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孝振 《应用声学》1984,3(3):37-42
关于中、小型观众厅音质设计的工程方法,作者在前文(I)中,就引言、音质设计的前提条件、合理的体积、尺度的选择几个问题作了介绍.本文将对音质设计中的体型和吸声处理问题,作一介绍,以资设计中参考. 一、体 型 1.顶棚斜角(β) 观众厅地坪的坡度越大,对于视觉和直达声都有利,但是反射于舞台口处顶棚的一次反  相似文献   

2.
谷冬梅 《物理》2006,35(2):169-171
(上接2006年第1期第84页)序号活动名称主要内容时间(规人模)地点联系人电话及电子邮件14全国光束线技术研讨会光束线工程与技术最新进展7—8月—4500待定盛王伟秋繁平夏绍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qiuping@ustc.edu.cnwangqiuping@sinap.ac.cn021-5955473915第16次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9届学术年会交流近代物理学科前沿进展、精品课程建设经验,研讨教学改革等问题7—8月100河南商丘张学龙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021-65502664xuelongz@yahoo.com.cn16第11届全国活化分析会议交流和讨论活化分析方法学和应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伪随机扩散体吸声性能的应用,提出减少扩散体结构厚度的实用设计,并应用于剧场观众厅以减少混响时间.  相似文献   

4.
徐唯义 《应用声学》1983,2(2):42-42
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年会于1982年11月2—3日在杭州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共27人,因故缺席6人.在会议前几天(10月29—30日)声学基础、噪声和建声分委员会分别在该处召开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正>由全国高等学校数学物理方法教学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物理教学研究会、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宁夏大学联合主办的"高等学校数学物理方法和计算物理研究会年会"于2015年7月29日—8月1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56所高校的88位老师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沈鹏年 《物理》2000,29(5):319
受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及中国核物理学会委托 ,由云南师范大学物理系主办 ,第八届全国中高能核物理大会及第三届全国中高能核物理专题研讨会分别于 1999年 4月 4— 8日在昆明及 1999年 4月10— 13日在丽江召开 .与会代表达 84人 ,均为国内活跃于该领域的教授、研究员、博士后及研究生 .他们来自中国科学院 (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及广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 14个科研所和大学 .云南省、昆…  相似文献   

7.
《物理》2001,30(4):251-251
第 10届全国激光物理讨论会于 2 0 0 0年 9月 2 0日— 2 4日在成都举行 .这是继 1998年在广州召开的第 9届全国激光物理讨论会之后的又一次全国激光物理工作者的学术盛会 .本届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实验室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协承办 .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有关的期刊编辑部共 2 9个单位近 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著名华裔物理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沈元壤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杨国桢研究员 ,复旦大学物理系章志鸣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  相似文献   

8.
吴庆曾 《应用声学》1988,7(1):47-47
1987年9月6—8日,在保定市召开了YST型岩用横波换能器技术鉴定会.来自全国高等院校、水电部、煤炭部、地质部、生产厂家的声学界教授、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及地矿部科学技术司,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水文地质工程指挥部的有关领导同志,共十三人参加了鉴定会.  相似文献   

9.
上海大剧院观众厅的音质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大剧院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起点最高、技术最新、音质优良的现代化大剧院。本文重点介绍上海大剧院的规模特点、观众厅音质设计技术要求、体形设计特点、混响控制设计、声学模拟试验研究及音质性能和主观评价等。  相似文献   

10.
徐唯义 《应用声学》1984,3(2):47-47
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年会于1983年12月10—12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委员28人(因故缺席4人),邀请列席代表10人,有关领导部门代表6人,共44人.在会议前几天(12月6—8日)声学基础、建声分委会分别召开了会议. 本次会议由主任委员马大猷同志主持,国家标准局钟副局长、国家计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局周副局长  相似文献   

