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校园摆放花盆:学校为美化校园,决定在道路旁摆放盆景.从校门口取出花盆到距校门1 m处开始摆放,每隔1m摆放一盆,学生小王每次拿2盆,若要完成摆放30盆的任务,最后返回校门处,问小王走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对改进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一、加强数学与现实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素材,不断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尽量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出发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在“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中,利用了多米诺骨牌来引入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先用多媒体插入多米诺骨牌倒下的过程.后提出问题:怎样摆放多米诺骨牌才能使骨牌全部倒下?学生回答:前一块倒下能使后一块倒下.教师说:即第k(k∈N)块倒下,能保证第k+1块倒下.教师问:全…  相似文献   

3.
谈新课标下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尽快地进入紧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更能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热情,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达到课改所提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效实现.1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 ,尤其是学习能力的培养 ,已引起了国内外教育专家的高度重视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研究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呢 ?古人云 :“学贵自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 ,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 ,也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可见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  帮助学生增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一个人很容易进入一种问题情境之中的心理倾向 …  相似文献   

5.
深度学习是将个人内在的对学习的需要作为动力,通过理解帮助学习,学习者有能力对新的内容进行批判性的学习,并将新内容与原有知识进行联系,具有将原有的知识在新的情境中运用的能力[1].基于问题链教学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是基于知识的内在结构和整体特征,以问题为主线,以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知识学习走向思维发展,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2].问题链的设计与完善,有助于理清整节课的主线“脉络”,其清晰的条理性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有助于学生“平滑”地接受新知识.  相似文献   

6.
数学离不开“式”和“图”.把具备相同特征的“式”和“图”,经过转变、提炼会产生不同情境、不同要求下的考查试题.当我们再把这些“式”和“图”的特征归纳清楚,并赋予一个新的名称时,便可产生新定义试题.本文主要从以下视角来分析这类试题的形式及其解法.1定义新运算定义新运算,是指依据实数的基本运算原理定义新运算符号,实现考查知识与能力的数学试题.这类试题既有约定新符号的,也有借助后继学习知识组织试题的,还有用数学史上的某些特定材料的.例1用“☆”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a☆b=b2+1.例如7☆4=42+1=17,那么5☆3=;当m为实数时,m☆(m☆2)=.此问题,给相应的新符号以特定的内涵,并重新约定新运算,且所有新运算都必须与约定的运算相吻合,且遵循基本算理.因此,5☆3=32+1=10,m☆(m☆2)=m☆(22+1)=(22+1)2+1=26.例2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后面的问题.材料: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a.a…a记为an.如23=8,此时,3叫做以2为底8的对数,记为log28(即log28=3).一般地,若an=b(a>0且a≠1,b>0),则n叫做以a为底b的对数,记为logab...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结合中学数学教学课例,对什么是“情境性学习”和如何实现“情境性学习”的问题,给出“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联结学生非概念化经验与概念化知识”“厘清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把握情境的真实性程度”“搭建合作、对话、交流的平台,给学生留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空间”“让学生参与情境中的实践,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习者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不仅仅是学习的开始、教学的主线,更是激发学生产生求知欲与创造意识的基本前提.问题情境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主要是指促使外部问题与内部知识经验之间产生冲突,引起学生产生思考动机的一种情境[1].在数学课堂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由于市、区二级重点中学的扩招,普通中学的生涯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低,偏科和厌学现象比较普遍.面对这些学生,如何让他们掌握知识,并不断地提高能力,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的.本文中我仅提出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策略,与同行作一个交流.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厌学”为“要学”.1.引入教学情景设计.(1)用问题促探究.在上解斜三角形新课时,设计第一个问题:在ΔABC中,已知:AB=8,∠ABC=30°,求S△ABC.有学生在思考后提出条件缺少.让学生讨论交流后补上条件,然后再问要计算出三角形面积必须补上哪些条件.接下来学生提出…  相似文献   

