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芳酮类敏化剂的最低激发三重态的特性对其光还原反应的能力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五种香豆素酮类化合物发射光谱行为的研究,明确了它们激发三重态(T1)的特性,指出化合物3-苯甲酰基香豆素、对苯二甲酰基二香豆素和3,3-二香豆素甲酮的T1态主要为n,n*特性,而3-呋喃甲酰基香豆素及3-噻吩甲酰基香豆素的T1态具有n,n*和π,π*混合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标题化合物K8H(BW11O39)·13H2O属立方晶系,空间群P43m,a=10.710(1)Å,V=1228.58Å3,Z=1;DO=4.39g·cm-3,Dc=4.42g·cm-3。(BW11O399-离子属于不饱和α-Keggin型结构,B原子位于O2四面体的中心。测定并研究了化合物的IR和Raman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双-β-萘甲酸多缩乙二醇酯(Pn)在不同溶剂中的稳态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在甲醇中与在四氢呋喃中不同,Pn显示很强的激基缔合物荧光。表明在甲醇中疏水的两个末端发色团彼此靠近,亲水的多缩乙二醇链段包于两个发色团外部。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求出了Pn分子内激基缔合物形成的焓变是-20kJ/mol,活化能为~8.5kJ/mol,激基缔合物形成和离解的速度常数分别为4.5×108s-1和3.1×108s-1。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13种由稀土离子(La3+、Pr3+、Nd3+、Sm3+-Yb3+和Y3+)与马来酸(C4H4O4)和邻菲咯啉(Phen)形成的三元配合物。元素分析和微量水分测定确定其组成为Ln2(C4H2O4)3(Phen)2·4H2O.研究了它们的紫外,红外吸收光谱,探讨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叶啉与酞菁以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双发色团分子。测定了它们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等。计算了分子内能量传递过程的效率(φEnT)及速率常数(κEnT)。结果表明:在稀溶液中,卟啉与酞菁等克分子混合时,观察不到分子间能量传递过程现象的发生;而双发色团分子的分子内能量传递过程则明显发生了,其效率(φEnT=13~70%)与速率常数(κEnT=1.2×107~2.0×108s-1)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类型。电子转移与能量传递过程与介质性质有关。在极性溶剂中有利于电子转移过程的进行,而不利于能量传递过程;在非极性溶剂中,则有利于能量传递过程的进行,而不利于电子转移。 选择性激发酞菁发色团,观测到了只有电子转移发生的过程,其电子转移效率达到38%。  相似文献   

6.
本文制备了15种稀土元素与2-乙基已基膦酸单2-乙基已基酸(EHPAEH)的固体和溶液络合物,测定了他们的FT-IR光谱和减法光谱。在固体和溶液络合物的减法光谱中,在1200cm-1和990cm-1附近,得到两对正峰和负峰。前一对分别对应于νp=0→M和νp=0,后—对分别对应于νp-0-M和νp-0-H。 νp=0→Mp—0—M和远红外区的150cm-1峰(ν0=M)随镧系原子序数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四分组”效应。稀土元素钇(Y)的位置在Er和Tm之间。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含三苯胺多枝化合物——4-正丁氧基苯乙烯三苯胺(T1)、双(4-正丁氧基苯乙烯)三苯胺(T2)和三(4-正丁氧基苯乙烯)三苯胺(T3)溶液的光谱行为.结果发现:在三苯胺对位进行单枝化(T1)、双枝化(T2)和三枝化(T3)后,摩尔吸光系数增大且最大吸收波长红移,但红移幅度依次减小,表明经多枝化处理后分子能带带隙趋于接近.在不同的溶剂中,T1—T3荧光行为有所不同:在环己烷中相对荧光强度的顺序为T3>T2>T1;随着溶剂极性增大,荧光强度顺序发生反转,为T1>T2>T3.量子产率数值(φf)表明,随着溶剂的极性增大,T1和T2、T3的量子产率变化顺序也不同:T1的φf值随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增大,而T3的φf值则基本是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而依次减小.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是ICT和TICT两发光态在极性不同的溶剂中相互转化、平衡移动所致.  相似文献   

8.
以锌酞菁为母核,设计并合成了新型锌酞菁衍生物(1),其结构经UV-Vis, 1H NMR和HR-MS(ESI)表征。以DMSO为溶剂,对化合物1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化合物1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Q-带最大吸收峰为682 nm;荧光光谱的最大发射波长为690 nm;以无取代的ZnPc(ΦF=0.20, Φ=0.67)为参照,测得化合物1的荧光量子产率(ΦF)为0.22,单线态氧量子产率(Φ)为0.71;化合物1的光热转换效率为48.8%。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几种金属酞菁化合物的吸收光谱及其特征参数。它们在可见区域内单分子吸收光谱基本是相似的,其最低电子跃迁特征吸收峰λmax在650—700nm范围,其值随溶剂极性增加而略向红移,取代基团不同,对λmax值影响不大,络合金属不同,λmax值略有差别。某些取代酞菁化合物在极性小的溶剂中形成二聚体。它们是无光活性的,不适宜作光敏化剂。本文探讨了有关二聚体的形成与溶剂极性、溶液浓度、取代基团性质及络合金属原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聚体的形成取决于取代基团的性质以及溶剂的介电常数与溶液浓度。最后计算锌酞菁磺酰胺在氯仿与乙醇中,单分子与二聚体的平衡常数Keq=CD/CM2约为~106l·mol-1。  相似文献   

