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控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比, 杯式对叔丁基杯[4]-1,3-二乙酸乙酯衍生物1与5或50倍二乙烯三胺反应, 分别得到杯[4]氮杂冠醚2和开链的氮杂杯[4]芳烃衍生物3. 化合物2和3进一步与异硫氰酸苯酯反应得到首例侧链含硫脲基的套索杯[4]氮杂冠醚4和含4个硫脲基的杯[4]芳烃衍生物5, 产率为92%和87%. 新化合物的结构与构象经元素分析、红外、质谱、核磁共振谱等表征证实.  相似文献   

2.
对叔丁基杯[4]芳烃-1, 3-二醛基衍生物1分别与水杨醛腙、水合肼进行“1+2”和“2+2”缩合反应, 方便地合成了苄连氮基取代或桥联的新型杯[4]芳烃衍生物2和双杯[4]芳烃衍生物3, 产率分别为84%和81%. 新化合物的结构与构象经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谱和1H-1H COSY谱图等表征证实, 双杯[4]芳烃衍生物3为空间结构完全对称的具有管状三维空腔的杯式构象.  相似文献   

3.
二羟基二羟乙氧基杯[4]芳烃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杯[4]芳烃与碘乙醇的反应,制得了25,27-二羟基-26,28-二羟乙氧基杯[4]芳烃,经IR,UV,1HNMR,13CNMR和MS等分析证实了产物的结构.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产物与稀土(Ⅲ)硝酸盐在乙腈溶液中的配位作用,并根据扩展的Hilderbrand-Benesi公式计算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配位反应的Gibbs自由能变化,结果发现,25,27-二羟基-26,28-二羟乙氧基杯[4]芳烃与稀土(Ⅲ)硝酸盐在乙腈溶液中具有较强的配位能力.  相似文献   

4.
硫杂杯[4]芳烃是由S原子取代经典杯芳烃中的桥联亚甲基而成的大环化合物,在分子识别、多核金属配合物、化学传感器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对硫杂杯[4]芳烃的化学修饰进行综述,有助于新型功能化硫杂杯芳烃衍生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含酰胺和席夫碱单元的杯[4]芳烃衍生物的合成与配合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杯[4]-1,3-二乙酸乙酯衍生物1与水合肼反应生成杯[4]芳烃酰肼衍生物2, 然后进一步与相应的芳醛反应, 高产率地合成了三个新型的含酰胺和席夫碱单元的杯[4]芳烃衍生物3a3c和一例新型杯[4]冠醚4. 阳离子萃取实验表明新型杯芳烃衍生物比只含有酰胺基或席夫碱基的杯芳烃衍生物有更强的软金属离子配合性能, 杯[4]冠醚4还对Ag有较好的选择性萃取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杯[4]芳烃-1,3-二溴乙氧基衍生物1为合成平台,在K2CO3/MeCN体系中分别与乙醇胺、L-亮氨醇、2-巯基苯并咪唑、巯基乙酸乙酯反应,以49%~76%的产率合成了4种新型含氮、硫杂官能团的杯[4]芳烃衍生物2,4,5和6.化合物2进一步与异硫氰酸苯酯反应,以84%的产率得到了新型树枝状杯[4]芳烃氮、硫杂衍生物3.新化合物的结构与构象经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谱等表征证实.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Pr(Ⅲ)-杯[4]芳烃-DNA体系的相互作用和荧光发光情况.试验结果表明,Pr(Ⅲ)可产生λex,max=300.0nm、λem,max=600.0nm的自发荧光,杯[4]芳烃在一定条件下能猝灭其荧光,加入DNA后荧光产生大幅增强,故可以杯[4]芳烃与Pr(Ⅲ)形成的发光镧系超分子作荧光探针测定DNA,同时初步探讨了体系相互作用机理.试验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μg@ml-1和2.0~4.0μg@ml-1,检出限为1.276×10-3μg@ml-1.此法简单、灵敏、可靠.  相似文献   

