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几种金属材料断裂形式变化规律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汤安民  王静 《实验力学》2003,18(4):440-444
本文研究了几种金属材料在常规破坏试验过程中的断裂现象,分析了不同材料不同复合比下断裂力学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材料在不同受力形式下,随应力状态参数兄从大向小改变,材料断裂机理从以孔洞扩张、聚合为主导,向局部剪切带产生、发展为主导转化,材料断裂形式、断裂条件也随着发生变化,通过试验结果与应力场分析,讨论了不同应力状态参数下,金属材料韧性断裂形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几种金属材料宏观断裂形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总结了几种金属材料在常规破坏试验过程中的断裂现象,分析了不同材料不同应力三维度下的几种宏观断裂形式,结果表明,金属材料在不同受力形式下,随应力状态参数Rσ从大向小变化,断裂机理从穿晶脆断,向以孔洞扩张聚合、局部剪切带的扩展转化,材料可能依次发生解理脆断、孔洞正断、有孔洞影响的剪断、无孔洞影响的剪断等四种断裂形式,材料断裂危险点与断裂条件也随着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几种金属材料断裂条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几种金属材料在常规破坏试验与拉-扭双轴破坏试验中,随受力条件不同,材料不同形式断裂破坏变化规律和相应的断裂条件;利用几种韧性材料复合型断裂试验结果,分析了随应力三维度变化,材料中孔洞成核形状与聚合方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断裂形式时启裂点、启裂方向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从材料断裂物理机制来看,裂纹体与无裂纹体断裂破坏实质是相同的,随材料塑性因素与应力三维度变化的影响。材料内孔洞成核形状由椭球形逐渐变化为细长形,材料断裂由正拉断转向剪断,裂纹体与无裂体材料的断裂形式、断裂危险点、危险点上断裂方向等宏观量也有着相同的变化规律;区分不同物理机制建立断裂条件,可能适合解决金属材料不同形式的断裂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金属材料脆性断裂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的脆性断裂有许多准则和模型,但对脆断机理和变化规律缺乏合理的描述,给工程应用带来不便。本文对典型脆性材料球墨铸铁、灰铸铁分别进行了拉扭双轴断裂实验和常规拉伸、扭转破坏实验;对韧性金属材料合金钢进行了单轴拉伸颈缩破坏实验。通过上述实验分析了脆性材料和韧性材料发生脆性断裂的机理特征并选择应力三维度作为应力状态参数描述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同时考察了脆性材料和韧性材料发生脆性断裂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韧性材料45#钢和14CrNiMoV合金钢在颈缩断面心部应力三维度值较大时发生脆性拉断,而在颈缩断面边缘处应力三维度值较小时发生剪断;脆性材料球墨铸铁在应力三维度值为0.0~0.33之间变化时均发生脆性断裂;灰铸铁在应力三维度值大于0.0时发生脆性拉断,而在应力三维度值小于0.0时发生剪断。因此可以认为,材料的细观组织结构和危险点应力状态是影响断裂机理及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对于同种材料,随着应力三维度代数值从小向大变化材料的断裂机制由塑性剪切断裂逐渐转变为脆性断裂。本文通过对几种材料的脆性断裂危险点和断裂方向的研究给出了脆断宏观破坏条件。  相似文献   

5.
