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92
拉韦朗是一位外科军医之子,1867年于施特拉斯堡大学获得医学学位后,他自己也终于从事了外科军医的事业。1878至1883年间他驻在阿尔及利亚,而在那里他有足够的机会研究疟疾。1880年他发现了引起疟疾的病因,肯定不是细菌而是原虫。这是由原虫——一种单细胞动物——致病的,而非由细菌致病的第一个病例。在法国国内服役又经10年后,拉韦朗白军队中退役。1896年进入了巴斯德阳研究所,而把他的晚年奉献于热带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8-18
巴巴是印度原子能计划的创始人,从印度的塔塔基础科学研究所成立起就担任所长,对印度的物理学发展、科学人才的培养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科学工作主要是在宇宙线、基本粒子和量子电动力学方面,他是宇宙线级联簇射理论的创始者之一。他于1960年至1963年担任国际理论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主席。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24
博斯是第一位获得国际性声望的印度科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公务员家庭,在加尔各答的圣萨维尔学校读书,1879年毕业。后来,他又去英国深造。原来打算学医,但却改行搞上了自然科学。他在剑桥大学师从瑞利髓等人学习,1884年回国,1887年成为加尔各答大学教授。1917年博斯研究所在加尔各答落成,博斯主持了建所大典,并出任所长直至去世。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85
科兰纳是在世界各地受的教育。他在印度的旁遮普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43年)和硕士学位(1945年),1948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得到博士学位。他到瑞士做高级研究工作,其后又到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书,最后于1960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任职。他现在已加入美国籍。科兰纳在他事业的早期曾与托德共同工作,后来他对遗传密码的课题感到兴趣。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7-127
马可·波罗出生于商人家庭。1271年随父亲和叔父由威尼斯启程,经地中海、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帕米尔高原到达中国喀什,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再经敦煌、酒泉、张掖、宁夏等地,于1275年抵上都(今内蒙多伦县西北)。以后到大都(今北京)。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优待。1291年初离大都,1292年从泉州取海道离中国,经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和波斯,1295年回到威尼斯。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34-34
钱德拉塞卡在印度马德拉斯大学受教育,1930年毕业。1933年他在剑桥大学狄拉克的指导下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到美国,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并在耶基斯天文台工作。钱德拉塞卡主要对白矮星的结构感兴趣,白矮星的异常性质是亚当斯首先发现的。在这些恒星中,组成星体的大多数原子已经碎成一团团亚原子粒子——等离子体,而整个星体已经压缩到这种程度,使它的总密度有普通物质的千万倍(退体物质)。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10
培根出身于英国宫廷中有声望的家庭。他作为一个廷臣是出类拔萃的,因为他有一套看风使舵的本领。他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1584年进入议会,1603年被封为爵士,1621年,为子爵。有一些人认为莎士比亚的剧本是培根写的,这主要是因为培根受过良好教育,而莎士比亚所受的教育,显而易见是不能和培根相提并论的。培根是第一个把历史看成是思想发展史,而不是帝王将相史的人。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81
延森是园丁的儿子。1932年在汉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任汉堡大学理论研究所所长。1949年,他和迈耶夫人小。各自独立地提出了核壳层结构的概念。1955年他们两人合写了一本有关核壳层结构的书。1963年,他们两人和维格纳一起共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1-171
杨利伟,辽宁省绥中县人,1983年入伍,1987年毕业于空军第8飞行学院,安全飞行1350小时,任一级飞行员,1996年任航天员。2004年成功执行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32-32
卡文迪许出生于法国尼斯。1749年进剑桥大学求学,未及毕业,在他父亲的实验室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76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卡文迪许一生是在实验室和图书馆里度过的,尽管家庭富有,但仍过着俭朴的隐居生活,很少与人来往,甚至终身未婚。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8
