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系统地阐述了从原子、原子核到基本粒子内部结构研究的历史及现状,讨论了微观物理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前景和展望.论文还阐述了微观物理与宏观物理(宇宙论和天体物理等)的结合与交叉,以无可争辨的实验事实阐明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无限性.  相似文献   

2.
微观世界探索(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系统地阐述了从原子、原子核到基本粒子内部结构研究的历史及现状,讨论了微观物理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前景和展望.论文还阐述了微观物理与宏观物理(宇宙论和天体物理等)的结合与交叉,以无可争辨的实验事实阐明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无限性.  相似文献   

3.
 量子概念代表了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核心观念,不仅说明了微观实物粒子存在的基本形式,而且描述了波与场所具有的粒子性特征。以量子力学为核心的现代量子理论,完整地描述了微观世界的量子行为。时至今日,虽然在量子力学基础方面,量子力学的含义还没有定论,但量子力学已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基石,导致了激光、半导体和核能技术的产生,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人类社会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多种显微镜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微镜是微观研究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观察了解微观世界所必需的科学研究工具。根据被观测对象、放大倍数、分辨率、精密程度以及用途要求的不同,显微镜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相似文献   

5.
罗贤辉 《物理通报》2005,(10):23-24
就物质世界的运动而言,“布朗运动”是引导高中学生从宏观世界的运动进入微观世界运动的第一课,为学生正确认识微观世界中物质的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正确理解微观过程的复杂性、随机性及其潜在的规律做了良好的铺垫.本文就如何构筑一个良好的认知平台,结合物理学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谈谈全国一等奖课件《布朗运动》的设计及实施思想.  相似文献   

6.
摄像显微技术借助强大的显微成像手段和严谨的数学物理语言,以精密微观测量和定量图像分析为基础,是在实空间上研究软物质体系的微观性质的重要实验技术.一方面,摄像显微技术为人类观察和记录微观世界提供了基本工具;另一方面,摄像显微技术为科学家研究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提供了无法替代的实验手段.本文回顾了摄像显微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摄像显微的实验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概述了利用摄像显微技术在胶体物理研究的典型应用以及国内的最新进展.最后,展望了未来摄像显微技术在软凝聚态物理及交叉学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显微镜概述     
 人类总要不断探索微观领域的秘密,要亲眼见到超微尺度的自然现象,显微镜是人们所能依赖的最好工具。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微镜经历了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的漫长历程。由于显微镜的研制也曾造就了四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显微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早期对生物医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理论突破又是产生更新型显微镜的温床和催化剂。一、光学显微镜人类对于生物微观世界的认识,有着一段漫长的历史,与显微镜的发明与改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 现代显微镜的总貌是复杂的。现代显微镜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它所涉及到的研究领域和具体用途,一方面则制约于它所应用的近代技术和工具。目前,显微镜的应用已深入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各个微观世界领域。人类创制了各种各样的显微镜,而且,利用新原理和新技术的显微镜也在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9.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成功建成,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深入到了10~(-18)m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文章介绍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实验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正>飞秒激光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诞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激光前沿研究领域和新的科学技术分支,它是目前人类观察微观世界,揭示超快运动过程的重要手段。科学家预测飞秒激光将为未来新能源的产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秦克诚 《大学物理》2001,20(7):47-48
前两节介绍了上一次世纪之交时经典物理学理论和已知实验事实的矛盾.这些实验事实才刚刚触及高速和微观领域.19世纪末,在实验上还有三大发现,即X射线、电子和放射性,这些发现进一步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这三项发现都直接或间接与阴极射线的研究有关.阴极射线是当时的热门研究题目,早在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就发现了稀薄气体放电中的辉光现象.随着真空技术不断进步和真空度不断提高,物理学家又发现了阴极射线.它产生于高真空放电管的阴极,撞击对面的管壁,使之发荧光.用现在的话来说,所谓阴极射线,就是电场从阴极拉出来的电子流.电子的发现当然直接与阴极射线有关,X射线是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的,而放射性则是贝克勒尔研究X射线时发现的.  相似文献   

12.
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一方面探索生命的奥秘.一方面向广阔的宇宙扩充,一方面深入微观世界.高能物理就是研究微观世界当前所达到的最前沿. 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人们还认为,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即将到达终点.宇宙间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当时还没有发现  相似文献   

