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液体在线混合室混合效果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液体在线混合室的两种不同结构归纳出两种入口界条件,相应获得二维和三维物理模型,应用有限差分法对其混合效果分别作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设计液体在线混合室时,为了达到最佳混合效果,应使得浓度梯度与速度梯度方向一致,即让两种液体的入口管在同一根轴线上。  相似文献   

2.
实际气体的混合制冷效应及其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等温和绝热混合的热力过程,并给出了绝热混合效应和等温混合效应的定义。首先以氮气和甲烷为例考察了相邻沸点物质的混合效应特性,以及温度、压力及摩尔比例等参数对混合效应的影响,并与其节流效应进行了比较。然后详细考察了7种具有不同沸点的物质与氦气在不同混合温度下的混合效应。结果表明高沸点物质在相变区间具有很大的正混合效应,在该区间可具有一定的制冷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应用混合制冷效应实现制冷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用以取代传统双胶合望远镜的混合单透镜的设计方法,结合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折衍混合单透镜的制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并对实际成像效果进行了分析。首次给出了反映折衍混合系统成像性能的图片,它们对混合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热斑质量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入手,重新计算考虑混合后聚变燃料的比内能和比热容等热力学参数,分析混合效应在轫致辐射损失等能量输运方面的作用,构建有杂质混合情况的热斑燃烧动力学模型.根据静态模型中的热斑燃烧的功率平衡条件,研究烧蚀层杂质混合比例与点火阈值和热斑自持燃烧的关系.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表明,混合效应导致热斑中的轫致辐射增强是点火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调整不同掺杂材料、混合浓度及混合方式,得到壳层混合与热斑面密度、热斑离子温度的演化之间的关系.最后,基于模拟结果给出两种降低混合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沈刚  衷斌  吴勇  王建国 《物理学报》2023,(1):236-246
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中壳层材料和聚变燃料的混合是影响聚变点火燃烧性能的关键物理问题,聚变过程中混合物形态的演化及相应热核反应速率的物理建模直接影响数值模拟的置信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扩散混合机制下混合形态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及其对热核反应速率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基于热力学平衡与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假设,通过解析分析与一维球几何扩散方程数值解的对比研究,揭示了扩散混合主导下热核反应速率随混合形态演化的物理规律.研究发现,混合量主要通过影响燃料的体积份额直接影响热核反应速率,由混合非均匀尺度和扩散系数共同决定的扩散时间直接影响热核反应速率的时间演化行为.进一步利用蒙特卡罗方法直接模拟扩散过程得到的互扩散系数,定量分析了燃料中混入低Z、高Z材料时热核反应速率随时间演化的差异,通过与美国非均匀混合效应实验典型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理论评估的可靠性.本工作对我国惯性约束聚变混合效应实验的设计和改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种三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本文提出一种三级自动复叠的制冷系统,搭建了相应的研究装置,采用R134 a/R23/R14混合制冷剂,对试验装置和混合制冷剂组分的优化试验。并对降温过程中制冷系统中混合制冷剂合流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具有中子质子自由度混合对称特征的新型集体态-混合对称态.在IBM-2的框架内,计算并分析了Hg、Cd和Nd同位素核的全对称态和混合对称态.对混合对称态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特别是详细讨论了Majorana参数对混合对称态和电磁跃迁的影响.结果表明:IBM-2可以较好地描述和解释这些态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从概率分布及自由能最小的原则出发,讨论了一维链中两类原子的混合熵,结果表明,只有在一定条件下,通常计算混合熵的公式才严格成立,一般情况下混合熵与晶格的具体结构、原子间相互作用、温度等物理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9.
《工程热物理学报》2021,42(10):2749-2755
在实际应用中,精确模拟高湍流度预混火焰十分关键但极具挑战性。本文将被动标量混合时间尺度动态封闭方法与hybrid混合时间尺度模型结合,在湍流预混火焰LES/FDF模拟中提出一种新的标量混合时间尺度建模方法。该方法不需要人为选取混合模型参数C_M,且动态地考虑了由湍流和火焰结构分别引起的亚网格标量混合。对悉尼值班预混射流燃烧器高湍流度PM1-150火焰进行了LES/FDF模拟。结果表明,新模型显著改善了对整体燃烧进程的预测结果,正确地预测了局部熄火/再燃现象。进一步的结果显示,模型参数C_M明显大于在RANS框架下量级为1的常用取值,这表明该参数在不同框架下具有不同的物理内涵。  相似文献   

