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工作用信号比较法测定了人的声音信号时程辨别阈(△t)及信号间距辨别阈(△t_i),并分析了它和信号时程(t)及信号间距(t_i)的关系.结果表明,当t或nt_i≥40毫秒左右时,△t/t或(△t_i)/t_i大体上保持恒定,平均约为7%;当t或t_i<40毫秒左右时△t/t或(△t_i)/t_i则有逐渐随t或t_i的缩短而增高的趋势.当标准信号及可变信号的强度或频率成分不相同时,所得的△t/t基本上和当两信号强度及频率成分完全相同时的△t/t差别不大.文中讨论了时程辨别及间距辨别的可能机制,并比较了信号时程这一因素在听觉系统对声音各种属性的分析与辨别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重复频率为250,500或1000赫的重复短声信号的时程短于T时,重复短声的音调辨别閾△f_r与信号时程t的平方根成反比,即△f_r=C(T/t)~(1/2).当信号时程长于T时,重复短声的音调辨别閾即恒定在最低的水平,即△f_r=C.T是信息积累的极限时间,较为恒定,约为140毫秒.C为音调辨别閾的最低水平,其大小随受试者的不同及重复短声重复频率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当一高频纯音被另一低频正弦波调幅时,从复合声中可听到清楚并占主导的调制波音调。后者随调幅波的频率而变,其辨别阈(△f_(am))可在动物用记录皮层慢反应的方法测定。本工作系统地研究了豚鼠△f_(am)与载波频率、调制波频率、调幅深度、调幅时程、声音强度等的关系。豚鼠对调制波频率似有较好的辨别能力,刺激参数合适时△f_(am)只3—4Hz,与该种动物对纯音的频率辨别阈相近。文中对比了人和豚鼠的△f_(am),并讨论了调制波音调的感受和辩别机理。  相似文献   

4.
在清醒豚鼠记录了声音调幅诱发的皮层慢反应(SCR),并测定了反应阈(△I,以加幅的dB数表示)。调制波是时程200ms的准矩形波,每秒一次。调幅诱发的典型SCR呈正负正三相波,出现在调制开始或结束后40—200ms内。用白噪声、重复短声和纯音作载波,在基幅强度30—90dBSPL的范围内△I仅0.5dB左右,和人的心理物理测试结果相近,表明用SCR测得的△I能代表动物的强度辨别阈。本实验所得的豚鼠△I与I的函数曲线,可算是动物第一条较完整的△I曲线。  相似文献   

