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希 《高分子学报》2020,(5):I0001-I0002
自德国化学家Hermann Staudinger提出大分子概念以来,高分子科学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重温高分子科学百年的兴盛,回顾高分子工业对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卓越贡献,也在思考高分子科学的未来,如何再创高分子科学又一个百年的辉煌.高分子科学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应该由高分子领域的青年学者来回答,因为青年是科学的未来.为此,我们特邀了11位近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支持的青年学者,在此专辑中介绍他们的近期研究工作,分享他们对高分子未来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离子交换与吸附》是南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主办的反应性高分子学术期刊。本刊旨在反应国内外离子交换剂、吸附剂、高分子催化剂、高分子试剂、医用高分子材料以及其他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科研、生产、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诸方面的进展和动向。  相似文献   

3.
<正>《离子交换与吸附》是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主办的反应性高分子学术期刊。本刊旨在反应国内外离子交换剂、吸附剂、高分子催化剂、高分子试剂、医用高分子材料以及其他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科研、生产、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诸方面的进展和动向。  相似文献   

4.
重点综述近年来高分子领域若干方向研究前沿进展与动态。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部高分子学科2016资助情况进行了介绍,给出了2017年项目申请指南。  相似文献   

5.
为建设高分子物理精品课程,近年来我们关注和跟踪高分子科学发展前沿,开设了"高分子材料流变学"、"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等新课,编著出版新教材。这些课程和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失时机地将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引入研究生、本科生教学,提升高分子物理课教学质量。在编著新教材中,除介绍大量新知识、新思想外,还探索性地构建起新课程的理论体系和框架。  相似文献   

6.
面向化学类(非高分子)专业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发展较为缓慢,亟需紧跟研究前沿,引入新内容。本文总结了近十年的教学改革经验,并以温敏型高分子的制备、溶液性质、光学性能与应用为例,介绍如何通过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技术、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设计符合理科人才培养需求的、契合时代与科学发展的、被学生喜爱与重视的一系列高分子化学实验,以有效解决培养需求与课业负担之间的矛盾,且在不新增开课、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加入到化学类专业本科教学体系中,激发学生对学科领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汇总了高分子学科近期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国内高分子部分研究与开发进展,概述了几次学科研讨会所探讨的基本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介绍中,着重强调了获资助单位分布广泛性增加、申请数增长偏慢和选题应该更多地关注高分子应用中的基本科学问题,还探讨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写作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吉林大学高分子学科创建于1958年,是吉林大学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在64年的学科发展中,一代代吉大高分子人惟实励新、砥砺奋进,建设了具有理工融合特色的高分子专业,培养了大批高分子科学领域的优秀人才。回顾了吉大高分子学科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吉大高分子学科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成就进展。在吉大化学70周年华诞之际,谨以此文致敬那些为吉大高分子学科发展做出贡献的校友、同仁和朋友们。  相似文献   

9.
1.会议概况经中国化学会批准,《中国化学会第17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定于2014年7月18~21日在常州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州大学,常州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省优势学科,江苏省绿色催化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离子交换与吸附》杂志社共同承办。欢迎全国各地高分子学科的学者和科技工作者报名参加。欢迎您就下列内容踊跃投稿(只收论文摘要):(1)离子交换材料、吸附材料、高分子催化剂、高分子试剂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让青年人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学术风采,《高分子学报》于2020~2023年出版了4期优秀青年学者专辑,共有46位青年学者展现了他们活跃的思维,坚实的基础以及勇于打破成规,跨越学科边界探索的能力.今年的这期专辑包括2篇综述、2篇专论和6篇研究论文,10位优秀青年学者结合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和评述了各自所在研究领域的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青年是未来和希望,肩负中国高分子科学兴盛的重责.为了让青年人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学术风采,《高分子学报》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出版了两期优秀青年学者专辑,共有20位青年学者展现了他们活跃的思维,坚实的基础以及勇于打破成规,跨越学科边界探索的能力.今年,我们很高兴又有15位优秀青年学者接受邀请,他们以综述或专论的形式,结合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和评述了各自所在研究领域的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反应性及功能性高分子”一书将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该书由南开大学高分子所张政朴教授任主编 ,并邀请国内著名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著名专家学者共同撰写。全书共分 6章 ,反映了国内外反应性及功能性高分子近期的最新发展。各章内容具体介绍如下 :第 1章 固相合成固相合成是上世纪自然科学最具影响的研究成果之一 ,其发明人Merrifield教授于 1 984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经过最近 2 0年全世界在该研究领域的化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固相合成技术目前已经相当成熟 ,使用该技术几乎可以毫无障碍的合成结构非常复杂的天然化合物和药物。本…  相似文献   

