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作为华东师范大学与宝山区沪太路新农村教育发展区合作项目"HPM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员,笔者接受了开观摩课的任务,选定的课题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这是笔者任教以来第一次尝试HPM教学.意大利学者Furinghetti曾提出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一般过程:了解历史资料→选择合适话题→分析课堂需要→设计课堂活动→实施教学计划→评价课堂活动.按照上述过程,首先需要查阅、搜集有关行程问题的历史材料;然后对历史材料进行加工,用于教学设计,最后实施于课堂.  相似文献   

2.
图G=(V, E;f,ω)是顶点和边都赋权的树,f:V→R+,ω:E→R+.本文给出了顶点u与v之间距离的一种新的定义.在顶点和边都赋权的树中,研究在新距离条件下的r-控制集问题与k-中心问题.对于r-控制集问题,设计出了复杂性为Ο(n)的多项式时间算法;对于k-中心问题,设计出了Ο(n2log n)的多项式时间算法.  相似文献   

3.
1设计理念 寻找规律是数学的核心,它也成为本节课的核心.本节课以选择结构所对应的条件语句为明线,以图形计算机为载体,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一般流程:对问题的想法→流程图→伪代码→编程实现想法→解决问题为暗线,形成用算法的思想看世界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专栏特邀过伯祥老师主持 ,稿件请寄  3160 0 0 浙江定海昌东新村 2 1幢 58#10 2室 )  主持人按 本设计的指导思想是 :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数学 .它采用以问题系列为载体的论辩交往模式 ,基本程序为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选用媒体启发诱导 → 营造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5.
<正>1问题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同时,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过程可以描述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有学者在系统研究“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链”的基本概念,给出了问题链设计的基本流程,其目的主要是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发展数学关键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使用向量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的一般解题顺序: 解析几何问题→问题解决→向量问题→向量运算 笔者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向量法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7.
“这是什么”和“它怎么样”是每一门科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数学中经常用定义来界定一个概念,以此告诉人们“这是什么”;也经常用定理来阐述一个规律,以此告诉人们“它怎么样”.不仅如此,数学是一门重视推理过程的学科,不只是呈现“是什么”和“怎么样”的结果,而常常是将这两个问题串起来,形成“→怎么样→是什么→又怎么样→又是什么→”的一个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象与变换是两个决定性的因素,它们确定了数学的具体内容.换句话说,数学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数学对象在变换过程中的不变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BORN近似条件下的半空间中弹性波方程的多参数反演问题.采用宽带点源表面激发和接收扫描方案,建立了一个同时重构介质密度和拉梅参数的反演方法,证明了表面垂直和水平脉冲激发的散射场可以分解成P→P波、P→S波、S→P波及S→S波4类散射成分,其中包含着重建目标体参数分布所需的信息,所得到的参数重建显示表达式具有滤波反传播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已知三个向量a^→,b^→,c^→的模(长度)及a^→,b^→,c^→中每两个向量的夹角(或夹角的余弦值),且a^→=x^→b+y^→c,如何求x,y的值?下面通过实例给出这一类问题的一种解法.  相似文献   

10.
1 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1.1模式框架1.2模式说明概念课的教学模式,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为基础,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过程.具体操作程序为:“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形成概念→变式深化→变式训练→总结升华”六个环节.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六个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删减.  相似文献   

11.
姜小川 《数学通讯》2001,(19):22-23
中学数学中有一重要解题方法———待定系数法 ,在新教材平面向量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举例说明 .例 1 向量a→ =(1 ,1 ) ,且a→ 与a→ 2b→ 的方向相同 ,求a→·b→ 的取值范围 .解 由已知 ,向量a→ =(1 ,1 )为确定的向量 ,向量b→ 为可变向量 ,但满足“a→ 与a→ 2b→ 的方向相同”的条件 ,只须设a→ 2b→ =λa→ ,其中λ >0 .把a→·b→ 表示成λ的式子 ,再由λ >0确定其范围 .解 ∵a→ 与a→ 2b→ 的方向相同 ,且a→ ≠ 0 → ,∴设a→ 2b→ =λa→ ,其中λ >0 ,则b→ =λ - 12 a→ .∴a→·…  相似文献   