8.
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萃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两个不同的平台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阳离子萃取试验表明该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比含有相似官能团的杯[4]芳烃衍生物具有更好的软金属离子萃取性能,新化合物的结构经IR, 1H NMR,MS和元素分析等证实.  相似文献   

9.
杯芳烃是继冠醚和环糊精后的第三代主体化合物 .这类主体分子不仅可以识别和络合阳离子 ,而且还具有包合中性有机分子的性能 [1~ 5] .杯 [4]芳烃类包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表明 ,它们可分为分子内和分子间包合两种类型 [3 ,5] ,前者是客体分子被包合在主体分子的空穴内 ,后者是客体分子被包合在主体分子之间 .对叔丁基杯 [4]芳烃的下沿酚氧基与上沿均可进行化学修饰得到不同的杯 [4]芳烃衍生物 .最早报道的对叔丁基杯 [4]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分子内包合物是与甲苯或乙腈的 1∶ 1包合物 [4 ,5] ,客体分子依靠 CH3 -π的作用被包结在主体分子内[6]…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一种间接缩合法高产率简便合成新型四桥联双杯[4]管道和1,2-3,4-双桥联杯[4]芳烃.杯[4]二酰肼衍生物2与丁二酸酐发生开环反应,以95%的产率得到杯[4]羧酸衍生物4.化合物4在DCC/DMAP/CH2Cl2体系中发生分子间自缩合反应,以90%产率得到新型四桥联双杯[4]管道6.改用高度稀释的条件则以26%的产率得到新型1,2-3,4-双桥联杯[4]芳烃5.新化合物的结构与构象经元素分析、红外、质谱、核磁共振谱等表征证实.  相似文献   

11.
杯[8]酮衍生物与稀土钕固体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宇翔  王鹏 《化学通报》1999,(12):56-59
杯芳烃作为一个新的模拟酶,引起了化学家们的广泛兴趣[1],杯芳烃和环糊精相似,具有环状和洞穴结构,有极强的配位能力。它和金属阳离子及稀土能形成固体配合物[2,3],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于杯芳烃酮衍生物固体配合物。本文研究了杯[8]酮衍生物与稀土钕的配位性质。1 实验部分11 对叔丁基杯[8]芳烃的制备按文献[4]的方法合成,28g对叔丁基苯酚和90g多聚甲醛,加入150mL二甲苯搅拌,再加入040mL10md·dm-3KOH,控制温度160~170℃,回流2h左右,粗产品用氯仿重结晶,得产品185g,产率6162%。12 杯[8]酮衍生物的合成本文用氯丙…  相似文献   

12.
黄翠玉  杨发福  赵夏  郭红玉  林建荣 《合成化学》2006,14(3):264-265,268
硫杂杯[4]芳烃四乙酸乙酯衍生物与水合肼反应生成硫杂杯[4]芳烃四酰肼衍生物(3),3与异硫氰酸苯酯反应得到新型硫杂杯[4]芳烃酰胺基硫脲衍生物,总产率61%。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Ce 杯 [8]芳烃 蛋白质体系的相互作用和荧光发光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Ce 可产生λex,max=2 5 4nm ,λem ,max=36 1nm的自身荧光。杯 [8]芳烃在一定条件下能猝灭其荧光 ,加入蛋白质后体系的荧光又进一步猝灭 ,故可利用杯 [8]芳烃 Ce 形成的镧系超分子作荧光探针测定蛋白质 ,同时 ,初步探讨了体系的相互作用机理。该实验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1 1~ 11.4mg/L ;检出限为 2 .83× 10 -3 mg/L。本方法简便、可靠、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4.
杯[4]-1,3-二乙酸乙酯衍生物(1)与水合肼反应生成杯[4]芳烃酰肼衍生物(2),化合物(2)与异硫氰酸苯酯反应得到含酰胺和硫脲单元的新型杯[4]芳烃衍生物(3).总产率达70%.系列氨基酸萃取实验表明化合物(3)对异亮氨酸有较好的选择性萃取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叔丁基杯[4]芳烃-1,3-二醛基衍生物2与对叔丁基杯[4]-1,3-二酰肼衍生物4在稀释条件下进行“1+1”分子间缩合反应, 高产率地合成了含席夫碱和酰胺单元的新型双杯[4]芳烃衍生物5. 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谱等表征证实, 杯[4]芳烃单元均为1,3-桥联且采取锥式构象.  相似文献   

