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齐士钤 《应用声学》1990,9(2):48-48
中国声学学会语言听觉和音乐声学分科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于1989年10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四届语音图象通讯信号处理学术会议。在开幕式上,首先由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张家騄研究员致开幕词。中国声学学会马大猷名誉理事长、关定华理事长,信号处理学会袁保宗常务副理事长,北京邮电学院朱祥华副院长等先后讲话。 会议共收到论文133篇。大会报告共三篇:张家騄研究员的“人机言语通讯国际现状及发展”,袁保宗教授的“三维计算机视觉”,刘村友教授的“现代语言通信网”。这三篇报告反映了言语工程、图象处理和语言  相似文献   

2.
王季卿 《声学学报》2015,(2):338-341
2014年9月15日是中国声学学会荣誉会士、国际著名声学家、美国声学学会荣誉会士、美国科学院院士Leo Beranek(白瑞纳克)博士百岁生日。美国声学学会与国际声频工程协会联合举行祝寿学术活动。波士顿交响乐团(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于9月18日晚为白瑞纳克博士举行专场交响音乐会。他的老学生们和各界友好在周五(9月19日)又于波士顿音乐厅内白瑞纳克纪念厅(Beranek Hall)举行寿庆,200余  相似文献   

3.
齐士钤 《应用声学》1989,8(4):48-48
由中国声学学会语言、听觉和音乐声学分科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学会语言图像通信专业委员会,ASSP北京分部联合主办的“语言、图像、通讯、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拟在1989年11月左右在北京召开。本学术会议的论文内容包括:语言分析与合成,语言识别,语言感知,语言编码,语言增强,听觉和听力学,音乐声学;图像和图形处理,图像识别,图像压缩编码,图像增强,文字编码,文字识别;通讯中的信号处  相似文献   

4.
2013年6月4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田静研究员和向宁教授在第21届国际声学大会(ICA2013Montreal)上成功组织了"纪念马大猷院士声学贡献专题研讨",来自世界各地声学巨匠和青年才俊纷纷投稿,回顾了先生在声学领域的主要贡献,并深情地缅怀了与先生一起时的点点滴滴。2013年6月2—7日,每三年一度的国际声学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这是声学界的一次盛会,也是声学家们的节日。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届大会上,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田静研究员和美国伦斯勒理工  相似文献   

5.
《应用声学》2012,(5):399-400
马大猷先生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声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声学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不幸于2012年7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马大猷先生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的声学事业。70多年的科学生涯,在声学的诸多领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硕果累累,著述等身,桃李满天下,他一生的为人和为学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纪念马大猷先生对中国声学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不朽功绩,为继承他爱国敬业、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与精神,我们特在此刊登了"马大猷先生(1915-2012)生平"(《声学学报》编辑委员会供稿),以高山仰止之情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6.
《应用声学》1986,5(1):49-49
中国声学学会成立大会暨1985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于10月14—19日在南京召开.在此期间,中国声学学会召开了第一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及第一届第一次全体理事会议,学会理事长应崇福教授主持了会议.会议决定聘任我国著名声学家、声学学会前任理事长汪德昭教授和马大猷教授为名誉理事长;通过了中国声学学会章程;建立了由常务理事会领导的学术、科普、组织、技术咨询和国际交流五个工作委员会,声学学报和应用声学二个编委会,生物医学超声工程、环境声学、水声学、电声学、检测声学、功率超声、超声电子学、语言听觉及音乐声学  相似文献   

7.
《应用声学》2009,28(1):58-58
200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于2008年10月22- 24日在上海市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创新与和谐——新世纪的声学。来自全国声学界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的代表385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声学学会领导与8位声学相关领域的院士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王季卿 《声学学报》2015,40(2):134-137
我国声学界一代宗师马大猷院士离开我们已-年多了。值此台湾声学学会26届年会暨第六届两岸三地声学交流会之良机,请允许我在此报告有关马大猷先贤的杰出事绩,共同纪念我国现代声学奠基人和开拓者。颂扬他在学术上的卓著贡献,追随他的治学之道,激励后学们奋发前进。他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呕心沥血。他为加强基础研究,走自主创新道路大声疾呼。其忧国优民之心,难能可贵,令人钦佩不已。   相似文献   

