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德前 《化学教育》2011,32(5):20-22,25
现行各种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中均安排了内容相似的空气课题,本课时内容就选自空气的第一部分——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设计思路《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要求学生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因此在进行空气的教学时,将第一部分测量空气中氧  相似文献   

2.
制备过氧化钠演示实验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婉佳  黄伟 《化学教育》2008,29(6):55-56
从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原理及过氧化钠的性质入手,探究制备过氧化钠的实验条件、实验装置设计,根据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制备过氧化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相信对于温室效应的实验探究,广大化学教师来都耳熟能详了,这个探究实验的面世在我的记忆中至少已经有9年多了,2000年4月在绵阳举行的四川省实验成果交流会上,一位职业中学的老师就展示了这个实验研究,她的设计是:在2个空的矿泉水瓶中,一个装满二氧化碳,另一个装满空气,在2个瓶中各插入一只温度计,再用白炽灯泡等距离照射2个矿泉水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二氧化碳的瓶中的温度计上升的温度比装空气的矿泉水瓶中的高,试图以此来证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4.
刘其凯  廖开胜 《化学教育》2016,37(15):61-62
通过多组实验,探究硫化钠晶体在空气中的氧化产物,结论是单质硫、多硫化钠、亚硫酸钠、硫酸钠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5.
针对“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以及平衡移动方向”的实验探究问题,改进了原人教版教材中实验的不足,通过相同体积空气与二氧化氮,在相同条件下减压之后体积变化的不同,使实验中出现了明显的可对比现象,增强了实验的说服力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究实验,结合文献资料,对镁在空气中燃烧是否有氮化镁生成和为何难以观察或检验的原因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7.
赵东洋 《化学教育》2009,30(11):70-70
提出了利用还原铁粉作为耗氧剂的实验新方法,既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又探究了铁生锈的条件,具有安全环保、探究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林兆 《化学教育》2008,29(6):57-58
钠在空气中燃烧要得到明显的淡黄色固体(Na2O2)生成的现象比较难,常出现黑色颗粒夹杂灰白色粉末的异常现象,尤其是按人教版高一教材的装置进行实验.为此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寻求教材装置难以得到淡黄色的原因并提出该实验在操作上的一些注意点,另外,介绍了一种改进方法,并分析其易于得到淡黄色的原因,现将探究过程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怡 《化学教育》2017,38(3):65-67
在复习课中,设计了综合实验装置,能够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不稳定性,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可燃、不助燃及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系列实验。实验器材普通,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可用于多个平行班的实验演示和探究。  相似文献   

10.
对红色酚酞逐渐褪色的原因进行了实验探究,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验探究中,学生从中发现:这种红色酚酞醌式结构能够自动转化为无色酚酞甲醇式结构,其转化速度随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而加快,此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而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在一定的碱性条件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30%时),无色酚酞甲醇式结构的热稳定性比红色酚酞醌式结构的热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1.
梁峻峰 《化学教育》2010,31(3):84-84
由于Fe2+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通常情况下配制的Fe2+溶液和在敞开环境中进行的性质实验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经探究,优化了F2+溶液的制备方法并对其性质实验进行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验充分体现了简约性、微型化的设计理念,实现了废物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12.
赏析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针对现行教材中设计的磷、铜方案,从实验对象的物质体系、实验装置、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的创新等几个方面分析该实验的探究价值,再对鲁教版该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3.
白云文  张亚芳 《化学教育》2020,41(11):13-17
创设真实情境,以氧气为线索进行主题式复习,探究过氧化钙与水的反应,总结气体制取的思维和装置模型并迁移应用,利用金属和酸、碱、盐的知识重新思考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从实验装置和药品选择的角度寻找实验创新的思路,提高学生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左金鑫 《化学教育》2019,40(1):71-73
大气中含有21%的氧气,高中化学中常出现制造无氧环境来排除氧气对实验干扰的实验探究。有人提出了利用有机溶剂隔离空气实现无氧环境的方法,但对其可行性未进行详细分析。从溶解理论和实验验证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证实了有机溶剂不可隔离氧气制造无氧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朱孝斌 《化学教育》2007,28(1):29-29,33
详细记录了在“钠”一节的课堂教学中,当演示实验出现异常现象时,作者未按预设轨道进行常规教学,而是和学生共同探究,最终得出钠在空气中燃烧,不仅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而且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黑色的碳和白色的碳酸钠。  相似文献   

16.
龙威  徐文媛 《化学教育》2010,31(8):69-69,71
人教版高中《化学1 (必修)》 的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模块中,为了使学生感性认识金属铝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引入一个科学探究实验:加热铝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铝箔内层的金属铝熔化,外层的金属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薄膜,包着内层熔化的金属铝,使内层熔化的金属铝在膜内可以随着手的转动来回移动。  相似文献   

17.
针对钠与氧气反应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引入手持技术数字化创新实验,自主设计创新反应装置T形玻璃管以定量探究钠与氧气反应。本研究利用氧气传感器,通过测定密闭体系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帮助学生基于四重表征模型、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认识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室温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区别;借助氧气、二氧化碳、湿度等3种传感器从定量的角度探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蒸气对钠的影响,形成对钠与氧气反应的科学认知。  相似文献   

18.
过滤网是空气净化器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和品质直接影响着净化器的过滤精度和净化效能。介绍了空气净化器过滤网的种类、过滤原理,设计了不同材质过滤网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比较了不同过滤网的过滤效果。结果表明,PET纤维膜和PP纤维膜具有耐酸耐碱、吸湿性差、可燃性等性质;相比较粗效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网,HEPA过滤网对颗粒物具有更优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晓燕  卢天宇 《化学教育》2021,42(13):41-47
以气压变化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为切入点进行复习。以密室逃脱游戏为情境,通过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归纳气压改变的原因及其导致的现象,构建处理化学实验中气压变化情况的一般模型;通过改进仪器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来强化模型;利用模型分析并改进教材中测定空气中O2含量的经典实验;利用模型设计实验证明CO2和NaOH溶液反应的发生。这些学习任务的设计突出了实验探究,促成了模型构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了深度教学、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1提出问题中学化学教材[1]对钢铁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实验设计是根据导管中水柱的变化进行说明,实验现象明显。对此实验的探究也有文献报道[2-3]。笔者重新设计实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更具趣味性。2实验设计2.1实验原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为:2Fe-4e-=2Fe2+(负极);O2+2H2O+4e-=4OH-(正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