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解食盐水     
一、实验原理(略)二、实验步骤1.自制多功能隔膜电解器:用有机玻璃板锯成大小适当的有机玻璃块,用砂纸磨平边缘,用三氯甲烷做粘合剂粘接起来制成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邹振惠 《化学教育》2000,(11):45-45
电解水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又难做的演示实验,到目前为止推荐的各种实验装置和方法不下二、三十种.课本里原来采用的是霍夫曼水电解器,这种仪器较贵,而且实验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林雄治 《化学教育》1983,4(6):50-51
该演示器的特点是可利用室内的散射光线进行实验,不需要其它光源。制作方法选厚3—4mm的有机玻璃板按附图的尺寸裁好,锯边磨光,然后用有机玻璃粘结剂(有机玻璃碎屑溶于三氯甲烷配成5%溶液)进行粘结。粘合后,分别在左右二槽中贮水,如发现渗漏,必须用粘结剂修补。  相似文献   

4.
于杰 《化学教育》1989,10(2):34-35
由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联合举办了1988年全国简易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有33件化学自制教具参加了评比,共有5件获奖。其中,酒精灯强火器获一等奖:化学简易天平,气压式水电解器、电解质导电演示器获二等奖:固气反应装置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5.
为了演示电解食盐水,电解水等实验,我们自制了简易电解器。旧罐头瓶、橡皮塞、不锈钢丝(Φ2—3mm)和碳精棒(从1号干电池中取出)。用锉刀在靠近罐头瓶底部锉凹痕一周,再用浸饱酒精的棉纱沿锉痕扎好,并点燃。  相似文献   

6.
在对霍夫曼水电解器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梳理水电解器的设计思路,利用拆解、溯因-控制、类比联想等思维方法,设计优化一种小型电解水装置--“1分钟水电解器”。在此基础上,对其使用及多样化的功能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7.
我们制作一套装置既可电解水又可电解饱和食盐水,用于演示实验很方便。具体的制作方法及操作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念杰 《化学教育》1985,6(6):34-35
初中化学课本中电解水的装置是霍夫曼电解器,这种仪器目前不够普及,而其它一些简易装置又有不同的弊病。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下述装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装置如右图所示。 1.试管:15×150mm 2.电极:不锈钢片(手表链节)或镍铬丝(电炉丝)。  相似文献   

9.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氯碱工业中电解过程的基本原理,现介绍用玻璃管做隔膜电解食盐水的演示实验。这一实验现象明显,直观性强。适合课堂演示,也适合中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10.
化学通报第5期(1960年)中学化学教学栏发表了曾宪春同志的“土的霍夫曼电解器制造法”,我认为有进一步改革的必要,根据曾同志的制作和一般水电解器沒有多大的区别,使用不方便,例如在两根滴定管中裝水就很不方便,另外,收集的氧气和氫气不能进行試驗(曾同志的說法是有錯誤的,因为收集的氫气和氧气如果不在水平面以下,那是检查不出来,活塞一开,由于滴定管中的水位高于水平面,就因重力而下降,放不出氫气和氧气。如果收集氫气和氧气在电解水的水平面以下,那么就一定要等很多的时間,所以我在教学中应用滴定管和一些玻璃管可以做出和洋的完全一样的霍夫曼电解器,如图1所示。在两根滴定管中間有一支玻璃管上端再套一段較大的試管,用以儲电解的水。  相似文献   

11.
高凤池  张福军 《化学教育》2002,23(10):45-45
本文介绍一种小型封闭式电解器,它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以电解饱和NaCl溶液为例,对电解器的制作和使用说明如下:1 电解器的制作 如图所示进行组装,要求是:  相似文献   

12.
在教材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氯化氢合成炉模拟装置,可以成功演示盐酸的生产过程,设计巧妙,现象明显,安全环保。  相似文献   

13.
张益夫 《化学教育》1982,3(5):49-49
用霍夫曼电解器电解水,教学参考书一般规定采用1:10H2SO4电解液,直流电压为6V。按上述条件做演示实验,需时较长,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4.
张援 《化学教育》2010,31(7):56-57
尽管实验探究被应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但考虑到课堂时间和教学组织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一些老师还是会选择通过演示实验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比如在“电解”教学中,经常是教师先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师生共同总结电解的规律,课堂教学表面看起来“效率”很高,但学生从演示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并不完整,一些实验现象根本就看不清楚,  相似文献   

15.
电解预浓缩技术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电解预浓缩技术的基本装置和各种工作电极材料,重点评述钨丝工作电极在火焰和无火焰原子吸收分析中的应用及其利弊,指出采用电解后的钨丝直接作原子化器可以弥补仪器设备的不足。最后表列出该技术在原子吸收分析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6.
李锐增 《化学教育》1981,2(6):31-31
本演示器容易制作,操作方便。一、仪器构造如下图所示二、制法二.阴极箱先将铁丝网绕成圆筒形,一端闭口,除去铁锈。然后将石棉粉用水玻璃和饱和食盐水调成糊状,均匀地涂在铁丝网内面一薄层(约2mm)。阴干后,放在稀盐酸中进行酸处理,使硅酸钠转变成不易受氯气和稀碱液腐蚀的二氧化硅。用清水冲洗后阴干,即可作阴极装入槽内。电解槽用圆玻璃缸(或有机玻璃圆缸)。  相似文献   

17.
丁志强 《化学教育》2001,22(12):38-38
燃料电池微型实验可作为讲授“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 :电能→化学能→电能”时的一个生动的演示实验。一些书中介绍了以下 2种实验装置[1,2 ] ,见图 1、图 2 :图 1图 2实验时 ,首先把电极接上 3V~ 6V的直流电源电解 2min左右 ,然后断开电源 ,把发光二极管接到电极上。此时刚被电解出来的H2 和O2 便分别在电极上反应而释放出电能 ,发光二极管便发光 (用H2 SO4 或KOH溶液时需 2个电池串联 ,而使用NaNO3或Na2 SO4 等溶液时只要一个燃料电池即可 )。显然这些装置较复杂 ,制作麻烦 ,装液困难 ,药品用量大 ,而且只有视觉效…  相似文献   

18.
谢堃君 《化学教育》1982,3(3):38-40
在教学中常用的合成氨装置一般比较复杂。要演示一次实验,不但准备工作量大,而且各部分装置内的空气也难以排净,有可能引起装置爆炸的危险。近几年来,我们对这一实验装置、催化剂的选择、氮气的来源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摸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19.
薛喜武 《化学教育》1991,12(5):33-34
演示实验是化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它除了符合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具备演示实验特有的直观性和示范性。课堂演示实验应保证全班同学能清楚地观察实验的全部过程,同时教师在实验中应始终注意化学反应生成毒物的处理及其它有关的安全教育。高中教科书(注1)中硫化学性质一节的课堂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演示现象观察不理想且示范性差(如生成SO2、H2S毒性大,没有及时处理),我们重新设计了以下装置进行演示。  相似文献   

20.
创新科学仪器具有重要意义,组合法是创新的常见方法。采用主体附加法为主、其他组合法为辅的创新手法,以教材中的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习题中的氯气与氢气燃烧的装置为主体,将简易启普发生器装置、氯化氢尾气防倒吸装置、氢气肥皂泡燃烧验纯法等作为附加部分进行有机组合,设计出工业制备盐酸的新演示装置。总结出组合法在化学仪器创新中的应用步骤,有利于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