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1月22日,是何泽慧先生发现铀核四分裂的日子,2015年11月22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山西教育出版社联合举行了"纪念四分裂发现69周年暨《何泽慧传》《何泽慧文选和纪念文集》新书发布会",100多位何先生的学生和相关人士冒雪前来参加会议,共同纪念这位著名的科学家,纪念她的杰出发现.这两本书则是其学生们对  相似文献   

2.
刘晓 《物理》2014,(12)
本文从几个不同方面回顾了何泽慧先生的学术成长经历。她继承了蔡元培等老一辈学者科学救国的理念,接受了前沿的科学教育和训练,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做出创新工作,并参与创建我国核科学事业,汇聚和培养了大批人才。科学的创新离不开优良的传统,我们纪念何泽慧先生百年诞辰,既缅怀她的创新成就和对科学事业的贡献,也要发扬她的科学精神和传统。  相似文献   

3.
<正>1994年我从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高能所宇宙线室(现在的粒子天体物理中心),当时我和其他几位同事在二楼的一间大办公室办公,何泽慧先生在天体楼二楼也有一间办公室。我记得无论是在年纪大的老师还是年轻同事的谈话中,大家都以很尊敬的语气提到一个称呼:"何先生"。时间久了,知道这是对我国杰出的女科学家何泽慧院士的尊称。  相似文献   

4.
<正>"各行各业的人,只要自己做出成绩,做出水平,都是国家需要的。以上心得九十有五书何泽慧"。每当驻足这幅用极平淡语言书写的书法作品前,就会勾起许多念想。从1976年做钱三强先生秘书起,我开始接触何泽慧先生,但早先并不清楚她的家世和她本人的更多经历,直到有一年陪同钱先生、何先生去了一趟他们的故乡湖州和苏州,后来又听彭桓武先生细谈他了解的钱与何,说了关于何先生"苏  相似文献   

5.
《物理》2012,41(3):158-160
何泽慧生平何泽慧1914年3月5日生于江苏苏州的知识分子家庭,6岁进入振华女子学校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以全班最高分的毕业论文成绩毕业,之后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于1940年以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获得了博士学位后,何泽慧准备回国报效.这时,第二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6.
父亲与家世 位于汾河岸畔的灵石县两渡村,是何泽慧先祖世代居住的村落。“两渡何氏”一向以诗书传家,是累世五代的“科举旺族”。何泽慧的父亲何澄,就出生在两渡村。  相似文献   

7.
正《高能物理》创刊40周年了。作为一位老读者,长期受惠于她,自然要写一些文字,来"庄重地"纪念她和怀念她。当我们把时钟拨回到40年以前(正处在"文革"的年代),当时的科普杂志只有寥寥数种。今天还可以看到的有《化石》(曾经为"御览")和《地理知识》(已经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今天看到这些杂志,我仍然会感到很亲切。《科学实验》杂志是我当时最喜欢看,也看得最仔细的一本。当然仔细也罢、略读也罢,内容已经基本回忆不起来  相似文献   

8.
我们所知道的钱三强和何泽慧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所知道的钱三强和何泽慧先生黄胜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102413)顾以藩(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39)钱三强先生和何泽慧先生是最早把我们带进原子核研究大门的老师.在同两位先生交往的数十年间,言传身教,受益良多.回忆往事,思...  相似文献   

9.
 翻开《现代物理知识》杂志,那许许多多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物理领域的科学家大名映入你的眼帘:吴有训、严济慈、王淦昌、钱三强、赵忠尧、张文裕、何泽慧、黄昆、谢希德、林兰英、王承书、朱洪元、谢家麟…….人们也许要问:他们是怎样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的?去年的金秋时节,正当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拉姆齐、德默尔特和保罗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时侯,本刊编辑部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四位专家、教授研究员关于《使您成为物理学家的原因是什么?》的答卷.从这些言简意赅、语重心长的答案中,我们找到了他们成功的原因,从中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时势造英雄。我们每一代科学工作者都有其时代环境与历史任务。何泽慧等先生常说,他们的历史任务就是让"科学在中国生根"。他们从"西天取经"回来,带了一批学生,在完成国家任务的过程中,把自然科学的根,深扎在祖国的大地上。作为何先生的学生,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定位,就是相当于排球队中的"二传手"。把前辈的优良  相似文献   

