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解决工业企业创新活动中的创新效率评价方法不能同时兼顾定量与定性分析的问题,结合现有的创新效率评价的方法,以及评价中既要依赖客观数据又要反映决策者偏好的评价准则特点,构建了带有偏好锥的DEA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创新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该模型和体系对创新效率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以重庆市2007年工业企业创新统计数据为依据,对8个不同类型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反映决策者的偏好,解决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已有对机场生产效率评估中忽视非期望产出这一问题,研究构建了非期望产出模型SBM-Undesirable,选择我国对外开放机场为研究对象,对其机场生产效率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对外开放机场投入产出要素进行定量调整.研究结果表明:在机场生产运营过程中存在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其进行效率评价,能够避免传统DEA模型的缺陷,提高效率评价的准确性.通过模型分析发现我国62个对外开放机场中有18个机场生产效率有效,而采用传统CCR模型进行机场生产效率评估时,只有12个机场生产效率有效,说明非期望产出对外开放机场生产效率有显著的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机场的生产效率有显著的区域特征,我国区域对外开放机场生产效率得分排序为华中、西南、西北、华南、华东、华北、东北;通过对我国生产效率无效的对外开放机场分析,发现各个对外开放机场普遍存在投入冗余、效益产出不足和非期望产出过多的情况,优化投入产出配置能力、减少机场投诉数量等非期望产出和增加机场有效产出是改善机场生产效率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已有对机场生产效率评估中忽视非期望产出这一问题,研究构建了非期望产出模型SBM-Undesirable,选择我国对外开放机场为研究对象,对其机场生产效率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对外开放机场投入产出要素进行定量调整.研究结果表明:在机场生产运营过程中存在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其进行效率评价,能够避免传统DEA模型的缺陷,提高效率评价的准确性.通过模型分析发现我国62个对外开放机场中有18个机场生产效率有效,而采用传统CCR模型进行机场生产效率评估时,只有12个机场生产效率有效,说明非期望产出对外开放机场生产效率有显著的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机场的生产效率有显著的区域特征,我国区域对外开放机场生产效率得分排序为华中、西南、西北、华南、华东、华北、东北;通过对我国生产效率无效的对外开放机场分析,发现各个对外开放机场普遍存在投入冗余、效益产出不足和非期望产出过多的情况,优化投入产出配置能力、减少机场投诉数量等非期望产出和增加机场有效产出是改善机场生产效率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4.
混合DEA模型的区域工业系统运行效率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工业系统的运行效率影响着区域经济子系统的增值模式、成长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测度了区域工业系统发展所承载的生态、环境和能源资源成本;本文从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基于超效率混合DEA模型的评价体系,该模型能够同时处理满足锥性和不满足锥性的评价指标,通过去除决策单元的白限制条件,可以获得决策单元相对效率指数的绝对排序,避免了因评价指标较多而造成的过多决策单元被判定为相对有效,继而致使评价模型失效;评价体系力求突出评价指标的精练性、统计数据的可获性、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实践操作性,以黑龙江省1998—2006年度的统计资料为数据分析基础,剖析了评价体系的操作程序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结合区域创新系统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学特征,考虑到评价者的认知局限性和风险心理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创新系统评价方法.方法给出了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理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者期望靶心为参考点确定益损评价矩阵,定义正负生态位最适值,确定正负前景评价矩阵,并以评价者期望和公平竞争原则构建生态因子指标权重模型,根据综合前景值确定区域创新系统排序.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FP&S和H&M的创新能力分析框架进行修正的基础上,从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成果和创新品牌四个维度建立基于企业层面的区域创新能力分析框架,以此为理论依据建立了基于企业层面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全局的思想构建全局熵值法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京津冀地区、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2009~2012年企业层面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动态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对于认识我国各经济区的企业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科技创新都是目前学术领域研究的热点,而二者耦合协调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构建了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我国27个省区2015年的相关数据对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科技创新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我国各省市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程度普遍较低;科技人才聚集水平落后于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从空间分布来看,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的问题,构建以灰色关联理论为主体的评价体系.首先根据合作主体的投入产出特点,建立产学研合作分类指标体系.而后以提升权重认知度为目标,通过灰熵识别争议指标并进行二次打分,构建基于灰熵校正的权重确定方法.进而根据指标体系的投入产出结构对灰色关联模型进行改进,构建新型灰色关联评价方法.识别产学研合作中的绩效偏移问题,构建协调度评价模型.最后对2012-2014年江苏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资助项目进行研究,发现该资金资助的项目规模不断增加但效率有所下降,技术提供方绩效普遍高于技术需求方,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依据"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内涵,根据人民生活质量,教育卫生等五个准则层构建了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组合评价的社会评价模型,并采用中国10个副省级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的创新及特色一是通过国民幸福指数、基尼系数等指标层和人民生活质量、人口与就业等准则层的设计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原则。二是根据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的同一度确定评价对象的最终排名次序,解决了不同评价方法对同一个评价对象给出的不同排序结果的协调问题,避免了不同评价方法对同一评价对象排序截然不同的现象。三是研究结果表明,从评价指标上看,影响我国副省级城市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分别是国民幸福指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和基尼系数,而每万人治安案件发生率、最低生活保障线下人口比重、每10万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则对其影响很小;从准则层上看,影响我国副省级城市社会发展的评价准则从重要到不重要的排序依次是人民生活质量、教育卫生、人口与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秩序安全。四是把社会评价的对象深入到我国10个典型副省级城市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一类以连续分布为基础的环境基尼系数计算方法;以不同地域空间的经济基础、生态承载力条件差异为前提,借助传统的收入分配基尼系数的分解算法,拓展得到具有空间异质性特征的多元组混合环境基尼系数算法.运用该基尼系数对我国十五至十二五期间的工业制造业经济、生态空间均衡性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十五、十一五时期,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生态空间均衡得到一定的提升;欠发达地区、重点开发区对应的各类工业污染物环境基尼系数值仍在0.3以上;区域经济基础差异下的各类工业污染物的混合环境基尼系数,普遍高于生态承载力差异条件下的结果;区域间异质性是产业经济、生态空间非均衡性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董锋  树琳  李靖云  乔均 《运筹与管理》2018,27(10):185-192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背景下,首先从人力投入、财力投入、科技产出和经济产出四个方面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DEA方法中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4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全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整体偏低,呈现出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现象,同时各地区协同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差异性。