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市可预测性与技术指标协整性的模型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个有效的股市,其价格应该是随机波动的,反映市场信息的同质等量分布,或者说无人能靠分析过去的信息而赚到钱。但这与“可预测”并无矛盾,因为预测科学本身并不能提供100%的精度,而且“可预测”和靠预测来赚钱又根本是两回事,股市有效性所遵从的随机游动模型本身就告诉了我们这一点。本文从建立股市自回归预测模型出发,并通过检验股市主要技术指标的协整性来说明这一点,同时指出了各种模型的阶数高与低与股市有效性相对强与弱之间的存在着反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蓝筹之殇     
缥缈 《珠算》2012,(9):20-20
2012年是农历龙年,在中国股市,到目前为止行情是愈盘愈下。其中,有关方面一直提倡、鼓吹的“买蓝筹”的投资理念,不但未能得到市场的认同,反而不断被机构与个人投资者所抛弃,成了不折不扣的“蓝筹之殇”。  相似文献   

3.
在珠算计算中,由一人念(唱)数,由一人或几人计算.这种形式叫“念算”、也叫“唱算”,对计算者而言为“听算”。这种方法.虽然在业务上很少使用,但在课堂教学上却常常采用,被看做是培养学生提高珠算水平的一种好方法。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念算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某公司利用传销手段诈骗投资人,谎称“每位投资者投资一股460元,买一件商品(价值10元),半年后,可得到540元的回报.每一期到期后若继续投资,投资股数是一期的2倍”,某退休工人开始投资1股,以后不断地追加投资. (1)假如在投资到16股时,该退休工人停止投资,收回投资和投资回报,试问他的投资回报率是多少? (2)假如在投资到32股时,被告知该公司破产,试估算该退休工人的损失金额?  相似文献   

5.
《珠算》2013,(8):34-34
“昨天是九级地震,未来还会有余震。”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6月21日举行的电话会议中称。根据他的预测,“钱荒”暴鳐出的流动性问题将使市场迎来三波主要的冲击,银行、各类金融机构及实体企业都应尽早防范。  相似文献   

6.
滕琳 《珠算》2009,(10):46-48
预算管理是落实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手段,没有预算的数量化,战略只是“空中楼阁”。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的核心,不“预”则废。  相似文献   

7.
讲故事     
《数学大王》2009,(7):10-11
中奖送的 庄库的小表弟只有5岁,但是他经常一有钱就自己去买东西,家里人都拿他没办法。一天,庄库看见他手里又拿着气球,故意生气地说:“你怎么又买东西了?”  相似文献   

8.
李烨 《珠算》2009,(6):92-93
张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上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以企业家之力,办社会化之事,然而,扩张过速,资金断链,张謇只能引憾辞世……  相似文献   

9.
(一) 本世纪三十年代末期到四十年代中期、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哈罗德(R·H·Harrod)和美国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的多马(E·D·Domar)分别独立地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宏观分析基础之上的经济增长理论,这种理论试图将凯恩斯的经济学说用于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而其分析问题的方法则由凯恩斯短期、静态的分析转向长期、动态的分析. 最能概括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理论的是他们各自建立的增长模型,由于这两个模型异曲同工,后来被人们统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采用凯恩斯储蓄——投资的分析方法,考察了三个经济…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投资组合模型只考虑投资结果,而未考虑投资过程带来的效用影响。事实上组合投资期间投资者持有的股票价格的每一次波动都牵动着投资者的神经,带来或正或负的效用,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分析投资者过程效用的影响因素,设计出风险投资者的投资过程效用函数。并假设投资者的总效用函数为过程效用函数和结果效用函数的线性组合,构建考虑投资行为过程效用的投资组合模型,对模型的解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损失过于敏感的投资者受过程影响越大,则投资风险资产的资金比例越低,对损失不敏感的投资者受过程影响越大,投资风险资产的资金比例越高。因此,对损失越不敏感且受过程效用影响越严重的投资者,越容易推高市场风险。对模型的投资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受投资者过程效用影响大的投资组合模型在股市持续上涨阶段的投资表现较好,而在股市盘整阶段和持续下跌阶段表现较差。表明受过程效用影响大的投资者会在股市持续上涨时积极入市,在股市持续下跌时迅速退市,从而加剧股市震荡。  相似文献   

11.
那些年,说李新搞珠算是“不务正业”者,不只是造反派。而在全国因搞珠算被指责为“不务正业”者,也不止李新一人。这种“欲加之罪”,常加在一个个真正的敬业如天的人们的头上。  相似文献   

