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祁建霞 《光子学报》2014,43(4):426002
液晶分子具有介电和光学各向异性,在外电场作用下,液晶指向矢将会重新分布,具有高效的光学相位调制能力.本文从实验和理论角度对电控液晶光阀的光学调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阀阈值电压约为4V,且当外加电压高于阈值电压时,液晶光阀的透射强度随外加电压表现出非周期性特性.根据液晶连续体弹性理论,对电场作用下液晶光阀的指向矢分布特性进行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液晶光阀对透射光强的非周期调制特性取决于液晶体系的偏转状态,为研究液晶的偏振光调制特性提供理论依据及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图像火灾探测中液晶光阀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绥华  陈涛  吴龙标 《光学技术》2003,29(4):504-505
在实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TN型液晶光阀的原理和光学特性。发现TN型液晶光阀对红外波段和可见光波段所产生的不同透射和截止效应都取决于光阀的偏振片。分析了液晶光阀的视角和波谱透过率等因素对图像火灾探测的影响,并指出了在利用液晶光阀做光开关的火灾探测系统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制成了一种以交流工作的液晶光阀并进行了实际操作。该多层结构由光导体、光吸收层、介质镜和液晶组成。这一结构可用一比较微弱的光源有效地调制高强度光束。介质镜和吸收层具有高折射率,起光学隔离作用而不必用金属镶嵌反射器。采用交流和绝缘电极有希望实现高寿命。这种光阀实用于电视投映式显示器和光学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一种反射式液晶光阀(LCOS)的调制特性进行了研究。着重研究了在高功率激光系统中,反射式液晶光阀作为空间整形器件面临的一些应用问题,特别是它的各种调制特性、整形能力以及对于光束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与透射式液晶光阀相比,反射式液晶光阀有着明显的优势,效率达到42%,远远优于透射式液晶光阀10%的效率,从而能够实现系统的大幅度简化,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空间光调制器件。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把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应用于光电信息综合实验的光学实验系统。系统中的空间光调制器采用光寻址液晶光阀和电寻址液晶光阀。给出了利用这一系统开设的四个光学信息处理实验。实践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缪斌鹰  唐正宁 《光学技术》2014,40(4):371-375
光栅光阀(GLV)是一种衍射MOEMS空间光调制器,利用其对激光束的调制作用,可成功地应用于计算机直接制版(CTP)系统中。提出了简化的光栅光阀光学模型,并根据夫琅和费单缝衍射理论和多光束干涉理论对光栅光阀的光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介绍了光栅光阀在热敏CTP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光栅光阀光学记录设备的结构和成像原理。得出了基于GLV技术的热敏CTP数字成像过程,为国内印刷企业使用这种热敏成像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一种新的高度透明的液晶光阀。在投映显示中可以用它记录、存贮和显示高分辨率的图象。在这类光阀中用x—y偏转强度调制的红外激光束,局部加热吸收红外的可见光透明电极,而把信息记录下来。当胆甾型液晶受到瞬间加热后产生光散射中心。光散射中心用电擦除之前一直存在。在4×4cm的面积上分辨率为50条线/毫米,对比度大于10:1、当1.06μmYAIG激光的功率为几mw时,寻址速度大于10~4象元/秒。  相似文献   

8.
位相调制的实时联全变换相关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献烈  赖虹凯 《光学学报》1997,17(4):56-460
提出了一种位相调制的实时联合变换相关器,它采用液晶显示屏作为输入器件,用液晶光阀记录和显示联合功率谱。利用液晶显示屏光栅状结构的衍射级,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度充分利用液晶光阀的有效使用面积。采用成像透镜放大各衍射级的联合频谱,适应液晶光阀较低的分辩率要求。  相似文献   

9.
安国  闫娟娟  刘娅 《光子学报》2014,43(7):706012
搭建了反射式光脉冲整形系统,通过改变加载到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各像素点的调制电压,测定系统分辨率及调制电压与输出信号光强和相位变化的关系,并对液晶空间光调制器进行校准.实验结果表明:光强随调制电压周期变化,相位随调制电压非线性变化;系统分辨率为10GHz,像素调制间隔为0.08nm,即能够实现对频率间隔10GHz的光信号的调制.应用该系统,以谱线间隔为10GHz的光学频率梳为信号源,对脉冲频谱进行整形,产生了平坦、高斯型、三角、倒三角及光学频率梳信号.  相似文献   

