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疆萨吾尔地区两类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萨吾尔地区两类花岗岩(A型、 I型)的稀土元素特征. 两类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 这与其所处的不同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密切相关. 森塔斯岩体和沃肯萨拉岩体为形成于后碰撞阶段晚期挤压-拉张转换体制下的I型花岗岩, 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其岩浆演化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不发育, 具幔源特征. 阔依塔斯岩体和恰其海岩体为形成于后碰撞结束阶段拉张体制下的A型花岗岩, 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其岩浆演化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发育, 其稀土元素显示的一定的壳源特征应为幔源岩浆受地壳物质混染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的Sr-Nd-Pb-O多元同位素体系示踪结果表明,万洋山-诸广山加里东期花岗岩类岩石是典型的壳型花岗岩,由区内未出露的中元古基底重熔形成,源岩的物质组成不均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了华南30个花岗岩类岩体的71组REE数据,根据平衡部分熔融模式,计算了各花岗岩类岩体在形成时的残留相化学成分、矿物学成分和熔融程度,并确定了各花岗岩体的物质来源,根据来源物质的不同,将这些花岗岩体分为两种成因类型,即壳型和混合型,对属于混合型的岩体计算了它们的混合比。并讨论了影响REE模式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某些花岗岩的Sr-O同位素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岗岩类岩石δ~(18)O和~(87)Sr/~(86)Sr初始比值的关系可分为四种类型:封闭结果型:呈近于垂直的短线;硅铝物质重熔型:呈负相关关系;壳幔混合型:呈正相关关系;水-岩交换型:基本为无相关。  相似文献   

5.
系统地研究了姑婆山花岗杂岩体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计算了造岩矿物对全岩稀土元素的贡献率,论证了该杂岩体三个不同阶段花岗岩之间的成因关系,提出基底壳源岩石部分熔融作用早期阶段产生的花岗岩岩浆最富含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模式。指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主要产生在该阶段花岗岩的风化壳中。第一阶段中粗粒钾长花岗岩的铷锶同位素等时年龄为145.6Ma,初始~(87)Sr/~(86)Sr=0.71198。  相似文献   

6.
攀枝花-西昌地区有大量的花岗岩类出露,依据同位素年龄,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形成时期。它们的微量元素和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晋宁-澄江期的磨盘山花岗岩岩浆可能来自于下部地壳基性火山岩的重熔;摩挲营、沪沽岩体花岗岩浆来自上部地壳的硅铝层。海西-印支期的红格-矮郎河岩体为地壳物质混染幔源物质的壳幔混合岩浆的产物,而太和、茨达岩体可能是来自深部幔源岩浆经过早期结晶分离后晚期残留岩浆形成的。燕山期冕西花岗岩可能是攀西古裂谷萎缩封闭时地壳局部重熔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我国1987年新发现一处与海西期A型花岗岩有关的独立锡矿床——萨惹什克锡矿。其岩体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与国内外A型花岗岩特征进行了类比,指出其岩石学某些特征不仅比国际上著名的尼日利亚A型花岗岩还要典型,而且锡矿床地质特征特别,明显不同于国内著名的一些锡矿床,可作为我国与非造山花岗岩伴生锡矿床之代表,该锡矿且形成于海西期,在国内属首次发现,在世界上亦罕见,将成为我国一新的锡矿类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弹性波在半无限空间介质中传播的基本原理和地壳波浪运动学说对大陆边缘地壳的构造进行了探讨,解释了不同类型大陆边缘地壳构造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特别对活动大陆边缘的海沟和岛孤的形成进行了定性的计算,同时,还对大西洋型和太平洋型两种大陆边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它们相互关系和在地质发展历史中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长循环纳米粒子的亲水壳层虽能有效延长纳米粒子在体内的循环时间,但到达靶向部位后壳层会大大制约其与细胞膜的作用,并延缓药物的释放。壳层可脱落纳米粒子可很好地解决长循环纳米粒子壳层这一问题,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其设计与制备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本文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壳层可脱落纳米粒子,包括pH敏感型、氧化还原敏感型、酶解型等,着重阐述了壳层可脱落纳米粒子的设计机理和应用优势,并综述了国内外生物医用类壳层可脱落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6722热液型铀矿床位于东西向南岭构造和北东向武夷隆起交汇部位的禾草坑铀矿田内。本文利用采集于该矿床花岗岩型矿石中的8件方解石进行Sm-Nd年龄测定,确定了成矿年龄为113.4±6.9 Ma。这期发生在花岗岩中的铀矿化早于隐爆角砾岩中的矿化。我们推测前期花岗岩中的矿化为后期隐爆角砾岩中富矿体的形成提供了预富集。白垩纪时6722矿床所在会昌地区处于岩石圈伸展的地段,伸展作用为铀成矿创造有力条件,岩石圈伸展与铀成矿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化学置换法,在VulcanXC-72表面制备得到了活性高和分散性好的纳米Ptshell-Nicore电催化剂.该方法先以NaH2PO2为还原剂,化学沉积得到Ni核,Pt在Ni核表面通过原位置换形成Ni-Pt类核壳型结构.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和循环伏安(CV)测试证明了Pt壳层完全包覆在Ni核的表面.电化学氢吸/脱附测试结果显示,Ptshell-Nicore/XC-72的电化学活性面积为Pt/C(JM)的1.2倍,而其理论Pt担载量只为Pt/C(JM)的40%.这表明,核壳型Ni-Pt纳米粒子可以显著提高Pt的催化活性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张八岭隆起南缘早白垩世火山岩稀土元素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八岭隆起南缘早白垩世火山岩与北大别山东部、庐枞盆地、鲁西同期火山岩同属于中国东部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下形成的火山岩。然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却反映出,张八岭隆起南缘火山岩来源于壳幔过渡带。而北大别山东缘同期火山岩与岩浆上升过程中地壳物质的混染有关,庐枞盆地火山岩岩浆来自与俯冲洋壳有关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鲁西地区火山岩岩浆与俯冲的陆壳在地幔源区发生混染和交代形成的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有关。稀土元素研究的结果与构造背景、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索等研究相吻合,进一步表明稀土元素在火山岩岩浆来源方面有很好的示踪作用。岩浆的来源不同以及研究区大型断裂的作用正是张八岭隆起地区成为金矿成矿远景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热液中∑CO_2来源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根据多种制约手段,探讨了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热液中∑CO_2的来源。结果表明,形成产铀岩体的高酸度花岗岩浆分异不出富∑CO_2的流体;华南3个铀主成矿期成矿热液中的∑CO_2均来自地幔,并分别受三期地壳拉张作用的控制。研究结果合理地解释了富铀花岗岩浆分异结束后为什么不能成矿,以及花岗岩型铀矿床为什么集中在富铀花岗岩体形成后的地壳拉张期成矿。  相似文献   

