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TAN浊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铁、钴、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以TAN为衍生试剂,用TritonX—114非离子表面活性制浊点萃取富集铁(11)、钴(11)、镍(11)的各种条件,并于ODS柱上,用内舍4.5mmol·L^-1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和0.03mol·L^-1pH5.5HAcNaAc缓冲溶液的甲醇/水溶液(体积比为69;31)作流动相,检测波长为565nm,流速为0.8mL·min^-1,发展了浊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铁、钴、镍的新方法.在选定条件下,大多数离子不干扰测定,方法灵敏度高,对铁、钴、镍的检测限分别为0.1,0.1,0.03μg·L^-1.方法用于水样中铁(Ⅱ,Ⅲ)、钴(Ⅱ)、镍(Ⅱ)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研究发现在醋酸介质中,超痕量的镍( Ⅱ) 能催化过氧化氢和溴酸钾氧化二甲苯兰FF 褪色。通过研究该反应的最佳条件和动力学参数,建立了测定超痕量镍( Ⅱ) 的新方法。该方法检测限为2 .33 ×10 - 7 g 镍( Ⅱ)/L,测定范围为0 ~4 .8 μg 镍( Ⅱ)/L  相似文献   

3.
以反渗透作为主体工艺进行突发自然灾害应急水处理工艺研究,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反渗透工艺对浊度、CODMn、氨氮和盐类物质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9%,90%,87%和96%.对镉、铅、镍、铜4种常见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显著,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6%,97%,96.5%,96%.对乙苯、二甲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2,4,6-三氯酚、三氯乙酸、三氯乙醛以及乐果、灭草松、草甘膦、敌敌畏、百菌清、毒死蜱6种典型农药的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8.51%,98.46%,97.84%,99.03%,99.11%,99.56%,99.24%,99.29%,99.16%,99.98%,99.95%,99.76%,99.61%,99.67%;对三氯甲烷、三溴甲烷、苯酚、苯乙烯的去除效果一般,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43%,86.03%,72.64%,63.31%;对苯、二氯甲烷、甲醛的去除效果较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4.36%,17.57%,8.37%.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急水源地水质建议性标准,为突发性水污染反渗透处理工艺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PCR技术扩增环加氧酶2(COX-2)基因的C末端777bp的片段,插入到pET-28b(+)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产生包涵体形式his-COX-2融合蛋白.用镍离子螫合柱(Ni—NTA)纯化融合蛋白,获得纯度较高的原核表达蛋白.纯化后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ELISA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抗体.用此抗体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癌组织中的环加氧酶2的表达.ELISA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免疫家兔所得的环加氧酶2抗体具有很高的效价,并能够特异性的识别真核细胞中的环加氧酶2.用此抗体检测肝癌组织中的环加氧酶2的表达.证实肝癌组织中伴随有环加氧酶2的大量表达.同时所得的环加氧酶2抗体具有很高的效价和特异性,为进一步研究环加氧酶2的功能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含芳烃废水的C1O2催化氧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自行设计、建立的废水催化氧化反应实验装置上对氯酚、苯酚及苯胺废水进行了C1O2催化氧化处理。苯酚、邻氯苯酚、苯胺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5%、99.3%和97.86%,而相应的CODcr去除率分别为81.6%、83.1%和83.54%.通过对反应中间产物的测定分析发现,用ClO2作氧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催化氧化废水中的芳烃化合物,可以将大分子苯环类污染物氧化分解成小分子的中间产物,从而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这为ClO2催化氧化技术与生化技术组合处理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由三乙四胺六乙酸(TTHA)与NiCO3·2Ni (OH)2·4H2 O 在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了蓝色晶体[Ni(H2O)6]2 ·[Ni2TTHA(H2O)2]2-·4H2O,并对其进行了单晶X 射线衍射、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和热重差热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该配合物的结构中,水合阳离子[Ni(H2O)6]2 的镍(Ⅱ)离子中心被来自水的6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一个近似对称的八面体;阴离子[Ni2TTHA(H2O)2]2-中的每个镍(Ⅱ)离子中心被来自配体TTHA的2个烷胺氮原子、3个羧基氧原子和1个来自水的氧原子配位,双核镍(Ⅱ)离子被来自配体TTHA烷胺氮原子桥连,形成两个被扭曲的八面体.  相似文献   

7.