5.
窄带噪声的调频也和纯音调频一样,能诱发豚鼠的皮层慢反应。反应的阈值(最小调频深度)即可作为对窄带噪声的音调辨别阈(△f)。豚鼠的△f与噪声通带的宽度B及中心频率f有关,△f与B的关系可表达为△f=AB~n。式中A为B=1Hz时的△f值,它与纯音的△f相近并随f而变;在f为1kHz及4kHz时n近似地为1/3。当f在125—8000Hz范围内、B/f比值不变时,△f/f基本上为一常数。这是在频率辨别研究领域内Weber定律的很好示例。△f-f-B三者的总关系在豚鼠可简单地用经验式△f=0.1f~(2/3)B~(1/3)表达。用此式算得的△f值与实验结果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6.
人听觉辨别阈和听阈的加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不同年龄无耳病史受试者对重复短声的频率辨别阈(△f)、相位别阈(△φ)、强度辨别阈(△I)及对不同频率纯音的听阈(HT),分析了△f、△φ、△I及HT与年龄的关系。所选受试者年龄范围为17-67岁,重复短声的基准频率为500pps,听阈测试纯青的频率范围为500-8000Hz。40岁以后△f、△φ、△I及HT的加龄变化甚为明显;40岁以前则只△φ、△I及8kHz的HT经统计处理后可看出随年龄而增大的变化.以实验结果(N=190)中50百分率的函数曲线为基础计算得各种辨别阈的加龄变化方程分别为:△f=0.0024X2-0.116X+2.116(pps),△φ=0.0010X2-0.050X+1.343(度)及△I=0.0004X2-0.0163X+0.455(dB).听阈(8kHz)的为HT=0.0424X2-2,15X+34.94(dBnHL)。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研究了在一次持续百余天的模拟试验中强噪声(95—110分贝,每天8小时)、高室温(35℃)等环境因素对人听觉功能的影响.9名受试者在进入模拟环境后,听力在30多天时下降最多达25—35分贝,以后即趋于稳定.音调辨别阈△F在60天后才开始增大,并有随时间而继续增大的趋势.响度辨别阈、声源定位误差、短期记忆正确率等在整个试验中均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在离开模拟环境后,听力和△F在数天至一月内完全恢复正常.试验结果表明,所给的环境条件对人听觉功能的影响是暂时性的.文中讨论了环境因素对神经系统总功能状态的影响及其评定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研究了43名及60名正常人的声源定位偏差及声源位置辨别阈.声源定位的水平偏差平均为3.1°,垂直偏差平均为4.7°,总偏差平均为5.7°.当声源在正前方水平位置、与受试者相距1.15米时,正常人的声源位置辨别阈平均为3.5°.用双耳强度差法测得的声源位置辨别阈平均为0.70分贝.用双耳时相差法测得的声源位置辨别阈平均为28.5微秒.文中对声源定位水平偏差及用几种方法测得的声源位置辨别阈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它们的一致或不一致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在6名受试者身上比较了在有及无连续背景声作用下声音信号感受阈的变化。当信号及背景声为频率相同的纯音时,弱背景声(强度为阈上0—5分贝)能使信号感受阈降低8分贝左右。在有白噪声干扰的条件下,这一作用仍然存在。信号感受阈的降低是弱背景声提高了听觉系统对信号感受能力的结果。当背景声与信号有较大的频率差时,弱背景声即无降低信号感受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响度与响度差阈关系的己有假设总是不能很好地解释心理声学的实验结果,这些假设也不曾对响度的编码和判断的物理过程以及物理过程与心理反映间的联系作过明确的描述。本文基于信号检测理论和关于响度编码的两个假设:响度是一定时间T内的听神经电冲动的记数、稳态纯音激励的神经电冲动速率的时间分布是一个平稳的正态随机分布,得出纯音信号的响度差阈与响度的比与强度无关。这一关系很好地解释了纯音信号强度差阈测试的实验结果,尤其是以前难以解释的Weber比的中部突起、 near miss to Weber’s law。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一种能精确测定脉冲调制正弦信号相位差的新方法和根据此方法研制成的相角测试仪.这一新的测试方法的原理为:当两被测信号的差值为极小时,其相位差φ_1—φ_2与差值极小值(幅值)Udmin之间有一简单的关系,即φ_1-φ_2=sin~-1(U_dmin/U_1)用此方法测定两信号的相位差,当φ_1-φ_2≤5°时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φ<±0.2°)及分辨率(△φ′<0.06°).此仪器同时还能测定两信号的幅值比,其测试误差和分辨率,当φ_1-φ_2≤5°时分别为△δ<±0.2dB和△δ′<0.12dB.  相似文献   

12.
两个频率相近的振动在同方向合成后形成拍,一般教科书中,在讲到这个现象时,往往假设两个分振动的振幅和初相位相同。即yl= Acos(ω1t  )和y2=Acos(ω2t  )。合成后 反映了合振动振幅随时间缓慢变化,通常称f==|f1-f2|为拍频。 可见,如果分振动的频率f1在f2的一侧变化△f,则拍的频率也相应改变△f.然而,这种表达方式忽略了分振动的相位突变或相对初相位改变时对拍的影响。为此重写两振动的合成如下:其合振动为: 这里我们不妨把 =1 -2称为拍的相对初相位。由上述关系式可看出。当某一分振动的相位突变或相对初相位变化面△ 时,拍的相对…  相似文献   

13.
文章考察了Mo-SiO2催化剂体系在丙烯歧化反应过程中的动态ESR波谱,发现在催化歧化反应过程中有两种Mo5+顺磁中心,一种为扰动八面体配位,g||=1.89,g=1.94;另一种为扰动四棱锥配位,g||=1.86,g=1.95。测得同位素95,97Mo5+的各向异性超精细耦合常数A||=90.3×10-4cm-1,A=44.8×10-4cm-1;观测到反应产生的积炭信号,g≈2.0O2;氧阴离子自由基信号g1=2.018,g2=2.011,g3=2.005。用LCAO-MO理论对上述Mo5+的ESR波谱进行计算,求得分子轨道系数,发现并总结出△g||/△g与△g成直线关系,并建议用△g||/△g=4(△E(B2→E))/(△E(B2→B1)(β1/ε)2之比值作为衡量C4v扰动程度的尺度。  相似文献   