10.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需要较丰富的想象能力、概括思维能力,所以,特别需要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努力创设能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与情境,使教学过程能充分实现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的活动过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使全体学生能在参与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提高能力.为让学生参与教学,笔者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1.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具体做法是,根据新知识的难易程度,教师备课时对学生参与的情境设置、时间分配、方法引导等多个方面作好充分的考虑与准备;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参与的“度”要把握好:既要放手,又…  相似文献   

11.
所谓“半结构化”情境是相对于“结构化”情境而言的.“结构化”情境是指情境材料和设问指向都是完整的,情境材料与答案组织具有清晰的对应关系,问题的答案来自于教材明确的表述;而在“半结构化”情境中,情境的呈现方式、设问方式及答案组织具有某种不完整性,教学情境更具生成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从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文[2]提出:从半结构化情境提出问题发生在问题解决前,它指学生根据已学的相关知识、技能,在一个开放的数学情境中,探索数学问题结构,从而提出一个合理且具有数学特性的问题.在“半结构化”情境中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又能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师对症下药开展教学.“半结构化”情境为学生呈现了一个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通过对知识的运用达到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刘允忠 《数学通报》2006,45(1):18-20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等.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拟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作一初步探讨.1从实际生活中创设情境数学的概念或式子有些是由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有些是由数学自身的发展而产生,而有些数学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但数学的高度抽…  相似文献   

13.
1 问题的提出 《上海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应重视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应充分关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要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加强数学学习的活动,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 “动手做”学习模式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之一,其特点是,教师通过设置适当的活动和探究任务,使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去,在亲自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从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加卫 《数学通报》2007,46(10):35-37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Ausubel)认为:“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而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具体到高中数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传统课程太强调“系统学习” ,这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想 ,不利于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期课改”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问题解决学习” ,正是旨在打破这种知识系统的局限甚至是学科的束缚 ,以问题为目标定向进行“发现学习” ,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这里的“问题”没有单一的现成规则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观点与角度来解析 .这里的“问题”又是真实的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生命 ,即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具有现实意义 .问题 :用长为l的篱笆围成一个花园 ,怎样才能使围成的花园面积最大 ?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时,普遍叫难,教师应如何安排设计日常教学?如何将学生带入立体几世界,去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下面谈谈“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教学的一些做法.一、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初步学习1.关于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学习(1)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引入:教师与学生一起以熟悉的正方体为模型,请学生观察图中的几对异面直线.教师指出:用“异面”来描述异面直线间的相对位置显然是不够的,这就给数学提出了新问题之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问题的背景使学生沉浸在对新知识的了解、探求的情境中.(2)明确概念,培养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本文对一个错排问题进行探究.为了讨论方便,我们对错排给出一个定义:有n个自然数1,2,3,…,n,将这…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教学应加强学生"探究"方向的指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究”是新课程教材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教材中“探究”的情境一般是指给出特定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研究.一部分学生对探究学习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探究”就是解答教材上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究能力,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1探究数学概念的起源,渗透数学文化数学概念是组成数学知识的基本单元,是数学大厦的基石,概念教学的成功与否决定教学的成败.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存在着积极的探究活动:探究如何由感性事例上升到对概念的理性认识;探究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克…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是在数学学习中,以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深度学习,即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进行深度学习,逐步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笔者以“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一课为例,探究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模式,并总结出四点启示,即注重单元整体教学,巧妙设置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知识经验的不完善,创造最近发展区;学生学习先于教师引导,为深度学习留白;基于学生认知过程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感悟本质.  相似文献   

20.
黄顺贵 《中学数学》2002,(11):13-14
“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 ,关注的是研究过程 ,其核心是创新意识的培养 .本文通过创设应用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数学应用意识 ,引导学生去接触自然 ,了解社会 .本文谈一谈这方面的体会 ,以便抛砖引玉 ,引起大家的共同探讨 .1 目标的定位“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特征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是让学生回到自然与社会中来 ,让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自然与社会问题 ,自己试图解决问题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案供选择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