12.
数学娱乐圈     
漫谈音乐与数学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音乐是数字,而宇宙是音乐.”经过2500多年的发展,他的前半句话被证明是事实.动人的音乐常给人以美妙的感受.古人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说的是唱得好,也有的人五音不全,唱不成调,这就是唱得不好了.同样是唱歌,甚至是唱同样的歌,给人的感觉却是迥然不同.其重要原因在于歌唱者发声振动频率不同.人类很早就在实践中对声音是否和谐有了感受,但对谐和音的比较深入的了解只是弦乐器出现以后,这是因为弦振动频率和弦的长度存在着简单的比例关系.近代数学已经得出弦振动的频率公式是W=21LP…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上证综指2000-2008年的高频数据,在考察了中国股市已实现波动率的特征(即具有长记忆性、结构突变、不对称性和周内效应的特征并且结构突变只能部分解释已实现波动率的长记忆性)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自适应的不对称性HAR-D-FIGARCH模型,并用于波动率的预测。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与其他HAR模型相比,该模型对样本内数据的拟合效果最好。最后,通过SPA检验实证评价和比较了该模型与其他5种已实现波动率预测模型的样本外预测精度。结果发现,在各种损失函数下,该模型是预测中国股市已实现波动率精度最高的模型。  相似文献   

14.
刘国忱 《珠算》2012,(2):125-127
多年来,在投资价值理念的驱使下,企业的投资行为一直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游走、碰撞;在多种选择与诱惑之间徘徊、进退,成功与失败交织在一起,经验与教训纠缠在一身,一元化还是多元化之争形成一个死结。有人说“术业有专攻”,企业应集中资源、力量与精力长时期坚持在熟悉的专业上发展、壮大,做强、做精。有人说“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有逐利避险的多种选择,东方不亮西方亮。  相似文献   

15.
寇光武 《珠算》2008,(2):16-17
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前,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即投资企业按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份额,在确认为投资收益的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被投资企业以现金分配股利或利润时.投资企业相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企业分配的股票股利不进行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16.
“嗒嗒嗒!”小星星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他一边写一边在心里抱怨:爸爸真是的,给我买这么多辅导作业,还这么难,害得我整个寒假连一点儿玩的时间都没有! 突然,一道金光闪过,小星星被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小星星抬头一看,“图形王国”这几个耀眼的大字映入眼帘.忽听背后传来招呼声:“小星星,你好呀!”  相似文献   

17.
张铭 《珠算》2009,(1):48-49
“‘活’,首先是活着,一定要防范风险:‘力’,是指长跑的耐力,而不是短跑。”中沪深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一军这样解读“活力”。南开大学商学院李维安教授是企业活力评价方面的专家。他在接受采访时,也特别强调了在现阶段防范风险对于企业保持活力的重要性。“一定要建立风险防范系统。因为在目前的状况下,要保持财富的平稳增长,风险的防范是第一位的。这里的风险不光包括财务风险,还包括治理风险。”而对于企业如何保持活力,  相似文献   

18.
据说张飞在做大将之前曾贩卖过猪 .一日 ,张飞挑着两筐小猪来到集市 ,不一会 ,就有一个红脸大汉走过来说 :“我要买你两筐小猪的一半零半只 .”话音刚落 ,又过来一个黑脸大汉说 :“如果他买了 ,我就买剩下的一半零半只” .没等张飞答话 ,又挤过来一个白面书生说 :“如果他们两人都买了 ,我就买他俩剩下的一半零半只” .同学们 ,你们知道张飞一共卖了多少只小猪吗 ?他们三人各买了多少只呢 ?这道题的最后可能有点问题 ,就是不知道最后的白面书生有没有买完了剩下的小猪 ,因此 ,我们得分两种情况讨论 .先假设白面书生刚好买完剩下的小猪 ,用算…  相似文献   

19.
研究聚焦在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美”股市、“中国股市-黄金市场”的长期动态相关性影响方面。引入Baker提出的用于衡量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EPU指数建立修正版DCC-MIDAS模型,基于该模型的实证结果如下:其一,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变动对 “中-美”股市的长期相关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二,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变化对“中国股市—黄金市场”的长期相关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投资者会倾向于选择相对安全的黄金资产,这恰恰符合“安全投资转移”效应。除此之外,作为应用案例,比较了美股股指期货和黄金期货的风险对冲效果,结果显示美股期货对冲更优。  相似文献   

20.
岳生 《珠算》2009,(8):21-23
最近中石油频频出手海外并购,引发各方激烈反响。 从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公司受阻,到2009年中国铝业投资力拓失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屡次受到重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