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合成十三种镧系元素与邻菲咯啉(Phenno)单氮氧化物及乙酰丙酮(Hacac)的三元配合物, 元素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Ln(phenno)(acac)3(Ln=La,Pr,Nd,Sm-Lu)。对该系列配合物的红外光谱, 紫外光谱, 热谱及电导等性质进行了研究,Sm(Phenno)(acac)3的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 金属离子与三个acac及一个Phenno的七个氧一个氮原子配位, 配位数为八, 配位多面体为变形十二面体。  相似文献   

2.
刘伟生  谭民裕  王欣  张善宇 《化学学报》1990,48(11):1090-1095
本文合成十三种镧系元素与邻菲咯啉(Phenno)单氮氧化物及乙酰丙酮(Hacac)的三元配合物, 元素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Ln(phenno)(acac)3(Ln=La,Pr,Nd,Sm-Lu)。对该系列配合物的红外光谱, 紫外光谱, 热谱及电导等性质进行了研究,Sm(Phenno)(acac)3的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 金属离子与三个acac及一个Phenno的七个氧一个氮原子配位, 配位数为八, 配位多面体为变形十二面体。  相似文献   

3.
TiO2/SnO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敌敌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成了直链醚-组氨酸Schiff碱(四甘醇醛缩双组氨酸Schiff碱)及其稀土配合物,以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磁化率等确定配合物组成为Ln3(H2L)2(NO3)9(Ln=La,Nd,Gd,Er,Yb;L=C20H26N6O7),采用交叉极化结合魔角旋转技术(CP/MAS)和消除旋转边带技术(TOSS),获得固体高分辨^13C NMR谱,见到-COO^-的^13C谱峰分裂等新信息。结合液体^1H NMR谱等,对L-组氨酸中咪唑基的配位进行了研究,以EPR波谱探讨了配合物的晶体场强等特性。观察到Er配合物对超氧阴离自由基的清除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Co(3,3-tri)(amp)Cl]^2^+四个经式异构体的NMR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祝黔江  陶朱  张建新  徐元植 《化学学报》2000,58(11):1434-1441
利用一维及二维核磁共振谱,如gCOSY和NOESY,对合成的4个[Co(3,3-tri)(amp)Cl]^2^+经式异构体的溶液结构进行了解析,与柱色层方法分离出的四带配合物对照的结果是:b1=m2;b2=m4;b3=m1;b4=m3。  相似文献   

5.
蔡乐真  姚克敏  沈联芳 《化学学报》1991,49(10):987-992
合成了15种新的镧系高氯酸盐和二缩三乙二醇二甲醚的配合物, 证明其组成为Ln(Clo4)3·EO3Me2ˉ5H2O(Ln=La-Lu, Y)。由于端基的改变明显影响配位能力, 因而引起配合物组成及物化性质等一系列变化。本文尝试以^1^3C NMR弛豫速率法获取直链聚醚配合物中的结构信息, 并探计其构象问题, 实验证明成配后配体采取全TGT构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合成了镧系金属高氯酸盐与1,8-萘啶氮氧化物形成的Ln(C8H6N2O)4(ClO4)3(Ln=Sm-Lu)的固体配合物. 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测定, 并作了Eu(ClO4)2与1,8-萘啶氮氧化物配合物的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结果表明Eu^3^+离子与4个配体的氧原子和氮原子配位, 配位数为8.  相似文献   

7.
首次合成了直链醚Schiff碱,乙酰丙酮缩二甘醇二胺(ACACDA),并以分步法得到它与稀土元素的九种新配合物:[Ln(ACACDA)~2(NO~3)](NO~3)~2·4H~2O(Ln=La,Pr,Nd,Sm,Gd,Tb,Er,Yb,Y)。以紫外、红外光谱,特别是500MHz的NMR谱表征了配合物,通过其形成机理探讨,证明配合物中配体采取烯胺式构型形成稳定共轭结构。研究了Gd配合物的EPR谱,呈"U"谱特征,并出现"零场效应",据此讨论了配合物中晶体场强度及Gd^3^+周围的局部对称性。  相似文献   

