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经济快速增长、城市扩张迅速的形势,规划应积极探索相适应的物质环境规划方法,为经济发展和人口居住提供栽体.新城作为国外郊区化最基本的物质形态,它的发展理念与经验为国内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城市扩张模式提供了借鉴.同时,结合浙江省诸暨市街亭新城的规划实例,通过发展背景的分析判断,对当前快速多变下的城市郊区化模式进行探索,并从郊区密度、功能混合、形态规模和结构重组4个方面分析了郊区新城的空间发展模式.最后根据街亭实际,提出中等城市郊区新城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2.
去工业化、郊区化、老龄化等冲击下的城市收缩现象在世界范围内爆发, 引起了城市规划、地理学和社会学各界的关注. 中国岛屿众多, 岛屿城镇的收缩认知及其成因分析对于实现国家海洋战略与海疆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价值. 以中国舟山市岱山岛(辖高亭镇、东沙镇、岱西镇和岱东镇)为例, 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人口、经济视阈城镇收缩现象, 解析动因及其机理. 研究发现 (1)岱山岛2006~2016年人口年均增长为-2.65%, 是典型的城镇隐性收缩; 经济核心指标(产业产值、人均GDP、建成区面积)持续正增长, 这与西方学界以城市衰退为判据的“收缩城市”存在本质差异; 与中国大陆城市收缩相比, 存在人口、经济变化率小等特征. (2)岱山岛城市收缩的二元特征集中体现在人口负增长与经济、土地利用快速正增长悖论, 经济增长与城市扩张受工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集中建设、国家政策影响深远, 工农业生产总值及其变化率对城市收缩正向影响最大, 工业生产总值及其变化率对城市收缩负向影响最大. (3)海岛城市收缩动力源于海岛人口与产业间的资源竞争, 海岛资源短缺导致产业与居民期望脱钩, 海岛的自身短板与高速发展的教育拉升了年轻人与家庭的就业期望.  相似文献   

3.
界定了最佳人居环境的概念,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探讨了最佳人居环境的内涵.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快速增长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社会文明程度、逐步完善的环保法规体系和良好的环境保护工作局面,为宁波市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制约瓶颈也比较突出.通过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精心塑造城市个性,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将进一步增强宁波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西安城区416名老人(相对空巢166人,绝对空巢106人,非空巢144人)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通过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绝对空巢组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水平最低,更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主观支持、解决问题和退避对空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有直接预测作用(权重分别为0.245,0.230,-0.290),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对空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有间接预测作用(权重分别为-0.035,0.101和0.113),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仅通过应对方式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消极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大于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5.
居住空间分异控制的本质即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寻求适当的平衡点.和谐社会理念强调“科学发展、效率优先与以人为本”,落实在居住空间发展上也即提倡适度“规模分异”,反映并符合不同阶层的居住意愿等.提出了和谐社会背景下“理性保障性住房分布设计模型”及其5点主要内容.“小聚居”规模控制主要取决于4方面因素,同时指出同质社区最小规模以“C级”单元为宜,也可以成倍数开发.在建造模式与建设比例方面,提出了基于理性分布模型的杭州保障性住房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下的浙江省城际竞争力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省城际竞争力差异进行比较, 同时尽可能准确反映出每个城市的综合实力, 以浙江省最新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综合分析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35个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最后得出第一梯队城市只有杭州市, 第二梯队城市有宁波、温州、嘉兴3个城市, 其余7个城市在第三梯队. 由此可知, 浙江省城际之间呈金字塔型分布, 塔尖城市数量少, 中坚力量薄弱, 塔底城市数量大, 同时城际间差距较大, 城市内部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城市人防工程空间分析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城市人防工程的管理水平,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在分析城市人防工程的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的基础上,根据GIS空间分析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空间分析的城市人防工程的数据库结构.根据城市人防工程规划、管理和施工的需要,建立了城市人防工程设备的承载力,辐射范围缓冲图、人口疏散隐蔽路线最佳路径、地下人防工程三维分析等几种空间分析模型,并对各种模型的表示内容和实现方法进行了阐述,从而实现了城市人防工程的可视化和动态化管理.该模型在广州市人防工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后,提高了广州市的城市人防工程的管理水平,促进了该人防办的数字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城市竞争力的比较与分析,可以找出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突破口以及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对策和策略.从已有的多家评价指标体系出发,选取反映静态维度的7个方面32个指标以及动态维度的4个方面共38个原始指标或生成统计指标,组成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从地理位置和区域发展角度均具有代表性的大连、青岛、厦门3城市与宁波进行了单项和总量排序,并进行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最后,就宁波市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指标在反映红细胞生成状况、红细胞破坏状况和临床观察治疗效果等成果,指出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指标在判断红细胞活动度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遥感影像的嘉兴市城市扩张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高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为及时了解嘉兴市的城市发展现状,使用遥感手段提取各时间段内城市的建设区域,并分析了扩张过程的时空特征,再结合社会经济数据探究了城市扩张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嘉兴市在1993~2013年间城市扩张明显,扩张速度和强度先增后减,扩张方向由西北转向南,扩张模式经历了“主动型-被动型-稳定型”的转变过程,扩张合理性较差,城市扩张速率高于人口增长速率,扩张驱动因子主要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现阶段城乡发展的突出特点为背景,分析了传统的区域、城市规划重经济轻生态、重城市轻乡村的情况,以及“自然优先”的“反规划”方法在现阶段实施的客观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从“中立”的视角,提出了城市规划和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相融合的理念和方法,并指出其具体的融合点为空间管治规划.  相似文献   

12.
