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口几何结构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前言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作为高效清洁燃煤技术,由于其能燃用各种劣质燃料而得到迅速发展,并在锅炉上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添加种子的煤燃烧产物的组分、热力和电物理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煤为燃料的磁流体发电正引起各国磁流体发电研究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因此计算添加钾盐种子的煤燃烧产物的化学平衡组成、热力和电物理性质已成为重要的课题. 本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目前磁流体发电有多种燃煤方式,本文考虑了可能采用的两种主要燃煤方法:一级燃烧不排煤渣,种子与燃料同时输入;煤先与部分氧化剂进行燃烧,排渣以后再输入其  相似文献   

3.
超细煤粉分级燃烧中NOx还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粉再燃技术脱氮效率高而运行费用低,是最行之有效的低NOx燃烧技术之一.通过模拟计算与试验方法,对一维热态煤粉炉内超细煤粉分级燃烧NOx的还原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再燃燃料越细,对NOx的还原作用越强,最佳再燃燃料粒度为20μm;在相同NOx还原率的情况下,随着再燃燃料粒度的减小,需要的再燃燃料比例减小,再燃区停留时间缩短.以超细煤粉作为再燃燃料不仅使燃烧效率提高,而且对NOx的还原效率也相应提高,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4.
 清洁煤技术是指煤炭从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中,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
清洁煤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烧煤洁净技术。在直接烧煤的情况下,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①燃烧前的净化加工技术,主要是洗选、型煤加工和水煤浆技术。②燃烧中的净化燃烧技术,主要是流化床燃烧技术和先进燃烧器技术。③燃烧后的净化处理技术,主要是消烟除尘和脱硫脱氮技术。二是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主要是煤的气化以及液化技术,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和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  相似文献   

5.
V型无烟燃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型无烟燃烧技术的要点,是将固体燃料在同一个燃烧设备内先进行干馏,然后再分相燃烧,使燃料接近完全燃烧,达到无黑烟、低污染和节约能源的目的。 一、燃烧问题 固体燃料是当代主要能源。我国年产煤十亿多吨,年消耗秸杆、薪柴五亿吨以上。我国能源利用率仅30%左右,浪费之多十分惊人。同时,由于燃料燃烧不完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问题的原因是现有层燃技术存有许多缺陷。严峻的现实迫切需要新的层燃技术改进老技术。  相似文献   

6.
应用预蒸发技术燃烧液体燃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燃烧液体燃料的新技术-预蒸发燃烧技术:通过分离液体燃料的蒸发过程和燃烧过程,实现液体燃料的“气体化”燃烧;重点介绍利用液体燃料着火前存在的冷焰燃烧现象实现燃料预蒸发的技术原理。与传统的燃烧技术相比,液体燃料的预蒸发燃烧具有高效率、低噪音、低有害污染物特别是NOx排放、和易调节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今后数十年中我国煤炭的开采和使用量都将大幅度地持续增长.为了有效地利用煤炭资源、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必须开发高效率低污染的燃煤技术.燃煤流化床具有煤种适应性强、可燃用低品位煤等优点,为充分利用煤炭资源开辟了新途径,且流化床中燃烧温度低,NO_x的生成量低,还可用石灰石等在床内脱硫,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它与燃气轮机、蒸汽轮机等组成联合循环,可以显著地  相似文献   

8.
化学链燃烧是一个基于(近)零排放理念的先进能源利用技术。针对以NiO/NiAl_2O_4为氧载体的煤直接化学链燃烧系统,本文利用Aspen Plus软件进行了详细的模拟计算和热力学分析,研究了主要运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到了系统优化的运行工况,即燃料反应器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816.41℃和0.1 MPa,空气反应器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1200℃和0.1 MPa,氧载体煤北为14.0,空气煤北为7.8;并北较和评价了化学链燃煤系统和常规空气燃煤系统,发现化学链燃煤系统在热效率、(?)效率、碳捕捉率、NO_x和CO排放量等方面有优势,但SO_x排放量与常规燃煤系统相近。  相似文献   

9.
旋风燃烧器等温流场某些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实现强化燃烧和清洁燃烧,各国竞相开发新的燃煤技术。70年代末以后,美国TRW公司和我国南京工学院分别研制成功了高效液排渣煤粉旋风燃烧器。这种燃烧器用高氧助燃、高温预热,完全是为了适应磁流体发电(MHD)的需要。为了适应工业炉窑燃煤的需要,我们研制成功了一种用普通空气助燃的、高燃烧效率(>99%)和高  相似文献   