9.
侯朝焕 《应用声学》1986,5(4):53-53
1986声学、语言、信号处理国际会议(WASSP-86)于4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科学会堂胜利召开.本会议是由中国科学院和美国电器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发起,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和IEEE声学、语言、信号处理学会(ASSp society)合办.到会代表近200人.在开幕式上,中方会议主席、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侯自强教授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光召教授,ASSP学会主席Crystal博士,以及美方会议主席Dixon博士先后作了发言.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济慈同志在人大会堂接见了部分参加会议的中外科学家,并合影留念. 会议共录取论文139篇.其中有美国、法国、英国、西德、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12个国家和地区等  相似文献   

10.
齐士钤 《应用声学》1995,14(2):47-45
第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94)于1994年10月24日至27日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学会语音图象通讯专业委员会、中国声学学会语言、听觉和音乐声学分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专业委员会和国家高技术智能计算机系统专家组等六单位联合主办,由四川大学计算中心承办.会议主席由平国声学学会语言、听觉和音乐声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家股教授担任、副主席有方像棠教授等七人、程序委员会由王仁…  相似文献   

11.
方至 《应用声学》1990,9(3):1-5
一、前 言 气象万千的声音世界所诱发的听觉现象,一直是个多学科研究课题。几十年来,声学、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学者,从各自关心的方面,引进一些新方法和新观点,为听觉研究的深入进展做出了贡献。近十年来,随着高科技的推广应用,多学科群策群力取得的成果尤其显著。因此,不少学者满怀信心的预言,未来十年将是听觉科学极富创造性和令人鼓舞的时期,许多长期悬而未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将得到解决。本文拟从声学的角度,对听觉基础研究中三个主要方面,即生理声  相似文献   

12.
《应用声学》2001,20(3):5-5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王季卿教授在最近美国声学学会理事会上被选为该会的资深会员(fellow),以表彰他在建筑声学和推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的贡献.于2000年12月召开的第140届年会上,王季卿教授应邀出席了授证仪式大会. 美国声学学会是世界上成立最早(1929年)、规模最大(会员人数超过9000,遍布各国)、学术活动最活跃(每年举行两次年会,宣读论文数百篇)的声学学术团体.学会每年除出版2卷12期6000余页之学报外,另外出版其它刊物或书籍多种. 我国参加该学会的会员有88人(大陆21,台湾43,香港…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声学学会荣誉会士、著名声学家白瑞纳克(Leo Leroy Beranek)博士,因病于2016年10月10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韦斯特伍德镇家中午后小睡中逝世,享年102岁。白瑞纳克博士是中国声学界的老朋友,为推进中美声学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因此在2012年被中国声学学会授予荣誉会士称号。白瑞纳克博士与《声学学报》创刊人马大猷先生同学,建立了近八十年的深厚友谊。(详见《声学学报》2015年第40卷第2期第338-341页)。  相似文献   

14.
颜永红 《应用声学》2009,28(2):81-89
本文对语言声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人类的言语的产生和感知以及声学分析方面的近期发展,接着重点阐述了计算机处理人类语音(包括语音识别和合成,发音评估以及演唱评价)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提及了这些研究成果的相关应用。最后是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钱祖文 《应用声学》1989,8(2):46-47
三年一次的西太平洋地区声学会议于1988年11月1日至4日在上海白玉兰宾馆召开了它的第三届会议,会议由中国声学学会、中科院声学所及上海声学学会主办。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中国、日本、南朝鲜、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印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还有部分代表是来自英国、美国、丹麦、西德、以色列等地,会议的通用语言是英语。这次载入会议录的  相似文献   

16.
每三年一次的21届国际声大会ICA,于2013年6月2-7日在加拿大东部Montreal与美国声学学会165届年会和加拿大声学学会51届年会联合举行。本届大会共有1607篇论文,数量在ICA历届大会中最多,分别在174个专题组进行。论文摘要集按各专题组时序、会场地点及时间表排列,一目了然。这是由美国声学会会刊负责编印,会前预先寄发给全体会员,大会报到时亦人手一册,方便与会者。这也是美国声学学会每年二届年会的惯例。会议另发存储于U盘上的所有报告全文,便于阅读和保存。  相似文献   