10.
环型聚苯乙烯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PC-LALLS等方法对环型聚苯乙烯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环型聚苯乙烯(RPS)是由两端具有活性基团的线型聚苯乙烯通过环化反应制备的,分子量由3×104至2.7×105。结果表明在θ溶剂和良溶剂中RPS与线型聚苯乙烯(LPS)特性粘数之比g(=[η]r/[η]1)分别约为0.63和0.65;RPS与LPS无扰均方回转半径之比(< R2 >/< R2 >o1)为0.55—0.59,两者都与大环的理论值相近。实验结果还表明环型高分子符合GPC普适标定原理,此外,求出了RPS在环已烷,甲苯和四氢呋喃溶液中的粘度-分子量方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合成出除Pm以外的全部稀土硝酸盐的二甲亚砜晶体,并生长出大尺寸的La和Nd的晶体(分别为60×28×25和80×28×28mm)。从La至Gd的组成为RE(NO3)3·4DMSO,从Tb至Lu(包括Y)的组成为为RE(NO3)3·3DMSO,由于镧系收缩引起的空间位阻,使结合的DMSO的数目从4减为3。测定了一些稀土的光谱和发光性质。比较Nd3+在水溶液中和在DMSO中的吸收光谱,观察到在DMSO中Nd3+的谱带向长波位移,表明了在DMSO中,RE—O键具有一定程度的共价性。当晶体在850℃的空气中进行热分解时,三价稀土的热分解产物的组成为RE202SO4。测定了全部稀土硝酸盐的二甲亚砜晶体的磁化率,它们随原子序的增大呈现具有双峰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制备出了Nd3+离子的低粘度无机液体激光溶液,研究了溶液的激光性质。用测学4F3/2能级寿命和激光能量输出的方法探讨了Nd3+在所述溶剂体系中溶解反应机理和Nd3+的化学形式及其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α,β-蒎烯及1,4-二苯基-1,3-丁二烯的9,10-二氰基蒽(DCA)敏化光氧化反应在一系列溶剂中产物生成的相对量子效率及单线态氧(1O2)产物的含量,对β-蒎烯在乙腈中的反应动力学分析,讨论了反应的溶剂效应,证明了DCA敏化光氧化反应,包括1O2产物都是经由电子转移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一系列LnBO3:Ce3+磷光体。作者发现,在灼烧时添加NH4X能使磷光体的发光相对亮度大幅度增加,而激发和发射峰的位置保持不变;与此同时,随着Ln3+离子半径的减小,LnBO3:Ce3+的晶体结构从单斜晶系变为六方晶系,LnBO3:Ce3+的激发和发射峰向长波方向移动。本文结果可为LnBO3:Ce3+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S2 → S0 fluorescence spectra and quantum yields and the S2 lifetimes of 2,2,3,3-tetramethylindanethione (TMIT) have been measured in several solvents using a synchronously pumped picosecond dye laser excitation system. The S2 nonradiative decay rate is markedly solvent dependent. In inert perfluoroalkane solvents remarkably large S2-S0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s (θf = 0.14) and long S2 lifetimes (τ = 880 ps) are measured. Hydrocarbons are efficient excited-state quenchers.  相似文献   

16.
以激发光谱和发光光谱研究了Ce3+在LnOX中的发光。光谱表明当X相同而Ln不同时,谱图上Ce3+峰的位置只有较小的移动;而X不同时Ce3+峰的位置有明显和有规律地移动,即按照Cl——Br——I次序往长波方向移动,这个次序与X的电负性减小的次序是一致的。还可以看到Ln=La时与Ln=Gd或Y时有差别,而且Ln=La时stokes位移较大,从离子半径角度对这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伯胺N1923硝酸盐(RNH3NO3)从硫代硫酸盐溶液中对Ag(I)的萃取.结果表明,Ag(I)同时以AgS2O3-和Ag(S2O3)23-两种形式萃入有机相.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6个具有高位阻特征的烃基膦酸单十六烷基酯萃取剂,并考察了它们对Co(Ⅱ)、Ni(Ⅱ)、Cu(Ⅱ)、Fe(Ⅲ)和Ca的萃取性能。萃取剂分子中烃基结构的变化对各种金属离子的萃取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空间位阻较大的异丙基和环己基化合物具有比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更高的Co-Ni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