14.
感应电流通过直导线时,直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当导线与磁场垂直时,安培力的大小为F=BLI.在时间△t内安培力的冲量F△t=BLI△t=BLq=BL △φ/R式中q是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在一定条件下,利用该公式解答问题十分简便.  相似文献   

15.
系统地研究了La_(2-x)Sr_xCuO_(4-δ)多晶样品的差分比热.La_(2-x)Sr_xCuO_(4-δ)超导转变的比热跳跃△C 和超导转变温度 T_c 随 Sr 含量而有规律地变化.在 x=0.15处,△C/T_c 和Sommerfeld 常数△γ=C_(es)/T-C_(en)/T 均为极大值,当 Sr 含量偏离 X=0.15时,比热反常峰变圆滑,峰值和 Sommerfeld 常数 △γ 减小,T_c 降低.约化比热反常△C/△γ(0)T_c 随样品烧结条件改变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上述现象表示,最均匀的超导电性只出现在 Sr 含量x=0.15附近很窄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High spin states of the odd proton nucleus ^123I have been populated in the reaction ^116Cd(^14N, 5n2p) at a beamenergy of 65 MeV. Two previously known positive-parity △I = 2 sequences have been extended up to 31/2^ and41/2^ . In addition, a number of △I = 1 transitions linking the two △I = 2 sequences have been observed. It issuggested that both the △I = 2 sequences are built upon the oblate πg7/2[404]7/2^ Nilsson configuration.  相似文献   

17.
TR4终端高性能探测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兰州中能重离子加速器TR4终端装备的高性能探测器系统的结构性能.各类探测器都达到了很好的性能指标.Si多叠层望远镜,Z/△Z~50,△E/E~0.3%.IC+PSD+SPD+CsI(T1)对数密度望远镜,Z/△Z~44.5,△x~1.7mm.棉球面反射镜结构开始时间探测器装置,△t~140Ps.重离子飞行时间谱仪,A/△A~86,Z/△Z~48,△E/E~0.78%,△t~286ps.9单元和36单元CsI(T1)轻粒子小角度关联探测器阵列,Si+CsI(T1)轻粒子望远镜也达到了很好的性能指标.简述了小角度关联等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李力 《物理通报》2003,(5):44-45
1 从t和△t谈起 时刻与时间是两个相近而不同的概念,前者对应时间轴上的"点",用t表示,后者指时间轴上的"线段",即"时间间隔",用△t表示.但很多时候,二者的区别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在教科书上二者的符号至今仍含混不分[1].比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m△v/t中,右端t实际上是时间,该用△t才对.这种符号的乱用不是小事,它将引起许多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的混乱,对时间反演的一些错误理解即为典型的一例.  相似文献   

19.
在1182—1386K温度范围内,用固体电解质氧浓差电池: Mo|Cr,Y_2O_3,Y_2O_3·Cr_2O_3|ZrO_2(+MgO)|Cr,Cr_2O_3|Mo测定了复合氧化物Y_2O_3·Cr_2O_3的热力学性质。对于反应 Y_2O_(3_(s))+Cr_2O_(3(s))=Y_2O_3·Cr_2O_(3(s)),得到 △G_(Y_2O_3·Cr_2O_3)~0=39160-34.97T(实验误差±350cal/mol)或 △G_(Y_2O_3·Cr_2O_3)~0=163900-146.3T(实验误差±1450cal/mol).因为△G_(Y_2O_3·Cr_2O_3)~0与温度T的关系为直线关系,所以若将△G~0=a+bT与△G~0=△H~0-T△S~0两式比较,a和-b的物理意义可认为分别相当于在公式适用温度范围内△H~0与△S~0的平均值。因此 △H_(Y_2O_3·Cr_2O_3)~0=39160cal/mol或193900J/mol, △S_(Y_2O_3·Cr_2O_3)~0=34.97cal/(mol·K)或146.3J/(mol·K)。 如将化合物写作YCrO_3的形式,各热力学数据为上述各值的一半。  相似文献   

20.
电流通过导体时所生之热量Q与电流强度I,异体的电阻R和通电时間t之間的关系,用焦耳——楞次定律来表示即: Q=0.24I~2Rt (1) 从(1)式可知在电流强度I相同(如串联的两根电阻线)的情况下,导体生之热与本身的电阻成正比。设R_1与R_2表示两根电阻不同的导线的电阻,当它們串联(图1)时在相同时間內生之热量分別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