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使用微机控制的双注仪和二次乳化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在AgBrⅠ核内进行不同程度还原增感的溴碘化银/溴化银核壳乳剂.对这些乳剂感光性能的研究表明:1)颗粒内部经还原敏化或Ag2掺杂的乳剂表现出明显的增感效应,颗粒内碘离子的存在并不影响Ag2的增感作用;2)在对乳剂进行了颗粒表面的硫加金增感以后,在一定的DMAB用量下,观察到显著的颗粒内部还原增感和表面硫加金增感的协同增感效应,使乳剂的感光度有了成倍的增长.以上协同增感效应的结果再次说明,颗粒内部的还原敏化中心与颗粒表面的硫加金敏化中心具有两种不同的增感机理,前者捕获空穴,后者捕获电子,两者都有利于提高潜影的形成效率.  相似文献   

2.
以水性聚乙烯醇(PVA)为粘合剂,以异位法制备的颗粒尺寸为140nm的AgBr乳剂作光敏元,考察了传统化学增感方法对PTG材料的光敏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分别将经过硫增感、金增感、硫加金增感以及还原增感的AgBr乳剂加入到PTG体系中,均提高了PTG体系的光敏性,而灰雾却没有明显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鱼明胶和骨明胶(惰胶)作为分散介质制备了两种不同形貌与粒径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利用掺入作为正空穴捕获剂的甲酸盐,可以使本征感光度很低的纳米粒子乳剂的感光度有相当大的提高,显示甲酸盐具有很好的增感效果.对鱼明胶介质中制备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甲酸盐掺杂方式不同其增感效果不一样.在乳剂颗粒中均匀掺杂增感效果最好,而趋向于近表面掺杂则增感效果降低,显示出甲酸盐掺杂的位置效应.籽晶掺杂后包壳的复合结构乳剂颗粒与均匀掺杂乳剂颗粒的增感效果近似.对鱼明胶介质中制备的掺杂甲酸盐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再进行硫增感或硫加金增感,乳剂感光度可进一步提高,表明甲酸盐掺杂与常规的硫增感或硫加金增感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把经传统化学增感即硫增感、金增感、S+Au增感、二甲氨基硼烷(DMAB)还原增感的AgBr乳剂引入光敏热成像(PTG)体系后对PTG材料感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Br乳剂经传统化学增感后感光度均大幅增加,其中经S+Au增感后感光度可较未增感的提高6倍,将增感后的AgBr乳剂作为PTG体系的光敏元,PTG材料在感光度增加的同时灰雾并没有明显地增加。以S+Au增感和还原增感的效果为最佳,感光度可增加4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甲酸盐掺杂和草酸盐掺杂对AgBr乳剂和亲水型PTG材料感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杂后的AgBr乳剂在PTG材料中作为光敏元显著提高了其相对感光度,而不引起灰雾的增加;掺杂增感与硫增感、金增感、硫加金增感在PTG材料中同样表现出协同增感效果,使PTG材料的感光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掺杂后的AgBr乳剂在PTG材料中具有一个最佳使用量,即Ag-Br与硬脂酸银的摩尔比为1:4.  相似文献   

6.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在晶体生长过程特定时间内,加入一定量的草酸盐,制得了草酸根离子处于晶体次表面的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乳剂,并对其进行传统的硫加金化学增感、Zn(Ⅱ)-EDTA或Cd(Ⅱ)-EDTA增感以及光谱增感.对实验过程的考察和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Zn(Ⅱ)-EDTA或Cd(Ⅱ)-EDTA对细微粒溴化银颗粒乳剂均有显著的增感效应;Zn(Ⅱ)-EDTA或Cd(Ⅱ)-EDTA增感可在传统硫加金增感基础上与光谱增感协同作用,三者具有兼容和可加和性;Zn(Ⅱ)-EDTA或Cd(Ⅱ)-EDTA增感可在传统硫加金增感与光谱增感协同作用的基础上,与草酸根内部掺杂增感兼容,实现四者的协同作用,而不引起乳剂灰雾增加.  相似文献   

