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年来,已有将冠醚化合物用于卤化银感光乳剂中的一些报道[1-4]。为了改善卤化银感光材料的性能,我们将合成的一种新冠醚——N-对甲苯磺酰基-7-氮杂-1,4,10,13-四硫杂环十六烷(NTsTTH)用于卤化银乳剂中,发现它能提高卤化银乳剂的感光度。  相似文献   

2.
发现了PbS纳米微粒对溴化银乳剂的化学增感作用,对PbS和Na2S2O3对卤化银乳剂的增感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增感剂用量、增感温度和pAg值、溴化银的晶型等因素的影响,以及PbS纳米微粒与HAuCl4的协同增感效应.  相似文献   

3.
三氮吲哚利嗪(TAI)是一种常用的银盐感光材料的稳定剂,许多研究表明TAI在化学增感或光谱增感乳剂中具有超增感作用[1,2],另有报道,它与光谱增感染料两者之间的添加次序对增感效果有很大的影响[1,6,7].  相似文献   

4.
光谱增感机理的研究是感光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Gilman[1]和Kuhn等[2]曾经提出光谱增感的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理论。随着现代谱学手段的出现,为人们了解光谱增感的初始过程提供了条件。近年来,电子转移的机理已被广泛接受,并用来解释与光谱增感有关的各种现象。但在ns~ps范围内的光谱增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Dahne认为光谱增感不仅决定于染料与卤化银的能级关系,而且是由动力学控制的[3],激发态染料向卤化银导带注人电子的电子转移过程与辐射及其他无辐射去活过程是竞争的[4]我们通过对两种不对称的苯并咪哇唾碳著染料在AgBrI乳剂颗粒上吸附形成的J一聚体的荧光性质的研究,以求深人了解光谱增感的电子转移机理及其动力学过程,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提高卤化银照相乳剂遮盖率的研究,特别是高速负性乳剂,例如医用X射线乳剂已引起广泛注意。乳剂制造者们不断寻求提高卤化银照相乳剂的遮盖率,即尽可能产生较高的密度,以最充分地利用银,或在不降低卤化银乳剂性能的条件下,减少胶片中的银含量,以达到节银的目的。将一定量的内灰化卤化银乳剂与碘的摩尔分数大于3%的高感大颗粒乳剂混合,以提高感光材料的遮盖率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研究了内灰化乳剂的制备,选用了有效的内灰化卤化银乳剂及灰化剂,以提高负性感光材料的遮盖率。试验表明,内灰化乳剂与常规的澳碘化银乳剂混合涂成胶片,是达到提高胶片遮盖率的有效方法。胶片在显影时内灰化颗粒(曝了光的)充分被还原,可产生较高的密度即较高的遮盖率。在显影液中是否含有碘化钾以及对内灰化乳剂制备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1,2]。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Ag2S,并用作卤化银乳剂的硫增感剂,研究了其增感效果、增感规律及可能的增感机理.反相微乳液由异辛烷、表面活性剂AOT钠盐和水形成;制得的Ag2S粒径3—5 nm;用制得颗粒增感卤化银乳剂,获得的感光性能优越于用Na2S2O3水溶液增感;增感规律的研究表明,随着乳剂中纳米Ag2S浓度的增加,模型乳剂感光度迅速提高、灰雾变化不大,并在100—200μmol/molAg左右获得最佳感光性能,进一步增加浓度则感光度呈下降趋势、灰雾升高;获得最佳感光性能所需的化学增感时间很短,约40分钟,之后感光度不再增加、灰雾上升;用漫反射光谱(DRS)作探针,跟踪记录增感时卤化银微晶表面上纳米Ag2S增感剂颗粒的演变,为新型纳米增感剂的优异增感特性提供了机理性解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超细颗粒照相乳剂逐渐受到人们的注意,这是因为全息术和微电子制版材料的广泛应用,需要高解像率和高感光度的照相材料.但是,在颗粒尺寸不变的情况下,颗粒尺寸小于0.05μm的胶态卤化银乳剂难以用化学增感的方法实现感光度的提高[1]。硫氰酸钾在常规照相乳剂中是卤化银的溶剂.而在超细卤化银颗粒乳剂中,如果控制pAg在6.1~6.8范围内,使用硫氰酸钾,能提高超细卤化银颗粒乳剂的感光度,而颗粒尺寸不变,这一效果对全息术有重要现实意义。硫氰酸钾在超细卤化银颗粒乳剂中的作用,迄今为止,在文献上还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8.
自从冠醚于六十年代末问世以来[1,2],科学家们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它以遮盖力大,对金属离子络合性能好而著称于化学领域。在感光化学领域,它的主要应用在于对乳剂晶体的尺寸及分布产生影响,使之均一,且颗粒增大[3-6];作为调变剂,促进外延乳剂晶体的生长[7-8];提高乳剂的感光性能[5,9-11]。  相似文献   

