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对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的影响.结果发现,Triton X-100对检测低浓度三联吡啶钌(Ru(bpy)2+3)有增强作用,而且Triton X-100的引入可以改变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系统中 Ru(bpy)2+3-三正丙胺(TPA)反应电极电位.在检测电位1.35 V,进样量100μL,进样速度50 μL/s条件下,对Ru(bpy)2+3进行检测,检出限(S/N=3)达1.0×10-10 mol/L,较添加Triton X-100前灵敏度提高50倍.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以三联吡啶钌为发光体系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检测系统,并应用于分离和测定西咪替丁片剂中西咪替丁的含量。考察了检测电位,三联吡啶钌(Ru(bpy)32+)的溶液浓度,缓冲液的pH和溶液浓度,分离电压、进样电压与进样时间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检测电位1.18V,Ru(bpy)32+溶液浓度为5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25 mmol/L(pH 7.8),进样时间10 s,进样电位10 kV,运行电位15 kV下,测得西咪替丁线性范围为2.8×10-6~4.0×10-4mol/L,检出限为1.2×10-7mol/L(S/N=3)。对1.0×10-5mol/L的西咪替丁标准溶液连续测定5次,电化学发光强度和迁移时间的RSD分别为3.9%和1.5%。方法已应用于西咪替丁片剂中西咪替丁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对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的影响。结果发现,Triton X-100对检测低浓度三联吡啶钌(Ru(bpy)23+)有增强作用,而且Triton X-100的引入可以改变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系统中Ru(bpy)23+-三正丙胺(TPA)反应电极电位。在检测电位1.35V,进样量100μL,进样速度50μL/s条件下,对Ru(bpy)23+进行检测,检出限(S/N=3)达1.0×10-10 mol/L,较添加Triton X-100前灵敏度提高50倍。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利用透析袋平衡透析、毛细管电泳Ru(bpy)2+3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测定了丙吡胺和人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在恒电位1.3 V;进样电压10 kV持续10 s,分离电压15 kV,运行缓冲液30 m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 7.5),检测池中为5 mmol/L Ru(bpy)2+3 稀释于50 m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 7.5)中等最优化的条件下,丙吡胺的检出限为10 μmol/L(S/N=3).对蛋白结合率的测定结果表明,人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为1.6~8.2 mmol/L,丙吡胺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呈线性的,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07+0.93x,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9,丙吡胺与人血浆蛋白的结合率约为90.4%.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钌联吡啶电化学发光强度,对比研究了低浓度Ru(bpy)23+与N-丁基二乙醇胺、N,N-二丁基乙醇胺和三丙胺三种常用胺类共反应物的电化学发光响应情况,结果表明Ru(bpy)23+/N-丁基二乙醇胺体系的电化学发光特性最佳。实验对该体系在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系统中的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在电位1.8V,进样量150μL,推速30μL/s的最优检测条件下,获得Ru(bpy)23+的检出限(S/N=3)为5.0×10-10 mol/L。方法线性范围为1.0×10-9~5.0×10-7 mol/L;重复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5%。  相似文献   

6.
周国清 《分析测试学报》2013,32(8):1016-1019
通过静电作用将带正电的Ru(bpy)23+和带负电的纳米铂制备成铂钌纳米复合物(Ru-PtNPs),并将其滴涂在Nafion分散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Nafion)复合膜修饰的玻碳电极上,制备了一种新的基于联吡啶钌的固相电致化学发光(ECL)传感器。利用扫描电镜以及电致化学发光的方法对传感界面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此种方式可将大量的发光试剂Ru(bpy)23+固载到电极表面,并对三丙胺(TPA)保持良好的电催化活性,Ru-PtNPs/MWCNTs-Nafion修饰电极在0.1 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 7.4)中对TPA的响应有很好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线性范围为6.67×10-7~1.00×10-3mol·L-1,检出限(S/N=3)为3.3×10-7 mol·L-1。  相似文献   

7.
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考察了盐酸苯海索(BH)- Ru(bpy)2+3体系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结果表明,BH对Ru(bpy)2+3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具有增敏效应;在SDBS存在下,BH对Ru(bpy)2+3体系电化学发光的增敏效应显著增强,发光强度提高约16倍.据此建立了一种高效、简便的BH电化学发光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BH的浓度在4.0×10-7~1.0×10-4 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0.995 5),检出限(S/N=3)为1.11×10-9 mol/L;连续平行测定1.0×10-5 mol/L BH溶液10次,发光强度的RSD为3.29%.样品的回收率为96%~108%,RSD为4.3%.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用于实际样品中BH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利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制得金纳米粒子(AuNPs),基于AuNPs/Nafion与Ru(bpy)_3~(2+)之间的静电引力,制备了Ru(bpy)_3~(2+)/AuNPs/Nafion电化学发光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对该传感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实现对己烯雌酚的检测。在pH=7.0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含0.05mol/L三正丙胺)中,当己烯雌酚与修饰电极作用15min时,电化学发光强度减少值与己烯雌酚浓度的负对数在1.0×10-10~5.0×10-7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0×10-11 mol/L。对1.0×10-8 mol/L己烯雌酚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7%。测定己烯雌酚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8.0%~104.5%之间。  相似文献   

9.
利用胆汁酸在氧化型辅酶I(NAD+)共存下被3α-类固醇脱氢酶(3α-HSD)催化脱氢,同时NAD+被还原为还原型辅酶I(NADH)可增强三联吡啶钌(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ECL)信号,实现电化学发光法间接检测胆汁酸。检测池中含2.5mmol/LRu(bpy)23+,833U/L3α-HSD,70nmol/LNAD+,50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8.0)。ECL强度与胆汁酸的浓度在1.0~100f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y=0.7707x+12.04(r=0.9975);检出限为0.02fmol/L;平均回收率为97.5%。本方法与临床采用的酶循环放大法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6-丙基-2-硫脲嘧啶(PTU)对三联吡啶钌(Ru(bpy)32+)电化学发光(ECL)有强烈的增敏作用,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FI-ECL)检测PTU的新方法。通过考察影响体系电化学发光的因素(如电压信号类型及电位、缓冲溶液pH值、载液流速及Ru(bPY)32+浓度等),得到FI-ECL测定PTU的最佳条件,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0.1 mol/L pH 12.0的H3PO4-NaOH缓冲介质中,控制恒电位为+1.50 V,Ru(bpy)32+浓度为1.0×10-4mol/L,载液流速为1.5 mL/min,PTU对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具有最大的增敏作用。在此条件下,测得PTU的线性范围为2.0×10-71.0×10-4mol/L(r2=0.998 6),检出限(S/N=3)为1.3×10-8mol/L,对7份浓度均为1.0×10-6mol/L的PTU标准溶液进行测定,所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用于模拟动物饲料中PTU含量的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