16.
以碘化钠为催化剂,在氢氧化钠存在下2-氯乙氧基乙醇分别与2-巯基芳香杂环化合物反应制得相应的芳香杂环衍生物1a~1e.以三乙胺为缚酸剂,其与对甲苯磺酰氯反应,生成了活化羟基的衍生物2a~2e.在碳酸钾存在下,对叔丁基杯[4]芳烃分别与2a~2e反应生成醚键连接的杂环功能基杯[4]芳烃衍生物3a~3e,并通过1HNMR,13CNMR,IR,MS和元素分析的确证.同时,X射线分析确定了杯[4]芳烃3a,3b和3d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合成了含荧光发色团的杯芳烃衍生物1,3-二β-萘甲基杯[4]芳烃1,研究了它在极性溶剂及非极性溶剂中的光物理与光化学行为,并通过萘发色团荧光及光二聚反应研究了杯[4]芳烃衍生物的构象。  相似文献   

18.
赵邦屯  周振  颜振宁 《有机化学》2009,29(10):1682-1686
在碳酸钾存在下, 对叔丁基硫桥杯[4]芳烃(1)分别与端基二溴代烷和碘甲烷反应, 生成硫桥杯[4]芳烃衍生物2~4. 含端基溴代的硫桥杯[4]芳烃衍生物2和4分别与2-巯基苯并噁唑在碳酸钾存在下反应, 生成硫桥杯[4]芳烃衍生物5a~5d. 通过1H NMR, 13C NMR, IR, MS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同时, X射线分析确定了硫桥杯[4]芳烃5b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9.
李广科a  b  刘敏a  b  杨国强a  陈传峰  a  黄志镗  a 《中国化学》2008,26(8):1440-1446
我们方便地合成了上沿修饰四丹磺酰胺基团的杯[4]芳烃衍生物1,发现该化合物在含50%水的乙腈中显示出对汞离子高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识别作用,竞争实验表明多数金属离子对其检测干扰较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荧光萃灭源于由丹磺酰胺基团到汞离子的光致电子转移过程。另外,通过研究1和1-Hg2+的荧光衰减实验,以及对比双丹磺酰胺杯[4]芳烃2和单丹磺酰胺杯[4]芳烃3对汞离子的识别作用,发现化合物1的四丹磺酰胺基团具有很好的预组织和协同作用。化合物1对汞离子的检测限为3.41×10-6 mol·L-1,这可以使1成为一个潜在的汞离子荧光化学传感器。  相似文献   

20.
杯芳烃是继冠醚、环糊精之后的第三代主体分子[1].据文献[2,3]报道,在杯[4]芳烃下沿酚氧原子上连接乙酸酯得到的四取代衍生物对Na+有很高的选择性,核磁与晶体结构研究均证实这是由于羧酸酯的羰基和酚氧基参与了对Na+的配位,而且配位基团所形成的包络空间大小与钠离子相匹配.一般认为,随着包络空间改变,对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会有所变化[4].但目前对这方面的工作并没有给予更多的重视.我们发现,用2-溴甲基苯甲酸甲酯与杯[4]芳烃反应,得到了一种新的四取代杯[4]芳烃衍生物[2]萃取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钾离子有较好的选择性.此外,在合成该衍生物的过程中,还得到了另一新的二取代衍生物(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