11.
<正>时光流逝,转眼何泽慧院士离开我们已经三个年头了,至今她那和蔼、率真的面庞依然时常浮现在我们眼前。今年是她老人家的百年华诞,让我们循着图片的轨迹,去回顾何泽慧先生成长的一生。领略她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科研风采。何泽慧191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籍贯山西灵石。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她不为当时社会上对妇女的传统偏见所动摇,自强不息.以优异成绩完成毕业论文。1936年得到原籍山西省的咨助.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  相似文献   

12.
1956年,周恩来总理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了包括发展我国导弹、原子弹等尖端技术在内的12年科学发展规划.钱学森先生冲破美国政府阻扰,回到祖国,参与主持"两弹一星"工程.去年,钱老95岁诞辰,《科学时报》发表纪念文章,阐述钱老学术思想,着重提到他大力倡导并在"两弹一星"研制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技术科学思想[1].……  相似文献   

13.
《现代物理知识》2011,(3):50-50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空间科学学会原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何泽慧先牛,因病于2011年6月20日存北京逝世,享年97岁。  相似文献   

14.
本刊经《物理》杂志编辑部及相关作者的同意,特于2008年第1期和第2期分别转载共4篇“纪念吴健雄先生诞辰95周年”的纪念文章.  相似文献   

15.
本刊经《物理》杂志编辑部及相关作者的同意,特于2008年第1期和第2期分别转载共四篇“纪念吴健雄先生诞辰95周年”的纪念文章.  相似文献   

16.
何祚庥 《物理》2012,41(7):453-455
今天来了不少老师、同学,当然也还有年轻的后辈,大家共同纪念王竹溪先生诞辰100周年.在会上发了一本王正行先生写得甚好的纪念王先生的一本小册子:《严谨与简洁之美》.精读一下,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7.
正本人自1998年出任《现代物理知识》科普期刊副主编以来已有18个年头了。如果说到跟《高能物理》(《现代物理知识》的初名)的交情,那就更久远了,1977年我就为此刊撰稿,跨越四十年,撰稿四十篇。本人对此刊物的感情不言而喻。作为该刊的一位忠实读者以及多年的撰稿者我有很多体会与大家分享,而作为参与此刊长期编审工作的我对该刊的未来也有更多的思考和期盼。值此刊创刊四十周年之际,谨撰此文,以志纪念。结缘"高"刊,收获快乐伴行《高能物理》四十年,与其说我给刊物贡献了许多,倒不如说我从刊物得到了许多。这不是客气,是心里话。因为通过该刊,我认识了许多朋友,丰富、  相似文献   

18.
《大学物理》2013,(5):51
内容简介:《大学物理》自1982年创刊,至今已经历了30个春秋,本书从30年间在《大学物理》上发表的文章中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汇集成册,书名为《物含妙理——大学物理三十年荟萃》,借以纪念  相似文献   

19.
<正>记:同样身为学者的您,怎么理解钱三强与何泽慧先生1948年从法国回到中国这一选择?李:彭桓武先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说的那句话:"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能帮助我们理解那一代人的选择。他们当年出国留学的目的,就是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回到中国来,报效和建设自己的祖国。记:您对钱三强先生说过的那句话:"虽然科学没有国界,但科  相似文献   

20.
由南京大学物理系和《物理实验》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纪念《物理实验》创刊十周年学术报告会于11月1日至2日在南京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教委理科物理教材编审委员会成员,《物理实验》的编委,高教出版社的代表,《大学物理》编辑部主任和来自物理实验教学与科研第一线的大学、中学教师及从事仪器设计、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共42个单位66人。会议收到学术论文和报告34篇,会上宣读了27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