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梅继红 《化学教育》2005,26(Z1):108-111
1教学目标设计[设计说明]“硫的转化”一节用3课时,第1课时学习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的转化,第2课时学习含硫物质在实验室中的转化,第3节学习含硫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本节课是学生在了解了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的转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在实验室如何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来了解二氧化硫等含硫元素的物质的性质。本节课过程设计的思路是:首先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实验室中开展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其次是开展具体的探究活动。教师需要充分预计到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解决的办法,为学生提供必须的试剂、药品,提供完全开放的探究环境,由学生自主完成探究任务。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前,一定要要求他们遵循“观察预测实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选择合理的试剂和药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出现的问题)分析、归纳、整理得出结论”的实验程序。通过活动探究,重点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即氧化性、还原性、酸性和漂白性。[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掌握使0价、 4价、 6价元素之间的转化,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2)通过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使学生掌握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寻找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来实现不同价态含硫物质...  相似文献   

5.
在化学教学中的亲身经验和观察,使我们相信,学习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以后,十年级的学生能毫无困难地绘出短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图,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来决定其电子层和价电子数,说明原子量具有小数的原因,即是充分地、清楚地弄懂了周期表的物理意义。但是,这个观念大部分带有统计学的特征。学生不仅要知道周期和族里的元素性质发生的变化,而且要知道为什么发生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6.
许海  张雷 《化学教育》2016,37(6):42-45
将归类法和比较法原理应用到无机化学的元素性质实验教学过程,在实验步骤中加入了归类比较内容,这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带着更加明确的实验目的完成实验过程。实践结果表明,在元素性质实验中,归类比较教学法的引入确实增强了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改善,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7.
以《化学2》中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为例,基于学习进阶理论建构高中元素周期律认识模型并设计学生进阶论证任务。通过学案上元素周期律的核心探究问题,驱动学生的"证据导向式"论证活动,在科学探究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基于证据和数据的实证研究意识,提升了学生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以期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探究式教学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一学生初学无机化学时面临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学习兴趣和实验操作水平较差、学习元素无机化学重死记硬背、轻理解运用等问题,我们提出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将无机化学原理内容分别与一些生动、具体的教学实例、趣味化学实验、元素无机化学等紧密结合,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时遇到的上述困难。  相似文献   

9.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 (1)使学生了解周期律的意义和门捷列夫对於科学上的伟大贡献; (2)使学生认识周期表的组织和排列,从而认识各周期、各类元素性质的递变和它们相互间的关系; (3)在了解元素性质递变的规律性的基础上,使学生会应用周期表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 (4)通过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它的哲学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庄晓娟  韩明梅 《大学化学》2016,31(12):13-16
元素部分是无机化学教学中的难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对象,根据元素化学教学内容的特点,从问题的设定,过程中的实施、效果与评价,多媒体辅助等几方面论述了元素化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与方法.经验表明,该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助于元素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A mnemonic for the entire periodic table of the elements recalls the names and abbreviations of all the elements, their basic electron structures, and some properties. Elements are presented in chemically useful groupings with a method that allows one to position an element without recreating the entire table. With two additional lines one can derive all the major elements and the trace elements required by humans. Another verse identifies anomalies in orbital filling. The mnemonic and explanations can be fit on one double-sided page to provide a one-page reference.  相似文献   