10.
在阿贝-波特实验中,用液晶光阀显示的图像作为光学4f系统的输入,发现在频谱面上有多重衍射光点,这说明液晶光阀的光栅结构参与成像.但在频谱面上不加滤波器的情况下,在输出面上光栅结构却消失了.该现象可利用液晶光阀的像素尺寸与人眼的可分辨本领来解释.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高功率激光传输过程中不透明颗粒引起的光束调制,通过分析这些不透明颗粒的形状和分布特点,建立了位置呈随机分布的高斯状散射点模型,从光束的衍射理论和干涉叠加理论出发,得到该模型下散射点对传输光束质量影响的解析式。数值分析了高斯状散射点的大小、密度、散射面积比及其传输距离对输出光束的近场分布、位相分布和光束透过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亚毫米量级散射点的衍射效应引起最大调制可达1.4,光学元件散射面积比小于0.003时才能满足元件透过率大于99.5%的需求。该结果可用于评价高功率激光装置光学元件的加工状况,并对光学元件加工要求和激光装置的洁净度要求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智能光学的概念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光学是在主动光学和自适应光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概念。本文介绍了智能光学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过程,并进一步明确和扩展了智能光学的概念和范畴。对智能光学的技术基础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主要包括动态光学调制技术、动态光学探测技术、智能光学系统等,涉及了天文、军事、空间、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应用的望远镜、显微镜、激光器等光学系统和光学设备。最后,对智能光学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钕玻璃的热致断裂及泵浦极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激光介质的第一主应力为评判标准,依据Griffith微裂纹理论作为断裂临界应力,基于已报道的断裂实验数据和3维、瞬态的有限元计算,建立了预测一定泵浦参数下钕玻璃断裂可能性的Weibull统计模型,同时分析了影响介质泵浦极限的其它因素。结果表明:材料的抛光工艺决定了介质的断裂应力;对于短脉冲大能量方式工作的钕玻璃介质,基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抛光水平,1 Hz以下低重频时应优先考虑18 kWcm-2的泵浦饱和极限,10 Hz以上高重频时应优先考虑介质的断裂极限。  相似文献   

14.
低频声表面波对细激光束的衍射效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于频率为几十赫兹的液体表面声波,实验上观察到反射光所形成的稳定、清晰的激光干涉图样.改变表面声波振幅,进一步发现了干涉图样的调制效应.调制效应明显地表现为干涉条纹的缺级,并且随表面声波振幅变化.依据波动光学原理,分析了调制作用下光束干涉所产生的光强解析分布及条纹特征,得到了干涉条纹角宽度与表面声波之间的解析关系,并据此对表面声波的特性参量波长和振幅及各级条纹相对光强分布规律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5.
数字微镜器件的相位调制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大鹏  韦穗 《光学学报》2007,27(7):255-1260
为了提高数字微镜器件(DMD)的空间光调制性能,发挥其在光信息处理中的作用,研究了的数字微镜器件相位调制性质。通过分析数字微镜器件的微观物理结构,考察了数字微镜器件的光栅特性;从计算的角度研究了其对相干光波的相位调制,并给出数学描述和实验结果。重点研究了数字微镜器件的衍射光栅特性,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及微镜偏转导致的镜片空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利用闪耀光栅理论计算了偏转微镜间的相位差,得出了数字微镜器件光栅的闪耀规律,实现了闪耀状态。提出了利用不同方向的微镜列状态研究数字微镜器件相位调制性质的方法,推导和模拟了关于数字微镜器件的微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数字微镜器件光调制研究方面提供了一些结果,对数字微镜器件在信息光学中的更广泛应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丽丹  粟敬钦  李平  王文义  刘兰琴  张颖  张小民 《物理学报》2011,60(2):24202-024202
基于光传输理论,获得了弱调制情况下光学元件"缺陷"分布功率谱密度 (power spectral density, PSD)与光束近场强度分布PSD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针对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的基本单元(线性介质、非线性介质以及空间滤波器)对获得的理论关系进行了具体的验证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弱调制下,只存在振幅型或位相型"缺陷"分布时,光学元件"缺陷"分布PSD与光束近场强度分布PSD通过近场强度分布PSD的系统传输因子联系,传输因子与系统的构型和运行状态有关.研究结果为光学元件"缺陷"分布指标的获得提供了理论基础,对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负载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缺陷分布 功率谱密度 光学元件 光束质量  相似文献   

17.
模拟双星的液晶自适应校正分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对模拟双星的校正.首先测定了LCOS液晶波前校正器的位相调制特性.结果表明其可以实现一个波长的调制量.同时,利用Gamma校正实现了位相和灰度级的线性调制关系.然后把液晶波前校正器和哈特曼波前传感器组成自适应光学系统,并和口径220 mm的望远镜对接,实现了对模拟双星的探测和校正分辨.  相似文献   

18.
The possibility of creating a time lens, an analogue of the zone plate in X-ray optics, for ultracold neutrons is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The neutron energy was changed by means of a purely quantum effect: the phase modulation of a neutron wave at a variable modulation frequency. The modulator was a phase grating with variable spatial period moving across the neutron beam.  相似文献   

19.
High-dielectric constant multilayer coatings are commonly used on optics to increase the laser damage resistance of optics. In this work,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is improved to simulate the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distribution in the silica–hafnia multilayer coatings on fused silica subsurface with lateral crack. Results reveal that as the substrate is defect-free, the largest intensification is at the surface layer, especially in the hafnia layer. As the lateral crack appears on the subsurface of fused silica, the intensified sites are mainly located at distorted coatings layers. Dependences of peak LIEF on crack's parameters are detailed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laser intensification is more sensitive to its width, and the modulation of lateral defect with silica–hafnia multilayer is greater than nodular defect as its width larger than 5λ.  相似文献   

20.
The universality of two mechanisms of motion of patterns in nonlinear optics is demonstrated. In the first one, two-dimensional disordered patterns are shown to scroll with constant velocity after transients are discarded. In the second case, pattern motion is induced by background modulations. Spatially periodic patterns lock to maxima or minima of the underlying modulation depending on its wavevector. PACS 42.65.Sf; 05.65.+b; 45.70.Qj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