14.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中国特有的稀土资源。对这一类型矿床及周边的地质环境,风化壳中稀土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产学研价值。本文通过对中国赣南典型稀土矿区花岗岩风化壳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相关地球化学参数与图解,结果表明:研究区成矿花岗岩风化壳形成于强化学风化条件,发育成熟度高,处于晚期去Si阶段;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显示,风化壳整体的稀土配分特征主要继承于成矿母岩;稀土元素主要以离子交换态在风化剖面中迁移,并受pH值、微生物活动、氧化还原条件等多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5.
张凯  黄春保  沈慧芳  陈焕钦 《应用化学》2012,29(10):1111-1116
以氯丁胶乳(Pa)为种子乳液,甲基丙烯酸甲酯(Pb)为第二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氯丁胶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乳胶粒。 热力学分析表明,当Pb的体积分数Φb<0.69时,可同时形成Pa-Pb型正核-壳和(Pa+Pb)分离型乳胶粒,当Φb>0.69时,形成Pb-Pa型翻转型核壳结构乳胶粒,并伴有Pa-Pb型正核-壳结构乳胶粒的形成。 动力学分析表明,引发剂类型、第二单体的加入方式、种子乳胶粒的交联、单体/聚合物质量比是影响乳胶粒形态的主要因素。 采用水溶性引发剂过二硫酸钾(KPS),以饥饿态方式加入单体,氯丁胶乳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R-PMMA)复合乳胶粒呈现正核-壳结构,以充溢态方式加入单体则不能形成明显的核-壳结构;而以油溶性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时,单体无论以充溢态方式加入还是饥饿态加入均倾向于形成翻转核-壳型粒子。 在种子乳胶粒中加入一定量交联剂二缩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有利于形成明显的正核壳结构。 以饥饿态进料,KPS为引发剂时,随着单体用量增加,壳层变厚,仍呈正核-壳结构,与热力学分析结果相吻合;以AIBN为引发剂时,随着单体用量增加,PCR-PMMA复合乳胶粒逐渐由翻转核壳型结构变为互穿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一锅法制备pH和热敏的P(NIPAM-co-AA)高分子空心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在高于PNIPAM的相转变温度时的沉淀聚合反应,利用在成核阶段形成的非交联的核为模板,然后在核的增长阶段加入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MA)和丙烯酸(AA)使得核周围形成一层交联的P(NIPAM-co-AA)共聚物壳层,降温至相转变温度以下使得非交联的PNIPAM核解散并自发地从交联的壳层扩散出来,得到具有温度和pH敏感性的P(NIPAM-co-AA)空心球.透射电镜结果表明该微球具有中空结构.利用光散射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对该空心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NIPAM-co-AA)空心球对pH值和温度具有良好的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代表中生代特提斯的洋壳残余,其中包括两套火山岩:一套为晚侏罗—早白垩世的变玄武岩;另一套为早白垩世的枕状玄武岩。两套火山岩具有不同的时空格局和明显的地球化学差异。通过对两套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中生代特提斯洋壳演化的两个阶段。中生代特提斯的演化经历了早期裂谷阶段、中期洋壳发育阶段以及末期闭合阶段。洋壳的演化包括早期的不连续扩张阶段,形成了变玄武岩和晚期的扩张阶段,发育了枕状玄武岩。  相似文献   

18.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采用多步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核/壳结构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加入量以及加料速率对核壳乳液聚合的影响,并推导了核及壳乳液聚合阶段所需乳化剂量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当种子、核、壳乳液聚合阶段单体量分别为12g、50g和50g,种子乳液聚合阶段加入的乳化剂量为0.44g时,控制核、壳乳液聚合阶段乳化剂的加入量分别在0.64~2.07g及0.04~2.12g之间,且预乳化单体的滴加速度低于2.3g/min时,可以防止二次成核及新乳胶粒子的形成,制得粒径分布窄、核/壳结构明显的乳胶粒子.利用透射电镜(TEM)对所制备的核壳结构乳胶粒子的结构形态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南部广泛分布着中生代火山岩,有多种次火山花岗岩类与火山岩共生。本文论述这些次火山花岗岩类的地质背景、特征和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0.
花岗岩类岩石δD与HH_2O(wt%)的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封闭结晶型(大容山型),呈平缓正相关关系;开放去气型(崂山型),呈近于垂直的相关关系;大气降水热液交换型(告乌型),呈不规则略具负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