12.
对比了渭北晚古生代5号煤样品酸处理前后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按其量化表征的煤中微量元素酸脱除率划分,44个微量元素可分为五类,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着明显的分布规律:Ⅰ型,为煤中典型的易酸脱除微量元素,主要占据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Ⅰ、Ⅱ主族元素位置,按电子构型,属s区;Ⅱ型,为煤中较易酸脱除微量元素;Ⅲ型,为煤中较难酸脱除微量元素,主要占据在第Ⅲ、Ⅴ、Ⅵ、Ⅷ副族元素位置上,按电子构型,属d区和f区左半部;Ⅳ型,是难酸脱除的微量元素,主要占据在第Ⅳ、Ⅴ主族元素位置,(稀土元素部分在第Ⅲ副族)按电子构型,属p区和f区中部;Ⅴ型,为典型的最难酸脱除微量元素,主要占据在第Ⅱ、Ⅲ、Ⅳ副族位置,按电子构型,属d区的前半部、ds区和f区的右半部。煤中微量元素的酸脱除难易的大小,在元素周期表的横向、纵向和对角线方向,亦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By using the n + (1/2)l filling rule of the atomic Aufbau principle, where n is the principal quantum number and l is the azimuthal quantum number, a new periodic table is presented, its periods having, in order, 8, 18, 18, 32, 42, 50, … elements. The mentioned rule is proposed instead of the n + l rule (or Madelung's rule) which constitutes the quantum mechanical basis of the current periodic table and predicts periods having, in order, 2, 8, 8, 18, 18, 32, 32, 50, … elements. The new periodic table is called “regular” because its groups are formed according to a single rule (namely, the first elements of each period are placed in the same order as the elements of the preceding period), in contrast with the current periodic table, where no simple rule can be applied for the same purpose.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the regular periodic table is the fact that its groups are also related in a periodic manner.  相似文献   

14.
马锴果  贾莉  高珍  马艳子 《大学化学》2019,34(12):99-105
以展示元素单质、化合物和矿物样品为形式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实物展窗能够形象化地展示各种元素的化学特性。元素周期表实物展窗将实物样品展示度与样品背后的化学内涵相结合,可以展示元素和化学学科的风貌。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uses personification to show the birth of 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 the periodic laws of elemen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elements in the form of stage play.  相似文献   

16.
Diagonal relationships in the periodic table were recognized by both Mendeléev and Newlands. More appropriately called isodiagonal relationships, the same three examples of lithium with magnesium, beryllium with aluminum, and boron with silicon, are commonly cited. Here, these three pairs of element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ogether with evidence of isodiagonal linkages elsewhere in the periodic table. General criteria for defining isodiagonality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7.
李中聖 《大学化学》2019,34(7):90-94
In the time order,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th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eriodic table of chemical elements ar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point→1D→2D→3D. This article cites the main historical facts and documents available to unscramble the above four stages, which will facilitate th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he periodic table.  相似文献   

18.
Foundations of Chemistry - A large variety of periodic tables of the chemical elements have been proposed. It was Mendeleev who proposed a periodic table based on the extensive periodic law and...  相似文献   

19.
再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时间为序,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分为萌芽、突破、发展和展望四个阶段,引用主要史实文献将其串联起来进行解读,以利于周期表的深入教学,并作为相应科学研究之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准格尔黑岱沟6号煤层中微量元素的相分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准格尔6号煤中微量元素和泥炭沼泽沉积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煤中微量元素在泥炭沼泽沉积中,有着较为明显的“相分异”规律。多数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第I、II主族,第四周期副族位置的元素,即相对较“轻”的元素,对镜惰比(V/I)及凝胶化指数(GI)反映比较灵敏或有一定关联性。因而反映潮湿还原的沼泽沉积环境比较有效,其典型代表就是Rb和Cs;而相对较“重”的元素,即第五周期以后的副族元素、第III主族以后的主族元素,则多对氧化指数(OI)和破碎指数(BI)响应比较灵敏或有某种间接的关联性,因而反映干燥氧化的沼泽沉积环境比较有效,其典型代表就是Hg和W。与植物组织保存指数(TPI)、植被指数(VI)和地下水流动指数(GWI)、搬运指数(TI)关联的元素则可看作介于两者之间。总之,微量元素从“轻”元素到“重”元素,从低阶周期到高阶周期,从低次主族到高次主族,有对V/I和GI反映灵敏转为对OI和BI更为灵敏的趋势。从而为微量元素(包括部分常量元素)对泥炭沼泽沉积亚微环境的识别和划分,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