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44-44
德耳布吕克1930年在格廷根大学获博士学位,在哥本哈根玻尔手下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后到柏林和哈恩及迈特纳一起工作。希特勒上台后,他离开德国,于1937年到达美国。当他还在柏林时,兴趣就开始从核物理转到了遗传学。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他又开始为噬菌体所吸引。噬菌体是以细菌细胞为食的较大的病毒。他发现,一个细菌细胞一旦被一个噬菌体所感染,这个细胞经过半个小时就会分裂,并产生100个噬菌体,每个噬菌体又随时会感染另一个细菌细胞。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71
哈里顿是前苏联发展原子弹的第二把手。他于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多科工业大学。1926-1928年,他被前苏联政府选派到卡文迪许实验室,在卢瑟福指导下工作,并获博士学位。他是卢瑟福的学生中去世最晚的。1931年他在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研究金属蒸气的凝结和离心法分离气体的理论。1939年他和泽尔多维奇对铀的链式裂变反应进行了计算,他们发表于1939-1941年的一系列论文为后来苏联发展原子武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2
1929年,杨振宁全家迁居北京(他的父亲是一位数学家)。但在以后的岁月中,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不得不再次迁居。杨振宁和李政道㈥一样,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求学,1945年获得奖学金来到美国。他渴望在费米的指导下学习,为此到哥伦比亚大学。当他发现费米已转入芝加哥大学,便也转入芝加哥大学。在费米的指导下,他于1948年获得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51-51
艾克曼首先发现脚气病是因缺乏某种微量物质引起的,从而导致维生素B1的发现。为此,与霍普金斯共获1929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1883年毕业于阿姆斯特丹大学后在爪哇、苏门答腊任军医。后至柏林同科赫川一起工作,这对他以后的生涯很有影响。1886年艾克曼赴东印度群岛研究当地流行的脚气病。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89
库尔恰托夫1923年毕业于克里米亚大学,1923年起在列宁格勒理工学院任教。1933年,他对原子核物理发生兴趣,1938年被任命为该学院的原子核物理实验室主任。前苏联充分认识到哈恩有关原子核裂变这一发现的潜在意义。1943年,库尔恰托夫到莫斯科领导这方面的研究工作。1946年圣诞节前夕,前苏联将第一台自持式反应堆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72-72
赫姆霍兹对生理学、光学、电动力学、数学和气象学均有十分重要的贡献,最著名的是发现能量守恒定律。出生于波茨坦。1838-1843年在柏林威廉医学院学习。1848年任柏林解剖陈列馆助手和柏林美术专科学校特聘教授。1855年任波恩大学解剖学和生理学教授。1871年任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1888年任柏林物理技术研究所所长,直至去世。他研究了眼睛的光学结构后,发明了检眼镜和眼膜曲率计。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68-68
古尔斯特兰德出身于医生家庭。他在乌普萨拉、维也纳和斯德哥尔摩学医,1888年获得行医执照。古尔斯特兰德是位眼科医师,他详尽地研究了眼的生理学,取得的成就远胜于赫姆霍兹。例如,他对散光的研究使矫正视力更为有效。他为因白内障而取出晶状体的人设计了镜片以改善病人的视力。他还设计了为眼内异物定位的装置。由于他在眼科方面的成绩,古尔斯特兰德获得了1911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75
小赫兹是赫兹的侄子,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为德国打仗,曾负重伤。小赫兹和富兰克一起研究,确立了原子内部结构的量子化特性,并和他共享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28年任柏林夏洛滕堡理工大学物理学教授。由于他是犹太血统,在希特勒当权以后,于1934年被迫辞去教授职位。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还是留在德国并幸免于死。他被苏军先头部队俘获,从1945年起,在前苏联和民主德国工作。  相似文献   

9.
