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将酞菁锰(MnPc)掺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的氯仿溶液,并涂布于热解石墨电极表面,待氯仿挥发后即制得MnPc-DDAB薄膜电极。循环伏安实验表明,在KBr溶液中,该薄膜电极有两对还原氧化峰,第一对峰的Epc1=-0.27V,Epa1=0.01V;第二对峰的Epc2=-0.76V,Epa2=-0.62V(vs.SCE)。本文着重探讨了第二对峰的电化学行为,估计了该体系的电荷传递扩散系数Dct和表观非均相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0′等电化学参数,并可将该薄膜电极用于催化三氯乙酸的电化学还原。  相似文献   

2.
贮氢合金电极的活化方法和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蓉晖  杨汉西 《电化学》1996,2(2):170-174
比较研究了采用电化学方法、KBH4还原,KOH刻蚀及KOH+KBH4联合作用对Mm(NiCoMnAl)5型贮氢电极的活化作用,发现采用浓热KOH处理的电极可以实现快速充分的活化,且具有放电电压低、稳定容量高及操作简便的特点.对活化过程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KOH活化主要是通过溶解反应使稀土和镍元素富集生成有利于吸氢反应的表面组成.KBH4及电化学活化方法则是利用反应产生的活性氢裂解合金颗粒,生成高活性的新鲜表面和晶体缺陷  相似文献   

3.
米非司酮的吸附伏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泳淮  张光润 《分析化学》1997,25(11):1278-1281
在PH7.0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在汞电极上有2个不可逆的线性扫描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1.23V和-1.68V。本文探讨了第一峰的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4.
水的电势—pH图的绘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势-pH图是比利时腐蚀学家鲍尔贝克斯(Pourbaix)首先提出并在金属防腐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后来又推广到化工、冶金、地质、环保及生物等领域之中。鲍尔贝克斯在他的名著《水溶液中电化学平衡图集》中绘制了90种元素分别与水组成的二元体系的电势-pH图...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麻醉镇痛药物芬在尼的衍生物双-N-(1-苯甲基-4-哌啶基)-草酰对甲氧基苯基胺(DMPPE)在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循环伏安法表明,在NaOH底液中,DMPPE可在汞电极上还原,Epc=-1.53V(vs.饱和Ag/AgCl),并可吸附于电极表面。着重考察了DMPPE的吸附特性,认为吸附型体是DMPPE中性分子。利用吸附伏安法进行微量DMPPE的测定,在最佳条件下,最低检测限可在4.0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研究在生物电化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蛋白质结构.功能研究、蛋白质电子传递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而且是研制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础。本文对在裸电极、分子自组装修饰电极和模拟生物膜修饰电极上进行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的研究及相关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苯醌在Mcllvaine缓冲溶液(pH=7.0)中的电化学可逆还原反应体系验证了超微半扁球电极上的稳态电流方程式,理论与实验结果相符,超微半扁球汞电极用电镀法制备。  相似文献   

8.
1引言辅酶Ⅰ的还原反应较难实现,其氧化则需较高的过电位。因此,适于辅酶Ⅰ电化学研究的各类修饰电极及新型电极材料不断问世,运用电化学方法检测这一重要生物物质也成为可能。本课题组曾报道辅酶Ⅰ在银电极上于酸性介质HAc-NaAc缓冲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发现不加修饰的银电极可直接用于辅酶Ⅰ的电化学研究。事实上,辅酶Ⅰ常存在于中性介质中,因此,对其继续研究十分必要。本文报道辅酶Ⅰ在KNQ3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并运用方波技术,采用微电极对其成功地进行了测定。2实验部分2.1仪器与试剂M270电化学分析仪(美国…  相似文献   

9.
刘盛辉  何品刚 《分析化学》1996,24(11):1301-1304
本文研究了单链DNA分子在石墨电上的固定方法,采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使具有电化学活性的米托蒽酯嵌入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碱基对中,在电极上形成dsDNA-MS层,通过伏安法研究DNA分子和MX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自组装膜技术在电分析化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景虹  程广金 《分析化学》1996,24(9):1093-1099
本文对自组膜(SAMs)在电分析化学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SAMs是单分子膜化学修饰电极发展的最高形式,本文着重阐述了硫醇/金单分子层自组膜在微电极、生物电化学和生物传感器、液相色谱电化学、电催化、光谱电化学等电分析化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杂多化合物—聚吡咯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为青  刘柏峰 《电化学》1996,2(4):397-401
报道四元杂多化合物K10H3「Nd(SiMo7w4o39)2」.xH2O-聚吡咯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该电极保持了四元杂多化合物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催化性能,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酸性水溶液中对NO^-2具有明显的催化任用。  相似文献   