10.
多环形逆向分布射流稳定和强化煤粉及水煤浆燃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稳定燃烧低等级和劣质煤粉,电站锅炉低负荷稳定运行及节省点火用油,开发水煤浆应用技术,这些都是节能工作中的重要方面,但都又面临着因之而引起的燃烧问题需要解决.随着各国能源政策的变化,燃料结构随之变化,水煤浆、低等级和劣质煤以及低热值燃料的开发利用,传统的稳定火焰方式渐感不足,从而要求燃烧技术有个发展.国内外在燃烧新技术的探索上进行了不少的工作,有的取得了成绩.作者于1985年提出了环形逆向分布射流稳定燃烧水煤浆和煤粉新方式.  相似文献   

11.
煤的清洁利用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中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几种主要的煤的洁净利用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其中包括大容量、高参数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燃煤烟气净化技术、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CFB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IGCC)和煤的洗选技术.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中国煤的清洁利用方式的建议:近期仍以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燃煤烟气净化技术和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为主;整体燃气化联合循环技术、富氧燃烧技术(特别是加压富氧燃烧技术)以及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技术(CCS),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值得长期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一台光学发动机上,利用火焰高速成像技术和自发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燃料敏感性(S)为0和6时对发动机缸内火焰发展和燃烧发光光谱的影响。试验过程中,通过改变喷油时刻 (SOI=-25,-15和-5°CA ATDC) 使燃烧模式从部分预混燃烧过渡到传统柴油燃烧模式。通过使用正庚烷、异辛烷、乙醇混合燃料来改变燃料敏感性。结果表明,在PPC模式下(-25°CA ATDC),火焰发展过程是从近壁面区域开始着火,而后向燃烧室中心发展,即存在类似火焰传播过程,同时在燃烧室下部未燃区域也形成新的着火自燃点。敏感性对燃烧相位影响较大,对缸内燃烧火焰发展历程影响较小;高敏感性燃料OH和CH带状光谱出现的时刻推迟,表明高敏感性燃料高温反应过程推迟,且光谱强度更低,表明碳烟辐射强度减弱。在PPC到CDC之间的过渡区域(-15°CA ATDC),燃烧火焰发光更亮,燃烧反应速率比-25°CA ATDC时刻的反应速率更快。高、低敏感性燃料对缸压放热率的影响规律与-25°CA ATDC相近,此时的燃烧反应更剧烈,放热率更高,碳烟出现时刻更早。该喷油时刻下的光谱强度高于PPC模式下的光谱强度,说明此时的CO氧化反应与碳烟辐射更强。在CDC模式下(-5°CA ATDC),由于使用的燃料活性较低,燃烧放热时刻过于推迟,放热量很小,缸内燃烧压力低,因此燃料敏感性对缸压和放热率的影响不明显,但从燃烧着火图像中可以看到高敏感性燃料的火焰出现时刻较低敏感性燃料推迟。低敏感性燃料的燃烧初期蓝色火焰首先出现在燃烧室中心,着火火焰出现时刻更早,之后蓝色火焰从中心向周围扩散,呈现火焰传播为主导的燃烧过程;燃烧后期,局部混合气过浓区导致亮黄色火焰面积逐渐增大并向周围扩散。高敏感性燃料的火焰发展趋势与低敏感性燃料类似,黄色火焰的亮度与面积更小。尽管高、低敏感性燃料的OH和CH带状光谱的出现时间相近,但高敏感性燃料的光谱强度仍更低。综合分析,火焰发展结构与自发光光谱特征主要受喷油时刻的影响,燃料的敏感性主要影响着火时刻和火焰自发光光谱强度,且高敏感性燃料的光谱强度更低。  相似文献   

