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新编教材中有如下阐述:非是否定的意思.“0.5非整数”是对命题“0.5是整数”进行否定得出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2.
我在教学中.发现初学除法者,对小数除整数或整数除小数的定位是一大难点。经实践现舟绍一种较简单的定位方法.小数陈整数或整数陈小数.商数均以被除数为准.被除数是什么数,商就是什么数。如被除数是正数,除数是负数.商就是正数:被除数是负数.除数是正数,商就是负数。按照数学中有理数的加减法来决定;“减负等于加正”、“减正等于加负”、“加正等于减负”的法则,对正负数进行加减速,一看(心算)便商的位数。  相似文献   

3.
如果某数是一个整数的平方,那么称某数是完全平方数,简称平方数。否则称为非平方数。本文介绍证明一个整数是非平方数的若干方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出, 一、间隔法根据“在两个相邻整数的平方之间的任一整数都不是平方数”。要证明整数M是非平方数,只须证明M在两个相邻整数的平方之间。  相似文献   

4.
整除是初等数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整数甲能被整数乙整除”这样的问题,在小学算术课中大家就已经知道,并且学会了一些作出判断的方法。比如,判断一个十进制整数是否可以被3或9整除的简捷方法是:将该数每一位上的数码相加,其和若被3或9整除,则该数被3或9整除,例如:十进制数19803,1 9 8 0 3=21,而3|21,9(?)21,可以断定3|19803而9 19803,(记号“|”表示整除,“(?)”表示不  相似文献   

5.
勾股定理的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讀华罗庚著“数論导引”第十一章§6商高定理的推广以后,使我連想起求不定方程x~2+y~2=z~n的整数解,进而想到求x~2-y~2=z~n的整数解,更进一步想到求x~2+αxy+βy~2=z~n的整数解,最后又找到了求某一类型ax~2+bxy+cy~2=dz~n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公式。另一方面,我們知道至今尚未解决費尔馬(Fermat)問題:当n>2时不走方程x~n+y~n=z~n已不再有xyz≠0整数解。因而,我又連想到更一般地判定关于ax~n+by~n=cz~n型不走方程是否有整数解的問題。現将我在这方面获得的点滴心得体会介紹出来,供大家参考。由于我身边沒有更多的数論方面的参考书,也很可能同志們还有比这更好的見解,因此还盼望多多指教。为了节省篇幅,我尽量把某些步驟省去。現将各部分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6.
高原峰 《数学大王》2016,(29):34-35
今天的数学课特别热闹。
  刘老师让我们用竖式计算1÷3=0.333…,然后说:“如果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整数,且除不尽,那么商会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
  大家在计算中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对刘老师的结论表示无异议。
  可是,林至聪却站起来,问:“为什么?说不定我们一直除下去,会突然出现一个不是3的数字呢!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  相似文献   

7.
在7月份的某一天,偶然几位相识的同志问我一道题:“9粒算珠,两位整数的最大值是多少?”我考虑一下后,回答说:“是98。”他们半信半疑地又反问:“这是怎么得来的:”我说:“先看梁上两粒算珠为55,再看下面7粒算珠为43,2粒十7粒=9粒,55 43=98。98就是 9粒算珠的2位整数最高值。  相似文献   

8.
下述命题常称为“最大数原理”和“最小数原理”Ⅰ、在有限个实数组成的集合中,存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Ⅱ、在由整数组成的集合中(有限或无限),存在最小的正整数和最大的负整数。这两个原理是浅显明白的。然而在数学理论的发展及开拓解题思路方面,它们有着许多的应  相似文献   

9.
王元  刘文新 《数学通报》2006,45(11):17-19
1素数的基本知识自然数中2,3,5,7,11,…称为素数,它们除1与自身外,没有其它因数.其它数,1除外,称为合数.每一个合数可以唯一分解为素数之积,这是算术基本定理.这个定理说明,素数像“砖头”,也像原子.素数在整数中分布很不均匀,例如107570463×102250±1是一对孪生素数.给予整数N,不论多大,都有连续N个数中没有素数.例如(N 1)! 2,(N 1)! 3,…,(N 1)! N 1中就没有素数,这构成一个“黑洞”.因此,寻找素数的规律是古今一大挑战,也很有意思.②欧几里得:素数有无穷多个.(反证法)欧拉:引入∑n1ns(s>1),证明了∑p1p发散,从而素数有无穷.切比雪夫:…  相似文献   