13.
高分子体系的自洽场理论(self-consistent field theory, SCFT)是基于平均场近似的粗粒化模型, 特别适合研究发生相分离的非均相高分子体系在平衡态的相结构及相图, 其突出的优点在于能够考虑链拓扑构型、链序列分布等链的细节特点. 本文将对高分子体系的SCFT方法作较为详尽的介绍. 重点根据多年来我们自己的研究工作并结合实例, 简要介绍SCFT方法在具有复杂拓扑结构的多嵌段共聚高分子本体及稀溶液中的微相分离形态的预测、表面接枝高分子的纳米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含液晶体系的界面问题以及表面锚泊高分子链的囊泡形状问题等诸多前沿领域的具体应用. 最后, 展望了SCFT方法的可能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科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建华 《化学通报》2014,77(7):631-653
本文对2011~2013年我国高分子科学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全文分为高分子化学、响应性高分子、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组装、超分子聚合物、光电功能聚合物、生物医用高分子、石墨烯/聚合物复合体系、聚合物杂化体系和高分子工程等10部分。近年我国内地学者发表的高分子领域研究论文总量跃居世界第一,论文引用数跃居第二,在诸多分支领域中学科发展水平大幅提高,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快速增多,国际影响力逐年提高。我国高分子学者通过基础研究,为高分子工业技术水平提升和创新也做出了许多贡献。本文还对本学科前沿、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与展望。文中共引用了227篇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纳米科技在高分子领域的不断升温,高分子单链凝聚态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高分子单链以纳米尺度的微粒孤立存在,不存在分子链之间的几何缠结。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高分子单链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高分子单链的主要制备方法如喷雾法、冷冻干燥法、微乳液聚合法、反向沉淀法以及表面扩展膜法,接着详细介绍了高分子单链的表征技术及高分子链构象的计算机模拟技术,最后介绍了高分子单链及单分子胶束在制备金属纳米粒子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高分子单链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佛松 《中国科学B辑》2009,39(12):1674-1674
《10000个科学难题》化学卷一书,共收入高分子科学方面的难题20条,涉及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等诸多方面,从探究难题的角度反映了高分子科学的前沿和热点.读罢该书,受益非浅,深感其不失为一部内容丰富且颇有新意的书.  相似文献   

17.
<正> 功能高分子是近年来高分子科学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分子催化剂是功能高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和功能,是目前催化剂研究的方向之一,发展迅速。 我们曾将在空气中强烈水解的Lewis酸四氯化钛与聚苯乙烯反应制备了一种高分  相似文献   

18.
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珊  游长江  陶潜  莫海 《广州化学》2004,29(2):45-50
对磁性高分子微球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目前的各种合成制备方法、结构性能以及影响微球磁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磁性高分子微球在免疫测定、生物导弹、有机合成、环境/食品微生物检测等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领域的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高分子流变学是一门研究聚合物材料的流动与变形的科学。在高分子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高分子流变学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关键课程,地位与作用明显。高分子流变学课程又不同于一般流变学课程,有着自身的特点,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其科学研究的前沿性也要强调其实用性。本文借鉴美国大学高分子流变学课程教学经验,针对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流变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思路,希望为高校高分子流变学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前言     
《高分子通报》2005,(4):i0002-i0002
值此纪念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成立50周年之际,为了回顾50年来我国高分子学者的研究成就,我们特邀请了部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有关专家,请他们就所获奖项的研究内容、背景、主要的结果和创新点、成果的意义和影响及其进展撰写综述论文。现将收到的16篇论文汇编(集)成此《纪念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成立50周年专集》,献给全国高分子界的同仁们。一本小小的专集显然不能包含全部重要的成果,只是希望这些点点滴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些年来我国高分子科学事业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