12.
读完张乃贵老师发表在数学通讯2011年第10期上半月(学生)44页的文章《一个最值问题的探究》(以下简称文[1]),受益匪浅.张老师按照特殊化→调整→简解→推广的思路示范了一个最值问题的探究思路,但是,令笔者感到忧虑的是:这样的探究方式学生能接受吗?  相似文献   

13.
考查向量AP^→=mAB^→+nAC^→等式中有关系数问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考生若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掌握不全面,解题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下面就此类问题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处理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思维是人世间最美丽的花朵 .数学思维以好严谨、深刻、简炼的特点 ,使人敬畏和向往 .她好象雪莲花 ,盛开在高高的雪山上 ,人们很少看到她灿烂的一面 .数学课堂教学 ,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我们怎样学习数学 ,怎样进行数学思维 ,才能使朵朵高雅和高贵的雪莲花绽放出美丽的笑颜呢 ?上海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材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0 0 3)第 4 9页有这样一道题 :已知a→ +b→ +c→ =0 → ,且|a→|=4 ,|b→|=3,|c→|=5 ,求 :(1)a→ ·c→ ;(2 )a→ ·b→ +b→ ·c→ +c→ ·a→ .许多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得到问题的结果 .由已知条…  相似文献   

15.
问题91 对空间任一点O和不共线的三点A、B、C、^→OP=x^→OA y^→OB x^→OC(x y z)=1是四点P,A,B,C共面的什么条件?  相似文献   

16.
假设X和Y是Banach空间,SX和DY。又设T:S×D→S,g:S×D→R,G:S×D×R→R及f:S→R,其中R是实数域。若把S看作状态空间,D看作决策空间,动态规划问题被化为解下面的泛函方程问题:其中x∈S。 R. Baskaran和P. V. Subrahmanyam在[1]中首先建立一个不动点定理,试图用该不动点定理研究方程(1)的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他们给出了如下的定理(即[1]中定理3.1):  相似文献   

17.
妙用向量不等式a→·b→≤|a→|·|b→|(当a→、b→ 为非零向量时,当且仅当a→、b→同向时取等号) 解题,往往可以拓宽解题思路,有益于培养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20 0 3年 1 1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461 如图 :四面体D -ABC中 ,△ABC是边长为 1的正三角形 ,面DAB ⊥面ABC ,面ADC⊥面BDC ,求四面体体积的最大值 .解 过点A作AE ⊥CD交CD于点E ,则AE ⊥面DBC .过点D作DF⊥AB交AB于点F ,则DF ⊥面ACB ,设|DF→|=x ,根据题意 ,只需求x的最大值 .设AF→ =λAB→ ,则FB→ =( 1 -λ) AB→DE→ =μDC→ ,则EC→ =( 1 - μ) DC→AE→ =AD→ +DE→ =AF→ +FD→ + μDC→=λAB→+FD→ + μ( DB→ +BC→)=λAB→+ FD→ + μ( DF→ + FB→ + BC→)=(λ+ …  相似文献   

19.
周子君 《数学通报》2003,(11):21-24
空间向量是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新增加的内容 .借助于空间向量工具 ,可以对一些传统解法中较为繁琐的问题加以定量化 ,从而降低了思维难度 ,增强了可操作性 ,使学生对立体几何更容易产生兴趣 .空间向量在角和距离的处理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它最大限度地避开了思维的高强度转换 ,避开了各种辅助线添加的难处 ,代之以空间向量的计算 ,有利于我们较好地解决问题 .1 异面直线所成角例 1 在正四面体S -ABC中 ,棱长为a ,E ,F分别为SA和BC的中点 ,求异面直线BE和SF所成角 .解 BE→·SF→ =( BS→ + SE→) · ( SB→ + BF→)=BS→·SB…  相似文献   

20.
人教社出版的高中数学第一册 (下 )第五章《平面向量》对初学者来说 ,容易与学过的数的性质及平面几何知识产生混淆 .为了避免错误出现 ,笔者认为同学们在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实数a ,b ,c ,且ab =ac,a≠ 0推出b =c”这一性质在向量的乘法运算“·”中不成立例 1 举例说明“a→·b→ =a→·c→ 且a→ ≠ 0 → ,则b→ =c→”不真 .解 取 |a→| =1,|b→| =22 ,a→ 与b→ 的夹角为 4 5° ,|c→| =12 ,a→ 与c→ 的夹角为 0° .显然a→·b→ =a→·c→ =12 ,但b→ ≠c→ .2 实数乘法中 ,“如果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