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属蠕变与蠕变破坏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hesterikov  S.A  Lokochtchenko  A.M 《力学学报》1991,23(2):232-235
本文对金属在均匀单向与复杂应力状态下的蠕变与蠕变破坏行为及结构物蠕变下持久性发展了系统的试验与理论研究。 在试验研究中本文考虑了各种金属在恒应力与变应力下的行为,应力集中,加载方式对蠕变破坏的影响;同时还提出了材料的结构损伤的新的量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罗海安  翟军 《力学学报》1996,28(5):550-557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体蠕变特性在一定的温度与应力下表现明显,当界面为非理想并具有粘弹性性质时,其对复合材料的整体蠕变亦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具有非理想界面的复合材料的Mori-Tanaka方法,研究了既具有基体蠕变又具有界面轻度蠕变的复合材料的本构关系,给出了各微结构参量对复合材料整体蠕变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SUS304材料的小冲孔蠕变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玉新  凌祥  涂善东 《实验力学》2005,20(2):219-225
小冲孔蠕变试验技术是一种采用微小试样、近乎无损地评定材料高温力学性能的新方法,本文应用小冲孔蠕变试验技术评定SUS304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在不同温度下,对SUS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载荷范围为443N~513N的小冲孔蠕变试验,得到材料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蠕变曲线,通过中断试样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试样的变形过程,讨论了影响小冲孔蠕变试验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从小冲孔实验获得的蠕变曲线与传统单轴拉伸蠕变实验的蠕变曲线具有一致性,都具有三个明显的蠕变阶段,利用小冲孔蠕变试验技术测试材料的高温性能是可行的。试验载荷越大,试样瞬时变形挠度越大,蠕变第二阶段速率越快,断裂时间越短。载荷、温度、试样厚度、环境是小冲孔试验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5.
Chan  KS 姜锡权 《力学进展》1997,27(3):405-427
结构陶瓷蠕变断裂或因遍及材料内部的晶界孔洞的成核,生长及合并引起,或因其内部的主要缺陷的生长引起,本文综述了用小角度中子散射方法得到的最新实验结果和立体映象应变分析;并将它们用于回答大量的上述两种机理有关的关键性问题。用SANS结果及其它相关的研究结果考察了晶界孔洞的成核,生长过程。演示并讨论了孔洞的随机性。把蠕变裂纹生长过程描述为直接质量传输过程或损伤区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家兔肌腱的蠕变规律,测定了稳定蠕变速率等力学参量,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肌腱的蠕变本构关系,结果表明,蠕变应变与瞬时应力和时间有关,在一定的瞬时应力作用下,稳定蠕变速率近似为常数,稳定蠕变速率与瞬时应力近似成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MTS815岩石材料力学试验机,在温度28℃条件下,对重庆市万盛区某煤矿深部掘进巷道灰岩进行了三轴蠕变试验,对不同偏应力水平下该巷道灰岩的蠕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蠕变试验的曲线显示该灰岩蠕变具有非线性特征,其蠕变特性随着围压的增加而更加明显。对深部灰岩的蠕变模型进行初步探讨,回归得出深部灰岩在不同应力水平下蠕变应变随时间变化的Burgers蠕变方程。分析表明,Burgers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该深部灰岩的蠕变规律。该模型所确定的本构关系可以作为该深部灰岩蠕变本构模型来预测其蠕变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行设计加工的挂重型岩石材料直接拉伸装置,对重庆市某地红砂岩进行了短时分级加载单轴直接拉伸蠕变试验,并对该砂岩的蠕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砂岩在该试验条件下具有明显的蠕变特性,其蠕变表现为衰减蠕变和稳态蠕变两个阶段,砂岩蠕变量与稳态蠕变速率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加。应用三参量广义Kelvin模型与Burgers蠕变模型描述该砂岩的蠕变规律,结果表明,两个模型均可以准确描述该砂岩的蠕变特性,其中,Burgers蠕变模型效果更佳。本文所得结论可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某水电站工程项目为依托,利用自行研制的试验仪器对大量的蚀变岩做了单轴压缩流变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了该种岩石的流变,并对蚀变岩的蠕变特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为工程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规则蜂窝材料在单向荷载作用下的蠕变屈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orton蠕变理论和自由能守恒原理,分析了垂直与倾斜壁厚不等的非正六边形不规则蜂窝材料在面内单向应力作用下的蠕变屈曲行为,得到了蠕变屈曲临界应力与蠕变屈曲失效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讨论了加载应力、初始缺陷、不规则蜂窝材料孔穴壁的厚度、长度与倾斜壁倾角对蠕变屈曲失效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体蠕变特性在一定的温度与应力下表现明显,当界面为非理想并具有粘弹性性质时,其对复合材料的整体蠕变亦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具有非理想界面的复合材料的Mori-Tanaka方法,研究了既具有基体蠕变又具有界面轻度蠕变的复合材料的本构关系,给出了各微结构参量对复合材料整体蠕变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泥岩三轴蠕变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向东  傅强 《应用力学学报》2012,29(2):154-158,238
采用MTS伺服刚性压力实验机对高家梁煤矿泥岩进行了三轴蠕变实验研究,获得了泥岩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蠕变变形规律。实验表明围压对泥岩微观缺陷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作用。随着围压的增加,泥岩的三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有所增加。在围压一定时:衰减蠕变量随轴压的增大而增大;衰减蠕变率随偏应力的增加而增大;稳态蠕变率随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在偏应力一定时,稳态蠕变率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当围压大于4MPa后,围压的限制作用将明显减小。随着围压继续增大,稳态蠕变率变化并不明显。根据获得的实验数据,用回归法求出了H-K模型蠕变方程的参数。结果表明H-K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实验结果。在实际工程中可通过支护增加围压以提高围岩屈服强度,也可根据实际工程中泥岩蠕变的变化趋势确定合理的二次支护时间,避免流变破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推导基于Murakami-Ohno(M-O)蠕变本构模型的三维有限元公式,并将损伤因素耦合进现有的有限元公式中,进行数值分析,数值结果表明损伤对蠕变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Chan  KS 《力学进展》1997,27(2):0-0
结构陶瓷蠕变断裂或因遍及材料内部的晶界孔洞的成核、生长及合并引起,或因其内部的主要缺陷的生长引起.本文综述了用小角度中子散射(SANS)方法得到的最新实验结果和立体映象应变分析;并将它们用于回答大量的与上述两种机理有关的关键性问题.用SANS结果及其它相关的研究结果考察了晶界孔洞的成核、生长过程.演示并讨论了孔洞的随机性.把蠕变裂纹生长过程描述为直接质量传输过程或损伤区生长过程.提出了与损伤区生长有关的新的立体映象应变分析结果,并用其说明裂纹生长过程和生长门槛值  相似文献   