以竹粉水热炭(BC)作为基底,负载Fe3O4磁性材料使其具有磁性,同时经共沉淀法在磁性水热炭表面生长层状双氢氧化物(LDH)来提升吸附性能。将制备的材料用于吸附酸性橙7,探究了不同pH、离子浓度、水质、微塑料、腐殖酸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SEM、BET、XRD、FT-IR、VSM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吸附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阶动力学模型。在40℃下,平衡吸附量能达到271.64 mg·g-1,该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循环吸附效果,循环4次仍具有较好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8.
用溶剂萃取方法从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红浅稠油中提取了沥青质、胶质和石蜡,通过对此多元驱水溶液和稠油、胶质、石蜡形成乳状液接触角的影响,探讨了此多元驱的降粘机理.实验得出,多元驱能够从地岩中驱替出稠油主要是多元驱水溶液与稠油中各个组成成分石蜡、胶质的共同作用,而且胶质的影响大于石蜡的.无机盐(Na2SO4、KCl和NaCl)、复合碱(NaOH和Na2CO3)和表面活性剂(LAS和AES)按照质量分数分别为51.87%、40.17%和6.99%,聚合物(PAM)质量浓度为800 mg/L,组成多元驱,配成1%的水溶液,油水质量比为7:3,实验温度50℃,以花岗岩为模拟地岩,可以达到良好的洗油能力.  相似文献   

9.
Al-Fe柱撑膨润土的制备及其对活性艳红X-3B的吸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Fe^3 ,Al^3 与碱液反应制备出OH-Fe离子,Keggin离子,并由此制备出不同Fe/(al Fe)比值的Al-Fe柱撑膨润土,并对其吸附有机染料-活性艳红X-3B的效果作了研究(也其他几种改性膨润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Al-Fe柱撑膨润土的层间距被明显撑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高,可以替代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用于处理有机物废水。  相似文献   

10.
用离化团簇束(ICB)沉积法在石英玻璃和云母衬底上形成了C60薄膜,XRD测试表明膜呈多晶结构,原位电阻测试表明膜的室温电阻率超过104Ωcm,具有负的电阻温度系数.用80keVP+,BBr3+,Ar+和He+对C60膜作剂量范围为0~1016cm-2的离子注入,C60膜的电阻率随注入剂量增加而急剧下降,磷注入具有n型掺杂作用,离子与C60分子的相互作用导致C60分子分裂,引起薄膜表面非晶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铁粉与金属盐溶液进行置换反应的方法,分别制备了Ni、Cu、Ag 3种金属与铁构成的双金属,并将其用于吸收 液相还原法工艺中,以处理二氯甲烷废气,考察了pH值、双金属比率等因素对金属铁与二氯甲烷之间的还原脱氯反应以及体系净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双金属与水组成的体系中,低pH值有利于二氯甲烷的还原脱氯;金属比例在一定范围内(R/Fe<0.05%),3种双金属体系的还原脱氯能力均随R比例的提高而增强;对于实验所研究的3种双金属体系,Ni/Fe对二氯甲烷的还原脱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杯芳烃交联壳聚糖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缩水甘油基杯[4]芳烃与壳聚糖中的氨基或羟基发生交联,得到了两种网状结构交联壳聚糖.分别考察了这两种交联壳聚糖对过渡金属离子Co^2 ,Cu^2 ,Zn^2 ,Ni^2 及碱金属离子Na^ ,K^ ,Cs^ 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N-交联壳聚糖对碱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远远大于未交联壳聚糖;两种交联壳聚糖对过渡金属离子的吸附与交联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零价铁(Fe0)修复Ni2+污染水体的效果及同步修复Ni2+和有机氯的可能性,考察了Fe0对水中Ni2+的去除效果及Ni2+对有机氯脱氯的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Fe0除镍反应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obs)随铁粉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大,铁粉颗粒粒径由2.000~0.425,0.425~0.150,0.150~0.075减小到<0.075 mm时,kobs值相应由0.022 3,0.053 8,0.104 8增加到0.155 0 min-1;在考察的pH范围(2.5~10.0)内,零价铁对Ni2+保持着较高的反应速率,在酸性条件下,反应速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降低.Fe0同步修复Ni2+和含氯有机物时,含氯有机物的存在并没有对Ni2+的去除产生很大影响,但镍的存在对Fe0脱氯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 同时,在考察的280 h内铁粉填充柱对水中的Ni2+保持着较高的去除效率(>80%),这为Fe0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捕集剂DTCR对水中微量Zn2+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重金属离子采用常规处理难以达标的问题,本文选用重金属离子捕集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型螯合树脂DTCR,对水中微量Zn2+进行深度处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H值的影响最大,在pH 7.0~8.0范围内,处理效率较为理想,而pH值的进一步升高反而会使Zn2+再次溶出;DTCR的投加量为1.1倍剂量比时可使含Zn2+废水有最好的处理效果;反应时间20 min后,Zn2+的去除达到稳定;温度对处理效果影响不大,一般而言30~50℃时处理效果较为适宜;多种重金属的共存也会影响到Zn2+与DTCR的络合反应.