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12-s-C12·2Br和C12En混合水溶液的胶团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铵盐二聚表面活性剂C12-s-C12@2Br(s=2、3、4、6)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2E10或C12E23在水溶液中生成混合胶团.其临界胶团总浓度cmcT值介于二元复配体系中各组分的临界胶团浓度和之间.当添加少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摩尔分数α2=0.1)时,混合胶团中C12E10或C12E23的摩尔分数均已超过0.35;随着溶液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大,混合胶团中逐渐以C12E10或C12E23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2.
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C12-s-C12·2Br(s=2,3,4,6)与丙醇、丁醇、戊醇、己醇混合水溶液的In(cmc)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计算所得热力学数据表明,C12-s-C12·2Br与醇混合胶团化过程服从熵驱动机理,也出现了焓/熵补偿现象.随着温度上升,熵驱动力增大,在指定温度时,醇分子烷烃链上碳原子数n增大使△Gm0值减小,胶团结构更加稳定;而增加s使值增大,胶团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3.
季铵盐二聚表面活性剂C12-s-C12·2Br(s=2、3、4、6)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2E10或C12E23在水溶液中生成混合胶团.其临界胶团总浓度cmcT值介于二元复配体系中各组分的临界胶团浓度cmc01和cmc02之间.当添加少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摩尔分数α2=0.1)时,混合胶团中C12E10或C12E23的摩尔分数均已超过0.35;随着溶液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大,混合胶团中逐渐以C12E10或C12E23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4.
己醇的加入使C12-s-C12·2Br(s=3,4,6)的临界胶团浓度cmc降低,s越大其影响也越显著.己醇参与组成了混合胶团,当添加的己醇量相同时,它在混合胶团中的摩尔分数几乎一样.混合胶团表面反离子解离度随己醇浓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C12-s-C12•2Br和己醇混合水溶液的胶团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己醇的加入使C12-s-C12•2Br(s=3,4,6)的临界胶团浓度cmc降低,s越大其影响也越显著.己醇参与组成了混合胶团,当添加的己醇量相同时,它在混合胶团中的摩尔分数几乎一样.混合胶团表面反离子解离度随己醇浓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C12-s-C12•2Br在正庚烷中反胶团形成及增溶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助表面活性剂正己醇存在下, 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C12-s-C12•2Br(s=2、3、4、5、6、8、12)在正庚烷中形成了反胶团. 以水增溶法测定了临界反胶团浓度cmcw, 这些cmcw均分别小于它们在水中生成正胶团的临界浓度cmcaq. cmcw随s的变化规律与cmcaq随s的变化规律类似, 在s=4时出现极大值. 由水增溶法和电导法获得的反胶团饱和增溶水量(mw或mc)约在s=5时出现最大值. 这些现象被归结为联接链构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C12-s-C12•2Br和C12En混合水溶液的胶团化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铵盐二聚表面活性剂C12 s C12•2Br(s=2、3、4、6)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2E10或C12E23在水溶液中生成混合胶团.其临界胶团总浓度cmcT值介于二元复配体系中各组分的临界胶团浓度和之间.当添加少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摩尔分数α2=0.1)时,混合胶团中C12E10或C12E23的摩尔分数均已超过0.35;随着溶液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大,混合胶团中逐渐以C12E10或C12E23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8.
林翠英  赵剑曦 《物理化学学报》2006,22(12):1501-1505
近红外(NIR)光谱技术可用于表征氯仿体系中反胶团增溶水的能力. 对于C12-s-C12•2Br (s=2, 3, 4, 5, 6, 8)系列, 不论体系是否含有NaBr电解质, 由于具有较短联接链的表面活性剂易形成较大的反胶团, 其增溶水的能力随着联接链长度增加而降低. 与未含NaBr电解质的体系相比, 当体系中存在NaBr电解质时所形成的反胶团增溶水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9.
在助表面活性剂正己醇存在下, 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C12-EOx-C12•2Br(x=1, 2, 3)在正庚烷中形成了反胶团. 以碘光谱法测定了临界反胶团浓度(cmch), 该值小于它们在水中形成正胶团时的临界浓度(cmcaq), 但两者随x的变化规律一致, 均呈单调增长. 反胶团饱和增溶水量随x增加或温度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两种联接链的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流变行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C12-s-C12•2Br(s=2)水溶液在25 ℃,3~9 mmol•kg-1和10~40 mmol•kg-1两个浓度范围区受剪切速率γ影响不同,前者在γ=0~1875 s-1内均为牛顿型,后者在各自临界剪切速率γ*之后由牛顿型转变为膨胀型,且零剪切粘度η0随浓度c急剧增大,这是由于溶液中的线状胶团相互缠绕所致.当在联接链中增加乙氧基(C12-s-En-C12•2Br, s=2, n=1、2、3),由于单元分子几何形状发生明显变化,只生成球状胶团,使其在c=3~120 mmol•kg-1和γ=0~1 875 s-1范围内始终表现为牛顿型,η0仅随c和γ略为增大.降低温度有利于剪切力诱导流型转变,但若在一段温度范围内溶液始终保持牛顿型,温度对η0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1.
电导法研究C12-s-C12?2Br与CmTXABr混合水溶液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导法研究C12-s-C12?2Br与CmTXABr混合水溶液的相互作用;C12-s-C12?2Br;CmTXABr;混合胶团化;联接链影响  相似文献   

