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甲醇溶液中用Ni(CH3COO)2.4H2O和NaH2B(pz)2常温下合成出了配合物[Ni(H2B(pz)2)2](pz=pyrazolyl),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此配合物进行了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采用了微分Achar和积分Coats-Redfern法分别拟合出配合物2个热分解阶段的动力学方程及相应的动力学参数.配合物第一热分解阶段可能的机理为三维扩散,球形对称,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3(A/β)e-E/RT[(1-α)-1/3-1]-1/2.配合物第二热分解阶段可能的机理为相边界反应,圆柱形对称(n=1/2),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2(A/β)e-E/RT(1-α)1/2.2个反应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平均值分别为260.87和176.27kJ/mol,lnA的平均值分别为65.65和37.11s-1.  相似文献   

2.
梁凯  贾殿赠  卜为名  唐新村 《化学学报》2001,59(7):1009-1014
报道了标题配合物[Ni(PMBPTSC)(H2PMBPTSC)]·C2H5OH·2H2O的制备,晶体结构及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n,a=1.0376(3)nm,b=1.1522(3)nm,c=1.7591(3)nm;β=90.75(2)°;V=2.1028(8)nm^3;Z=2,Dc=1.329g/cm^3;μ=0.614mm^-1;F(000)=880.根据TG-DTG曲线,运用Achar法与Coats-Redfer法对配合物第一步热分解反应进行了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其机理为三维扩散机理,动力学方程为da/dt=Ae^-E/RT3/2(1-α)^2/3[1-(1-α)^1/3]^-1,动力学补偿效应表达式为lnA=0.307915E-1.20469.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三苯基氧化膦与氯金酸形成的配合物 HAu Cl4.H2 O.4(C6H5) 3 PO的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 ,采用微分与积分相结合的方法 ,推断出了它的热分解反应机理 ,其热分解动力学方程为 :dα/dt=AΦe-E/ RT(32 ) (1 α) ( 2 / 3 ) [(1 α) ( 1 / 3 ) - 1 ] -1  相似文献   

4.
合成所得的邻香兰素(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与邻苯二胺双Schiff碱Ni(II)配合物的晶体[Ni(C~8H~7O~2)2(C~6H~4N~2)].H~2O, 空间群P2~1/n, a=0.8854(2),b=1.9067(5), c=1.1807(4)nm, β=99.43(2)°; Z=4; 结构解析最后的偏正因子R=0.044, R~W=0.052。标题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式为: dα/dt=A.e^-E/RT.(3/2).(1-α)[-ln(1-α)]^1/3; 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补偿效应表达式为:lnA=0.1800E+0.0789。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标题Zn(Ⅱ)配合物:[Zn(NBOCTB)](NO~3)~2.3H~2O的制备,晶体结构及热分解动力学,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I,a=1.4146(2),B=1.5407(3),c=1.8518(4)nm;α=62.09(2).β=72.46(2),68.60(1)°. 并对配合物第一和第二步热分解反应进行了非等温动力学研究.运用Achar法与Coats-Redfern 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推断第一步脱水过程为成核生长机理,其动力学方程为d α/dt=Ae^-^E^/^R^T.3/2(1-α).[-ln(1-α) ] ^1^/^3; 动力学补偿效应表达式lnA= 0.3739E- 3. 321. 第二步分解过程为二级化学反应, 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r^t(1-α)^2;动力学补偿效应表达式为lnA=0.2100E-3.690.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标题Zn(Ⅱ)配合物:[Zn(NBOCTB)](NO~3)~2.3H~2O的制备,晶体结构及热分解动力学,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I,a=1.4146(2),B=1.5407(3),c=1.8518(4)nm;α=62.09(2).β=72.46(2),68.60(1)°. 并对配合物第一和第二步热分解反应进行了非等温动力学研究.运用Achar法与Coats-Redfern 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推断第一步脱水过程为成核生长机理,其动力学方程为d α/dt=Ae^-^E^/^R^T.3/2(1-α).[-ln(1-α) ] ^1^/^3; 动力学补偿效应表达式lnA= 0.3739E- 3. 321. 第二步分解过程为二级化学反应, 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r^t(1-α)^2;动力学补偿效应表达式为lnA=0.2100E-3.690.  相似文献   