房屋用途临时变更在城市尤其在老城区普遍存在,适时适度的临时变更不仅能节约城市资源、快速促进城市更新,更是为保护城市风貌、延续城市空间肌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舟山普陀区的案例研究表明,目前临时变更管理中存在变更随意、审批不严、有碍民生及资源浪费等问题.为逆转现行管理的无序状态,探讨临时变更的规划管理制度设计,以期将其纳入法制框架.研究指出,探讨房屋用途临时变更规划管理对平衡政府、开发商及民众等多方面的利益,促进城市快速更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生态城市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审视和分析国外在生态城市实践上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德国埃朗根、巴西库里蒂巴和中国的珠海、威海4个城市作为实例,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方法及其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将中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进行对比,指出我国生态城市实践中取得的成就和尚存在的不足,为今后我国生态城市的继续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在协调城市扩张与土地资源保护的矛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合肥市1996,1999,2002,2005,2008,2011,2014年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方法获取合肥市城市用地时空分布定量信息,从城市面积变化、形态变化和重心迁移3个方面分析合肥市城市扩张情况,并结合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交通建设、政府行为等影响因子对合肥市城市发展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14年合肥市城市用地面积扩张286.09km~2,扩张率为394.7%,扩张速度为15.89km~2·a~(-1).近20a来,合肥市在外形上逐渐趋于狭长,以向西南扩张为主,并呈现以交通线为主的星形扩张,城区扩张亦十分明显.驱动力分析得出合肥市扩张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定量分析方法确定城市建筑风格的应用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建筑风格作为表述城市风貌的主因子,其论定存在模糊性和主观性.本文在建立多因子加权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建筑风格的影响因子择取、因子权重赋值、加权综合叠加等步骤确定城市建筑风格.以台州玉环城市建筑风格研究进行实例佐证,表明该方法能够适应城市设计与建设的需求,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制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依据.文章以宁波为例,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沿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系统,并对宁波市1995~2004年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宁波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上表现为不断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状态也相应地由较差变为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视角对我国政府的规划价值观进行系统剖析,指出我国政府规划价值观混杂着政策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组织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价值观,表现为鲜明的泛公共利益化特征,不但激化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冲突,而且对城市规划本身造成了不良影响. 城市规划权力来源于政府行政权威,政府集权制的规划决策模式是规划价值观泛公共利益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城市规划体制转型首先要正视政府的规划价值观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杭州市明确提出实施“拥江发展”战略,钱塘江由城市的边界和门槛转型为城市的主体和纽带,沿江区域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增长空间。研究聚焦杭州市主城区沿江区域,分析其发展现状;从岸线功能、开发规模、交通出行等角度分析发现,沿江区域职住空间表现出低复合功能、大规模开发等职住空间失衡特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沿江区域职住空间的总体评价为一般满意;对钱塘江南北两岸的滨江区和钱江新城沿江区域的评价结果表明,滨江区拥有较高的职住指数,较好的配套公服设施,较低的通勤时间与距离成本。最后,提出了制定钱塘江沿岸职住建设导则、确立钱塘江沿岸职住分布体系、优化钱塘江沿岸职住支撑系统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