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非水平直圆管中黏性流体层流流量公式的推导及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牛顿粘滞定律和修正后的伯努利方程对非水平直圆管中黏性流体作层流运动时的流量公式进行了推导。指出将泊肃叶公式中的压强视作广义压强,则文中的推导公式与泊肃叶公式完全一致。说明泊肃叶公式可以用来求解非水平直圆管中黏性流体作层流运动时的流量。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推导公式。  相似文献   

2.
路阳 《物理通报》2016,35(4):29-32
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泊肃叶定律的推导方法, 澄清了关于泊肃叶定律众说不一的适用范围问题. 指明 将泊肃叶公式中计算流量时的压强视为广义压强, 则泊肃叶定律既适用于水平直圆管的流量计算, 也适用于非水平 直圆管的流量计算. 并指出关于泊肃叶定律的修正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应用牛顿粘滞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及一定的边界条件,首先计算了正多边形内流层的摩擦力公式,其次利用摩擦力公式推导出管内流层的速度分布函数,最后根据流量公式得到正多边形流管的泊肃叶方程,并讨论了流管内流速和流量随参数变化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当正多边形边的数目N趋于无穷大时,推导得到的流速和流量公式与圆形流管内的公式一致;并且相同参数下,正多边形边的条数N越多,流管内流速和流量也越大,当N大于20时,多边形管近似于圆形,此时流速和流量接近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微细光滑圆管内气体流动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内径为84.7μm及144.4μm的玻璃圆管作为实验管,对微细管内气体流动的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层流状态下,微细圆管内气体流动的摩擦系数大于不可压、充分发展管内流动的数值.其物理机制为:微细圆管内气体流动的可压缩性导致速度抛面偏高抛物线分布,使得壁面处的速度梯度增加,摩擦阻力增大.  相似文献   

5.
通常的泊肃叶公式仅适用于水平均匀圆管的情况,而本文原试图讨论泊肃叶公式在非水平均匀圆管中的表现形式。讨论仅限于粘滞液体在均匀圆管中作层流的情形。对于粘滞性较大的流体,在管径较小的管子中作低速流动时,一般就产生层流。 一、流速的分布公式 粘滞液体在均匀圆管中作层流时,其速度ν的分布如图1所示。 这里将从液体流动时的功能关系,推导出液体速度的分布公式。 如图2所示,设想在均匀圆管中隔离出一圆筒状薄层,其厚度为 dr,半径为r。现考虑这薄层中长度为乙7的一段短圆筒状液体(以下简称短圆筒)的流动情况。 .在流动中,内部液体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平管内油水两相流流型及其转换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水平放置圆管内的油水液液两相流的流型及其转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定义了不同流动条件下油水两相流的流型,并由实验所得数据给出了水平圆管内油水液液两相流的流型图。进而讨论了各流型之间的转变机理,并考察了影响流型的因素。采用无量纲准则数以及半理论公式对流型转变进行了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并与他人的实验数据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集管系统在各类换热系统中具有广泛的运用,支管流量分配不均是集管系统的基本问题,流量分配不均对集管系统泵功消耗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集管系统内部流量分配的准确预测及优化至关重要。本文以常见的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为研究对象分析集管系统流量分布不均的问题,应用经典流体力学公式,通过连续性方程、能量守恒及动量守恒定律建立系统内部压力、流动阻力以及流量分配通用数学模型,编写C程序数值求解集热器系统压力与流量的分布规律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建立流量分配模型可以准确预测集管系统内的流动状况。集热器系统压力流量分布的理论预测模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对预测工业锅炉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及各种集管系统的流动阻力、流量分配及压力分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非稳态的层流模型对竖直通道内竖直布置的两根水平圆管的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管间距对圆管自然对流流动和换热以及时间特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管间距S的增大,上下管之间的流动增强,上管换热的增强幅度较下管明显,Ra越大,上管的换热增强越明显。在Ra=10~8时,上下管的换热并不随着S的变化而呈现单调的变化。不同参数下,上下管的换热呈现出稳态、准周期振荡、周期振荡和混沌的时间特性。所得结果可为管束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华  王经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28(Z1):197-200
本文对垂直低温两相流弹状汽泡的上升速度运用高速摄像机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对所采集的实时图像进行处理.在Moissis等和Takatoshi弹状汽泡上升速度经验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对弹状汽泡的上升速度的分析,提出了圆管内弹状汽泡的上升速度的拟合公式,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探求圆管内液氮弹状汽泡的生成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蒸发式冷凝器管外流体流动与传热传质强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蒸发式冷凝器是一种高效散热设备,能源危机和水环保促进了它的应用.提出了扭曲管强化管外水和空气流动及传热传质,测试了圆管、椭圆管、扭曲管等三种水平管蒸发式冷凝器的流动与传热传质性能,结果表明,扭曲管间为有序的可控制水流,分布均匀,脱落速度快,更易形成柱状流,管表面水膜厚度比现有圆管和椭圆管小;传热传质系数随冷却水喷淋密度及风速的增大而增大,但冷却水喷淋密度增大至一定值后,对传热传质系数基本没有影响;扭曲管的传热传质系数高于椭圆管,特别是圆管,总结了扭曲管传热传质系数经验式.  相似文献   