10.
在“线性规划”教材中,求目标函数的最优 解,是通过平移直线的方法得出的,但平移直 线得出的最优解往往不是整数,而在实际的线 性规划问题中,经常要求的最优解是整数.人 教版《数学》第二册(上)63页例4在解答过程 中给出了求整数最优解的概念和答案,但没有 给出详细求法及理由,因此多数学生对此类问 题的求解感到无从下手.本文通过一道例题介 绍五种求整数最优解的方法及详细解答过程, 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伍伟东同学这篇文章,是对不定方程“x_1~3 x_2~3 x_3~3 x_4~3=0的整数解”这一难而又有趣味的问题的一个探讨,指出了“此方程的每组整数解的四数之和必为6的倍数”。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能得到这一结果,说明他具有很强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扩张与因袭     
中学数学教师們領着学生走一条康庄大道:“由整数走向分数,由正数走向負数,由有理数走向无理数,由实数走向虛数”。这是在那里扩张数系。同时又希望“整数的性貭分数也有,正数的性貭負数也有,有理数的性质无理数也有,实数的性貭虛数也有”。这是在那里因袭数性。  相似文献   

13.
2~(1/2)的故事     
话说古希腊有个影响极大的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500年)学派,他们的信条是“万物皆数”,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数,宇宙间的一切都可归结为整数和整数比.比如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将它的长度与所取的单位长度进行比较,其结果就是整数或比数.又如:在音乐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生活中,说某人喜欢“讨巧”多少有点贬意.在数学解题时“讨巧”却一点贬意也无.数学解题以简捷为美,是对数学解题时“讨巧”的褒奖. 例1 设方程x2-y2=1993的整数解为α、β,则|αβ|=______.  相似文献   

15.
新教材《逻辑联结词》一节中的两处改进意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国平 《数学通报》2002,(4):45-45,44
第一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 ·必修 )数学第一期 (上 )P2 5第 1 2行起有如下内容 :看下面的例子 .1 0可以被 2或 5整除④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⑤0 5非整数⑥这里的“或”我们已经学过 ,像不等式x2 -x- 6>0的解集是 {x|x<- 2 ,或x>3}.“且”我们也学过 ,像不等式x2 -x - 6<0的解集是 {x|- 2 <x<3},即 {x|x>- 2且x<3}.“非”是否定的意思 ,“0 5非整数”是对命题“0 5是整数”进行否定而得出的新命题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像④⑤⑥这样的命题 ,它们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  相似文献   

16.
<正> 在书〔1〕的第一掌、§4、中有一个例题如下:在1~2000中随机地取一整数,问取到的整数不能被6或8除尽的概率是多少?原书中提供的解法如下:设A 为事件“取到被6除尽的数”,B 为事件“取到被8除尽的数”,则所求概率为  相似文献   

17.
对于方程(1),除(1—1)外是否还有另外的 x>1,y>1,Z>1的整数解,这个问题至今尚未解决,甚至方程(1)是否有奇数解也未解决。最近,在 Erd(?)s 指出:很可能(1—1)就是方程(1)在 x>1,y>1,Z>1的全部整数解。对于方程(2),很自然地提出这样的问题:除(2—1)外是否还有另外的 x_i>1(i=1;2,…,k),Z>1的整数解?我们用文献的方法,证明方程(2)有别于(2—1)的整数解,把得到的结果写成下面的定理  相似文献   

18.
谈谈质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元 《数学通报》1999,(9):F002-F002,1
自然数是指 1,2,3,…之一;整数则是指 …,-2,-1,0,1,2,…之一;自然数即正整数;二整数间可以定义和、差、乘运算,其结果仍为整数,即“整数集合对加、减、乘运算是自封的”;定理1(欧氏除法):任二整数a及b(>0),必有整数q及r满足 a=bq+r,  0≤r<b若在上式中r=0,即a=bq,则称a为b之倍数,或b为a之因数,记为b|a.否则记为bxa.自然数可以分成三类:1:只有自然数1为其因数;p:恰有1与p为其因数,这种数称之为质数;n:除1与n之外,还有一个因数,这种数称为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一类数的整除问题,即讨论n的多项式f(n)能否被m!或k·m!整除的问题(n、k∈J,m∈N)。定理 m个连续整数的乘积能被m!整除。对这一定理,所见书刊常限于自然数范围内论证。事实上,在整数范围内也是很容易证明的。  相似文献   

20.
从古至今,“数”的概念是逐漸扩充,逐漸认識的。例如,最早的人們由于生产力的低下而只有“一”、“二”及“多”三个概念。后来便由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了“一”、“二”、“三”、“四”、……等正整数概念,并且有了文字符号的表达,其中比較流行的是經欧化了的阿拉伯字母所記載的写法“1”,“2”,“3”,“4”……等等。之后,由于負整数的引进而将0,±1,±2,±3,±4,……等所成的系統称为整数系統,每一个“数”叫‘整数”(負的、正的或零)。再进一步便由除法运算(除数不为零)产生了分数m/n(n(?)0),便有了所謂“有理数”的概念。进一步研究方程的根,例如象x~2-2=0的解,記成x=2~(1/2),便是一个非有理数的“数”,称为“无理数”。人們还从方程x~2+1=0的求解过程中引进了“虛数”i=-1~(1/2)(i~2=-1),并以实数a与b出发所作的一个新数a+bi称为“复数”。复数包括了实数(无理的及有理的),而实数包含了有理数,它又包含了整数(正的、負的及零)。这一个过程便是“数”的概念的扩张过程的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