8.
[Co(3,3-tri)(ibn)Cl]^2^+异构体的2DNMR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维及二维核磁共振谱,如gCOSY和NOESY,对合成的5个[Co(3,3-tri)(ibn)Cl]^2^+几何异构体在溶液中的结构进行了解析,与柱色层方法分离出的五带配合物对照的结果是:b1=m4;b2=m2;b3=m1;b4=m3及b5=f3。利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从能量角度解释了配合物异构体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三铝九钨杂多硅酸盐异构体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光  瞿伦玉  彭军 《化学学报》1991,49(9):889-893
本文报道了八种新化合物A-α和A-β-M5-mHm[H2SiW9Al3(H2O)3O37]·xH2O(M=K,TMA,TEA,TBA)的合成、性质研究和结构确定。几种盐的红外和紫外光谱表明这两种异构体阴离子具有Keggin结构。四圆衍射实验测得A-αSiW9Al3-K的晶体结构。极谱数据上表明两个阴离子仍保持母体阴离子α-和β-SiW9的还原形式, 但其半波电位稍有降低。^2^7Al NMR数指出铝原子在阴离子中是八面体配位的, 三个铝原子处于相同的化学环境中。紫外光谱、极谱和^2^7Al NMR谱均可区分两种异构体, 也研究了两种阳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和几种盐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吴静  徐青  王奎武  姚克敏 《化学学报》2001,59(8):1290-1293
合成了稀土与四甘醇醛-二甘肽型Schiff碱(TAGLGL)形成的六种新配合物,在此配体中同时引入了C=N及HN—C=O基团。经元素分析、光谱等表征,确定该类多核配合物组成为:[Ln3(TAGLGL)(NO3)7]·4H2O(Ln=La,Nd,Sm,Gd,Yb,Y)。以液体1^HNMR谱、固体高分辨^13CNMR等方法,并结合Gd(Ⅲ)配合物的EPR波谱着重探讨了配位作用,配位数和晶体场强等。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法通过Ln2O3、Zn(CH3COO)2·2H2O与2,5-吡啶二羧酸为配体的反应合成出两个新型三维杂金属配位聚合物[Ln2Zn2(2,5-pydc)5(H2O)d·4H2O (Ln=Sm(1),Eu(2);2,5-pydc:2,5-吡啶二羧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未衍射方法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的结构是相同的,其晶体均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配合物1和2中2,5-吡啶二羧酸配体共有两种配位方式.通过配位模式Ⅰ连接Ln和Zn形成二维层状结构;而层与层之间通过配位模式Ⅱ进一步连接起来形成三维复杂网状结构.此外,还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和热分解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荧光分析表明,金属Zn的引入有效增强了配合物中稀土金属的发光.  相似文献   

12.
吡啶3-羧酸铽(铕)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吡啶3-羧酸铽(铕)配合物晶体,元素分析表明化学式为Ln(3-PYA)_3·2H_2O(Ln=Tb.Eu,3-PYA为吡啶3-羧酸)。对该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热谱及电导等性质进行了研究。吡啶3-羧酸铽的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为二聚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点群P_(21/c),晶胞参数:a=0.9609(6)nm,b=1.1649(3)nm,c=1.7758(8)nm,β=91.75(5)°,V=1.9869nm~3,Z=2,D_(calc)=1.88g/cm~3,μ=36.5cm~(-1)。Tb~(3 )离子的配位数为8,是由吡啶3-羧酸分子中的两个氧,四个桥连吡啶3-羧酸分子中的四个氧,两个水分子的两个氧,共八个氧配位,其配位多面体为畸变12面体。两个Tb~(3 )是由四个吡啶3-羧酸的羧基氧桥连起来形成二聚体。  相似文献   

13.
溶液法合成了配合物{[Tb(3-IBA)3(H2O)2]·0.5(4,4′-bipy)}n(3-IBA=3-碘苯甲酸根;4,4′-bipy=4,4′-联吡啶),并通过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质表征。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该配合物具有一维链状结构。Tb^3+离子与8个O原子配位,其中6个O原子来自5个3-碘苯甲酸根,2个O原子来自水分子。相邻Tb^3+离子通过2个双齿桥联的3-碘苯甲酸根联结成一维链状结构。未配位的4,4′-联吡啶分子与配位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并将相邻的一维链联结起来形成二维网状结构。沿a轴的分子堆积形成一维孔道,是由于相邻一维链的苯环之间部分重叠而形成的。在紫外光照射下,配合物发出很强的绿色荧光。配合物的荧光光谱中,4个峰位于490、544、583和619nm,分别对应于Tb^3+离子的^5D4→^7F6、^5D4→^7F5、^5D4→^7F4和^5D4→^7F3跃迁。  相似文献   

