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铅掺杂对锡电沉积物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化学沉积,配合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微分析仪(EPMA)、金相等分析技术,研究了纯Sn及Pb0.1Sn0.9的二维沉积物的显微形貌和微结构,结果表明:由于晶粒生长的择优取向,纯锡的沉积物是规则的枝晶结构;铅掺杂削弱了锡晶粒生长的择优取向性,导致枝晶主干分叉,形成“之”字形枝晶结构,为结晶学因素对生长形貌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电化学沉积金属铅的二维枝晶生长及其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负电极周围生长出二维铅枝晶,通过处理其表面形貌,计算了铅枝晶的分形维数.修改了DLA模型.据改进的DLA模型,用计算机模拟了铅枝晶生长图像.结果表明,铅枝晶明显具有分形的自相似特征.对影响铅枝晶结构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二维锌枝晶生长行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恒电压方法得到了不同电解质浓度和电压下金属锌二维电沉积生长的形貌分布图.在枝晶生长条件下,研究了支持电解质、全氟表面活性剂和脉冲电压等对锌枝晶生长行为的影响,并检测了电解池中Zn^2 的浓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支持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和脉冲电压改变了阴极附近的电场分布和Zn^2 的浓度分布,对沉积物形貌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发现,Zn^2 仅通过电迁移作用到达阴极附近,扩散对传质的贡献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4.
三价铬电沉积的动力学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三价铬电沉积阴极各反应间的逻辑关系,采用数学方法推导了三价铬电沉积速度与镀液Cr^3+浓度、搅拌(对流)强度、温度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三价铬电沉积动力学数学模型.从所建模型可知,三价铬电沉积第一步反应(Cr^3+→Cr^3+)的电流密度受液相传质步骤控制,强搅拌下此反应可生成更多的Cr^2+,但同时也加速了Cr^2+从电极表面向镀液本体的扩散.Cr^2+的还原(Cr^2+→Cr^o)是整个三价铬电沉积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其电流密度与镀液扩散状况无关.选择合适的配体,加速Cr^2+的电荷转移是提高三价铬电沉积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次生长法在α-Al2O3载体上制备ZIF-76-mbIm膜, 从纳米晶种的制备、晶种层厚度的优化以及二次生长条件优化3个方面进行调控以制备连续致密的ZIF-76-mbIm膜, 并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对ZIF-76-mbIm膜进行修饰, 提高膜的机械强度. 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膜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 通过Wicke-Kallenbach方法测试所得ZIF-76-mbIm膜对CO2/N2二元混合物的分离性能. 结果表明: 经PDMS修饰的ZIF-76-mbIm膜对CO2/N2的分离系数可达15.53, 对应CO2的渗透率为7.98×10-9mol?(m2?s?Pa)-1.  相似文献   

6.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aH2PO2对锌镍合金电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了NaH2PO2后,可以使合金电沉积时的阴极极化增大,并且出现成核生长的电流环,与Zn-Ni合金、Zn镀层相比,所获得的锌镍磷合金镀层的阳极溶解峰电位正移,因而可以予计Zn-Ni-P合金耐蚀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水相中电沉积制备得到了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导电聚合物膜,研究了沉积电量、沉积电位等因素对聚合物膜的电化学活性及其在水溶液中检测吗啡的电化学响应的影-向.结果表明.沉积电量为20~40mC,沉积电位为1.2V(相对于Ag/AgCl电极)时所得的聚合物膜对吗啡具有最高的电化学响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EDOT膜修饰电极在不同浓度的吗啡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检测,发现在0.05~6mmol·L^-1浓度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线性响应.最低检测限为0.05mmol·L^-1,相关系数达0.995.  相似文献   

8.
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热丝化学气相沉积(RF-HFCVD)技术在Si,Ni衬底表面合成了c-BN膜,结果表明,热丝温度,衬底温度等工艺参量及衬底材料的结构特性是影响c-BN薄膜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电流变液的频率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理论分析和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由无膜粒子和有膜粒子分别与绝缘油组成电流变液的介电弛豫,发现某些电流变材料具有强烈的频率依赖性,得到了随频率变化的固一液转变的临界转变频率和转变频率宽度,讨论了给粒子加膜对电流变效应的影响和水的活化作用.同时,进行了动力学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有机物添加剂对碱性锌电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腐蚀实验,测量了锌在碱性溶液中的腐蚀速度,比较了几种有机物添加剂的缓蚀效果 用恒电位极化的方法研究了锌的沉积电流随时间的变化企图用该方法考查一些有机物添加剂对二次碱性锌电极枝晶生长的抑制作用 测量了多孔锌电极在含有各种有机物添加剂的碱液中的阴,阳极极化曲线结果发现,季胺盐型有机表面活性剂 C T M B在碱性溶液中对锌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还可以抑制二次锌电极上枝晶的生长 又不会严重影响锌电极的阳极放电行为为碱性电池中锌电极代汞缓蚀剂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添加剂对碱性锌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电流-时间曲线、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二甲胺基环氧丙烷对锌在碱性锌酸盐溶液中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添加剂对可充锌电极的枝晶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其含量的增加 ,抑制效果增强;在高阴极极化区,添加剂自电极表面脱附,失去对锌枝晶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添加剂对氯化钾镀锌溶液中锌镀层的形貌和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氯化钾镀锌光亮剂主要组分及组合光亮剂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各组分对镀层的形貌与织构影响有显著的差别,而组合光亮剂对锌的形貌和织构的影响表现出了各组分的协同作用.还讨论了镀层形貌与织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全硫酸盐体系三价铬电镀铬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全硫酸盐体系三价铬电镀铬的工艺.实验表明:溶液的pH值、温度、搅拌、电流密度等工艺条件都会影响镀层质量及外观,其中pH值升高是铬结晶层无法增厚的一个主要原因.当Cr(Ⅵ)的浓度≥10mg/L时会对镀层的外观及质量产生影响,甚至无镀层.加入稳定剂能抑制Cr(Ⅲ)向Cr(Ⅵ)的转化.在全硫酸盐体系三价铬电镀铬中,加入光亮剂前后铬的电结晶机理不会改变.均遵循瞬时成核机理.  相似文献   

14.
用电沉积方法得到了不同浓度硫酸锌电解液的分形凝聚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得到了其分形维数与浓度的关系曲线;用粒子扩散限制凝聚模型解释了此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Pb(NO3)2和HNO3的混合电镀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石墨板基底上沉积PbO2薄膜电极,利用SEM、XRD等方法研究了二氧化铅电极的表面形貌和晶型。用实验所制备的PbO2薄膜电极作正极,活性碳电极作为负极,1.28 g.cm-3H2SO4溶液作电解液组装成混合超级电容器。在0.8~1.86 V的充放电位  相似文献   

16.
用失晕法测试了纳米锌镀层和0^#锌片在0.2mol/L硫酸介质中的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纳米锌镀层的耐腐蚀性要远优于锌片,且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纳米锌镀层的腐蚀速率为一常数.另外,本文还研究了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和吡啶及其甲基衍生物在硫酸介质中对纳米锌镀层和0^#锌片的缓蚀性能.其中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和3-甲基吡啶的缓蚀性能较好.并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和Onsager溶剂化模型,在6-31G水平上优化了溴化十六烷基毗啶、3-甲基吡啶和4-甲基毗啶分子的几何构型,用其电子结构数据探讨了它们的缓蚀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