通过DTCR处理后,含Zn2+废水残留浓度可降至1.0 mg.L-1以下,去除率达到85%以上,稳定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捕集剂法处理低浓度电镀废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含Ni2+、Cr3+、EDTA-Cu、焦磷酸铜的单一及综合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对市场上常见的几种重金属捕集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捕集剂CM-1在金属离子去除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更能满足要求.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捕集剂投加量、pH值、废水初始浓度及金属离子共存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CM-1的最佳使用条件.同时对CM-1成分进行了红外和紫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其属于二硫代氨基甲酸(DTC)类物质.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光助/H2O2/草酸铁处理已经过生化处理的垃圾渗滤液(CODcr=450mg/L左右)时,采用365nm、125W的UV灯照射下,光强为Iu=2.9mW/cm^2时,反应较佳条件是pH值=4.0左右及总药剂用量为1.4%(体积比)。草酸铁的用量要适当,投加量过少,混凝效果较差,有效光子不能完全转化为化学能,处理效果不理想;投加量过多,溶液形成棕色浑浊,使紫外光的吸收降低,造成光散射,降低反应速度。而H2O2的投加量过多,将使铁的络合物更加稳定,H2O2的分解速率受到限制,投加量过少,效果也会降低。当总药剂用量为1.4%(体积比,其中30%过氧化氢0.6%,0.1mol/L草酸铁溶液0.8%)时,反应30min后,CODcr去除率可达80%左右,脱色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DTC类重金属捕集剂对Cu~(2+)去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二胺、氢氧化钠、二硫化碳等为原料,在常温下合成一种橘红色的液体产品DTC-E,经测定,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类).以模拟含铜废水为处理对象,系统考察了反应体系各因素对DTC-E捕集去除游离态Cu2+效果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电镀含铜废水的处理以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DTC-E对反应体系的pH值适用范围(4~12)较广;最佳反应pH值和DTC-E投加量分别为8.0和1.0倍化学计量比(DTC∶Cu2+);絮凝剂的存在能够显著增强DTC-E对游离Cu2+的捕集去除效果;相比之下,反应体系的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游离Cu2+的去除效率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梯级河岸人工湿地的数值模拟,以总磷(TP)在梯级河岸人工湿地的运移为例,通过流场、TP浓度场和TP运移归宿的分析,探讨了植物根系和填料对TP运移和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TP而言,有植物湿地的去除率均大于相应无植物湿地的去除率;含豆石层(降解系数和渗透系数相对较大)湿地的去除率均略大于相应无豆石层湿地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9.
有机硫对水体中微量Cu(Ⅱ)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重金属离子采用常规处理难以达标的问题,选用TMT、DTCR等有机硫和Na2S,对水中微量Cu^2+进行深度处理研究.通过3种金属捕获剂的处理效果对比,最终选用TMT作为Cu^2+捕获剂,重点探究了pH值、反应时间、TMT投加量、温度等因素对TMT处理Cu^2+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对Cu^2+去除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则有限.另外,在存在EDTA等络合剂的情况下,TMT对Cu^2+处理效果并不理想,这一点通过络合常数和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也得到了论证.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微量Cu^2+等重金属离子的达标排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化学活化法将造纸污泥制备成活性炭,运用SEM、BET、EDS、FT-IR等常规表征技术分析其理化性质,再将制备的污泥活性炭作为催化剂,应用于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橙黄Ⅱ模拟染料废水,并考察不同因素对橙黄Ⅱ降解效果的影响,探究污泥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橙黄Ⅱ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1)造纸污泥活性炭的理想制备条件为:原污泥与氯化锌质量比为1∶2,活化时间为12h,炭化温度为600℃,炭化时间为60min.(2)在污泥活性炭催化臭氧体系中,污泥活性炭投加量和臭氧流量的增加有利于橙黄Ⅱ去除率的提高,但随着溶液初始pH值的增大,橙黄Ⅱ去除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