随后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提升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选择江苏省为代表研究区域,将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的江苏省效率值作为因变量,对江苏省效率提升路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层次变量和过程层次变量对江苏产学研效率的总影响大小排名为合作紧密关系>企业吸收能力>企业参与程度>学研方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运用区位商相对差异指数和熵权TOPSIS法分别测算其产业协同集聚度和区域创新水平,研究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集聚通过"知识技术、劳动力、物力"等外部规模经济增加创新产出;2009-2018年,两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由中西部向东部递减,区域创新水平东部明显高于中西部,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两产业协同集聚对创新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最后基于计量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应用国家重大区域规划中的典型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两省一市的经济数据,建立了不同时间窗口的固定效应变截距回归模型。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窗口模型回归系数的变化,得到国家重大区域规划的政策效果。本研究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全部三个省份不同时间窗口变截距回归模型斜率系数的变化,得到单位政策变量导致效果变量增量变化的大小。二是通过规划前后全部三个省份不同时间窗口回归方程截距变化的对比,得到效果变量总额增加自发部分的大小。本文的创新点一和二改变了现有研究通过不同区域的横向数据对比获取评价效果的现状;事实上,不同区域由于客观基础和条件的差异是不具备可比性的。三是通过对比规划前后不同省份效果回归函数截距大小排序的变化,判别不同省份之间发展的均衡程度的变化。主要结论:一是规划区域中央固定资产投资的单位投入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改变量有显著增加;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央补助收入的单位投入对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量减少,其影响不再显著。二是规划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发水平有显著增加。三是长三角规划区各省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自发性收入水平的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14.
基于现有研究忽略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同期因果关系问题的缺陷,本文使用了有向无环图分析方法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同期因果关系,并采用2001~2011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84家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R&D投资越多、R&D波动性越小越有利于直接促进企业的创新产出;外方注册资本情况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并且还可通过对企业R&D投资来间接地促进企业的创新产出;区域外商投资质量通过企业R&D投资和R&D波动性间接地抑制了企业的创新产出;而区域对外贸易情况则是通过企业R&D波动性和外方注册资本情况来间接地影响企业创新产出。因此,企业应通过维持R&D活动的稳定性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同时当地政府不应盲目过多的吸引FDI,而应重点吸引、鼓励外商投资者在本地建立R&D部门,增强R&D活动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基于熵值法和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省际金融要素扭曲程度和创新效率进行测度,构建面板Tobit模型实证考察金融要素扭曲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金融要素扭曲具有创新故率抑制效应,但金融危机冲击会弱化其负向影响致果;分区域而言,金融要素担曲在中部地区的抑制效应最大,西部次之,东部最小;机制检验结果发现,企业R&D投入挤占故应与寻租激励故应是金融要素扭曲抑制区域创新故率的重要渠道;此外,引入地方政府行为变量的门槛检验发现,金融要素扭曲对区域创新故率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变化,政府干预程度与政府R&D资助力度的加大,能够强化金融要素扭曲的创新效率抑制故应.因此,全面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健全财政分权体制和政府行为内外部监管机制是降低金融要素担曲程度、优化创新环境,进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根据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发展的需要, 针对创新型企业并购决策问题, 提出一种考虑到非期望产出的规模收益的并购决策方法.首先, 基于仅限于期望产出的企业规模收益判断方法, 建立包含非期望产出的GDEA模型与WY-DEA模型; 其次, 利用GDEA模型判断弱WY-DEA有效并购方案的规模收益不变、递增、递减或拥挤四种状态; 然后, 在剔除规模收益拥挤的并购方案基础上, 利用交叉效率模型为被收购企业选择最优的收购方; 最后, 以算例说明方法的可行性与优势.  相似文献   

17.
将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和经济转化两个阶段,考虑初始创新投入在两阶段分配、非研发投入及新产品开发费用等因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构建共享投入关联型两阶段DEA模型,并测度了2013~2015创新年度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整体效率与两阶段效率。结果表明:大多数区域高技术产业初始创新投入对研发产出和经济产出均有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整体效率与两阶段效率都较低,且各区域创新效率水平差异较大;技术研发效率水平高于整体效率水平,而经济转化效率水平低于整体效率水平。最后,依据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两阶段效率及其在整体效率中的权重对各区域进行重分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单边突破式、双向协调式等多条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以湖南省RD投入产出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BCC模型,结合全国30个省市RD投入产出数据,对2013年湖南省RD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阶段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了我国2009年29个省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分解变量.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于各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显著影响.各地区政府财政支出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是全要素能源效率改善的有利因素;各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各地区工业总产值占中国所有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的增加是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在剔除环境和随机因素影响后,全国平均规模效率的降低是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下降主要因素.最后由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明显,东部表现最优,中部次之,西部最次.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了信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指标体系,利用基于OWA算子的灰色关联模型融合方法测算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重要支撑力.东部地区的信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标体系中的环保资金投入增加量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关联度较高.中部、西部地区的信息产业发展与新兴产业产值的关联程度较大.从全国范围来看,信息产业的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推动作用仍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