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对超声弹性成像(UE)联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对微小(≤2 cm)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本院80例乳腺病变患者共112个病灶,所有患者均给予UE和BI-RADS检查,以病理检查为参照,分析UE、BI-RADS及二者联合对微小(≤2 cm)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12个病灶中,良性60个(53.57%)、恶性52个(46.43%);恶性乳腺病变患者UE和BI-RADS评分明显高于良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E鉴别微小乳腺良恶性病变(≤2 cm)的敏感度为76.92%、特异度为76.67%、准确度为76.79%,BI-RADS的敏感度为80.77%、特异度为80.00%、准确度为80.36%,UE联合BI-RAD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15%、95.00%、95.54%,可见UE联合BI-RADS的鉴别效果明显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证实了UE、BI-RADS对微小(≤2 cm)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良好的鉴别价值,且二者联合的鉴别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
分析SMI(微血管成像技术)测定血流分布模式、消融灶体积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及患者疗效预测的关系。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依照患者术后病理检测结果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采用微波消融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前后采用SMI及CEUS(超声造影)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采用SMI对患者进行评估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AUC,均明显高于CEUS,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MI扫描检查的病灶未完全消融率、参与微血管率均明显高于CEUS检查,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MI扫描检查的消融灶体积、消融灶长及消融灶宽均明显高于CEUS扫描检查,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采用SMI技术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可有效用于评估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超声心动图(UCG)结合心电图(ECG)在鉴别扩张性心肌病(DCM)和缺血性心肌病(ICM)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象为回顾性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DCM组和ICM组患者各80例,两组均给予UCG和ECG检查并分析比较其表现。结果显示,DCM组室壁节段性运动障碍、左室心尖圆而薄、左室圆拱门形、室壁矛盾运动发生率明显低于ICM组,DCM组弥漫性室壁运动障碍、左室球形发生率明显高于I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期内径、右心室内径、二尖瓣E点至室间隔间距、E/A、RV6、RV6/RMAX明显高于ICM组,DCM组主动脉、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量明显低于I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反流程度明显高于I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格表法结果显示,UCG结合ECG鉴别DCM和ICM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7.50%、96.25%和96.88%,与实际结果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证实了UCG结合ECG监测可为鉴别DCM和ICM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可作为鉴别DCM和ICM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选择2013年10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53例经临床确诊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发作间期分别行常规CT、MRI、SPECT检查,观察3种方法对致痫病灶检出和定位准确率,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和MRI在难治性癫痫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SPECT检测患侧rCBF低于健侧[(46.05±7.62)vs(54.51±9.39),P<0.05],MRI检测患侧NAA(cho+Cr)低于健侧[(0.47±0.05)vs(0.69±0.11),P<0.05]。SPECT对致痫灶检出率、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1.13%、73.58%,均高于MRI和常规CT(P<0.05)。联合SPECT、CT、MRI对致痫灶检出率、定位准确率达94.34%、92.45%,高于单独诊断(P<0.05),联合rCBF+NAA(cho+Cr)预测致痫病灶位置的AUC达0.923,灵敏度和特异度达82.26%、98.91%,高于rCBF、NAA(cho+Cr)(P<0.05)。结论:PET-CT、MRI对难治性癫痫术前定位均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PET-CT在致痫灶检率、定位定侧方面更有优势,联合诊断更有助于提高定位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常规超声在乳腺非肿块型疾病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68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常规超声、CEUS及两者联合的诊断价值。68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中良性28例,恶性40例;常规超声特征中,良恶性病灶在微钙化、病灶周围血流分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中良恶性病灶在增强强度、均匀度、显影时间及穿支血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C定量参数中,良恶性病灶在TTP、PI、AUC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超声联合CEUS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疾病良恶性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96.43%、92.65%、97.30%、87.10%,高于单独使用常规超声或CEUS(P<0.05)。CEUS联合常规超声可显著提高乳腺非肿块型疾病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50例,依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48例、良性10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T、MRI检查,分析CT、MRI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价值。结果发现,MRI总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毛糙、信号/密度不均检出率明显高于CT,MRI钙化灶检出率明显低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中,CT为79.17%、74.51%、76.00%,MRI为83.33%、80.39%、81.33%,CT联合MRI为95.83%、96.08%、96.00%,CT联合MRI明显高于CT、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T、MRI可作为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重要方法,CT对钙化灶有较高的分辨能力,MRI对软组织及小病灶有较高的分辨能力,CT联合MRI可有效提高其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实时超声心动图(RTE)与平板运动心电图(TET)诊断冠心病(CHD)的价值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疑似CHD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RTE、TET检查,并以冠脉造影(CAG)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TE与TET对CHD的诊断价值。CAG结果显示,100例疑似CHD患者中,CHD患者40例(40.00%)、非CHD患者60例(60.0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诊断CHD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中,RTE为85.00%、86.67%、86.00%、0.837,TET为80.00%、76.67%、78.00%、0.768,RTE与TET联合为100.00%、96.67%、98.00%、0.924,明显高于RTE、TE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E高于TE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证实了RTE、TET是诊断CHD重要的方法,且RTE与TET联合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更高。  相似文献   

