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孔材料孔道内进行的自由基聚合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孔材料具有孔道大小均匀、排列有序、高比表面积、孔径连续可调的特性,主要应用在催化、吸附、分离、传感器以及光、电、磁等许多领域.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其空旷的孔道作为聚合"微反应器",在其内部进行了许多类型的聚合反应.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在介孔材料孔道内烯类单体进行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包括常规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和活性聚合反应,讨...  相似文献   

2.
孔令东  刘苏  贺鹤勇  李全芝 《化学通报》2003,66(10):678-680
利用混合阳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采用两步晶化法合成了孔壁具有沸石次级结构单元的介孔分子筛,通过XRD、N2吸附-脱附、FT-IR以及异丙苯裂解探针反应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介孔材料在结构上与相应的M41S材料类似,无微孔沸石相的存在。立方介孔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在催化异丙苯裂解反应中,六方介孔材料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相似条件下用单一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合成的含沸石次级结构单元的六方介孔材料。  相似文献   

3.
 利用直接合成法和后接枝法将含有磺酸基团的硅烷偶联剂引入MCM-41介孔分子筛中, 合成了酸性介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利用XRD和TEM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利用直接合成法和后接枝法合成的杂化材料仍保持规整的介孔孔道,该材料作为酸催化剂在苯甲醛与乙二醇的缩醛反应中显示了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哌啶改性氨丙基介孔分子筛的原位漫反射红外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翠  周玮  路平  刘双喜 《分子催化》2006,20(2):176-178
介孔材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和很规则的孔大小及孔形状,以化学键键合有机基团的介孔材料又兼有官能团的特性,实现了不少有机均相催化剂的固载.与广泛应用的酸性分子筛相比,人们很少关注碱性介孔材料.经过研究者们的不断工作,固体碱可以应用于Knoevenagel反应、Michael加成、单甘油脂合成反应等方面,原位红外技术具有方便、实时、准确、有效等优点.可以检测样品对气体的吸附,或者在真空、惰性等条件下对样品焙烧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环糊精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最新进展.其中,基于环糊精合成化学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实现环糊精母体的共价键修饰;另一方面,利用该反应参与构筑非共价键的环糊精自组装体系.而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获得的这些新型环糊精衍生物和自组装体系还可以被进一步应用到有机合成化学、复杂“智能型”超分子自组装体系的构筑、药物输运与控缓释工具、蛋白识别以及手性分离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纪永军  张斌  张坤  徐乐  彭洪根  吴鹏 《化学学报》2013,71(3):371-380
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模板法在ZSM-5晶体颗粒表面外延生长介孔氧化硅壳层来调变其外表面酸性, 制备了具有高择形催化性能的介孔氧化硅包裹ZSM-5分子筛的微孔-介孔核壳结构复合材料ZSM-5@mesosilica. 扫描电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表征显示, 具有无序孔道结构的介孔壳层均匀包覆于ZSM-5晶粒的外表面, 而且壳层的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可调变; 另外, 壳层介孔的孔道走向垂直于分子筛核, N2吸附曲线表明复合材料的微孔和介孔具有互通性. 吡啶吸附和氨吸脱附实验结果证明这些分子可以自由扩散进入分子筛的微孔道, 并且介孔壳层包覆以后ZSM-5分子筛内的酸性位和强度基本没有变化. 用固定床评价了该复合分子筛对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与常规ZSM-5相比, ZSM-5@mesosilica核壳材料表现出了较高的对位选择性. 核壳材料独特的择形催化性能归因于介孔氧化硅壳层将ZSM-5非择形性的外表面酸性位部分覆盖, 从而抑制了对二甲苯在外表面的二级异构化反应.  相似文献   

7.
SBA-15负载Pd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Heck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热反应制备了表面离子液体功能化的SBA-15介孔材料,在丙酮溶液中与氯化钯反应,然后使用水合肼在乙醇中还原.测试了这种催化剂在Mizoroki-Heck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与直接负载在SBA-15上的钯催化剂相比,这种表面修饰的介孔SBA-15负载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可回收性和反应稳定性.氮气吸脱附实验和小角XRD衍射实验表明,在合成中,材料的介孔性能并没有被破坏.透视电镜也表征了该材料的表面形貌.最后,Mizoroki-Heck反应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且循环五次后,其催化活性降低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王娇娇  杨霞霞  刘晓燕  张海霞 《色谱》2017,35(3):255-259
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具有高比表面积的介孔硅(PPOSS),并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和铜离子(Cu~(2+))的固定,最终得到功能化介孔硅材料(PPOSS-IDA-Cu~(2+)),然后利用PPOSS-IDA-Cu~(2+)中的Cu~(2+)与蛋白质裸露组氨酸的螯合作用,选择性吸附富含裸露组氨酸的蛋白质。对牛血红蛋白、牛血清白蛋白、肌红蛋白和溶菌酶的吸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PPOSS-IDA-Cu~(2+)材料对富含组氨酸的牛血红蛋白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和较大的吸附容量(3 150mg/g),并且有望与其他材料联合使用,以检测到更多相对丰度较低的蛋白质,丰富人类蛋白质组学信息,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病理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负载TS-1导向剂的介孔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浸渍法将TS-1导向剂高度分散在介孔材料MCM-41和SBA-15的表面,制备出一系列在氧化反应中具有高活性的催化材料.对样品的表征显示催化剂保持了介孔的结构,同时具有四配位的钛物种均匀地分散于介孔催化剂的表面.催化结果显示,与钛硅分子筛(TS-1)相比,所制备的催化剂在小分子的氧化反应中表现出相似的活性,在大分子的氧化反应中展示了很高的活性,体现了介孔材料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pH对两步法非离子模板合成MSU-X类硅基介孔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步法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ween 20为模板剂合成硅基介孔材料, 研究了pH对介孔材料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没有氟离子存在且模板剂浓度较低(约为2%(w))的条件下, 在弱酸性环境中(pH=3.32-4.26)可以制备有序的MSU-X类硅基介孔材料, 本研究中的简单合成体系有助于查明MSU-X合成机理. 对所得介孔材料测试表明, 在同样的合成体系中, 随着体系pH的变化, 所得硅基介孔材料的形貌和孔壁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The photooxidation of chloral was studi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under steady-state conditions with irradiation of a blackblue fluorescent lamp (300 nm < λ < 400 nm, λmax = 360 nm) at 296 ± 2 K. The products were hydrogen chloride, carbon monoxide, carbon dioxide, and phosgen. The kinetic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reaction proceeds via chain reaction of the Cl atom: The results lea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mechanism (B) is confirmed to be more likely than mechanism (A), which was favored at one time by Heicklen for the mechanism of the oxidation of trichloromethyl radicals by oxygen molecules: The ratio of the initial rates of CO and CO2 formation gave k7/k6 = 4.23M?1, and the lower limit of reaction (5) was found to be 3.7 × 108M?1 sec?1.  相似文献   

19.
20.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initial bark of the Siberian firAbies sibirica and of the solid residues after extraction with carbon dioxide, water, and alcohol have been studied. On successive extraction, the yield of extractive substances amounted to 25.05% of the absolutely dry bark. The carbon dioxide, aqueous, and alcoholic extracts obtained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carbon dioxide extract was found to contain 34.97% of essential oil, while only traces of it were detected in the aqueous and alcoholic extracts.Krasnoyarsk State Technological Academy.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Prirodnykh Soedinenii, No. 1, pp. 42–45, January–February, 1996. Original article submitted August 14, 19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