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中探讨了MBBA液晶中,由热致位相光栅产生的简并四波混频效应。通过测量热光栅衰变的弛豫时间,得到T=45.1℃时,液晶各向同性相的热弥散系数为D=8.6×10-4)cm2·S-1)。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我们研究了掺染料向列相液晶中简并四波混频各向异性的机制。得到各向异性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染料分子吸收的各向异性,另一个是在向列相时材料对光的双折射效应。  相似文献   

3.
所谓简并四波混频[1-3],是指频率相同的二束共线而相反方向传播的激光(第1,2光束)与另一束方向任意而频率相同的探测光(第3束),在具有三级极化率的介质中混频,从而产生频率相同的信号波(第4光束)。它与探测波共线而传播方向相反和相位互为共轭.如图1所示.简并四波混频在实时信息处理和象差补偿等的潜在的实用价值,使许多研究工作者在固体、液晶、金属蒸气和染料等各类介质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8]。 最近,Steel,Lam[9]和作者[10]首先计算了在等离子体中简并和二重简并四波混频的三级非线性极化率,并指出从红外至微波整个波段,等离子体是简…  相似文献   

4.
掺染料向列型液晶薄膜的光学相位共轭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则达  刘焰发  项颖  杨杰  游石基  佘卫龙 《物理学报》1999,48(12):2283-2288
用简并四波混频的实验手段,分析了掺染料5CB液晶分子转动的机理.给出了简明的物理图象,理论与实验是自洽的.在应用领域中将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给出等离子体介质中的简并与近简并四波混频形成透射光栅时的普适四波非线性耦合方程组。得到了在任意复耦合系数下的精确解析解,其解不仅适用于各种等离子体形态,也可以推广到光致折射材料中去。对进一步理论研究四波混频相位共轭原理以及研制新型非线性光学器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四波混频光谱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我们用四波混频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其中包括拉曼增强非简并四波混频,用时间延迟方法区分分子取向栅及热栅,多能级吸收带的非相干光时间延迟四波混频,激光感生螺旋结构及用时间分辨简并四波混频研究原子的碰撞线宽变窄效应.  相似文献   

7.
孙江  姜谦  米辛  俞祖和  傅盘铭 《物理学报》2004,53(2):450-455
瑞利型非简并四波混频是测量物质超快纵向弛豫时间的有效手段,将场关联原理应用于具有热吸收的样品中瑞利型非简并四波混频的热背底抑制,给出了抑制热背底的条件,并通过数值模拟证明了其可行性. 关键词: 四波混频 场关联 超快测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Rb原子气室中泵浦光偏振对简并四波混频信号的影响.实验中,一束泵浦光和探针光沿相同方向传播进入Rb原子气室中,另一泵浦光沿反方向传播进入.通过改变泵浦光的偏振,观察四波混频信号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两束泵浦光的偏振平行时,四波混频信号较强;当两束泵浦光的偏振相互垂直时,四波混频信号消失.理论分析表明泵浦光干涉导致的原子布居数差光栅是简并四波混频信号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给出等离子体介质中的简并与近简并四波混频形成透射光栅时的普适四波非线性耦合方程组。得到了在任意复耦合系数下的精确解析解,其解不仅适用于各种等离子体形态,也可以推广到光致折射材料中去。对进一步理论研究四波混频相位共轭原理以及研制新型非线性光学器件有所帮助。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施磊  赵有源  闵克  汪长春 《光学学报》2002,22(3):66-271
制备了一种掺杂有机给体和受体分子的向列相液晶(nematic liquid crystals)材料。参数的给体和受体分子使液晶材料的光折变性能大为提高。用此材料做成的夹心器件进行了能量二波耦合,简单并四波混频等实验。在外加低直流电场(0.5KV/cm)条件下,观察到了光折变增益Γ为441cm^-1,二波能量耦合实验中观察到的衍射光束达到6级,简并四波混频中最大衍射效率达到58%,写入混合材料的信号光栅已可保存数小时而无明显衰减。  相似文献   

