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初级中学数学课本《代数》第二册(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七章“因式分解”,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第二册(以下简称原教材)第七章“因式分解”的基础上改编的。下面对修改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因式分解这一内容,是初中代数教学的重点和难  相似文献   

2.
修订后的初级中学课本《代数》第三册(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九章《数的开方》,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第三册(以下简称原教材)第一章《数的开方和二次根式》的第一单元“数的开方”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原教材《数的开方和二次根式》一章共包括两个单元,考虑到这两个  相似文献   

3.
修订后的初级中学数学课本《代数》第一册的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以下简称新教材),与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一册的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以下简称原教材)比较,内容基本一致。但在修订中,从便于教学出发,对个别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同时,注意了与小学数学及第一章《有理数》教学内容的衔接,注意了加强基础和培养能力,例如分析数量关系列成代数式的能力。下面结合教材内容具体谈谈调整情况和想法。一第一大节是整式。用字母表示数,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到了,已经知道了一些形体的求积公式,例如长方形的面积可以写成S=ab,也知道了数的运算律,例如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a+b=b+a,等等。新教材引用这些例  相似文献   

4.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二册(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三章“不等式”,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三册(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第二章“不等式的性质和证明”的基础上编写的。新教材把这一章安排在“数列与数学归  相似文献   

5.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二册(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四章“行列式和线性方程组”,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三册(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第一章“线性方程组”的基础上改写的。新教材这一章共分八节:1.二阶行列式和二元线性方程组;2.三阶行列式;3.三阶  相似文献   

6.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二册(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一章“反三角函数和三角方程”,与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一册(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第四章的内容基本相同。原教材把这一章安排在高一上学期期末,使学习基本初等函数告一段落,便于高一下学期开始学习立体几  相似文献   

7.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二册(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五章“复数”,其体系与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三册(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第三章“复数”的体系基本一致。在改编时,从重点中学的教学要求出发,注意加强复数及其有关概念的科学性,加强复数在几何中的应用,但同时又注意易教易学,不增加原教材  相似文献   

8.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二册第二章是“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它与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数学》第三、四册中的相应内容基本一致。现对这一章内容的变动情况以及我们的想法作一简单介绍。 “数列”在原教材中是安排在第四册(最后一册)、与极限合在一起的,这主要是考虑到数列与极  相似文献   

9.
初级中学课本《代数》第一册(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和第四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第一册(以下简称原教材)第三、四章的基础上修改的。章名与原教材一致,教学内容也基本一致。新教材第三章包括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方程的有关概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一册的第四章“三角函数”,与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数学》第一册中的相应内容基本一致。对于这一章,我们主要从更便于教、便于学的角度考虑,在原教材的基础上作了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11.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一册第五章“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第一册的有关章节的基础上编写的。与原教材相比,这章内容变化不大。大家知道,  相似文献   

12.
《代数与几何》第二册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编写,供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三年级侧重文科的班级使用。 下面,就《代数与几何》第二册各章简要地加以说明。 第六章圆锥曲线(续),主要内容是椭圆、双曲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关于《现行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调整范围》一、将以下教学内容改为不作考试要求的选学内容1.《代数(上册)》第四章“4.6简单的三角方程”.2.《立体几何》第二章“2.6球冠”中的“球冠的面积”.3.《立体几何》第二章“2.12球缺的体积”.4.《...  相似文献   

14.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教学课本《代数》第二册“不等式”一章的习题里,有一道这样的题(见高中《代数》第二册P94练习第2题)求证ac bd≤(a~2 b~2)~(1/2)·(c~2 d~2)~(1/2)。用比较法是容易证明的。事实上,当ac bd<0时,结论显然成立;当ac bd≥0时,由于  相似文献   

15.
这套供试验用的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 ,是根据原国家教委 1996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 )》(它在 1999年进行了修订 ,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供试验用 )》(它在 1999年 11月进行了修订 ,以下简称《新大纲》)编写的 .全套书共三册 .其中第一册和第二册是必修课本 ,分别供高中一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必修课使用 ;第三册是选修课本 ,它分为两个分册 ,供高中三年级选修课使用 ,分别相当于《新大纲》中的“选修课·水平Ⅰ”和“选修课·水平Ⅱ” .自 1997年秋季开始逐年供书 ,1999年秋…  相似文献   

16.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三册(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一章“一元多项式和高次方程”是以我国一九六○年前后的高中代数教材的最后一章“高次方程”为基础重新编写的。本章目的是在学生学完复数的基础知识后,系统归纳并适当加深学生已经学过的有关多项式因式分解和解一元n次方程的知识,为今后对多项式理论作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全章内容供选学。  相似文献   

17.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一册的第三章是“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分为三大节:一、映射与函数;二、幂函数;三、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本章内容在编写过程中,曾参考了原来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数学》第一册第一章中的相应内容,但新教材吸取了各地三年来使用原教材的意见,对一些概念的阐述和定理的证明作了修改,在例、习题的配备上也有所充实。下面对本章教材作一简介,主要谈谈与原教材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试用本)代数第一册(上)(人教社六三制1990年版,以下简称新教材),在我校使用已三年了。该册教材共包括四章。依次是:代数初步知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新教材将在各地全面铺开。供三年制初中一年级上学期使用,下面就我们的教学体会将新教材与现  相似文献   

19.
初中《几何》第二册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课本(试用本)《几何》第一、第二册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这一册共分三章:第六章相似形(约34课时),其中第三大节位似形(5课时)是选学内容;第七章圆(约50课时);第八章视图是选学内容(约12课时)。本册教材是在学完《几何》第一册后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几何语言、图形及推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20.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级中学课本代数上册教学参考书”(以下简称本书)第二分册(1957年1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第四章第一课学习新教材第(5)项里有一段话:“多项式因式分解的结果,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进行检验:1)用乘法;2)用数目代替字母。”……(A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