13.
对超快过程的探测和控制决定了人类在微观层面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阿秒光源可完成对组成物质的电子运动及其关联效应进行超高时空分辨的探测和操控,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提供了全新手段,被认为是激光科学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世界主要科技强国都将阿秒科学列为未来10年重要的科技发展方向.利用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高次谐波是突破飞秒极限实现高亮度阿秒脉冲辐射的重要方案之一,成为了近年来激光等离子体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聚焦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的高次谐波和阿秒脉冲辐射,主要介绍其产生机制、研究进展和前沿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创新突破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王晓鸥  李俊庆  郑仰东  辛丽  李淳飞 《物理》2004,33(8):574-578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手性分子介质及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状况,综述了手性分子非线性微观模型的使用情况,给出了一些典型的二阶、三阶非线性光学实验结果,用这些微观模型可以正确地分析这些结果.同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趋势,及研究成果可能应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前两节介绍了上一次世纪之交时经典物理学理论和已知实验事实的矛盾 .这些实验事实才刚刚触及高速和微观领域 .1 9世纪末 ,在实验上还有三大发现 ,即X射线、电子和放射性 ,这些发现进一步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 .这三项发现都直接或间接与阴极射线的研究有关 .阴极射线是当时的热门研究题目 ,早在 1 9世纪 3 0年代 ,法拉第就发现了稀薄气体放电中的辉光现象 .随着真空技术不断进步和真空度不断提高 ,物理学家又发现了阴极射线 .它产生于高真空放电管的阴极 ,撞击对面的管壁 ,使之发荧光 .用现在的话来说 ,所谓阴极射线 ,就是电场从阴极拉出…  相似文献   

16.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及其重大改造工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闯 《物理》2005,34(4):262-269
作为探索微观世界工具,对撞机在粒子物理近三十年激动人心的进展中崭露头角,已成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瞄准τ-粲能区的物理窗口,自1988年建成投入运行以来,在高能物理实验和同步辐射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成果,已成为在其工作能区性能国际领先的高能加速器.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继续保持在τ-粲物理领域的领先地位,中国科学家提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计划(BEPCⅡ),于2003年底得到国家批准.和BEPC一样,BEPCⅡ“一机两用”,用于高能物理和同步辐射研究,作为对撞机的主要指标的亮度将比BEPC高100倍,同步辐射的性能也将大幅度提高.文章简要介绍了BEPC运行成果和BEPCⅡ的建设进展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钱时惕 《物理通报》2012,(2):109-111,120
论述了突破原子基石论、建立经典量子理论之后,人类认识深入到微观世界的曲折过程及思想观念的艰难转变,包括微观粒子二象性的发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发现、有关量子力学问题的世纪争论、量子关联性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电子顺磁共振(ESR)技术是一种研究顺磁性物质的未成对电子结构和动力学信息的波谱检测方法。近年来ESR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解析含有过波金属离子的单分子磁体的构象与功能,金属蛋白酶结构和催化机理,自由基相关的电子传递过程等。目前,随着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向微观世界探索的深入,一种基于NV的微观自旋磁共振技术日趋成熟,甚至达到了单分子单自旋的探测水平。本文综述了ESR技术在生物学领域应用的原理方法和研究进展,以及微观SER技术等的应用原理和进展,为更好地将ESR技术应用在蛋白质单分子结构解析与动力学研究、自由基反应途径解析,自旋标记分子的细胞内定位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钱时惕 《物理通报》2012,(1):116-119
论述了突破原子基石论,人类认识深入到微观世界的曲折过程及思想观念的艰难转变,包括突破原子基石论的三个实验,黑体辐射之谜及能量子假说的提出,量子概念的艰难确立,原子结构的发现,原子结构模型与经典量子论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正一、粒子加速器与同步辐射光源的发展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产力的飞跃进步与科学家们对物质微观构成和量子现象的深入认知紧密关联,而基于加速器的大科学装置已成为研究微观世界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科学家们在加速器上发展了现代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学科,之后,基于电子储存环的同步辐射光源又经历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同步辐射光源"寄生"地利用高能物理实验储存环中产生的同步光。在此过程中,原来仅仅是高能物理加速器寄生产物的同步辐射日益受到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