波波夫是神父的儿子,他曾打算作教士,但后转学数学。1883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同马可尼一样,波波夫也认识到赫兹发现无线电波的重要性,并比马可尼啪早一年开始研究远距离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他是第一个采用天线的人,1897年,他已能将信号从船上传送到三英里远的岸上。在以后几年里,波波夫设法说服了俄国海军,开始在船上装置无线电设备。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36
库珀于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8年起受聘在布朗大学工作。巴丁同他和施里弗一起提出了一种超导理论(BCS理论,以他们3人姓氏的第一字母命名),它已为人们所接受。在这种理论中,电子会成对地运动。这种成对的电子被称为“库珀电子对”,以作为对他的褒奖。他们三人共同获得了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21
小玻尔是玻尔的第4子。这父子二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了美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他在哥本哈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56年成为该大学的教授,又在1962年其父逝世后继任哥本哈根玻尔研究所所长至1970年。1951年,他和助手莫特森根据雷恩沃特的理论——原子核不一定是对称结构——从数学上推导出了核结构的细节情况。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3
汤飞凡是湖南省醴陵县人。1921年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到北京协和医学院任助教并从事微生物学研究。1925年赴美国工作。发表论文多篇,引起了美国微生物学界的重视。1929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细菌学系主任,英国国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抗战期间,在昆明创办卫生防疫处,培养中国首批微生物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4
皮里1877年毕业于缅因州的鲍道因学院。1881年参加美国海军,任土木工程师。1886年和黑人助手亨森ill2从迪斯科湾穿过格陵兰冰盖,深入内陆100英里。1891年与妻子和库克博士等7人再度去格陵兰。1893-1894年探险中,他再次乘雪橇去格陵兰东北部,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去北极。1898-1902年,他考察了从格陵兰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北地区去北极的路线。他于1905年航行到埃尔斯米尔岛的谢里登角。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70-70
哈雷1673年进入牛津大学。1676年去南大西洋的圣赫勒岛,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天文台,并测编了南天星表,包含341颗南天恒星的黄道坐标。星表发表后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哈雷编撰了大量彗星的观测记录,是第一个从事彗星轨道计算的人。1705年发表《彗星天文学论说》一书,阐述了从1337年-1698年观测到的24颗彗星的轨道。他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三颗大彗星,具有十分相似的轨道,由此推断这是同一彗星,每隔75-76年回归一次,并且预言这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度回归。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9
施里弗于1957年获伊利诺斯大学的物理博士学位,自1962年起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物理教授。他和巴丁、库珀一起研究超导现象,提出了目前被世界物理学家所认可的BCSN论,三人遂一起获得了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
巴索夫1950年毕业于莫斯科理工学院,并在1956年获得博士学位。他在列别捷夫研究所工作,从1958年起任研究所副所长。由于他和普罗科洛夫在脉泽基础理论方面的工作,二人与汤斯共享了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
艾里于1823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他的数学成绩居全班之首。他在该校教数学与天文学,并于1835年被任命为第七任皇家天文学家。他保持这一职务长达45年之久,直到1881年80岁退休时为止。他用精良的仪器装备格林威治天文台使之现代化,将它提高到了德国天文台的水平。自从赫歇尔H16的全盛时期以后,德国的天文台在高斯66和贝塞耳时这样一些人领导下,一直遥遥领先于英国。艾里是一个自负的人,他统治着天文台犹如一个小小的暴君,但是却使天文台的工作忙碌而充满了生机。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70
海尔1890年从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毕业。之后,便在芝加哥组织建成了肯伍德天文台。1889年海尔就在那儿发明了太阳单色光照相仪。于是,他就能用明亮的钙光来拍摄太阳,其结果明确地指示了太阳大气中钙的分布。1908年,海尔还探测到了太阳黑子内的强磁场。海尔觉得,为了继续研究下去,就得有更好的天文台和更大的望远镜。他是一个善于游说而又彬彬有礼的人,1892年,海尔去说服一位金融家耶基斯,要求他出钱在芝加哥西北约80英里建造一个大型天文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