14.
首次合成了四种N,N′-双(2-吡啶甲酰胺)-1,4-二乙烯三胺(L=C16H19N5O2)稀土配合物。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值的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Ln(H3L)(NO3)2].NO3.C l3.3H2O,(Ln=La(Ⅲ),Eu(Ⅲ),Gd(Ⅲ),Ho(Ⅲ))。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配体中两个酰胺基氧和两个吡啶氮分别与稀土离子配位,两个硝酸根均为双齿配体,稀土离子的配位数为8,Ln(Ⅲ)与H3L形成了1∶1的配合物。另外,进一步采用荧光光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粘度法研究了系列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系列配合物与DN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其作用模式主要为沟面结合和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15.
溶液法合成了铕、铽与1H-苯并三唑-1-乙酸及1,10-邻菲啰啉的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稀土配位滴定、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可能组成为Ln(L)3phen(Ln=Eu(III),Tb(III);HL=1H-苯并三唑-1-乙酸,Hbtaa;phen=1,10-邻菲啰啉)。利用荧光光谱、热分析和电化学方法讨论了配合物性质。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均有较好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6.
用2,4,6-吡啶三甲酸和稀土钐、镝或钆的高氯酸盐溶液、碳酸锶、碳酸钾在180℃水热条件下进行反应,制备出3个含有3种金属离子的配位聚合物[Ln Sr K(ptc)2(H2O)]n(Ln=Sm(1)、Dy(2)、Gd(3),H3ptc=2,4,6-吡啶三甲酸)。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三者具有相同的结构,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中配体2,4,6-吡啶三甲酸根以2种不同的配位方式与3种金属离子配位,一种方式中连接了7个金属离子,另一种方式中连接了8个金属离子。Ln(Ⅲ)为八配位,与羧基上的6个氧原子和2个吡啶环上的2个氮原子配位;Sr(Ⅱ)也是八配位,配位原子均为氧原子;K(Ⅰ)与5个氧原子配位。荧光发射光谱表明,钐和镝的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均发射Sm(Ⅲ)和Dy(Ⅲ)两种离子的特征荧光,钆的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由于发生荷移跃迁而发射绿色荧光。  相似文献   

17.
水热法合成了配合物{[Ln(Hbmdc)(bmdc)(H2O)3].3H2O}n(Ln=Eu,1;Dy,2;H2bmdc=苯并咪唑-5,6-二羧酸),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1和2具有相似的一维链状结构。配体H2bmdc以2种不同的类型与Ln3+离子配位:完全去质子化的bmdc配体和咪唑环上的氮原子被质子化的Hbmdc配体。bmdc配体的2个羧基采取双齿螯合/双齿螯合方式配位;Hbmdc配体的1个羧基采取双齿螯合方式配位,另1个羧基未参与配位。每个Ln3+离子与6个羧基氧原子和3个水分子中氧原子配位,形成9配位的扭曲单帽四方反棱柱体。相邻的Ln3+离子通过bmdc配体桥联形成螺旋链状结构。链和链之间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进一步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和2分别显示Eu3+和Dy3+离子的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测定了在三种不同稀土离子(镧La^3^+、钬Ho^3^+和镱Yb^3^+)的水溶液中甘氨酰-缬氨酸的^1H的^1^3C稀土诱导位移。计算了Ho、Yb与甘氨酰-缬氨酸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讨论了稀土与该配体的配位作用及对配合物构象进行了研究, 发现配位后的甘氨酰-缬氨酸以一种空间位阻较小的伸展构象存在。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以6-羟基-2,3,9,10-二苯并-1,4,8,11,14-五氧杂-环十六-2,9-二烯(1)及其衍生物(2,3和4)为配体,在乙腈中合成了十八种新的稀土硝酸盐配合物。其中羧酸冠醚4与稀土硝酸盐[Ln(NO~3)~3]分别形成2:1型(Ln=La,Ce,Pr,Nd)、4:3型(Ln=Sm)和3:4型(Ln=Eu,Gd,Tb,Dy,Ho,Er,Tm,Yb,Lu,Y)配合物;冠醚1与La(NO~3)~3形成1:1型配合物;冠醚2,3与La(NO~3)~3均形成2:1型配合物。对所得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性质研究。对臂型冠醚中边臂的配位作用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胞嘧啶稀土配合物的振动光谱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水体系中首次合成三种胞嘧啶稀土配合物Ln(Cyt)2(NO3)3(Ln=La, Ce, Gd)。振动光谱的实验频谱分析以及SAS值和量子化学计算结果, 表明该系列配合物以两个胞嘧啶分子在N(3)和C(2)=O(1)位同稀土配位, 两个硝酸根双齿配位, 形成八配位稀土配合物, 属C2h分子点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