LC4—M材料复合型韧断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LC4-M铝合金材料在不同复合比载荷下的断裂试验结果,参照常规断裂现象,修正了一般断裂试验中认定裂纹启裂方向的方法,结合不同复合比下裂尖附近应力三维、主应力方向的计算分析,得到:在裂端的钝化变形区域、应力三维度的极大值处,对应于裂纹的启裂位置,即使在高韧性材料中发生剪切断裂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裂纹的启裂方向在拉伸断裂时与启裂点最大拉应力方向有关,在剪切断裂时启裂点最大剪应力方向有关,引起两种形式断裂的主要因数和破坏机理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6.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测试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平面应变断裂韧度测试厚度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几种材料测断裂韧度所需的实际厚度,拟合了平面应力到平面应变过渡状态下σz应力的分布,分析了过渡状态下的裂端应力场.通过分析不同材料特性和应力状态对断裂韧度KIC的影响,结合金属材料断裂的细观机理,认为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反映的是材料正断的性能,仅代表材料发生正断的指标.结果表明:对于某些高韧性材料,即使满足平面应变条件厚度要求,断裂以剪断为主,很难测出KIC;而对于偏脆性材料,即使不满足厚度要求,只要发生正断,也可测出KIC.结合已有试验结果,为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测定的厚度选择,提出一种合理的预测方法.借助三片模型的研究,给出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的正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有限断裂力学准则综合了应力和能量参数,假设裂纹或切口端部有限裂纹长度的增长.特别地,该有限裂纹的长度不是材料的基本常数,而是与构件的结构有关.基于U形切口两种形式:点方式和线方式有限断裂准则,对文献中的铝合金U形切口三点弯曲断裂实验进行了分析验证.一方面基于材料的断裂韧度和抗拉强度,预测切口件断裂载荷;另一方面根据几组不同的切口根部半径及其对应的临界切口应力强度因子,同时估算材料的断裂参数:断裂韧度和抗拉强度.将点方式和线方式两种不同形式有限断裂准则的预测结果,与平均周向应力准则、最大周向应力准则以及文献中相关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无论是预测断裂载荷还是估算材料断裂参数,线方式有限断裂准则,与文献中相关结果比较吻合,尤其是估算的断裂韧度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1 引言 在层裂的实验研究中,目前尚无法直接测量发生在材料内部的动态断裂过程。通常采用测量自由面速度剖面,推演出材料层裂特性的方法。在计算材料发生断裂时的拉伸应力即层裂强度时,需要知道拉伸应力即负压下的声速。测量负压下的声速比测量冲击压缩下的声速要困难得多。仅仅从自由面速度剖面并不能计算出负压声速,因为通常无法确定材料中应力由压应力转变为拉伸应力的“位置”、发生层裂的位置以及时间。能否通过特别的实验设计,确定发生这些过程的时一空位置,进而获得负压声速,一直是实验研究者企求解决的问题。下面介绍两种测量负压声速的实验装置设计和计算负压声速、层裂强度和断裂密度的方法,是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铝合金材料剪切断裂实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金属材料受载作用发生断裂,断裂面形式有拉断,剪断和拉剪混合型,由于剪断过程中塑性变形较为复杂,问题的研究难度大,观点争论多,本文对LY12-M铝合金材料复合型平面应变载荷状态下的几种断裂试验结果作了分析,认为在II型,近II型时发生的剪切型断裂,启裂点在裂尖附近应力三维度取最大值处,剪断的开裂方向则与启裂点上最大剪应力方向有关,同时对LC9R超强铝合金作常规破坏试验,该材料在拉伸,扭转与压缩试验时均呈剪切断裂,断裂面沿最大剪应力方位,破坏剪应力随试件应力三维度的降低而增大,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高强度混凝土高温爆裂概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表明蒸汽压力是诱发爆裂的重要因素之一,该压力通过改变有效应力影响了强度。为定量研究蒸汽压力对强度的影响,基于莫尔-库仑准则和有效应力原理,推导了临界爆裂蒸汽压力的求解公式,并从数理角度证明了其严密性,结果表明:(1)公式物理意义明确,并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工程灾害一致性好;(2)理论分析尚不能完全考虑材料物理特征对爆裂的影响,还需结合模型实验开展极端高温环境下理论模型中相关系数的测定;(3)应结合火灾后建筑物不同部位构件的破坏形态,从受力状态与破坏特征两方面去分析和反馈其中的机理,完善理论分析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复合型应力状态是木材断裂破坏的主要受力模式,本文从复合断裂模型和试验方法两个方面回顾了木材复合断裂研究的发展历程.在介绍了木材复合断裂的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后,通过一组试验数据进行了这些断裂模型的比较,总结了各自的特点.同时,总结了确定这些模型而进行的各类试验方法,主要是Ⅰ/Ⅱ复合断裂模式,即断裂模式Ⅰ和断裂模式Ⅱ均存在的情况.最后阐述了木材复合断裂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含层理页岩气藏水力压裂裂纹扩展规律解析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孙可明  张树翠 《力学学报》2016,48(5):1229-1237
