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题1(2011年湖北省预赛第9题)已知二次函数y=f(x)=x^2+bx+c的图象过点(1,13),且函数y=f(x-1/2)是偶函数.  相似文献   

2.
网络上现流行一道趣题:已知1=4,2=8,3=24,问4=? 此题号称Harvard(哈佛大学)高材生都做错,为什么Harvard高材生都做错?因为他都是将此题当一道数列题来做,把1、2、3看着序号,2、8、24就是数列的项,由1=4,8=2·4,24=3·8,从而推出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是  相似文献   

3.
戚有建 《数学通讯》2014,(10):36-39
一、考题展示(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理科21题)设函数f(x)=ae^xlnx+(be^x-1/x),曲线y=f(x)在点(1,f(l))处的切线为y=e(x-1)+2.(1)求a,b;(2)证明:f(x)〉1.点评本题是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理科卷的最后一题,是压轴题,考查的是导数的应用,第(1)问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多数学生能够解决,第(2)问考查用导数研究不等式,看起来很平常,实际上却背景丰富,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也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我们重点研究第(2)问。  相似文献   

4.
朱晶 《中学生数学》2013,(11):40-41
1.引题 题目1(2012江苏南通考前试卷(一)第17题改编)如图1,  相似文献   

5.
邹生书 《数学通讯》2010,(11):112-112
题目设实数x,Y,z大于或等于1,求证:(x^2~2x+2)(y^2-2y+2)(z^2-2z+2)≤(xyz)^2-2xyz+2. 这是2009年在厦门举行的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第五题.文[1]作者丁兴春老师用以退求进的思想方法对此题作了精彩证明,笔者读后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6.
《中等数学》2008年第6期“数学奥林匹克训练题(13)”第三大题: 求函数f(x)=√x/x^2+1的最大值. 原解答用待定参数法求得了结果,篇幅较长,十分繁难.下面给出三种简单易想的解法.  相似文献   

7.
徐明 《数学通讯》2009,(10):12-13
2009年江苏卷第18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C1:(x+3)^2+(y-1)^2=4和圆C2:(x-4)^2+(y-5)^2=4.  相似文献   

8.
蒋鹏 《中学生数学》2011,(5):F0003-F0003
题目(2010年全国高考浙江卷(理科)第9题设函数f(x)=4sin(2x+1)-x,则在下列区间中函数不存在零点的是( ).  相似文献   

9.
2011年广东高考数学第20题第(1)问是:设b〉0,数列{an}满足a1=b,an=(nan-1)/(an-1+2n-1)(n≥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看到这个问题,使我们想起了2006年江西高考22题第(1)问:已知数列{an}满足:a1=32,且an=(3nan-1)/(2an-1+n-1)(n≥2,n∈...  相似文献   

10.
唐永  陆杏娣 《数学通讯》2009,(10):14-15
2009年江苏卷第18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C1:(x+3)^2+(y-1)^2=4和圆C2:(x-4)^2+(y-5)^2=4.  相似文献   

11.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科第21题第(2)问为: 已知函数f(x)=x^3-3ax^2+3x+1设f(x)在区间(2,3)中至少有一个极值点,求a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2.
题已知a是实数,函数f(x)=2ax^2+2x-3-a.如果函数y=f(x)在区间[-1,1]上有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这是2007年广东高考试题文科压轴题、理科第20题.许多书刊给出命题组的两种标准答案,但解法都很繁琐,这里给出一个相对简单的解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孙金钊 《数学通讯》2013,(11):115-116
近几年的北京高考压轴题都是创新型问题,有相当大的难度,极具挑战性.2013年北京市高考第20题共三问,其中第(I)问比较容易,而第(Ⅱ)、(Ⅲ)问都比较抽象,不易论证.  相似文献   

14.
第20届希望杯竞赛高一(Ⅰ试Ⅱ类)选择题第4题如下: 以点(2,3),(3,2)为端点的线段与圆x2+y2-4x-4y+4=0的位置关系是( ).  相似文献   

15.
第31届西班牙数学奥林匹克第2题为:如果(x+√x^2+1)(y+√y^2+1)=1,那么x+y=0. 在《数学通讯》网站论坛上,一位网友提出了该题的如下变式,并发贴向各位求教:  相似文献   

16.
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概率》的课后习题(第142页3.3B组第2题)中有这样一道题:  相似文献   

17.
侯雪花 《数学通讯》2014,(10):51-54
试题 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3an+1.(Ⅰ)证明{an+1/2)是等比数列,并求{an}的通项公式;(Ⅱ)证明:1/a1+1/a2+…1/an〈3/2.此试题是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Ⅱ)数学(理)科第17题,其第(Ⅱ)问是一道综合性较强、融数列与不等式为一体的和式数列不等式证明问题,我们知道,数列问题是高考的一大热点,在高考中可谓常考常新,而数列与不等式的融合更成为高考命题者的新宠,倍受命题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8.
田林 《数学通讯》2008,(11):32-32
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18题是一道有关二次函数与圆的解析几何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记二次函数f(x)=x^2+2x+b(x∈R)与两坐标轴有三个交点。经过三个交点的圆记为C.  相似文献   

19.
孙传平 《数学通讯》2011,(11):84-86
(2010年高考安徽卷文科数学第17题)椭圆E经过点A(2,3),对称轴为坐标轴,焦点F1,F2在x轴上,离心率e=2/1(如图1).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浙江省绍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23题,以“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中的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为载体,考查了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理解与应用,考查了学生一题多证,一题多变的解题和编题能力.该题源于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上第66页14题,起点低、坡度缓,且解法灵活多样,可以有效地对不同思维能力水平的学生加以区分,为学生营造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第(2)小题,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现通过梳理该题第(2)小题的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力求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证的创新思维,揭示基本图形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