 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等人发现铀裂变现象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在写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指出铀裂变可能导致新型重要能源的产生和武器的建造,由此导致了1942年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1945年7月16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进行的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试验,从而使得核能成为可供利用的主要能源之一。通常所说的核能包括原子核的裂变能和聚变能。裂变能是重原子核通过裂变而释放的能量而聚变能是由两个轻原子核聚合成一个较重核而释放能量。除了核武器外,裂变能主要用于发电,目前世界的核电已达总电量的16%。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5
1847年西门子与哈尔斯克在柏林合伙开设了一家电报机修理店,随后在德国政府的指令下建立了德国第一个柏林至法兰克福的电报系统。1858年在英国建立了西门子兄弟工厂,并改进了许多电报装置。1874年还负责铺设了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西门子兄弟还建立了庞大的钢铁制造业,提出平炉炼钢法、革新炼钢工艺。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5
沃森儿时是一个神童。在无线电方面显得极有才能,15岁时就进芝加哥大学学习。1950年,在印第安纳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打算研究鸟学,但马勒来到学校后,就使他的注意力转向生物化学和遗传学问题。1951年他去剑桥大学研究他认为更基本的问题。同克里克嘶一起研究DNA的结构,沃森有一个绝妙的主意——设计一个模型,其内部为碱基,外面为主链,这样就可能形成双螺旋链。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8
维格纳是一个大商人的儿子,1925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30年前他一直在柏林教书。1930年,他与诺伊曼一起被邀请至美国,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物理教授,1937年成为美国公民。1936年,他创立了中子吸收的理论,在建造核反应堆时显示了它的用途。维格纳还提出,核力不依赖于电荷,因此在原子核内,中子与质子在核力方面有相似的性质。这对汤川秀澍提出的介子理论是一个十分有用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2
魏尔啸1843年获柏林大学的医学学位。在他还是一名年轻外科医生的时候,他就第一个描述了自血病(1845年),但他表现出对革命党人的同情并因此失掉他的大学职位。这引导他沉静地去思考疾病组织的微观结构。到了1856年在柏林获得病理解剖学教授的职位时,他已经有了独到的见解。在1858年出版的一部书里,他很有把握地说,细胞学说也适用于疾病组织。他指出疾病组织的细胞是由普通组织的正常细胞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9
密立根1891年毕业于奥柏林学院。主修希腊语,对物理学仅略感兴趣。然而在毕业之后改变了志向,他在中学教了几年物理,便决定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从此深深爱上了这门学科。后来,在浦品等人的指导下,于189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物理博士学位,是该大学造就出来的第一名博士。他以博士身份赴德国工作,归国之后,1910年被芝加哥大学聘请为教授,在该校与迈克尔孙合作。1906年,密立根开始测定单一电子上的电荷大小。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49-49
埃尔哈特1928年6月17-18日作为第一个女乘客飞越大西洋并因此而出名。为了证明对这次获得的荣誉当之无愧,她于1932年5月21-22日单独飞越大西洋。不久她又多次飞越美国大陆。她努力争取航空界为妇女开放,从而结束了男人独占这一新兴职业的局面。1935年1月她单独从夏威夷飞往加利福尼亚,超过了从美国到欧洲的航程。她是第一个成功地飞完这条危险航线的人,以前有人做过多次尝试,都以失事而告终。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55-55
费米1922年以优等成绩在比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德国,在玻恩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由于他在中子方面、尤其热中子轰击方面的成绩,获得了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几个月后,便使迈特纳悟出了“裂变”这个概念)。在1925-1926年,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费米与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叫各自导出量子统计中的“费米一狄拉克统计法”。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60
富兰克林(R)出生金融家家庭,194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1947-1950年期间,在巴黎的一所实验室学会了X射线衍射技术。自1951年起,她去威尔金斯手下研究脱氧核糖核酸(DNA)。她细心拍摄了脱氧核糖核酸在不同温度下的各种X射线照片,发现照片总是表明脱氧核糖核酸具有螺旋形分子结构。此外,她还判明磷酸基团一定位于该螺旋结构的外侧。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6-166
温伯格由于对弱电统一理论的贡献,与格拉修、萨拉姆共获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弱电统一理论的概念是1957年由施温格首倡的。他的学生格拉修于1961年为弱电统一理论选择了正确的对称性,SU(2)×U(1),引进了中性的中间玻色子Z^0。温伯格是格拉修中学和大学的同学,他同萨拉姆于1967年分别独立提出中间玻色子依靠希格斯机制获得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1-101
勒维曾在施特拉斯堡大学学医,获得医学学位。以后在伦敦斯塔林的指导下工作了数年。1905年去奥地利,在维也纳大学担任教授。他的主要研究是关于神经活动。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伽伐尼时代就知道神经冲动在性质上是电的,而勒维验证了神经冲动还包括有化学现象。1921年他用连有神经的蛙心进行研究,发现当刺激神经时,则释放出化学物质。含有这种物质的液体,在没有神经活动参预的情况下,能够直接刺激另一个心脏。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27
他曾在瑞士的苏黎世和德国的柏林受教育,并于1934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布劳恩少年时期博览了科幻小说,从而对火箭产生了兴趣。1930年,他参加了德国科学爱好者小组,他们进行了各种火箭的试验。1932年,德国军队接管了火箭试验计划。次年,希特勒上台,并于1936年着手建造火箭研究中心。1940年,布劳恩参加了纳粹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