12.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MCM-41分子筛修饰电极对铁(Ⅱ)和钌(Ⅱ)的1,10-氮杂菲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由于MCM-41中孔分子筛孔表面存在非常活泼的羟基,使其具有很高的活性,它能使分子筛本身作为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并使原来的配体部分解离.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了以玻碳电极为基体的1:12硅钼杂多酸根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行为,将12-MSA电极应用于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天然水中可溶性硅酸盐,结果满意,硅浓度在8.0×10^-7-1.7×10^-3mol/L,相对标准偏差(n=7)为1.85%,加标回收率为98.2%-103.6%,SiMo12电极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涂层阳极电氧化合成环氧环己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俊翔  周锦成 《合成化学》1995,3(4):378-380
用廉价的涂层电极作为阳极,在H2O-NaBr-MeCN(MeCN:H2O=1:4)介质中,电流密度控制在0.4A/dm^2左右,由环己烯电化学氧化合成环氧环己烷,产率82.6%。  相似文献   

15.
尖晶石LiMn2O4锂充放电池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冯力  常玉勤 《电化学》1997,3(1):76-78
本文报导尖晶石型LiMn2O4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Li/有机电解液/LiMn2O4电池的电化学行为,用分形理论首次考察和进一步讨论电极材料的阻抗行为随锂离子嵌入或脱嵌电极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离子注入钯的钛电极上硝基苯的电化学还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温下将1×10 ̄(17)~5×10 ̄(17)Pd ̄+·cm ̄(-2)离子注入到钛基体中.通过AES测量了注入电极表面的组成和各元素的浓度-深度分布.用循环伏安法研究硝基苯在碱性溶液中,Pd/Ti电极上的电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注钯的钛电极对硝基苯的电化学还原显示高的催化活性.用现场ESR与电化学方法联用检测到硝基苯的单电子还原产物硝基苯阴离子自由基,用现场UV光谱法也检测到硝基苯的电还原产物苯胺.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硝基苯电化学还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在电化学工程中,常用一些具有三线结构的材料作为电极,如金属泡沫、碳纤维毡等.这种电极的优点是具有比平面(二维)电极大得多的电化学界面,常称三维电极·所谓双极三维电极是指在一种特殊状态下工作的三维电极:同一三维电极体的两侧分别发生阴极和阳极电极反应[‘,2]  相似文献   

18.
生物电化学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单介绍了生物电化学研究领域的概况。包括:生物膜与生物界面模拟研究(SAM膜模拟生物膜的电化学、液/液界面模拟生物膜的电化学),用于生命科学的电化学技术(电脉冲基因直接导入、电场加速作物生长、癌症的电化学疗法、电化学控制药物释放、在体研究的电化学方法、生物分子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酶电极传感器、微生物电极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电化学DNA传感器)。  相似文献   

19.
2:18磷钼杂多酸的过氧化氢传感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丹  王升富 《分析化学》2000,28(10):1318-1318
1引言 有关Dawson型磷钼杂多酸修饰电极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按文献方法合成Dawson型磷用杂多酸H6P2Mo18O62(简写为P2Mo18)。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得 P2Mo18/GC膜修饰电极,研究其在 0.5mol/L 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发现P2 Mo18/GC膜修饰电极对酸性水溶液中的H2Q2有较灵敏的催化活性,因而在GC上研制了P2Mo18/GC的 H2O2传感器,初步探讨了电催化还原机理。2实验部分2.1仪器与试剂XJP-821(B)型新极谱仪(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将酞菁锰(MnPc)掺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的氯仿溶液,并涂布于热解石墨电极表面,待氯仿挥发后即制得MnPc-DDAB薄膜电极,循环伏安实验表明,在KBr溶液中,该薄膜电极有两对还原氧化峰,第一对峰的Epct=-0.27V,Epa1=0.01V;第二对峰的Epc2=-0.76V,Epa2=-0.62V(vs.SCE)。本文着重探讨了第二对峰的电化学行为,估计了该体系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