10.
采用PR状态方程及其混合法则对不同配比的二元混合制冷剂CO2/R600的气液相平衡进行了计算,将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数据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该文的计算结果与文献数据吻合较好,推算方法可用于CO2/R600混合制冷剂的基本热物性预测。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与对比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模型(LSMA)和约束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模型(CLSMA)在光谱混合分解中的优势与劣势,我们设计了混合光谱分解实验。反演结果表明,当利用所有光谱数据进行端元百分含量反演时,LSMA的总误差比CLSMA小0.075。当利用波段选择后的数据进行端元百分含量反演时,前者的总误差比后者小0.017。这样,不论是利用所有光谱波段数据还是利用波段选择后的数据,LSMA在混合光谱分解的效果上都优于CLSMA;此外,LSMA利用波段选择数据反演端元百分含量的总误差比它利用所有波段数据的总误差小0.02,CLSMA利用波段选择数据反演端元百分含量的总误差比它用所有波段数据的总误差小0.077。这主要是因为波段选择大大减少了端元光谱间的相关性,所以,利用波段选择数据进行混合光谱分解优于不加选择的光谱混合分解。  相似文献   

12.
在混合问题的数值模拟中,通常假定混合网格温度和压力是处于平衡状态的,这种假定对于爆轰产物和凝固炸药的混合网格是合理的。当网格存在两种成分,被界面隔开,而且不是均匀混合,假定压力平衡是合理的,但是温度却可能相差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在处理混合的状态方程时,各种成分的状态值比较接近各自的等熵线。通过热力学关系式理论推导给出金属材料通过冲击雨贡纽点的等熵线,为介质混合的进一步数值模拟作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改进型PT方程,对影响新型精馏型天然气液化循环中多元混合制冷剂绝热混合效应的各项关键参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效应随混合压力变化有峰值存在,混合前混合制冷剂的两相状态可以产生较大的混合效应;混合效应随混合前流量比变化的峰值出现在混合后混合工质干度接近于1时;混合效应随混合前温度变化也有峰值存在,当...  相似文献   

14.
刘婷  仰叶  闫浩 《低温与超导》2011,39(2):13-15,68
简单介绍了混合工质的特点,分别就混合工质在节流制冷机、回热式制冷机中的应用做了阐述,总结出混合工质对低温制冷机性能的提高有显著作用,其发展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15.
回顾近期关于流体混合物热物性混合法则的研究新进展,特别是余吉布斯自由能(GE)和余亥姆霍兹自由能(AE)型混合法则的拓展及应用,重点介绍一种基于AE,仅通过偏微分方程便可计算混合物所有热力学性质的混合法则。可为发展未知流体混合物热物性计算方法以及各种常见混合物热物性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赵丽萍  赵子英 《光子学报》1998,27(8):744-747
在折衍混合光学系统的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折、衍器件间的对中精度严重影响混合器件的质量和性能,但是由于衍射器件与传统折射器件的显着差异,传统的对中手段已不再适用,如何简便实现二者的精确对中是混合光学系统实用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提出利用干涉原理简便地实现衍射器件与折射器件的高精度对中,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对中装校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可以满足光学系统的对中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兰旭东 《物理学报》2009,58(12):8415-8418
混合算法是研究跨尺度流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分界面位置以及分界面两侧的信息传递是混合算法需要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 分析推导了现有耦合判据之间的关系,给出耦合判据的统一形式及参数的选取范围. 关键词: 混合算法 耦合判据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利用偏振度研究混合目标混合比的新方法。通过建立混合目标模型将混合目标散射光的偏振度与混合目标的混合比建立直接的关系,在理论上得到了混合目标混合比分别与混合目标偏振度和归一化偏振度之间的数值关系,并且进一步给出了混合目标混合比由归一化偏振度的反演结果,为研究混合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对偏振度探测混合目标的实验以及工程应用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曹治觉 《大学物理》1990,9(11):13-16,3
本文从能否利用相应的半透膜将混合气体重新分为混合前原来组分的原则出发,将气体混合后的熵增分为突变型和连续型;从量子统计的角度解释了吉布斯佯谬;最后讨论了当粒子相对差别度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两种类型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滚筒内非等粒径二元颗粒体系增混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永志  张宪旗  刘延雷  郑津洋 《物理学报》2009,58(12):8386-8393
提出了在圆形滚筒内设置十字形内构件的增混方式,并采用离散单元方法对设置不同大小内构件的滚筒内非等粒径二元颗粒体系的混合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模拟结果重点分析了内构件对混合的影响,讨论了内构件的尺寸对混合效果的作用,分析和探讨了滚筒内构件对二元颗粒体系的增混机理.研究发现,当滚筒内无内构件时,对流、扩散和离析三种作用机制对颗粒体系的混合和分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滚筒内含内构件时,颗粒的混合则只受到颗粒对流和扩散机制的作用,而颗粒的离析效应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抑制.十字形内构件很大程度上会破坏滚筒内的自由表面流,从而使发生在自由表面流中的颗粒分离不能发生,最终可有效地增加颗粒之间的混合.对于采用在滚筒内设置十字形内构件的方式来增加颗粒间的混合,存在一个最优的内构件尺寸,内构件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颗粒间的混合. 关键词: 分离 混合 离散单元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