7.
使用微机控制的双注仪,在晶体生长过程的不同时刻,加入一定浓度的二甲基胺硼烷(DMAB),制得了一系列Ag2处于不同掺杂位置的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乳剂.对这些乳剂感光性能的研究表明:1)Ag2掺杂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感光度有显著提高;2)Ag2掺杂乳剂可同时与常规的硫加金化学增感和光谱增感进行协同增感;3)Ag2掺杂接近微晶表面时乳剂感光度的增幅最大;4)在本实验条件下,掺杂乳剂的灰雾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将甲酸盐掺杂在乳剂微晶不同位置处,制备成氯化银立方体微晶乳剂和{100}面扁平微晶乳剂.实验发现:作为正空穴捕获剂,适当计量的甲酸盐在不增加乳剂灰雾的前提下,可使上述乳剂的感光度提升3—8倍.甲酸盐在两种晶形乳剂的不同位置掺杂的研究结果显示,甲酸盐均匀掺杂可比表面掺杂获得更高的感光度.在两种乳剂中甲酸盐掺杂增感都可与其后的硫增感、硫加金增感以及光谱增感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乳剂的感光性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冠醚化合物对AgBr八面体乳剂的增感作用。结果表明:孔穴直径与Ag+直径相匹配的1,7,10,16-四氧-4,13-二硫杂环十八烷对AgBr乳剂具有很强的增感作用,然而1,7,10,16-四氧-4,13-二氮杂环十八烷及1,4,7,10,13,16-六氧环十八烷对AgBr乳剂无增感效果。因此冠醚化合物对乳剂的增感作用与其环上所含杂原子的种类有关。由于7,8-苯并-1.5-二硫杂环壬烷(BDT)、13,14-苯并-1,4,8,11-四硫杂环十四烷(TTX)和1,4,8,11-四硫杂环十四烷(TTP)的孔穴直径远小于Ag+的直径,当单独加入乳剂时,无增感作用。但是,在乳液中加入TTX或TTP的同时,加入一定量的金盐,随TTX或TTP加入量的增加,成熟时间的延长,其对乳剂的增感作用与常规的硫增感变化趋势相同,增感的同时,灰雾也增大。不论加合与否,BDT对乳剂无增感效果,冠醚化合物对乳剂的增感作用与冠醚孔穴大小也有密切关系,由于冠醚的加入,均使AgBr乳剂的离子电导值降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内核经硫加金增感的内敏核壳乳剂的感光性能和离子性能。内核化学增感时Na2S2O3和AuCl3两者的加入量按一定比例增大时,内部感光度升高,表面感光度下降,离子电导率略有降低。内核化学增感时如果单独增加AuCl3的用量,内部感光度有所升高,表面感光性能基本不变,离子电导率略有下降。内核化学增感结束引入稳定剂583,可使内显灰雾明显降低,离子电导率也有所下降,核壳比增大造成内部感光度上升而表面感光度下降,离子电导率也有所下降。表面引入碘后,离子电导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1.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仪,在晶体生长过程的不同时刻,加入一定浓度的甲酸盐,制得了一系列甲酸根离子处于不同掺杂位置的立方溴化银微晶乳剂.对其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1)甲酸盐掺杂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感光度有显著提高;(2)甲酸根的掺杂位置越接近晶体表面,其感光度增益越大;(3)甲酸盐掺杂乳剂可同时与常规的硫加金化学增感和光谱增感进行协同增感;(4)光谱增感后的掺杂乳剂在延伸的光敏区内仍表现出明显的掺杂增感效应,但其增感倍率要低于乳剂在本征光敏区(蓝区)的增感倍率;(5)所有的掺杂乳剂,包括原始、硫加金和光谱增感的掺杂乳剂,它们的灰雾均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一定时间内,加入一定量的草酸盐,制得了草酸根离子处于晶体颗粒次表面的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乳剂.对其实验过程的考察和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1)草酸根掺杂于次表面的溴化银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较,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用染料进行光谱增感后的乳剂,感光度都有明显提高(Sd/S0≥1.5),有明显的增感效应;(2)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光谱增感后的乳剂,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乳剂颗粒的灰雾水平都不高;(3)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与甲酸根掺杂的溴化银乳剂相比,产生的增感效应相差不大;(4)与甲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相比,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的制备方法明显较前者要简单得多,颗粒形状也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3.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制备了甲酸根离子掺杂于颗粒次表面的立方八面体溴化银微晶乳剂.经计算此类颗粒上的(100)面与(111)面之比约为2:3.感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甲酸根掺杂乳剂,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染料光谱增感后的乳剂,其感光度都要明显高于相应的参考未掺杂乳剂(Sd/So≈2),而灰雾水平则无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双注仪制备了在核表面进行不同程度还原增感和一系列溴碘化银核壳乳剂,在不同条件下测定了核表面形成的不同还原增感中心对乳剂微晶光电子衰减动力学及发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增感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当Na2SO3用量低于5.4mg/molAg时光电子衰减动力学为二级反应,而当Na2SO3用量超过27mg/molAg时,增感中心一部分作为空穴陷阱,另一部分作为电子陷阱,光电子衰减速率决定于电子的捕获和复合,光电了衰减动力学为一复杂过程。低温发光光谱随不同增感程度的改变证明:还原增感中心不是发光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