11.
徐唯义 《应用声学》1982,1(3):30-30
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1年12月14—21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共30人,因故缺席2人.在此期间技术委员会的四个分技术委员会也召开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修淑清 《物理》2004,33(4):237-237
由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物理学会光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六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于2 0 0 3年11月15—18日在福建省举行,来自全国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有关期刊编辑部的7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相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原子能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经调试于86年10月达到了指标,由美方移交到了中方。87年8月通过了国家验收,正式提供使用。原子能院于87年11月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的课题评审小组,由北大杨立铭教授任组长,评审全国各院校提交的、申请到HI—13加速器上做实验的开题报告。我们认为,必需把HI—13实验室办成一个对外开放的国立实验.  相似文献   

14.
刘献铎 《应用声学》1982,1(1):26-26
《应用声学》编委会于1981年9月21—22日在京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主编应崇福先生主持了会议。在开幕式上,他首先向来自全国各地的编委及特邀代表们表示由衷地感谢、热忱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大学物理》2017,36(5)
正全国大学物理学术研讨会暨《大学物理》第十届编委扩大会议于2017年4月8—9日在江苏省扬州市石塔宾馆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大学物理》编辑部主办,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分社协办,会议旨在为全国高校教师提供学术讨论和教学交流的平台.参会人员约230人,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16.
肖景林 《物理》2001,30(4):249-192
第 10届全国凝聚态光学性质学术会议于 2 0 0 0年 8月 9日— 1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召开 .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 ,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赤峰蒙古族师范专科学校、内蒙古自治区物理学会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承办 .来自全国 4 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 10 8位正式代表出席了本届会议 ,其中包括香港科技大学的代表 .会议共计录用论文 135篇 ,会议编印了《第 10届全国凝聚态光学性质学术会议论文集》一本 .本届会议就我国近两年来在光与凝聚态物质的相互作用和超快动力学过程 ,凝聚态中的非线性光…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委托河北大学筹办的第一届全国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会议于1985年9月17—19日在河北省保定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发光分科学会理事长、学部委员徐叙瑢教授,副理事长吴伯僖教授和许少鸿教授,以及来自全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第三届全国青年超导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年超导协会成立大会于1991年10月12—17日分别在北京和承德召开.来日全国各地及赴日留学生代表141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中文摘要201篇,英文论文全文132篇,其中97篇论文已收入会议论文集(中国物理快报1991年10月号增刊).并在会前出版发行,可在各收藏单位图书馆查阅.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教育局和数理化局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国家超导中心著名超导专家赵忠贤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张裕恒教授、北京大学尹道乐教授和国家超导技术委员会首席专家甘子钊教授应…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复杂网络研究中国温度变化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磊  龚志强  支蓉  封国林 《物理学报》2009,58(10):7351-7358
为分析中国温度变化复杂性的区域特征,利用中国地区435个台站1961—2002年逐日平均温度序列,分别构建温度波动网络,并计算网络拓扑统计性质,给出全国的空间分布图像.顶点RRD,RDD,DRR,DDR,DdR的顶点度异常高,以这些顶点为代表的温度波动模态发生概率较大,对温度变化的趋势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5种顶点的顶点度在全国435个台站中的排行分布,将它们的主要作用区域依次定义为:全国型、次全国型、东部型、西南混合型及混合型.各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复杂网络 拓扑结构 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黄本立院士 黄本立院士,1925年9月21日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新会;光谱化学家,厦门大学教授。1945年—1949年就读于岭南大学。1950年—1986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调厦门大学任教至今。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光谱学会副理事长、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主编,《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分析试验室》、《冶金分析》、《化学进展》等十多种国内期刊编委或顾问,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1985年—1995年)、ICP Information Newsletter(1981年—)、Analytical Sciences(2000年—)等国际期刊顾问编委或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分析与环境化学学科评审组成员(1992年—199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奖学科(专业)组评审委员等。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荣获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优秀专家”称号,2003年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年荣获国务院“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0年荣获第四届亚太冬季等离子体会议“原子光谱分析终身成就奖”,2011年在IUPAC ICAS2011国际分析科学大会上,被日本分析化学会授予“日本分析化学会荣誉会员”,2013年荣获“第八届全国健康老人”称号,2015年获厦门大学最高奖教金“南强杰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