17.
作者按在第21届国际声学大会(2013.6.2—7,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之前(2013.5.27),国际著名声学家、马大猷的同学和挚友Leo Beranek给马公子晓非发来电子邮件,传来了他将在大会的建筑声学领域"马大猷,他对声学的贡献和生活"专场报告(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田静和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教授N.Xiang(向宁)主持)上的论文手稿,其后,晓非又将它转发给我。文稿中摘录了马大猷和Beranek两人1940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分手以后,马大猷写给Beranek的23封信件,时间覆盖从1940一1948,1979—1992。1949—1978年间由于中美关系的大局,通信不得不中断。信中既有抗战时期昆明的时局现状,也有平时的生活场景,更有开展研究工作的艰辛和当工学院长的劳累;信中突显出马大猷在那样困苦动荡的环境下,对声学的执着和学术追求的宝贵精神;改革开放、科学的春天到来以后,他说:"(我的科学)生命是从60岁开始的"。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本应配合历史事件写入《马大猷传》一书中,为该书增添一抹鲜活动人的亮色。可惜,那时《马大猷传》已经发排付印,机会失之交臂。去年(2012)美国声学学会授予马大猷荣誉会士,这在声学界是被人十分尊崇的称号。它只授予那些在声学中获得卓越成就或对声学有突出贡献的人。从1929年设立至今只有19位科学家(包括马大猷)获得这一称号。1929年第一位荣誉会士是拥有1000多项专利的大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Edison,1847—1931),继爱迪生之后第二次1949年授予了美国声学学会的创始人之一、现代言语和听觉研究的先驱、被誉为立体声之父的弗莱车(HarveyFletcher,1884—1981),第三次1954年另一位美国声学学会创始人、马大猷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导师建筑声学的先驱孥德森(Vern O.Knudsen,1893-1974)等四人获此殊荣。Leo Beranek是在1994年获得这一称号的。著名声学家声学海洋学的奠基人、创建了苏联声学研究所的布列科夫斯基赫(Leonid M.Brekhovskikh,1917-2005)在1999年获得这一称号。马大猷的学术成就和对声学的贡献是世界公认的,国际声学界能获此等殊荣者寥寥。因而了解他的学术人生、继承他的学术成就、发扬他的学术思想,对我们开拓创新、科学兴国大有裨益。《声学学报》3月期适逢马大猷先生99诞辰,将这批宝贵的信件的译文刊登,既是对历史文献的尊重也是对《马大猷传》的补充,必将使声学工作者和关心声学的人们感到欣慰。信中Beranek作了一些注释,标为白注;作者也加了一些注释,标为作者注,均置于黑括弧中。原文没有分段,为便于阅读,分段是作者后加的。  相似文献   

18.
吕玉恒 《应用声学》2004,23(2):30-30
应香港声学学会邀请,上海市声学学会组团于2003年12月3日-7日访问了香港,代表团一行7人,由章奎生教授和龚农斌教授带队。在港期间参加了香港声学学会成立10周年庆典,参观了香港理工大学声学试验室并进行了学术交流,考察了香港道路声屏障以及高层建筑噪声控制工程,同时与日本、台湾、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在港同行进行了交流。香港声学学会成立10年来,发展了200余名会员,两次来沪  相似文献   

19.
关定华 《应用声学》1997,16(3):46-46
为了推进西太平洋地区的声学工作,加强学术交流,西太平洋地区声学委员会每三年举行一次学术会议.迄今为止,已举行过五次会议,分别在新加坡、香港、上海、布里斯班(澳大利亚),和汉城举行.由于1997年香港将回归中国,西太平洋地区声学委员会同意1997年第六届西太平洋地区声学会议在香港举行·会议的内容是广泛的,包括:有源噪声和振动控制,建筑声学,声学计量技术,电声学,环境噪声控制,测量和仪器,物理声学,语言与听觉,信号处理,交通噪声,超声学和水声学.会议上将有美国Wilson,Ihvig巳ASSOC,Inc.的GeorgeWilson博士,加拿大国家研究署的GeorgeWong博士和日本东京大学的Ta  相似文献   

20.
张家騄 《应用声学》1991,10(3):30-30
中国声学学会语言、听觉和音乐声学分科学会及北京声学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信号处理学会语音图像通信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第五届全国语音、图像、通信、信号处理学术会议,定于1991年第四季度在湖南大庸市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