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新教材“函数”一章体现了课改新理念新教材“函数”一章(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3年审定通过·必修)与试验修订本(2000年版必修)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1)删减了部分内容.如“映射”中的一一映射,“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中的函数的奇偶性.(2)调整了一些内容.原教材中,“映射”作为独立一节放在本章的开始,新教材把它列为第一节“函数”的一部分,且安排在函数的概念之后;原教材中“函数的表示法”仅作为“函数”一节的一部分,新教材将其独立成节;原教材阅读材料中的“对数和指数的发展史”,新教材调整为“对数的发展史”;新教材中将…  相似文献   

2.
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下立体几何教学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体几何一向被认为是高中数学最难学的内容之一 ,为此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这一部分作了适当的调整 .调整之后的立体几何教学建议以现实三维空间为背景 ,遵循“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四个层次的认识过程展开 .不难发现《标准》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更能体现高中阶段立体几何教学存在的意义 .本文试图挖掘《标准》立体几何模块的新亮点 ,并对《标准》指导下的立体几何教学作初步分析 .1 《标准》中立体几何特色分析通过《大纲》与《标准》的比较 ,我们发现在立体几…  相似文献   

3.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二册(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一章“反三角函数和三角方程”,与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一册(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第四章的内容基本相同。原教材把这一章安排在高一上学期期末,使学习基本初等函数告一段落,便于高一下学期开始学习立体几  相似文献   

4.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二册第二章是“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它与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数学》第三、四册中的相应内容基本一致。现对这一章内容的变动情况以及我们的想法作一简单介绍。 “数列”在原教材中是安排在第四册(最后一册)、与极限合在一起的,这主要是考虑到数列与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新旧课标“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内容要求比较分析,发现新课标的内容划分及内容要求都更为具体.在此基础上对新旧教材“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章节编排、知识点增减、例习题配置三个方面比较分析,发现新教材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更注重思想方法及核心素养的渗透,且新教材知识点和例习题数量均多于旧教材,新教材例习题难度高于旧教材.最后提出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加强立体几何中向量方法的教学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中新课程教材的编写特色及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的编写特色(1)综合编排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新课标教材(笔者用的是北师大版)打破了原来分科安排内容(分为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编写体系;安排知识顺序注意处理好与初  相似文献   

7.
概率知识引入高中数学教材,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它与立体几何交汇的综合问题,以其新颖性、综合性而“闪亮登场”,这正好体现了高考能力立意及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命题的精神.本文举例说明概率与立体几何的交汇与融合,旨在使学生养成概率与立体几何结合的意识,掌握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罗强 《数学通报》2002,(5):34-36
1 教材分析充要条件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 ,它主要讨论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 ,目的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特别是数学推理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旧教材中 ,这节内容安排在《解析几何》第二章“圆锥曲线”的第三节讲授 ,而在新教材中 ,这节内容被安排在数学第一册 (上 )第一章中“简易逻辑”的第三节。除了教学位置的前移之外 ,新教材中与充要条件相关联的知识体系也作了相应的扩充。在“充要条件”这节内容前 ,还安排了“逻辑联结词”和“四种命题”这二节内容作为必要的知识铺垫 ,特别是“逻辑联结词”这部分内容是第一…  相似文献   

9.
徐晓芳  沈新权 《数学通报》2024,(1):16-19+37
<正>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围绕“立德树人”,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新的数学教材(以下简称“双新”)在结构体系、内容设置、呈现方式等维度上都作了一些调整.教师最直观的感受是新教材调整后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结更紧密、逻辑脉络更清晰,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形式更连贯、更显性,教材体系更简约但置留的弹性空间更大.作为普通教师,我们既需要领悟改变背后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二册(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三章“不等式”,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三册(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第二章“不等式的性质和证明”的基础上编写的。新教材把这一章安排在“数列与数学归  相似文献   

11.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一册的第四章“三角函数”,与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数学》第一册中的相应内容基本一致。对于这一章,我们主要从更便于教、便于学的角度考虑,在原教材的基础上作了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12.
1 对新教材“圆锥曲线方程”一章的认识新教材“圆锥曲线方程”一章是在原教材《平面解析几何》的第二章“圆锥曲线”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 .原教材“圆锥曲线”一章包含了曲线与方程、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和坐标变换等六部分内容 .新教材把“曲线与方程”和“圆”两部分内容与“直线”合并成单独一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由于新教材“平面向量”一章已包含了“平移”,故“坐标变换”这一小节这里已被删除 .于是 ,新教材又把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另立一章为“圆锥曲线方程”,从而使得这一章的内容更独立、更系统、更统一、更与课题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国试用的高中数学新教材里,把“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这一知识点纳入必修内容,它是学习简单线性规划知识的基础,但有时用它去求与以已知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相交的直线方程中的参数取值范围问题,会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4.
射影即正投影是空间几何的重要内容,在初中的图形的认识和高中数学新教材立体几何的第一节都在知觉感知、操作确认的层面上涉及了许多射影知识,立体几何第二节中在思辨论证和计算的层面上又涉及到了射影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立体几何是高中学生数学中必修的一块内容.它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尤其是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极为重要;同时它在高考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现在使用的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内容及其编排上与传统教材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探讨如何教好这块内容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在立体几何部分的教学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本章内容粗浅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二期课改的高中数学新教材是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委员会制定的课程方案和《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数学新教材的编排打破了原来分科安排内容(分为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编写体系,而以综合编排形成体系;知识顺序编排时注意处理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并符合逻辑规则,  相似文献   

17.
新教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 )》第一册 (下 ) ,下同 )将“正 (余 )弦定理”内容纳入“平面向量”一章 ,视为平面向量的简单应用 ,其目的在于“巩固向量知识 ,体现向量的工具性” .如何使学生较为顺利的掌握利用向量知识来证明正 (余 )弦定理 ,这是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笔者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宗旨出发 ,采用了研究性学习方式 ,从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特殊性引入一般三角形边角关系的一般性的探求 .为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有系统性 ,我对教材的内容作了调整 ,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合并成一节课 ,并精心设计了…  相似文献   

18.
使用新教材 ,必须研究新教材 ,分析新教材 ,根据新教材的编写意图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去学习新教材 ,充分发挥新教材育人和智力开发的功能 .今以集合概念的内容为例 ,谈谈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1 新旧对比 ,探讨新教材的编写意图翻开新旧教材 ,可以发现仅集合概念一节 ,教学内容的编写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关于集合概念的描述 ,由原来的“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 ,改为 :“一般地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新教材中的描述法 ,突出了“指定”和“集在一起”的字词 .这一改变…  相似文献   

19.
针对原高中数学教材中存在的内容陈旧等弊端 ,根据新《数学教学大纲》编写的高中数学新教材 (试验本 )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与更新 ,精简了不少传统内容 ,同时增加了“微积分初步”、“概率统计”等一些近代数学内容 .对于这些新增内容 ,尤其是关于“微积分”内容的处理 ,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问题 ,应该得到恰当、完满的解决 .为此 ,本文想就“限选 ·理科”数学教材 (文 [3 ])中微积分的有关内容处理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 ,与同行商榷 .1 对高中数学教材中微积分有关内容的确定与处理问题的概略看法  根据“微积分初步”的…  相似文献   

20.
向量是现行新编高中数学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由于向量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使它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成为联系多项内容的媒介.巧妙利用向量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