13.
新型燃煤锅炉燃烧过程稳定性评价指数CSI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要分析了现有燃烧稳定性评价方法不具有通用性的原因,然后提出了基于BIBO稳定性理论的新型燃煤钢炉燃烧过程稳定性评价指数CSI,该指数用稳定燃烧过程能够克服的最大燃料扰动率来定量。燃烧过程动态模拟分析和试验测试结果初步验证了CSI指数的有效性。可望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全面的评价电站燃煤锅炉燃烧过程相对稳定性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煤粉炉喷钙脱硫过程的总体模型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我国燃煤中约有三分之一用于火力发电,减少火电厂SO。排放是治理酸雨和SO。污染的重中之重。炉内喷钙脱硫结合尾部增湿活化技术(LIFAC)因流程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而且效率较高,特别适用于燃烧中、低硫煤锅炉的改造,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1]本文?..  相似文献   

15.
废气再循环和添加剂对高辛烷值燃料HCCI燃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废气再循环(EGR)和十六烷值改进荆-过氧化二叔丁基(DTBP)对高辛烷值燃料HCCI燃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辛烷值为90的燃料(RON90)只能在高温高负荷下才能运行HCCI燃烧模式;在其中加入少量的DTBP后,RON90实现HCCI燃烧的工况范围向低温低负荷下大幅度拓展。加入添加剂后,低负荷性能改善的同时,浓混合气的着火时刻可以通过EGR将含添加剂燃料的着火时刻推迟到上止点附近,从而大幅度提高热效率,降低了燃料消耗率。  相似文献   

16.
在六缸电控单体泵增压中冷重型柴油机进气管上面布置电控甲醇喷嘴,采用柴油引燃甲醇均质混合气的二元燃料燃烧模式,开展了高甲醇柴油比的二元燃料燃烧特性与排放特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醇柴比的增加,二元燃料的滞燃期增加,放热率峰值、最大缸内压力和压力升高率峰值都变大;未燃HC和CO排放上升,NO_x排放则先下降后上升;烟度与颗粒物浓度排放都下降,低负荷下醇柴比为4.0时效果尤其显著;大负荷时二元燃料燃烧时热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国内近几年来大量实践证明:沸腾炉是燃用劣质固体燃料的一种合理炉型。本文对石煤及“二煤”在沸腾层中的燃烧过程动力特性试验结果作了简要分析;并对劣质固体燃料沸腾燃烧过程的合理组织作了概括论述。 通过沸腾燃烧方式,充分利用劣质燃料,特别是煤矸石与石煤在我国已经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对这种劣质燃料沸腾燃烧过程的机理必须进行试验研究,加深认识,使这一新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掺加粉煤灰提高含钙脱硫剂的烟气脱硫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前言 在我国降低SO_2的排放量,控制酸雨的形成和发展已刻不容缓。为了减少SO_2对大气的污染,应着重降低燃烧设备特别是电站煤粉燃烧设备的SO_2排放量。目前用以减少电站燃煤设备的SO_2排放量的方法主要有燃烧后烟气脱硫、流化床燃烧和炉内喷钙脱硫。烟气脱硫技术的设备投资昂贵,运行费用高,难以在我国广泛应用。流化床燃烧在相  相似文献   

19.
二元燃料燃烧技术作为一种应用替代能源的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为了深入地理解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醇类等被引燃燃料对柴油低温着火的推迟影响,本文对二元燃料低温着火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温度小于1000 K时,被引燃燃料推迟正庚烷着火的能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乙烷丙烷正丁烷正戊烷正己烷,从正戊烷开始,被引燃燃料对正庚烷着火的抑制作用开始消失。甲醇和乙醇几乎没有低温反应活性,它们将活泼的OH转化为了稳定的H_2O_2;醛类和烯醇的生成反应是醇类燃料推迟正庚烷着火能力强于对应烷烃燃料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新型含氧燃料PODE作为缸内直喷燃料实现PODE/汽油双燃料RCCI燃烧,研究PODE在不同边界条件下对RCCI双燃料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合进气门晚关策略进行了大负荷扩展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柴油燃料,PODE作为直喷燃料能够实现更低的烟度排放,同时有效地改善燃烧效率和热效率;降低λ可以有效抑制峰值燃烧速率,而PODE/汽油RCCI的烟度排放对λ不敏感,即便在λ1的富油条件下依然可以实现极低的烟度排放,但当量比附近区域会引起CO的恶化;进气门晚关可以降低缸内压力和峰值燃烧速率,但是过于推迟的进气门关闭时刻会导致进气量降低引起NO_x的升高;进气门晚关结合高增压实现当量燃烧可以将大负荷范围扩展至2.31 MPa IMEP,同时并未引起有效热效率的显著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