7.
合成表征了氯化钆与L 酪氨酸和甘氨酸形成的三元固态配合物Gd(Tyr) (Gly) 3 Cl3 ·3H2 O .用具有恒温环境的溶解 -反应热量计 ,测定了配位反应GdCl3 ·6H2 O (s) +Tyr (s) +3Gly (s) =Gd(Tyr) (Gly) 3 Cl3 ·3H2 O (s) +3H2 O (l)在 2 98.15K时的反应焓为 ( 9.45 1± 0 .468)kJ·mol-1 .计算得配合物Gd(Tyr) (Gly) 3 Cl3 ·3H2 O (s)在 2 98.15K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ΔfH m =-( 4 2 69.7± 2 .3 )kJ·mol-1 .并用热分析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推断配合物第二步热分解反应机理为二级化学反应 ,其动力学方程为 :dα/dT =(A/β)exp( -E/RT) ( 1-α) 2 ,求得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E =2 15 .17kJ·mol-1 ,指前因子为 10 1 8.71 s-1 .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铬 ( )的一个新配合物 Cr(Nica) 3 (H2 O) 3 (NO3 ) 3 ·H2 O(Nica表示烟酰胺 ) ,并对其进行了热分解非等温动力学研究。通过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等 ,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运用 Achar法与 Coats- Redfern法 ,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 ,推断第二步热分解反应按动力学方程 dα/ dt=Ae-ERT· 32 (1 α) 23 [(1 α) 1 3 - 1 ] -1进行 ,同时给出了热力学补偿效应表达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标题Zn(Ⅱ)配合物:[Zn(NBOCTB)](NO_3)_2·3H_2O的制备,晶体结构及热分解动力学.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a=1.4146(2),b=1.5407(3),c=1.8518(4)nm;α=62.09(2),β=72.46(2),γ=68.60(1)°.并对配合物第一和第二步热分解反应进行了非等温动力学研究.运用Achar法与Coats—Redfern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推断第一步脱水过程为成核和生长机理,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RT),3/2(1-α)·[-In(1-α)]~(1/3);动力学补偿效应表达式为:InA=0.3739E-3.321.第二步分解过程为二级化学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RT)(1-α)~2;动力学补偿效应表达式为:InA=0.2100E-3.690.  相似文献   

10.
在水和乙醇的混合体系中合成了2个配位化合物[Co(Bpz*ea T)(H2O)3]·2H2BTC·2H2O(1)和[Cu(Bpz*ea T)(H2O)3]·2H2BTC·CH3CH2OH·H2O(2)[Bpz*ea T=2,4-二(3,5-二甲基吡唑)-6-二乙胺基-1,3,5-三嗪;H3BTC=均苯三甲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的中心金属均为六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通过分子间氢键的作用,配合物1和2分别被连接成三维和二维的超分子结构.此外,对2个配合物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由离子液体1-甲基-3-羧甲基咪唑硫酸氢盐([C6H9N2O2][HSO4])和氯化钴合成了一种新的配合物[Co(H2O)4(C6H8N2O2)2]Cl2.2H2O;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C12H28Cl2CoN4O10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66753(5)nm,b=0.91751(6)nm,c=1.80604(13)nm,α=85.618(5)°,β=83.385(5)°,γ=83.443(5)°,V=1.08934(13)nm3,Z=2,Mr=520.23,F(000)=538,Dc=1.580g.cm-3,μ(Mo-Kα)=1.088mm-1,R1=0.0861,wR2=0.2878.单晶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合成的配合物中,每个1-甲基-3-羧甲基咪唑除羧基外其它原子均位于同一平面,咪唑环带正电荷,而羧基氢原子消失;即整个1-甲基-3-羧甲基咪唑分子不带电荷.总体而言,配合物的内界[Co(H2O)4(C6H8N2O2)2]2+带两个正电荷,外界游离的两个氯离子起平衡电荷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三膦酸配体H6aptp[1-氨基-丙基-1,1,3-三膦酸],并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它的锌配合物[Zn(H4aptp)(2,2′-bipy)(H2O)].2H2O.用红外、质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解析了它的单晶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晶胞参数为a=0.66814(5)nm,b=1.00929(7)nm,c=1.5438(11)nm,α=81.544(10)°,β=79.066(10)°,γ=82.278(10)°,Z=2,V=1.00495(13)nm3,配合物在空间上以一维链状方式排列.  相似文献   

13.
用磷钼酸与咪唑合成了一种新的杂多酸-有机电荷转移盐(C3H5N2H)3[PMo12O40]。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固体漫反射光谱、电子自旋共振及热分析等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单扫描法(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对合成化合物的TG分析结果进行了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推断结果表明,合成化合物的第1步热分解为球对称的三维扩散机理(n=2),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1.58×108[1-(1-α)1/3]-1(1-α)2/3exp(-40931.0/T),求得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340.30kJ/mol,指前因子A=1.05×108s-1。标题化合物对紫外光具有光致变色性质,用固体漫反射光谱研究了其光致变色反应动力学。结果显示,其光致变色反应表现为一级或准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k=9.80×10-5s-1。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新型含能配合物[Co(AZT)2(H2O)4](HTNR)2·4H2O(AZT=3-叠氮-1,2,4-三唑,HTNR=酸式三硝基间苯二酚),并用元素分析(EA)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缓慢蒸发溶剂法培养得到配合物单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进行了结构测定,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7.1824,b=10.1812,c=13.115,α=98.046°,β=105.367°,γ=104.103°,V=875.23,Z=1.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重-微分热重分析(TG-DTG)研究了目标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结合分解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提出了其热分解机理.用Kissinger,Starink和Ozawa三种多重扫描速率方法对第一放热分解过程的非等温动力学进行了分析,求得的活化能分别为124.53,124.82和125.55kJ·mol-1,三种方法求得的活化能数据平行性好.测定了标题化合物的感度性质,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摩擦感度.  相似文献   