15.
顾晓勤  马洪顺 《实验力学》1990,5(4):469-473
本文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将随机性较大的椎间盘松弛蠕变实验数据加以处理,运用均值、方差、置信度、置信区间的概念,得到了医学及工程中可应用的区间估计。在求时间与松弛、蠕变量之间函数关系时,运用Lagrange二次插值函数求得各段函数,精度比数据拟合方法有所提高,避免了处理方法中假定函数这一困难,最后通过对颈部C5-C6椎间盘的实验数据处理,得出结果。  相似文献   

16.
岩石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波  王宗林  梁冰  李刚  王俊光  陈宫 《实验力学》2015,30(4):438-446
针对大安山煤矿+550水平西二石门围岩蠕变变形严重的问题,采用室内蠕变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岩石蠕变特性。选取泥质粉砂岩作为软岩试样,通过自制三轴蠕变仪对所取岩样进行恒围压分级增轴压的三轴压缩蠕变试验,结果表明:随应力水平的提高,起始蠕变速率增大,进入稳态蠕变阶段用时延长,稳态蠕变速率从0h-1增大到3.12e-4·h-1,瞬时应变以线性关系增加,围压9MPa条件下的起始蠕变应力阈值为6MPa,当应力水平超过岩石长期强度时出现加速蠕变。基于蠕变试验规律,考虑起始蠕变应力阈值,将一种可用阶跃函数表示的开关元件与广义K体并联,并引入损伤元件对CVISC蠕变模型进行改进。采用1st-Opt中的Levenberg-Marquardt+通用全局优化法计算蠕变参数并进行反演。反演结果表明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的吻合效果较好,证明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上述研究成果可为岩石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分析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卢锡年 《力学学报》1990,22(4):500-505
本文通过实验方法确定多重积分型蠕变方程中的各个时间函数,并在认识材材料非线性粘弹特征的基础上作出合理修正,最后得到适用于单轴及复合应力条件下的蠕变方程。  相似文献   

18.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蠕变与松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线性蠕变问题的摄动边界元一有限元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刘伟 《力学季刊》2022,43(3):651-658
传统Bingham模型适用于描述蠕变的前两个阶段,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岩体蠕变的三个阶段,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非定常Bingham蠕变模型,并推导出其蠕变本构方程.该模型在传统Bingham模型的基础上串联一个非定常黏壶元件,并考虑岩体弹性模量及原有黏壶元件蠕变参数的非定常化.基于该模型对泥岩的蠕变试验曲线进行拟合及参数辨识,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可以准确地描述泥岩蠕变的三个阶段,并实现了在数值软件中的应用,为实际工程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蠕变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