9.
本文发现硫化锌纳米粒子对卤化银乳剂的化学增感作用 .采用水不溶性的硫化锌纳米粒子作为化学增感剂 ,与水溶性的硫代硫酸钠增感剂相比 ,可以在不增加乳剂灰雾的条件下明显提高卤化银乳剂的感光度及反差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38年,Scheibe[1]发现了菁染料聚集体中的能量传递现象,人们对菁染料的聚集行为展开了大量的研究[2,3].由于菁染料聚集体对乳剂具有特殊的增感作用,人们主要研究聚集体在乳剂中的增感机理[4,5]以及菁染料聚集的溶剂效应与浓度效应[6]等,而对于菁染料聚集的动力学行为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1.
中空卤化银微晶制备方法已在国内外有关文献中报道[1~7],然而关于中空立方体颗粒乳剂的基本性能及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利用微波吸收薄膜介电谱测量技术,测量了菁染料光谱增感后的AgBr晶体乳剂在脉冲激光曝光后产生的光电子衰减时间特性,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染料及其增感条件对材料光电子时间特性的影响关系.通过比较增感后的T 颗粒乳剂和立方体乳剂的光电子衰减特性,实验验证了吸附在T 颗粒(111)晶面上的染料比吸附在立方体(100)晶面上的染料更有效、更有助于形成潜影的论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甲酸盐掺杂和草酸盐掺杂对AgBr乳剂和亲水型PTG材料感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杂后的AgBr乳剂在PTG材料中作为光敏元显著提高了其相对感光度,而不引起灰雾的增加;掺杂增感与硫增感、金增感、硫加金增感在PTG材料中同样表现出协同增感效果,使PTG材料的感光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掺杂后的AgBr乳剂在PTG材料中具有一个最佳使用量,即Ag-Br与硬脂酸银的摩尔比为1:4.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研究了冠醚化合物在外延乳剂生长过程中的调变作用。结果表明,1,4,7,10,13,16-六氧杂环十八烷对AgBr八面体乳剂无侵蚀作用,对非同晶系晶体之间的外延不起调变作用。1,7,10,16-四氟-4,13-二氮代杂环十八烷均使AgBr八面体乳剂的棱角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侵蚀,可充当不同晶系晶体外延生长的调变剂,对晶体的溶解侵蚀能力依2S-18-C-6,2N-18-C-6,18-C-6的次序降低。这与它们同Ag+络合能力的强弱一致。2S-18-C-6,2N-18-C-6仅对非同晶系晶体之间的外延起调度作用,而对同晶系晶体的外延不起调查作用。冠醚化合物对晶体外延生长的调变作用与冠醚化合物对晶体的络合溶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用(NH4)3IrCl6(Ⅲ)和(NH4)IrCl6(Ⅳ)分别对立方体AgBr乳剂颗粒表面和内部进行敏化,用表面显影和内部显影的方法,对铱盐在乳剂颗粒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经铱表敏的AgBr乳剂表面感光度增加,而铱内敏的AgBr乳剂表面感光度降低,内部感光度增加;铱内敏并经灰化的乳剂在曝光后能形成直接正像。这是因为经化学灰化的铱内敏乳剂在曝光后,光生电子被乳剂颗粒内部的铱中心捕获而形成内潜影,光空穴则破坏颗粒表面的灰化中心,使其不能显影。因此,我们认为铱在乳剂颗粒内部起着电子陷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以鱼明胶和骨明胶(惰胶)作为分散介质制备了两种不同形貌与粒径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利用掺入作为正空穴捕获剂的甲酸盐,可以使本征感光度很低的纳米粒子乳剂的感光度有相当大的提高,显示甲酸盐具有很好的增感效果.对鱼明胶介质中制备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甲酸盐掺杂方式不同其增感效果不一样.在乳剂颗粒中均匀掺杂增感效果最好,而趋向于近表面掺杂则增感效果降低,显示出甲酸盐掺杂的位置效应.籽晶掺杂后包壳的复合结构乳剂颗粒与均匀掺杂乳剂颗粒的增感效果近似.对鱼明胶介质中制备的掺杂甲酸盐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再进行硫增感或硫加金增感,乳剂感光度可进一步提高,表明甲酸盐掺杂与常规的硫增感或硫加金增感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表面显影、Dember效应、化学成熟、光谱增感等方法,对照实心立方体溴化银乳剂研究了中空卤化银微晶的结构与光物理性质及感光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中空卤化银的潜影在孔洞处优先形成;(2)中空卤化银微晶中位错、缺陷较多,其填隙银离子浓度较大,电子陷阱较多;(3)中空颗粒表面反应活性高,感光度高,光谱增感效果好;(4)中空颗粒乳剂其反差较大,最大密度较高;(5)上述结果均可归因于中空卤化银微晶所特有的孔洞结构。  相似文献   

18.
80 年代以来,许多新型的卤化银微晶已在新开发的各种高质量感光材料中得到应用.近十年来在国内外文献中又出现新型中空卤化银微晶制备方法的报道.本文着重研究一种表面有许多小孔及凹坑的中空卤化银T颗粒的制备方法和感光性能.由于其独特的孔洞结构,使位错、缺陷增加,填隙银离子浓度增加和电子陷阱增多,潜影形成效率提高,从而达到提高乳剂感光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