11.
一种温度不敏感型阵列波导光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朱大庆  许振鄂 《光学学报》2004,24(7):07-911
研究了的一种新型温度不敏感型阵列波导光栅(AWG)。该新型温度不敏感型阵列波导光栅的波导采用混合材料的波导结构,该混合材料波导通过在石英波导芯层上旋涂聚合物材料的上包层,达到改变波导温度特性的目的,使得阵列波导光栅的温度敏感性降低。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其中两种结构:三层混合材料波导构成的阵列波导光栅和四层混合材料波导构成的阵列波导光栅,计算了该新型温度不敏感型阵列波导光栅的温度特性。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设计下,温度变化0~50℃时,这两种温度不敏感型阵列波导光栅的最大波长漂移量小于0.03nm,不到无温度控制时常规阵列波导光栅最大波长漂移量的4%。  相似文献   

12.
掺半导体玻璃波导光栅耦合高速全光开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少杰  郑杰 《发光学报》1997,18(1):75-77
非线性光学器件的主要应用目的之一是全光信号处理,非线性光波导象其它非线性光学器件一样,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全光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如人们已采用棱镜波导非线性分布耦合方式来实现全光限幅、全光开关和全光双稳等研究[1,2].在非线性光波导器件中,由于光被束缚在微米尺寸的光波导中传输,而大大增加了光功率密度,因此,在光与非线性光波导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可以大幅度地降低非线性效应的阈值功率,提高全光信号处理的灵敏度.此外,非线性光波导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化等优点更吸引人们去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解压电效应的基本方程,应用一维近似理论,结合边界条件,得出压电共振晶体中电场是不均匀的,它将导致“电光栅”的产生。“电光栅”与“声光栅”可以相互耦合,产生“高次光栅”。压电诱导声光(PESD)调制器中的一次电光效应更有助于对入射光束的衍射和调制。实验结果证实本文结论。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范希智  刘旭 《光子学报》1999,28(5):410-413
根据光的量子特性,假定光子与光栅相互碰撞,推导出光栅方程,并将其扩展到空间,提出空间光栅方程.  相似文献   

15.
刘云  王朴  彭双艳 《应用光学》2011,32(6):1103-1109
 用菲涅耳衍射理论研究了光栅及双光栅成像系统衍射光路的可逆性。首先用菲涅耳衍射理论分析单片光栅衍射光的复振幅分布,根据其复振幅分布的相位关系研究其可逆性;再根据单片光栅衍射光路所具有的结论来分析双光栅衍射成像效应的衍射光路可逆性,得到了光栅衍射光路及双光栅成像系统光路具有部分可逆性;应用衍射光路的部分可逆性诠释了双光栅成像效应的本质及光栅的汇合光谱特性是色散光谱特性的逆效应,并根据衍射光路具有部分可逆性的特性实现了图像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一种光纤光栅水听器灵敏度校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毅  张军  金晓峰  黄晟晔 《光子学报》2012,41(9):1059-1064
为了校准光纤光栅水听器的灵敏度,开展了光纤光栅水听器灵敏度校准技术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光纤光栅水听器的工作原理;其次,采用可调谐激光器和带工作点控制的强度调制法,实现了光纤光栅水听器的信号解调和稳态测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比较法建立了一种光纤光栅水听器校准系统,校准频率范围为20 Hz~10 kHz;最后,在该频率范围内对采用等效相移布喇格光栅研制的一只光纤光栅水听器的灵敏度进行了校准,对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准确校准光纤光栅水听器的灵敏度,扩展不确定度为0.9 dB(k=2).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封装的高灵敏度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及其低温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伟  徐先东  姜德生 《光学学报》2004,24(10):316-1319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这种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使用了特殊的工艺将光纤布拉格光栅封装于一种热膨胀系数较大的有机聚合物基底中 ,使得传感器的温度灵敏性比裸光纤光栅提高了 12 .3倍 ,其温度灵敏度系数KT 达到 82 .6 9× 10 -6/℃。在 - 80~ 0℃的低温度范围内 ,对这种新型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反射谱进行了测量。研究了这种新型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低温特性 ,并与裸光纤光栅和铝基封装的光纤光栅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具有很好的低温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8.
蔡靖慧  吕迺光 《光子学报》1990,19(4):399-406
本文从编码栅对光源、物函数、谱函数的调制原理出发,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编码栅在光信息处理中的作用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Spatial phase shift of moving grating in LiNbO_3:Fe crystal is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photorefractive dynamic equations.It is shown that themoving grating is a self-established phase grating that generates backward dynamiclight scatte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