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电致化学发光生物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文军 《分析化学》2004,32(3):402-406
电致化学发光作为一种分析技术,不仅可用于化学分析,而且正在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生物检测和传感技术中。随着该分析技术与免疫检测技术生化固定化技术和微细加工技术等的相互融合,电致化学发光生物检测技术具有了更高的精度、分辨率和更广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动修复是一种新兴的原位土壤修复技术,主要用于有机及重金属污染土壤/场地的修复.本文作者介绍了电动修复污染土壤的技术原理;探讨了电动技术与Fenton技术、表面活性剂/助溶剂、超声波技术、微生物技术及渗透性反应屏障技术的联合应用;总结了土壤电动修复中,土壤pH不均衡及有机污染修复效率较低的问题.确定了电动技术与多种技术的联用为土壤修复的研究和应用趋向.  相似文献   

3.
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有机磷农残检测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有机磷农残检测的前处理技术,如超临界萃取技术、固相微萃取技术、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基质固相分散法技术、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等,并展望了有机磷农残检测前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化学分析计量》2011,(2):62-62
近20年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技术、薄膜技术、网络技术、纳米技术、激光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使分析仪器技术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正朝着微型化、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方向迅速迈进。  相似文献   

5.
许林楠  林泓  钮冰  邓晓军 《分析测试学报》2019,38(11):1400-1406
植物油品质检测技术中,以光谱技术为代表的更为简单方便、快速而不失准确性的无损检测技术为市场所需要。该文从植物油组成成分、市场售卖植物油掺假现状两方面对植物油的品质相关指标进行了介绍,着重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荧光光谱技术、紫外光谱技术等不同光谱技术在植物油品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光谱技术在植物油品质检测发展中的瓶颈,并对光谱技术在植物油品质检测中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近些年来环境监测中三种新的原位被动采样技术-透析装置(Dialysis peepers)法、薄膜扩散平衡 (DET) 技术和薄膜扩散梯度 (DGT) 技术。综述了三种技术的原理、装置和特点。着重论述了三种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研究,包括透析装置以及DET 技术和DGT联用技术测量水体和沉积物孔隙水中可溶性金属的浓度;DGT技术可以作为一种预测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新方法。DGT技术与其他技术(如DET、高离子选择电极、配体交换法、HPLC-ICP-MS等)联用可以更好地测量环境中重金属的形态。最后展望了原位被动采样技术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频  杜会枝  薛绍武 《化学进展》2002,14(4):251-256
作为先进的电生理技术,膜片钳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巳成为一种愈来愈重要的技术,特别是膜片钳与其它生化技术例如Fura-2显微荧光测钙技术,单细胞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等的有机结合,使其应用更加广泛。本文简要叙述了膜片钳的基本原理、常用技术及其在生命化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样品中物质信息的获取离不开分离和检测,对于复杂样品的分析,简单的一维色谱方法常常难以完成所有组分的分离和鉴定。为此,多种色谱串联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色谱串联技术包括柱串联技术、检测器串联技术、多维色谱等。该文详细介绍了以上3种串联技术(不包括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自2010年以来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这些技术在获取样品中更加全面和精准的信息方面的典型应用。最后对色谱串联分析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曾涛  张新宇 《化学教育》2010,31(7):25-27
分析了化学课程中化工技术内容的教学价值,发现此类内容不仅是学生获取技术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掌握技术方法、形成技术观念的载体。为更好地发挥化工技术内容的教学价值,构建了基于设计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高效节能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本文从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研究现状、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光催化技术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在降解常见有机染料方面的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在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娟 《化学研究》2010,21(5):103-106
综述了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在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总结了国内外纳米金属材料、纳米金属氧化物材料、碳纳米管与碳纳米管复合物以及其他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并指出了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在电化学分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Topical application of 5-aminolevulinic acid (ALA) for protoporphyrin IX (PpIX)-based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skin cancer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not to induce systemic side effects because PpIX is supposed to be formed locally. However, earlier studies with topically applied ALA have revealed that in mice PpIX is not only produced in the application area but also in other organs including skin outside the application area, whereas esterified ALA does not. From these resul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it is not redistribution of circulating PpIX that causes the fluorescence distant from the ALA application site, but rather, local PpIX production induced by circulating ALA.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ALA concentration in the cream, the application time, the presence of a penetration enhancer, the presence of the stratum corneum and esterification of ALA on the PpIX production in nude mouse skin outside the area where ALA is applied. For this purpose, ALA and ALA hexyl ester (ALAHE) were applied to one flank, and the PpIX fluorescence was measured in the contralateral flank. During a 24 h application of ALA, PpIX was produced in the contralateral flank. No PpIX could be detected in the contralateral flank after ALA application times ranging from 1 to 60 min. Tape-stripping the skin prior to short-term ALA application, but not the addition of a penetration enhancer, resulted in PpIX production in the contralateral flank. When ALAHE was applied, no PpIX fluorescence was measured in the contralateral flank under any application condi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ystemic component of PpIX production outside the ALA application area plays a minor or no role in relevant clinical situations, when the duration of ALA (ester) application is relatively short and a penetration enhancer is possibly added.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四类抗结核药物的应用,着重讨论了利福平、氧氟沙星、力排肺疾等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聚苯胺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独特的掺杂-解掺杂特性,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其特有的抗划伤、抗点蚀和钝化性能使其在金属防腐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聚苯胺结构中苯环的存在,使得其分子链具有较大刚性,而分子间氢键又导致其难溶、难熔、可加工性能较差,严重制约了聚苯胺的应用。掺杂过程能有效改善聚苯胺的某些性能,或赋予其新的功能,扩展聚苯胺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聚苯胺的掺杂方式、掺杂机理、聚苯胺防腐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金属防腐领域的应用,展望了聚苯胺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1997 ̄1999年的基金项目申请与评审概况,分析了申请中的热点,讨论了基金申请应注意的问题,概述了学科鼓励领域,主要任务和发展趋势,发布了2000年申请指南。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评述了相关吸附材料在元素形态分析中的应用及进展。主要讨论了它们在元素价态、游离态/结合态以及无机态/有机态分析中的应用情况。最后,还探讨了纳米金属氧化物材料在形态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共引用文献107篇。  相似文献   

17.
有机共轭分子自组装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有机共轭分子自组装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从有机共轭分子的合成、自组装方法、光电性质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着重阐述了适用于有机共轭分子的各种自组装方法。认为它们的自组装在有机光电材料或器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磁性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性纳米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在许多领域,特别是在生物医药、生物工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论述了近年来磁性纳米颗粒在生物分离、靶向给药、热疗以及磁共振成像对比剂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应用于输血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受血和供血患者200例进行分析,选取时段为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采用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其中100例予以常规盐水法进行输血检验的患者为对照组,而100例予以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输血检验的患者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检验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稳定性、准确度、灵敏度均明显较高,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应用于输血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无机纳米颗粒在塑料抗紫外的研究中一直备受关注,主要介绍了四种(TiO2、ZnO、SiO2、CeO2)典型的无机纳米颗粒在该领域的应用。首先归纳了其既能吸收又能反射或散射紫外线的抗紫外机理;其次,分别论述了不同无机纳米颗粒适用的紫外光波长范围,以在塑料中的添加方法和应用特点为主线,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四种无机纳米颗粒在塑料抗紫外性能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最后,将四种无机纳米颗粒在塑料抗紫外性能中的应用特点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分散和相容性差等问题,以期为无机纳米颗粒的深入应用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