页岩气蕴藏在页岩层中,页岩层的层理性构造使其水力压裂裂纹扩展与常规均质储层不同.为研究页岩储层水力压裂的裂纹扩展规律,基于复变函数保角变换,得出裂纹尖端应力集中解,考虑页岩非均质、强度各向异性特点,通过比较裂纹沿各方向扩展所需的裂缝尖端水压力,推导出水力压裂裂纹垂直于最小地应力方向稳定扩展过程中在斜交层理后的扩展判据.分别定义了水力压裂裂纹在层理处起裂和沿层理扩展的弱层和岩石基体临界强度比,根据两个临界强度比确定水力压裂裂纹遇层理时在层理处起裂和沿层理扩展的层理弱面强度范围,以此表示水力压裂裂纹转向层理扩展的难易程度.通过对裂纹扩展判据的分析得出:层理起裂弱层和岩石基体临界强度比随层理走向线与第一主应力夹角和层理倾角的减小以及第三主应力和岩石基体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层理走向角小于35.26°时,层理起裂弱层和岩石基体临界强度比随第一主应力的减小以及第二主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反之,层理起裂弱层和岩石基体临界强度比随第一主应力的减小以及第二主应力的增大而减小;层理扩展弱层和岩石基体临界强度比随层理走向线与第一主应力夹角、层理倾角和地应力差的减小以及岩石基体抗拉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层理起裂条件与层理扩展条件同时满足时,水力压裂裂纹转向层理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13.
Two kinds of fractures can be observed in the SPH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simulations, which are the physical fracture and the numerical fracture. The physical one exists in reality, while the numerical one is fictitiou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ffects of both fractures and proposes a simple adding particle technique to avoid the numerical fracture. The real physical fracture is then figured out by using an applicable fracture criterion. Firstly, the effect of the numerical fracture on the computational accuracy is investigated by introducing the artificial fracture in a model of wave propagation. Secondly, a simple adding particle technique is proposed and validated by a three dimensional bending test. Finally, the experiments of penetration on the skin of aircrafts are simulated by both the initial SPH method and the improved method with the adding particle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SPH method can describe the physical fracture very well with better accuracy.  相似文献   

14.
尤明庆 《力学学报》2019,51(2):607-619
岩石是多种矿物颗粒构成的天然材料,内部存在不同尺度的孔隙、裂隙等损伤;岩体工程设计及灾害防治所使用的强度准则仍在研究之中.材料的黏结和摩擦在局部不能同时存在,线性的Coulomb准则仅在小范围内近似描述圆柱试样的常规三轴强度,众多非线性强度准则只是经验公式而缺乏物理背景. 作者提出的指数准则可描述岩石剪切破坏时强度与围压的关系;基于对11组试验数据的拟合结果在莫尔应力空间分析黏结力和摩擦力的变化特征:岩石承载的剪切力存在上限即材料的真实黏结力c0;在试验范围内莫尔概念的内摩擦力达到约为0.38 c0的峰值,且黏结力在其附近相交. 材料真实黏结力与正应力无关,因而名义黏结力表征了完好材料剪切破裂的面积;基于裂隙面积计算的等效摩擦因子随正应力降低,意味着裂隙滑移的爬坡角减小,而后者取决于正应力与真实黏结力的比值. 等效摩擦因子与指数准则的材料参数具有确定关系,体现了岩石在压应力作用下剪切破裂的物理背景.   相似文献   

15.
