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世海  张丽 《力学学报》2022,54(8):2332-2342
郑哲敏先生一生积极践行和倡导钱学森先生的工程科学思想, 传承和发扬工程科学思想对推动我国技术创新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阐述了工程科学的定义、方法论和特点, 强调了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是工程科学的核心内容以及工程科学家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其次通过分析水下爆炸处理地基、三峡围堰相关技术等工程案例, 诠释了工程科学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讨论了工程计算与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及工程科学属性, 选取广义计算变量、构建解的结构是数值模拟中创造性的工作; 连续非连续计算方法的核心在于构建了计算过程中时域内可增减的广义计算变量, 列举了几个体现工程科学方法论的计算案例; 介绍了滑坡灾害防治关键力学问题研究中践行工程科学思想的工作, 讨论了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可行性及渐进破坏和破裂度概念. 最后基于开发高压卸荷矿石粉化技术的认知提出了岩石物理学发展的几个工程科学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地质观与工程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传正 《力学学报》1997,5(4):368-374
概括前人的经验, 结合作者个人的实践, 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地质观念与工程观念。提出地质观的核心问题是地质灾害体的变形破坏力学机理分析, 工程观观与工程观运用的最佳耦合。文中还讨论了超前预测的作用, 监测反馈与工程效果检验的关系, 以及地质工程师与设计工程师的关系等, 最后以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青藏铁路穿越550km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地温、冻土类型以及沿线生态环境等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多年冻土区工程较为复杂。因此本文提出了冻土工程复杂性概念,建立冻土工程复杂性评价模型,并利用GIS平台对青藏铁路沿线唐古拉山越岭地段工程复杂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铁路穿越的唐古拉山越岭地段工程复杂性相对较小,而青藏公路的工程复杂性相对较大。这表明了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工程比青藏铁路沿线更为复杂,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青藏公路路基稳定性变化比青藏铁路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4.
通过总结黄河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经验 ,就黄河大堤历史口门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针对历史口门工程地质勘察所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提出了有效的勘察方法 ,以更好地为堤防工程地质勘察方案的科学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5.
关于环境岩土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斌 《力学学报》2002,10(4):349-355
回顾了环境岩土工程的发展历史 ,讨论了其定义、与传统岩土工程的区别以及研究内涵 ,介绍了国际上的发展现状和活动 ,指出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中的差距 ,最后列出了环境岩土工程的一些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方鸿琪  杨闽中 《力学学报》2002,10(3):244-247
工程场地与城市在空间尺度上相去甚远 ,但工程场地所具备的与环境行为相近的共性 ,使其属性分析可以推广应用到城市建设所面对的整个工程地质环境。从这一意义上说 ,工程场地是整个城市宏观工程地质环境的微观单元 ,众多微观单元的组合构成了环境的宏观总体。为此 ,工程场地的三大属性———特性、适宜性、稳定性 ,可以作为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中分析方法的基础。从工程场地分析推广到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 ,还将有助于保证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的定量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工程岩体卸荷破坏机制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刚 《力学学报》2001,9(2):174-181
综合讨论了工程岩体的性质、卸荷破坏的特点及其机制; 回顾了工程岩体卸荷破坏机制的研究现状, 对当前工程岩体破坏研究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计算力学学报》2005,22(4):F0002
顾元宪教授在工程力学和计算力学领域的研究,以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计算工程软件系统、工程应用为特点,形成了理论研究一软件开发一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系统性工作,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规模计算工程软件开发做出了突出贡献,以优化设计方法和软件解决重大工程问题,在相当广泛的工业和军工部门取得重要应用成果,并领导了一支有特点和影响的年轻研究队伍。其主要成就和贡献可以从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9.
顾宝和 《力学学报》2004,12(4):343-345
对于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两个概念进行了详细对比 ,指出他们的异同。指出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 ,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一个延伸  相似文献   

10.
