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许多工作给出磁单极势与场强的解,其中不少为静止磁单极的球对称解[1].最近的一些工作,讨论了匀加速直线运动磁单极的推迟势与场强[2],此外还给出任意变速运动磁单极势与场强的解[3].本文讨论作旋转运动磁单极的势、场强和辐射能的表示式.磁单极场的势与场强的表示式不同干电荷的场,但具有严格对偶相等的表现形式.至于辐射能,最大的辐射强度将分布在与磁单极旋转平面相垂直的z轴方向,而平行于旋转平面的方向辐射强度为最小.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电荷和一个磁荷共存的体系,真空中的Maxwell方程可写成上式用四维电磁场张量可改写为式中民占…  相似文献   

2.
本系列文章一共4篇,在电磁学和电动力学框架内用尽量科普的方式分别介绍磁单极的若干奇特性质.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狄拉克磁单极是如何展示矢量势的规范变换的.我们首先简要介绍规范变换与规范对称性及狄拉克磁单极与狄拉克弦,然后讨论狄拉克磁单极与规范变换的联系.我们显式演示狄拉克弦摆动产生的规范变换,弦摆动区域对场点所张的立体角正比于规范变换的变换函数.磁偶极子则可以由两个无穷靠近的正反狄拉克磁单极构成.相应两条狄拉克弦位置的变化都对应磁偶极子矢量势的规范变换,特别当两条弦重合时弦效应相互抵消,只剩下纯的磁偶极子.传统的由磁偶极子产生的矢量势的规范变换则可以图像化为组成磁偶极子的正反狄拉克磁单极的狄拉克弦的摆动.我们显式地计算了位于坐标原点弦为直线的狄拉克磁单极,并进一步构造了没有奇异的吴大峻-杨振宁磁单极.  相似文献   

3.
磁单极是在科学文献和科普读物中经常可以见到的名词.本文从电磁学、电动力学、电-磁对偶性、规范不变性、各向同性的矢量势、量子力学、纤维丛理论、非阿贝尔规范场论、规范对称性自发破缺、孤子、暴胀宇宙论等几个不同的层面,回顾了人们对磁单极认识的逐步提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磁单极不断地以新的面貌再生,但是在现实世界中搜寻磁单极子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根据狄拉克-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推广的洛伦兹力公式,讨论了磁单极和电磁对偶性的基本概念和物理意义.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兹力公式可以通过对偶变化转化为电荷与磁荷并存的形式;但是狄拉克磁单极假设改变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结构,任何对偶变换都不能将狄拉克-麦克斯韦方程组简化为只有电荷而没有磁荷的原始形式.采用推广的洛伦兹力公式,还证明了狄拉克-麦克斯韦电磁场的能量密度和玻印亭矢量,以及动量密度和动量流张量形式不变.最后,我们还将狄拉克-麦克斯韦方程组分解为仅仅分别包含电荷与磁荷的两组麦克斯韦方程,传统的电动力学理论可以直接推广应用于磁单极问题.  相似文献   

5.
彭秋和 《中国物理 C》2002,26(Z1):104-111
首先介绍了极端超高能宇宙射线的探测现况和理论研究中的困难. 从作者自己1985年前后提出的高速旋转的含磁单极的活动星系核模型出发,提出极端超高能宇宙线的天体起源的新理论模型. 其核心思想在于利用磁单极催化核子衰变, 产生高能带电粒子. 在Lorentz变换下, 含磁单极天体的径向磁场诱导出一直延伸到很远处的电场. 在这个电场的加速下,荷电粒子(结合一系列物理过程)可以到达1021eV的能量. 而且具有同观测相比较的流量.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磁单极概念的历史发展,从洛伦兹变换出发,利用电磁场张量和四维力的协变性以及电荷相对论不变,直接证明了运动磁单极受磁洛伦兹力,建议了一个磁洛伦兹力的验证方案,并用磁洛伦兹力公式导出狄拉克电荷量子化条件.证明了磁洛伦兹力公式具有与库仑定律相同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7.
孙斌  赵立臣  刘杰 《物理学报》2023,(10):138-146
本文深入研究了孤子干涉过程中的相位演化特性及其背后的拓扑矢势.基于一维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双孤子解,发现波函数密度零点广泛存在于拓展的复平面内,并且每一个密度零点对应狄拉克磁单极的矢势场.矢势场是由周期排布的具有相反磁荷的狄拉克磁单极对组成.通过观察磁单极子的运动,可以方便地理解干涉过程中的相位演化特征.特别发现,一对正负磁单极对在实轴上的碰撞恰好对应波函数相位在节点处的π跃变.此外,还对比讨论了线性波包干涉动力学中的狄拉克磁单极.结果表明狄拉克磁单极势广泛存在于波场的干涉现象之中,并且磁单极在拓展的复平面内分布特征可用于区分线性干涉和非线性干涉过程背后的拓扑性质.  相似文献   