断裂是一个跨尺度复杂的物理过程,对宏观尺度的断裂行为已有深入的研究和发展,然而对微观尺度的断裂行为及断裂过程中应力场的变化缺乏深入的理解。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具有不同初始缺陷(尖锐裂纹、钝裂纹和孔洞)的单晶镍的断裂行为和应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的初始缺陷导致了不同的断裂机制、断裂强度和抗断裂性能。含初始孔洞的单晶镍样品有最高的断裂强度和最强的抗断裂性能,这与孔洞扩展过程中堆积层错的形成密切相关。其次是含初始钝裂纹的样品,在裂纹扩展过程中出现由[100]超位错发射引起的裂尖钝化;含尖锐裂纹的样品表现为脆性断裂,裂尖原子没有出现微结构的变化,其强度和抗断裂性能最低。此外,不同的初始缺陷也会导致断裂过程中应力分布的变化,对含有尖锐裂纹的脆性断裂试样,高应力(拉伸应力、平均应力和米塞斯应力)总是出现在扩展裂纹的裂尖。而对于含有钝裂纹或孔洞的韧性断裂试样,高应力不仅分布在裂尖,也分布在位错发射和堆积层错形成的区域,在裂纹/孔洞扩展之前,应力随着加载时间的增加而迅速增加,而一旦裂纹或孔洞开始扩展,应力增加非常缓慢或几乎不增加,但拉伸应力值始终大于平均应力和米塞斯应力值。这表明,在I型...  相似文献   

16.
A new ductile fractur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investigation discusses further the extent to which a new damage theory recently proposed by the author can serve as a unified theory to characterize various ductile failure problems. A general damage integral and corresponding criterion for ductile fracture are presented. A new parameter for ductile fracture is emphasized, which is experimentally verified as a material constant independent of stress state, has clear physical meaning, and can easily be determin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theory to evaluation of the ductility of welds and engineering materials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is examined. Also, it is used to predict the effect of residual stress on failure of welds, to predict sheetforming limits, and to correlate the variability of elasto-plastic fracture toughness valuesJ 1c and δ c with different specimen geometries. A new constraint correction method is proposed, and constraint corrected new toughness parameterJ dc and δ dc are recommended. Experiments have shown that the toughness variation with different specimen geometries can effectively be removed by use of the method. The general applicability of the theory to characterization of various ductile failures provides a new design tool for engineering components or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7.
材料强度理论研究是高等材料力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200多年来,各国学者提出了许多强度理论及试验研究结果.这些理论都是从不同的假设和力学模型出发,推导出不同的数学表达式,但一般只适用于某一类特定的材料.各种强度理论之间是否有联系?是否可能建立一个广泛适用的统一强度理论?自19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国学者都在努力寻求建立统一强度理论,但一直没有成功.本文应用理论研究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并验证了三剪应力统一强度理论。认为当作用于菱形十二面单元体上的三个主剪应力及其作用面上的三个正应力的函数达到某一极限值时,材料发生破坏.三剪应力统一强度理论是全应力理论,它用一个统一的线性表达式包含或逼近了现有的和其他新的各种单一和统一、线性和非线性、外凸和非凸的强度理论,形成了以单剪强度理论为下限、而以三剪应力强度理论为上限的一系列强度理论的新体系,实现了外凸强度理论和非凸强度理论的高度统一,使强度理论从适用于某一类材料、某种应力状态的单一强度理论发展为可以适用于各种材料及不同应力状态的统一强度理论,并能更大程度地发挥材料的强度潜力.通过与大量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三剪应力统一强度理论可以广泛适用于各种材料及其不同的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汽车碰撞、结构强度等分析中无法准确模拟高强钢及软钢的断裂失效,研究了高强钢及软钢的断裂失效特性以及其仿真预测方法.以宝钢高强钢HC340/590DP及软钢DC05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不同应变率的拉伸试验和不同应力状态的断裂失效试验,来表征两种钢材的弹塑性及断裂失效行为.并从试验数据中得到LS-DYNA中的Damage Initiation and Evolution Criteria (DIEC)失效模型所需参数,建立失效模型,通过子系统试验及仿真计算对DIEC失效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准确的材料试验数据,正向建立的DIEC失效模型可以准确预测HC340/590D及DC05的断裂失效行为.本研究方法可推广到其他高强钢和软钢的断裂失效仿真预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