15.
双[2-(2'-苯氧基)苯并恶唑]二吡啶合锰(II)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标题化合物晶体(C36H26MnN4O4)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1/a, a=0.9833(3), b=1.8646(3),c=0.9449(1)nm, Z=2, 最终因子Rw=0.057。利用热重分析对配合物晶体两步热分解过程进行了非等温热力学研究, 探讨了反应的可能机理, 得到其相应的动力学参数。第一步非等温动力学方程为: dα/dt=A.exp(-E/RT).2(1-α)^1^/^2, 第二步: dα/dt=A.exp(-E/RT).3/2(1-α)[-ln(1-α)]^1^/^3。  相似文献   

16.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标题化合物晶体(C36H26MnN4O4)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1/a, a=0.9833(3), b=1.8646(3),c=0.9449(1)nm, Z=2, 最终因子Rw=0.057。利用热重分析对配合物晶体两步热分解过程进行了非等温热力学研究, 探讨了反应的可能机理, 得到其相应的动力学参数。第一步非等温动力学方程为: dα/dt=A.exp(-E/RT).2(1-α)^1^/^2, 第二步: dα/dt=A.exp(-E/RT).3/2(1-α)[-ln(1-α)]^1^/^3。  相似文献   

17.
通过草酸钾(k2ox·H2O)、硝酸镉[Cd(NO3)2·4H2O]和1,10-邻菲咯啉(phen)在甲醇·水溶液中的反应合成了一种双核镉配合物[Cd2(phen)2ox(NO3)2(H2O)2],其结构经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7629(14)nm,b=1.0051(2)nm,c=1.0527(2)nm,α=109.19(3)°,β=92.12(3)°,γ=93.48(3)°,γ=0.6733(2)nm3,Z=1,D=2.055 g/cm3,F(000)=410,μ=1.660mm-1,R=0.0445,wR=0.0877.配合物为草酸根桥联的双核镉配合物,且草酸根C-C键中点为配合物的倒反中心,镉与ox2-,phen,NO3-和水配位.运用晶体场理论计算了其态密度,结果表明NO3-和phen对配合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LLM-105)2种含能配合物[Cu4O2(C4N6O5H2)2(CH3COO)2(DMF)2]·DMF(1)((C4N6O5H2)2-为配体LLM-105失去2个H+)和[Co(C4N6O5H3)3]·7H2O(2)((C4N6O5H3)-为LLM-105失去1个H+),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分子结构。配合物1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R3。用DSC,TG-DTG技术对配体和2个配合物的热分解进行了研究。用Kissinger法和Ozawa-Doyle法对配合物热分解过程中放热峰的表观活化能进行了计算。同时研究了2种配合物对AP热分解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配合物使AP的高温分解峰温分别提前117.42和71.85℃,分解放热量增加1 916.97和1 433.76 J·g-1,对AP热分解具有非常显著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的以聚吡唑硼酸盐、氨基酸为配体的钒氧配合物VO[phCH2CH(NH2)COO][HB(pz)3](1)和VO(3,5-Me2pz)[HB(3,5-Me2pz)3](CH3COO)(2).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解析了它们的结构. 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表明, 配合物1和2的热分解反应都是分两步进行的. 通过计算, 配合物1热分解的第一步反应的可能机理为成核与生长(n=1/4); 第二步反应的可能机理为化学反应. 其非等温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dα/dT=(A/β)e-E/RT(1/4)(1-α)[-ln(1-α)]-3 和dα/dT=(A/β)e-E/RT(1-α)2. 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是223.52 和331.94 kJ·mol-1; 指前因子ln(A/s-1)分别是49.67 和57.50. 配合物2 热分解的第一步反应的可能机理为化学反应; 第二步反应的可能机理为成核与生长(n=1/2). 其非等温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dα/dT=(A/β)e-E/RT(1-α)2, 和dα/dT=(A/β)e-E/RT(1/2)(1-α)[-ln(1-α)]-1. 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是300.56 和444.72 kJ·mol-1; 指前因子ln(A/s-1)分别是75.53 和92.50.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N,N'-亚水杨基喹哪啶酰肼(sqnhz)及其锰配合物[Mn(sqnhz)2]sqnhz(C51H39Cl2MnN9O6,Mr=999.75).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体学参数a=0.772 3(1)nm,b=1.153 7(3)nm,c=1.354 9(2)nm,α=74.387(8)°,β=83.342(6)°,γ=80.967(9)°,V=1.144 8(4)nm3,Z=1,Dc=1.450 mg/m3,F(000)=515,μ(Mo-Kα)=0.468 mm-1,R=0.060 6,Rw=0.115 2.在配合物[Mn(sqnhz)2]中,锰(Ⅱ)原子具有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晶体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红外光谱表明,配体在形成配合物后,v(C=O)和v(C=N)红移.电子光谱表明存在π-π*和d-π*的跃迁,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金属对配体n-π*激发引起的荧光发射峰有较大的影响,配合物对于λ=0.106 nm激光倍频系数I2w/I2ω,(KDP)为0.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