8.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乳腺钼靶、超声造影检查在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NMLE)诊断中的价值。选取NMLE患者110例接受乳腺钼靶、超声造影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经病理确诊恶性病变87例,良性病变23例;恶性病变钼靶表现钙化、结构不对称或紊乱、不规则高密度的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恶性和良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有明显差异(P0.05);超声造影诊断良恶性病变的灵敏性、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钼靶检查(P0.05)。结果证实:相比较乳腺钼靶,超声造影在鉴别NMLE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较高,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产前超声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筛查胎儿中枢神经系统(CNS)畸形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胎儿CNS畸形的孕妇196例,所有孕妇均给予产前超声、MRI检查,以产后结果为对照,分析产前超声、MRI及二者联合对胎儿CNS畸形的筛查价值。结果显示,产后胎儿CNS畸形84例(42.86%);在筛查胎儿CNS畸形方面,产前超声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0.95%(68/84)、76.79%(86/112)、78.57%(154/196),产前MRI分别为88.10%(74/84)、82.14%(92/112)、84.69%(166/196),产前超声联合MRI分别为97.62%(82/84)、94.64%(106/112)、95.92%(188/196),产前超声联合MRI明显优于产前超声、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超声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证实了产前超声、MRI对胎儿CNS畸形具有良好的筛查价值,且二者联合的筛查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94例PHN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普瑞巴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连续治疗4周。本文比较了治疗前、治疗1周、2周、4周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并评价了治疗后的综合疗效,记录了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显示,较治疗前,治疗1周、2周、4周后两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两组治疗1周、2周、4周后PSQI评分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6%,对照组为78.7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证实了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治疗PHN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疼痛症状,提升睡眠质量,同时具有安全性保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多层螺旋CT(MSCT)诊断甲状腺癌中的辐射和对比剂剂量选择进行了分析。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行MSCT检查的甲状腺癌、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各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50例,A组参数为对比剂1.2 mL/kg、120 kV、180 mA,B组为对比剂1.0 mL/kg、120 kV、180 mA,C组为对比剂1.2 mL/kg、100 kV、100 mA,D组为对比剂1.0 mL/kg、100 kV、100 mA。结果显示,A组和B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明显低于C组和D组,A组和B组甲状腺CT值、背景信号、背景噪声明显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证实,对于MSCT诊断甲状腺癌中的辐射和对比剂剂量,选择1.0 mL/kg、100 kV、100 mA可在不严重影响图像质量及检查结果下有效减少患者的CT辐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CT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β2-微球蛋白(β2-M)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选取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0例疑似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患者进行研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CT检查、血清HCY和β2-M水平检查,并比较了CT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情况、两组患者血清HCY和β2-M水平,以明确CT、HCY、β2-M诊断价值及误诊率、漏诊率。结果显示,120例疑似患者中,CT检测出646节段病变血管,其中轻度狭窄155节段,中度狭窄257节段,重度狭窄143节段,血管完全闭塞91节段;研究组患者血清HCY、β2-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的AUC为0.863,截断值>21.75(μmol/L),诊断敏感性为79.00%,特异性为80.00%,β2-M的AUC为0.837,截断值>2.98(μmol/mL),诊断敏感性为75.25%,特异性为65.21%;CT诊断阳性率为67.50%,HCY诊断阳性率为69.17%,β2-M诊断阳性率为67.50%,三者联合诊断阳性率为82.50%,联合诊断阳性率高于CT、HCY、β2-M单独诊断阳性率(P<0.05);CT、HCY、β2-M单一检测对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均有较高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但三者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最高,误诊率、漏诊率最低。本文证实了采用CT联合血清HCY、β2-M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高,误诊率、漏诊率低。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超声双重造影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术前T分期的价值。结果显示,超声双重造影共检出120例胃癌患者,出现10例漏诊,MRI共检出109例胃癌患者,出现21例漏诊。金标准共检出52例T1期、32例T2期、26例T3期、20例T4期患者,超声双重造影诊断出T1期48例,符合率92.31%;T2期30例,符合率93.75%;T3期24例,符合率92.31%;T4期18例,符合率90.00%,进一步分析显示,超声双重造影对不同胃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均高于MRI。因此,超声双重造影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对术前T分期诊断价值均高于MRI。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2 cm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以≤2 cm乳腺病变患者18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CT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对照,分析超声BI-RADS、CT及二者联合对≤2 cm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病理学结果显示,乳腺癌有58例(31.52%)、乳腺良性病变有126例(68.48%);超声检查对乳腺病变检出率低于CT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BI-RADS联合CT鉴别≤2 cm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55%、95.24%、95.65%,明显高于单独超声BI-RADS或CT(P<0.05)。本文证实超声BI-RADS、CT对≤2 cm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良好的鉴别价值,且二者联合的的鉴别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超声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节阻滞联合全麻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滞麻组和单麻组,每组50例,单麻组给予单纯全麻,滞麻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比较两组镇痛及苏醒质量、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滞麻组切皮时(T1)、关节置换时(T2)、术毕(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明显低于单麻组,滞麻组镇痛优良率明显高于单麻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滞麻组呼之睁眼、呼之握拳、拔管、苏醒时间和苏醒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单麻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滞麻组和单麻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文认为,超声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节阻滞联合全麻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及苏醒质量,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