11.
受自然界毛竹微观结构的启发,在传统双圆管结构的基础上,在内、外圆管之间引入双菱形肋骨,设计了一种新型仿竹薄壁圆管。基于超折叠单元理论,建立了轴向压缩时仿竹薄壁圆管的理论分析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新型仿竹薄壁圆管进行轴向压缩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双菱形肋骨数、内管直径、壁厚等因素对新型仿竹薄壁管耐撞性和变形模式的影响,并与传统双圆管结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理论预测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平均压缩力和比吸能的误差均在10%以内。与传统双圆管相比,新型仿竹薄壁圆管的比吸能提高了83.61%,压缩力效率提高了198.65%。肋骨数对结构耐撞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双菱形肋骨数目的增加,结构的比吸能逐渐增加,初始峰值力也随之提高;肋骨数较少时,结构出现局部屈曲变形,影响其吸能能力。内管直径越小,初始峰值力越高;内管直径越大,比吸能越小。  相似文献   

12.
库特(Couette)剪切流准确解的一般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N-S方程出发,得到了轴对称异型断面管纯剪切流动速度分布的一般解,进而推出了纯剪切流动有限宽度矩形断面管的速度分布和流量计算公式,证明了库特剪切流是有限宽度矩形断面管当宽度趋向无穷大时的一种特例。并对库特剪切流流量的计算误差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该公式的适用范围,同时对有限宽度矩形断面管剪切流公式进行了曲线拟合,得到了便于工程使用的流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结垢问题长久存在于电力、化工、石油等领域,将超声波应用在除垢上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为研究不同管道内结垢和超声波除垢情况,本文采用实验方法,针对三种不同形状(圆管、波纹管和横纹管)管道进行结垢和超声波除垢研究。结果表明,波纹管内结垢量较其它两根管较少,而横纹管的超声波除垢效率最高。由此,可为工程实际中特殊管道的除垢及传统圆管可否进行管型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作者用激光全息干涉法研究了水平圆管的自然对流,得出了计算局部和平均放热系数的经验公式并和各种不同数值解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黄勇  宣益民  李强 《计算物理》2012,29(1):87-94
建立磁场作用下水平圆管内磁性潜热型功能流体对流换热的数学物理模型,分析磁场强度、磁性相变微胶囊体积分数、流体质量流量等因素对流体对流换热的影响.磁场对磁性潜热型功能流体的对流换热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磁场强度愈大强化作用愈明显,强化原因是磁性相变微胶囊受到磁力作用产生扰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内燃机排气碳烟沉积、导致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大幅降低的问题,本文建立了包含碳烟颗粒沉积与移除机制的数值模型,基于管排换热器沉积分布特性,研究了换热管形状及布置方式对碳烟沉积特性以及换热压降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沉积层达到动态平衡的时间随椭圆管轴长比增大而增大,与圆管结构相比,合适的椭圆管结构能够抑制碳烟沉积引起的换热性能下降;在无碳烟沉积时叉排结构换热压降性能优于顺排结构,但碳烟沉积对叉排换热器性能影响极大,考虑沉积后叉排圆管性能恶化82.53%,其性能反而远差于顺排结构;在考虑碳烟沉积的情况下,顺排轴长比为0.8的椭圆管结构的平均换热压降性能与顺排圆管和叉排圆管相比分别提高了51.63%和223.31%。  相似文献   

17.
微圆管内流动凝结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对水平微圆管内凝结两相流流型进行了可视化观察,对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只观察到 三种流型:柱塞状流、环状流和毛细泡状流。柱塞状流在质量小流量时才出现,流量较大时,流型以环状流和毛细泡状流 为主。实验的Nu数在某一Re数下具有最大值,而流动凝结的压降随Re数的增大单调增大。  相似文献   

18.
短圆管换能器辐射阻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辐射阻抗是换能器最重要的辐射声场特性参数之一,影响着换能器的谐振频率、频带宽度、效率以及辐射声功率等。随着圆管换能器半径和高度的不断变化,想直接得到声场瑞利积分的解析解是十分困难的。该文通过建立经验公式模型来解决此问题。首先,通过有限元软件计算圆管换能器辐射阻抗的数值解。然后利用MATLAB工具进行曲线拟合。经过反复逼近拟合,建立圆管换能器辐射阻抗经验公式模型。与刚性扩展模型计算出的傅里叶级数解相比,经验公式模型在kr值从0.03~10范围内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更为吻合,验证了经验公式计算辐射阻抗的准确性。同时,在圆管更低高径比情况下,经验公式模型仍可较准确地计算辐射阻抗。  相似文献   

19.
依据导出的切向极化和径向极化压电陶瓷薄壁圆管无负载电导纳方程,给出由压电陶瓷圆管测量数据,计算出机电参数的方法、公式和步骤。实验测知压电陶瓷薄壁圆管的尺寸、密度、低频电容、最大导纳频率与最小导纳频率以及其它若干频率上的电导纳等,然后用给出的公式计算杨氏模量、泊松比、机电耦合系数、介电常数和压电常数等。运用这一方法,对若干实际圆管样品作出了测量和计算。  相似文献   

20.
采用SST k-w低雷诺数湍流模型对加热条件下超临界压力CO2在内径di=22.14 mm,加热长度Lh=2440 mm水平圆管内三维稳态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超临界CO2在水平圆管内的流动传热实验数据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首先,研究了超临界压力CO2在水平圆管内的流动传热特点,基于超临界CO2在类临界温度Tpc处发生类液-类气“相变”的假设,揭示了水平圆管顶母线和底母线区域不同的流动传热行为.然后,分析了热流密度qw和质量流速G对水平圆管内超临界压力CO2流动换热的影响,通过获取流体域内的物性分布、速度分布和湍流分布等详细信息,重点解释了不同热流密度qw和质量流速G下顶母线内壁温度Tw,i分布产生差异的传热机理,分析结果确定了类气膜厚度d、类气膜性质、轴向速度u和湍动能k是影响顶母线壁温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超临界压力CO2换热装置的优化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