刘冀山 《力学学报》1995,3(1):78-85
耗资百亿之巨的国家重点工程──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以其规模宏大、技术复杂而驰名。本文在对工程概况进行扼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概述了输水隧洞工程中存在的几个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所应采取的工程对策,并从工程地质角度论证了兴建该工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土木、建筑、机械、船舶、能源、交通、石油、化工、航天、航空等许多工程部门,对各种工程项目需要进行工程结构的分析、计算和设计。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许多从事工程结构设计、研究和教学人员已成功地用有限元法和现代化计算技术于各种工程结构的分析、计算和设计,特别是用于大型的复杂的工程结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工程结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工程地质学经过 5 0年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 ,已由条件工程地质学、问题工程地质学以及随着环境文明时代的到来向着环境和灾害工程地质学发展。近 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一批大型和特大型工程的兴建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带来的地面变形、滑坡、环境恶化和全球悬河化等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使工程地质地位和作用提高 ,学科在拓展。目前 ,我国已拥有一支能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并已走向世界的工程地质工作队伍 ,形成了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工程地质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两个值得关注的工程地质力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问世 ,不仅推动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 ,而且提高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其发展过程中 ,新的研究课题不断地被提了出来。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 ,一些重要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将形成和逐步走向完善。作者认为以下两个工程地质力学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即边坡滚石机理和防治和工程地质力学综合集成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砾漠地区路基工程构筑物风蚀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流体力学的实验手段,对我国西北砾漠大风地区路基工程进行了充分的物理模拟研究,从而验证了已经采用的路堤、路堑、挡沙墙和截沙沟等工程方案的正确性,为防风蚀工程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证明了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国际软土工程学术会议(Shanghai’2001)通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力学学报》2000,17(2):120
近年来,我国沿海软土地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带动了软土工程学科的迅速发展,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成果和成功经验,引起了世界同行的关注。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ISSMGE)主席日本东京大学K.Ishihara教授与ISSMGE软土工程委员会(TC28)主席英国剑桥大学RobertMair教授共同倡议于2001年在上海召开一次软土工程国际学术会议。经ISSMGE批准,“国际软土工程学术会议”(Shanghai’2001)将于2001年4月16日至18日在同济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TC28主办,同济大学、上海市地铁总公司、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上海时空软土工程研…  相似文献   

16.
为了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人为土的工程性质,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人为土,本文对人为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定义了人为土的内涵,分析了人为土的成因,确立了人为土的分类原则,建立了人为土的工程分类和利用体系。根据人为土的成因,将人为土分成二个大类,五个亚类和十一个种类,并对每一类土的内涵、基本原理、工程性质及其优缺点等进行了详细的分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类人为土的工程利用方案和适用范围。研究成果为人为土的研究和工程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强夯密实处理块碎石填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填方工程中,压实质量是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强夯法所具有的优点,使其在许多地基处理工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某山区高填方工程,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采用强夯法对山体爆破块碎石填料进行密实处理。为此,开展现场试验研究。首先对爆破的块碎石填料进行了颗粒分析试验和压实试验,分析其可填性和压实特征。按照试验参数和工序,分别进行了2000kN·m、3000kN·m单点夯试验;同时夯后进行了密实度试验、颗粒分析试验。由此,确定了合理的强夯施工参数。最后根据面层载荷试验的检测,以此确定的施工参数在该工程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软粘土深基坑开挖时间效应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对开挖工程一般只作总应力法分析,本文将Biot固结有限元用法饱和软粘土地基深基坑性状的研究,通过典型算例分析土体超散负孔压的分布及分步开挖工程的固结效应,阐述了开挖速率的影响。最后对某深开挖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苏艺  许兆义  王连俊 《力学学报》2004,12(3):292-297
针对青藏铁路某试验段加筋路堤和站场路基等不同路基工程 ,本文介绍了冻土路基的温度和变形的试验结果 ,分析了加筋路堤和站场路基不同路基工程的地温变化和变形特征 ,并论述了加筋路堤和加宽路基等不同工程结构对路基裂缝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蔡祖煌  马凤山 《力学学报》1997,5(2):124-130
本文先对整体观和地球整体观作了界说, 然后分别阐述了地球整体观对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研究的指导作用, 阐述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整体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