12.
C12-s-C12·2Br和Triton-X100混合水溶液的胶团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欧  赵剑曦  陈荣杰 《应用化学》2002,19(11):1076-0
季铵盐二聚表面活性剂;混合胶团;C12-s-C12·2Br和Triton-X100混合水溶液的胶团生成  相似文献   

13.
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胶团化;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C12-6-C12·2Br对SDS胶团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郑玉婴  赵剑曦  郑欧  游毅  邱羽 《化学学报》2001,59(5):690-695
测定了C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m-----s-----C~m·2Br(m=8,10,12,;s=2,6及m=12;s=3,4)水溶液的电导,从电导(k)~表面活性剂浓度(c)曲线的转折点可求得临界胶团浓度cmc.实验发现,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胶团化倾向明显强于其“单体分子”)即单离子头基单烷烃链表面活性剂)。根据质量作用模型计算了胶经过程的吉布氏能、焓和熵的改变。结果表明Gemini表面活性剂聚集机理和其对应的“单体分子”类似,主要来自熵驱动。所有的焓/熵补偿图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补偿直线在γ轴的截距随s减小而变小,这意味着具有较小s的Gemini表面活性剂倾向于生成稳定的胶团。  相似文献   

15.
叶志文 《应用化学》2012,29(5):571-575
采用荧光探针法测定了C12-3-C12·2Br及C12-3(OH)-C12·2Br Gemini表面活性剂胶团聚集数,结果表明,浓度极大影响其胶团聚集数,当浓度为各自临界胶团浓度的5.5倍时,由于联结链中羟基的作用,C12-3(OH)-C12·2Br的胶团聚集数为44.7,远大于C12-3-C12·2Br的33.2;C12-3-C12 ·2Br浓度直至64 mmol/L,C12-3(OH)-C12·2Br浓度直至54 mmol/L,剪切速度γ在0~1 875 s-1范围内,流变行为表现出牛顿体特征;在其后浓度的范围,临界剪切速度γ*以上时,为非牛顿体特征.黏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并有—上升拐点;在联结链上引入羟基,对流变行为影响不大,但在相同条件下,黏度略微增大.  相似文献   

16.
林翠英  宋利  赵剑曦 《物理化学学报》2007,23(12):1846-1850
以对二甲氨基苯甲腈(DMABN)为探针, 测定它在表面活性剂(C12TABr、SDS、C12E23、C12-3-12·2Br)水溶液中的第二重荧光强度(Ia)和对应的特征波长(λa)对表面活性剂浓度(c)曲线, 由Ia-c 曲线的转折点或λa-c曲线对应的一阶导数极小点可以获得临界胶团浓度(cmc). 由于C12-3-C12·2Br在水溶液中强烈聚集, 利用λa-c曲线还可以获得其胶团结构松散度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溶液中添加的苯磺酸钠(SNzS)和萘磺酸钠(SNphS)与C12-s-C12·2Br产生强烈结合, 增大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性, 明显促进其在气/液界面的吸附和在溶液中的聚集. 这使得体系降低水表面张力的效率和能力大大提高, 并且在表面活性剂浓度很低时就生成了小聚集体. 因而, 此时表面张力法测得的cmc仅具有表观上的意义, 只反映了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达到饱和吸附时的临界浓度. SNphS的疏水性强于SNzS, 更有效地促进了C12-s-C12·2Br的吸附和聚集.  相似文献   

18.
刘金彦  廖永娟 《应用化学》2013,30(7):846-851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C12-S2-C12.2Br/氯仿体系中反胶团的增溶水状态,使用Peakfit解峰技术,将水的近红外光谱分为3个亚带,分别对应分散于溶剂中的水、反胶团中的类似本体水和结合水。将以上3种状态的水换算成每个表面活性剂分子对应的各种状态水分子数,即分散在溶剂中的水ns、类似本体水nf和结合水nb。向C12-S2-C12.2Br/氯仿体系中加入不同头基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乙)基溴化铵(DTAB、DTEB),发现随着添加剂摩尔分数αA的增大,ns和nb增大,nf减小。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10),随着αA的增大ns减小,nb增大,nf略有增大趋势。可见加入表面活性剂头基的大小、所带电荷以及亲水性等均会对反胶团的增溶水能力和状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C12-2-En-C12•2Br与SDS混合水溶液的胶团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C12H25N+(CH3)2CH2]2•2Br-(简记为C12-2-C12•2Br)/ C12H25SO4Na(SDS)混合水溶液相比,随着联接链上乙氧基团(E)数目增加,[C12H25N+(CH3)2]2C2H4(OC2H4)n•2Br-(简记为C12-2-En-C12•2Br, n=2,3)与SDS混合水溶液澄清区域明显增大. C12-2-E3-C12•2Br/SDS混合胶团化过程中二组分产生了协同效应,理论预测在澄清区域所能达到的最小临界胶团总浓度(cmcT,min)= 0.0339 mmol•L-1,对应的SDS在溶液体相中的摩尔分数(x2*)=0.447.当水溶液体相中SDS摩尔分数(x2)=0.5时,混合胶团总聚集数(NT)=36,混合胶团中SDS的摩尔分数(x2M)=0.43.  相似文献   

20.
以对二甲氨基苯甲腈(DMABN)为探针, 测定它在含NaBr或n-C4H9OH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2TABr)、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C12-3-C12·2Br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中的第二重荧光对应的强度(Ia)和特征波长(λa)对表面活性剂浓度(c)曲线. 由Ia-c曲线的转折点或λa-c曲线对应的一阶导数极小点可以获得临界胶团浓度(cmc), 扩展了DMABN探针测定表面活性剂cmc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