8.
磁单极     
在经典电动力学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中,·D=σf,而·B=0。这意味着和电荷相应的磁荷(磁单极)不存在。因而,在经典的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中,电和磁并不处在完全对称的地位。对此,人们不很满意。如果自然界有磁荷存在,那么只要假定所有粒子的磁荷一电荷比是同一常数,总能通过适当的数学变换使麦克斯韦方程组仍具有目前这种形式。 近代对磁单极的讨论始于1931年Dirac的一篇文章[1]。Dirac指出:如果自然界有磁荷存在,则任何粒子的电荷就必须是量子化的,即必须是电子电荷的整数倍。1974年,A,M.polyakov(苏联)和G.t’Hooft(芬兰)又指出:磁单极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旋量磁单极的观点,用一个具体例子说明在负能解的情况下给出的磁单极质量可以较一般理论算出的104GoV数量级为小。如果进一步选择参量也许可以得到更小一些的磁单极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张维埙 《大学物理》1996,15(2):20-23
从磁库仑定律出发,用洛伦兹变换导出磁单极的电磁场及其散度,旋度公式和磁单极在电磁场中的受力公式;给出它们的相对论协变形式;最后对讨论推广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磁单极矢量势的积分表示取旋度,可以自然得出与狄拉克弦对应的磁场项的显明形式,该狄拉克弦可以是任意曲线。本文对具有不同狄拉克弦的矢量势之间的规范变换作了一些评注,讨论了狄拉克描述与吴大峻-杨振宁描述中的电荷量子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这是关于磁单极理论最近某些工作的简短 综述.所取得的进展归因于某种观念的引进。 这种观念将时空分为若干个区域,从而消去奇 性 .这个观念是十分简单的,并将首先加以 讨论. (A)如何消除奇性 磁单极就是磁荷.虽然磁单极的概念必然 在经典物理中,在电学和磁学的早期就讨论过, 但是现代的讨论还要追溯到1931年,在狄拉克 的一篇重要文章[1]中,他指出量子力学中的磁 单极显示出某些附加的而且微妙的特征.特别 是,与强度为g的磁单极一起存在时、电荷和磁 荷必须在量子力学中被量子化.我们将用几分 钟的时间对这个结果给出一个新的推导。 如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作者磁单极系列文章的第4篇,该系列文章在电磁学和电动力学框架内用尽量科普的方式分别介绍磁单极的若干奇特性质.在本篇文章中作者讨论用拓扑参量θ描写磁电介质,发现在这种介质上出现了电荷与磁单极作为双荷子共生的现象.如果进一步考虑到磁荷与电荷的量子化,则得到此介质的拓扑参量θ必须是π的分数或整数倍.  相似文献   

14.
曾伦武  宋润霞 《物理学报》2012,61(11):117302-117302
利用电势和磁标势的第一类零阶贝塞尔函数的公式及拓扑绝缘体材料的本构关系, 推导了点电荷在电介质、 拓扑绝缘体和接地导体三个区域的感应电势及感应磁标势. 研究表明: 点电荷 在电介质、 拓扑绝缘体和接地导体中感应了像电荷和像磁单极; 感应像电荷和感应像磁单极的大小和正负除了与场源电荷、 拓扑绝缘体材料参数等因素有关外, 还与像电荷和像磁单极所处的空间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5.
首先提出了一种认为磁单极的存在将导致电动力学电磁对偶对称性自发破缺的新观点,指出了和这种对称性自发破缺相关联的零质量标量粒子即Goldstone玻子存在的可能性.然后通过对含磁单极电动力学作用量描述困难的分析,提醒读者磁单极的存在给电动力学带来的复杂性和不对称.最后为非高能物理背景的读者提供了两类磁单极即经典场扩展位形类磁单极和点粒子磁单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1982年2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Cabrera“看到了磁单极”(参见本刊1982年第8期第509页)。 1983年11月21日出版的 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面登载了Cabrera和他的几位同事们的新实验工作情况:他们制造了一个灵敏度更高的探测器,探测器的核心部分由三个同心但互相垂直的圆超导线圈所组成.和1982年实验的原理一样,如果有磁单极通过,则将引起线圈内磁通量的变化,从而导致超导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变化.但经过五个月的操作,没有发现磁单极通过该装置的迹象.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每秒钟内通过地球表面每单位立体角、每平方厘米的磁单极数必定不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为作者磁单极系列文章的第3篇,该系列文章在电磁学和电动力学框架内用尽量科普的方式分别介绍磁单极的若干奇特性质.在本篇文章中作者通过一个实例显示有磁单极存在的点电荷系统的作用量涉及磁单极的部分在物理区域是不存在的,但在以物理区域为边界的高维非物理区域可以存在,考虑量子力学则要求点电荷必须是量子化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旋量场与Higgs场的相互作用的引入,在非亚贝尔规范群的情况下,证明了包含旋量场的磁单极解的存在.在这个解中,旋量场的分布不是SLAC模型那样的球壳分布,而是球体内的分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我们在前一工作中所发展的使规范势与球面上的联络相对应的方法推广于讨论有O(5)对称的SU(2)磁单极势,得到了有双弦奇异性及单弦奇异性的磁单极势的表达式.最后通过一个坐标-规范联合交换,得出了无奇异弦的,有O(5)对称的SU(2)磁单极规范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框架下,用手征对称破缺模型讨论核物质的可压缩因子,用局域的Lorentz变换和Scaling坐标方法讨论了巨单极和巨四极共振激发能量.将所得结果与QHD(Quantum hadrodynamics)的σ-ω模型计算结果比较,发现可压缩因子、巨单极及巨四极态的激发能都比σ-ω模型的计算结果更加接近于实验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